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哲小品:培根之死

科哲小品:培根之死


培根有一句名言:只知哲學一些皮毛的人,思想會導向無神論。但是,深入瞭解哲學,會把人帶回宗教。這句話出自培根的隨筆《論無神論》,培根對無神論者是極度鄙視的,因為他覺得無神論者都是一些槓精,小學生,學了點皮毛就出來嘚瑟,毫無敬畏之心,是典型的吃多了,就像現在很多人喜歡說的那樣:其實你們都很好,都怪袁隆平讓你們吃的太飽了。如果大家都吃不飽穿不暖,自然就會感念神了,懂得感恩了。


培根有他的道理。因為西方的整個文化跟我們是不一樣的,他們把所有美好的一切都獻給神,並且通過對神的渴望反過來塑造自身,他舉了一個例子,就像狗一樣,狗不顧一切的保護主人,就展現了狗的高貴,如果沒有主人,狗還可以展現這種高貴嗎?顯然不行。這純粹是因為狗對於人這種比自己有較高天性的物種產生了信仰,因此這種信仰激發了狗的這種高貴。人也一樣,人由於信仰上帝,感念神的恩惠與保護,因此就能激發出自身的力量與信心,這單單依靠人是不行的,必須依靠神。


事實上整個西方的進步科技的發展,與上帝的信仰是息息相關的,哥白尼為什麼要提出日心說?就是因為信仰上帝,上帝在新柏拉圖主義裡面就是太陽的化身,而哥白尼信奉新柏拉圖主義,所謂新柏拉圖主義就是把柏拉圖哲學融入基督教的哲學觀念,在這種強烈的驅動下,哥白尼一生就幹這一件事,證明地球圍著太陽轉,因為太陽是上帝的化身。


還有伽利略,牛頓,都是如此,因為一顆拼命想要尋找上帝,接近上帝,領會上帝的心,強烈的驅使著他們通過各種方式去嘗試,並且耗盡一生。


科學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誕生出來的尋找上帝的一種方式,結果最後上帝沒找到,反而把上帝毀滅了,這就是整個西方文化的邏輯鏈條。也就是說,哲學實際上只是證明神學,或者說證明上帝的一種方式而已,培根這個人也是一樣,只是他率先開啟了找上帝的新道路,他認為找上帝不是靠之前那種思辨的哲學例如經院哲學,而是靠經驗,靠實驗,靠實實在在的觀察,換言之,靠科學。

他有個笑話是說那些搞思辨的經院哲學家的,說一群經院哲學家爆發了一場爭論,話題圍繞研究馬有幾個牙齒,研究了個把禮拜,翻了各種典籍,沒有研究明白,這個時候有個年輕人提出來說,我們為什麼不出去看看馬有幾個牙齒呢?這個時候,這群人炸了,覺得這個年輕人一定被撒旦附體了,居然想出這種荒謬絕倫的辦法,於是把年輕人趕了出去。


值得一提的是,培根之所以去世,就是因為想要研究肉是否可以冷藏,於是出去宰了一隻雞,又搬運了很多冰塊回去,然後把雞肉放到裡面,以待觀察,結果受了風寒,幾天後就肺部感染去世了。


培根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創造性的發掘了尋找上帝的新道路,是非常了不起的,這挑戰了當時的主流思想,並且為剛剛誕生不久的科學方法做出了系統的辯護,決定性的開啟了上帝的毀滅之路。


從這個角度講,培根的死和培根的哲學貢獻,都充滿了黑色幽默和諷刺,因為不僅害死了自己,還害死了他信奉的上帝……當然我並沒有對培根不敬的意思,只是覺得如果他泉下有知,會不會覺得有點想笑……好了,嚴肅一點的說,我還是相信培根這種堅持獨立思考的偉大哲學家,會欣然接受目前世界的發展,並且為之感到高興的。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就發現就西方哲學而言,哲學大多時候淪為了研究神學的工具,是證明上帝的思辨方法,而在這個過程中,上帝其實有不同的化身,簡單理解就是研究到最後研究不下去了,就直接打包處理,把那些搞不清楚的東西直接甩給上帝完事了,高端一點的康德,給上帝或者說信仰留個位置,只說自在之物,大家自己想去,更高端一點的黑格爾,給上帝實體化,叫做絕對精神。


所以你看,問題並不是那個結果,而是在奔向那個結果的過程中,到底產生了什麼,信仰上帝也好,不信仰也罷,人這一生都要這樣度過,有個東西牽引你,總歸是好的,事半功倍的,因此培根在某種意義上是對的,無神論可以,但是你不能只是把神打倒,而是你必須建立信仰,如果毀滅了神的存在,但是又沒有建立起自己的信仰,那麼這種無神論就是荒謬而淺薄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個人是跟培根站在一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