有人说国家考古队,把挖出来重要的物件都放入博物馆。那墓主人的骸骨,去向了何处?

天天爆开心


为了避免受到一些不必要的攻击性言论,因此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讲一下中国考古的现状:

墓葬考古

目前我国对于墓葬的考古发掘工作主要是被动发掘,顾名思义,被动,非主动,不是我们看见这有个墓,就去把他挖出来。

近几十年来,在中国大地上,特别是城市及城市周边地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在这些基础建设中,常常会不经意间就发现一些深埋于地下的古代墓葬,这些墓葬通常都需要紧急处理,一是为了保证基础建设的正常开展,二也是为了保护这些墓葬不被进一步破坏。

考古学界将这种墓葬发掘方式称为抢救性发掘

所以那些说考古队就是盗墓的就可以散了,也不推荐你继续往下看了。


墓葬发掘中对人骨等的处理

抱歉,我擅自将问题的范围扩大了,因为很多墓葬中除了墓主人的尸骨,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骨头,这其中包括在还有人殉时期时用于殉葬的人的尸骨、墓主人下葬后盗墓贼意外死在墓室中产生的人骨、用于殉葬的动物骨骼等,我们可以来全面地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处理方法。


  1. 墓主人的尸骨:对于墓主人的尸骨,一般根据墓葬的类型来做为后期处理的依据。

墓葬为一般小墓的,由于同类的墓葬数量有很多,产生的尸骨也有很多,因此除了提取部分作为研究外,其他人骨通常在整个考古发掘项目结束之后会放在墓穴中进行集中回填。


墓葬为大墓或墓主人尸骨通过特殊手段保存较为完整的,通常在发现墓主人尸骨的考古发掘现场,会通过专业的提取手段对这些尸骨进行提取和保存以用作考古发掘结束后对墓主人的身份及尸骨保存技术的研究工作。对于个别保存及其完好的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辛追女尸(湿尸)、小河墓地出土的女尸(干尸),这些在提取下来之后会受到极其小心的保护和研究,并在一定保护条件下配合整个墓地的发现进行展出。

辛追


2.用于殉葬的人的尸骨

先秦时期,人殉的风气比较盛行,在一些贵族的墓葬中,通常有数量众多的专门用于殉葬的人类的尸骨。

河南安阳殷墟是商文化的中心区域,殷墟内也是近年来发现的人殉现象较为集中的一个地点,在一些建筑遗址、商王墓葬及贵族墓葬中都有发现人殉现象。

殷墟中发现的殉葬坑

由于产生人殉的墓葬通常为贵族墓地,因此墓葬中留存的信息也较多,可用于考古及历史研究的方面也较多,对于这些墓葬中发掘出的殉人尸骨,通常会在墓葬清理完成后保存下来并存入当地县级博物馆或者文管所或者省级市级博物馆等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文物库房中作为资料保存。


3.盗墓贼意外死亡留下来的尸骨

在考古发掘中一般会对这种类型的尸骨进行样本提取,在判断尸骨的年龄,性别以及尸骨所生活的年代后再掩埋处理。


4.墓葬中的动物尸骨

墓葬中的动物尸骨一般也是作为殉葬或者作为祭祀留下来的,对于这些尸骨,一般会留存下来用于鉴定等工作。

汉茂陵中发现的马殉葬坑





史册遨游


考古工作者在对古墓进行考古发掘后,墓主人的骸骨会怎么处理那?毕竟这也是文物的一部分,并且,有些骸骨也是具有考古科研价值的。

博物馆、考古研究所等地保存并研究

在我国古代,因为葬制和保存技术等原因,大部分历经千百年以上的古墓,绝大多数墓主人的骸骨都是白骨化的遗骸,或者仅残存少量骨骼碎片,有的甚至连骨头都烂了,渣都不剩。

这其中就有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墓,中国第一具金缕玉衣就是出自刘胜墓。当时,考古队员发现墓中的玉衣是空瘪的,里面什么都没有,以至于考古队员以为玉衣不是存放尸体的,还一直在寻找刘胜遗体在哪。

后来,在清理玉衣时才在玉衣内部发现了几颗牙齿,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刘胜的遗体确实是安葬在玉衣里的,只是年头太长,烂的太彻底了。

就算这类保存情况不太好的骸骨,也同样是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的。

这些骸骨被清理出来之后,在做好绘图、拍照等工作,后被送到医学鉴定和科研机构,用来分析墓主人的性别、年龄和去世原因。这些信息对于古墓的年代判定,以及对随葬品的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佐证。

在研究后,大多数考古发现的骸骨会收进博物馆或是考古研究所等地的库房,分门别类、编号等级放在一排排抽屉里保存。

虽然,这些遗骨的生物信息比如DNA用现代技术还无法提取,但是,将来科技进步了还是有可能被检测出来的。

博物馆展览

在考古过程中还是会发掘出一些罕见的湿尸、干尸之类保存较好的遗骸。

这些特殊的遗骸,也是会被送往医学鉴定和科研机构进行解剖研究,主要是研究它的形成原因和死亡原因,以及古人生活习惯之类的研究。同时,还要对遗骸进行特殊的防腐和防霉的处理。

其中,有一些国宝级的古尸,比如:马王堆汉墓女尸,属于湿尸。就给她量身定做了一个地下寝宫,供民众参观。

就地掩埋

因为,考古中发现的遗体大多数都是骨头或部分骨头。所以,一些不重要的平民古墓遗址,挖掘完成后遗骸会被原地回填,也就是在原地重新把墓主埋葬。


东篱梧桐雨


不需要的会重新填埋


研之有物


没价值的就地选址安葬

有一定价值的留样研究

像马王堆辛追夫人那样的保存特别完整的放博物馆


老板娘来瓶阔落


国家应该安排好了


成都微视点


墓主骨骼会被保存在博物馆或人类学实验室库房,而墓地回填。

由于考古发掘中,墓地之上往往为农田或牧场甚至于建筑物,因此在发掘完毕之后,墓地会被回填,重新作他用。墓主人若只余骨骼,就会在相关性别、年龄之类的鉴定完成之后,被转交给当地博物馆或者人类学实验室;若是墓主尚存肌肤(这种情况很少,比如马王堆一号汉墓),则进行特殊保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