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对空”有多大胜算?明明打不到战机,为啥还装高射机枪?

李飞


“地对空”胜算的高低还是要看什么武器了,防空导弹打击飞机之类目标的胜率高,打击巡航导弹,弹道导弹的胜率低。高射机枪的攻击对象并不是战斗机,而是低空目标,如直升机,空降兵,巡航导弹等等。不过随着高新武器的发展,高射机枪的作用也越来越不明显了。但高射机枪确实坦克上不可缺少的武器。



一般来说,高射机枪的对空射程为2千米,平射时射程为1千米。先来看一组数据,直升机的最大飞行高度为9000米,一般巡航高度也就是2000左右;巡航导弹的飞行高度往往在15米——20米之间;空降兵的跳伞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下,常见的是400米——800米,不过我国空降兵跳伞的最大高度为5000米。由此可知,无论是空降兵,巡航导弹,直升机都在高射机枪的射高之内,所以说,高射机枪的攻击对象正是这三种。


高射机枪选用的子弹和一般的机枪也不同,其一般选用穿甲燃烧弹和穿甲燃烧曳光弹,为的就是具有良好的穿透能力。在使用这两种穿甲弹时,高射机枪可以穿透20mm厚的均质钢板。现役武装直升机的防御也不差,尤其是重型武装直升机。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机体可以抵挡12.7mm子弹和23mm炮弹的攻击。而高射机枪的口径一般有12.7mm和14.5mm,用高射机枪对付武装直升机是不合适的。

现代战争中能用上高射机枪的场合是相当少的,就拿空降兵,直升机,巡航导弹来说。当面对敌方这些武器和人员时,那守方可以说是败迹已漏,因为这三型武备都是在战争快结束时才用的。战争的初始阶段,往往是海空军的对抗。海空军拼完之后,就要面对敌方的陆军和空军的联合打击。试想一下,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使用高射机枪的必要吗?在不掌握绝对制空权的时候,是不会冒险将空降兵派出去的,这样无异于羊入虎口。



尽管巡航导弹的飞行不快,但这是相对其他武器来说的。对于操作高射机枪的人来说,巡航导弹的的飞行速度是极快的。还没等操作人员反应过来,巡航导弹就飞走了。所以说,在现代战争中,高射机枪基本上是没用的。


现如今,发生大规模陆战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即便是有,那也是装甲集群之间的对抗,根本轮不到高射机枪上场。虽说高射机枪在大规模战争中没什么作用,但是在巷战中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巷战时,进攻一方会面临高楼大厦的阻碍,而防守一方必然会利用这些屏障进行阻击。高射机枪可以击穿墙壁,对躲藏在高处的敌人展开打击。毕竟坦克主炮有射击死角,还是需要高射机枪来清扫周边的敌人。

可以看到的是,高射机枪并没有消失在坦克上,而是装在了遥控武器站上,继续为坦克提供保护。(图片来自网络)


江山何沉


著名的苏制ZPU–4高射机枪,口径14.5毫米,它的目前服役的最大口径枪械,1950年代苏联研制它的目的就是给营团步兵提供一种打击低空飞机的速射武器,但是1960年代初军用飞机全面进入到喷气机时代之后,由于喷气机飞行速度快,而ZPU–4这类的高射机枪由于打击高度和距离都太近了,并且还是人力瞄准和操纵左右方向界、高低仰俯界,再让它对抗喷气式飞机已经力不从心!所以,仅十年的光景它就退居到了二线。

二战期间美军也装备M16型四联12.7毫米口径的高射机枪(M2重机枪改进的),用来对抗德军低空来袭的飞机,但是当时的战斗机低空飞行都在300公里左右,高速飞行时为500公里,用人力操纵机枪去打飞机实在是勉为其难!因为对一般人来说视觉神经传到大脑,还要计算提前量、再传到手部神经...对于飞行速度300公里快的飞机来说反应是迟钝的!能不能击落飞机完全凭运气...所以,美军虽然也装备了高射机枪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对地面目标进行火力压制,由于效果不佳,二战之后美国不在研制高射机枪了,而是回归到它之前对地面目标打击的主要任务当中。
越南战争爆发后由于越南的战场环境复杂,美军
使用了大量的直升机参战,主要进行“空中蛙跳战术”,由于直升机不受地形限制,飞行速度快、作战半径远,可以实施突袭...等一些全新的战术优势,侵越美军在越南投入的各型直升机10000架以上!

为了应对美军的这种全新战术,越南在我国和“苏东集团”的支援下,大量使用了高射机枪对抗来袭的美军直升机群,直升机相比较于固定翼飞机飞行速度很慢只有200多公里,而且在悬停或者降落时是非常脆弱的,机身也没有防弹装甲,大口径的14.5高射机枪很容易将它撕烂!


这架CH–47在超低空被击落,很有可能就是被高射机枪打中的,因为射高800米
以下是高射机枪打击范围。
我军援越部队的56式高射机枪,仿制的就是苏制ZPU–4。

通过挖战壕、植被覆盖...等伪装手段,
外表很难被发现,我军援越高炮部队和高射机枪分队,通常采用预设假阵地、假目标对美军飞机进行迷惑,战术上采取在敌机的飞行线路上多阵地、长纵深布阵,使用集火近战的战法,也就是一个连的高炮或者高射机枪集中打击一架敌机,一个连几十根炮管或者枪管十秒钟内可以发射几百发小口径炮弹或者高射机枪弹,完全将美军飞机罩住不使逃脱!领袖说过: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我军参战指战员充分的贯彻落实了这一战术指导思想。
美军在侵越期间直升机损失数量高达4800多架!大部分都是由小口径高炮和高射机枪击落的,美军也为此头疼不以,山高林密、芦苇丛生,而且高射机枪可不只是有四个管的那种无动力的笨重家伙,它也可以双管甚至单管使用,重量减轻后机动能力也大大加强,游击战术防不胜防!美军撤出越南后,紧接着苏联又陷入到阿富汗的泥潭当中,由于阿富汗也是地形地貌复杂,苏军也借鉴了美军在越南的“直升机蛙跳战术”,大量的使用了米–8/17系列运输直升机和米–24武装直升机护航,但阿富汗游击队仍然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法,将苏军的直升机引入到狭长的山谷当中,减慢苏军直升机的飞行速度,再使用多挺高射机枪居高临下打击直升机的旋翼机构位、发动机等脆弱位置将苏军直升机击落!这种战法也获得了不小的战果,也是对“毒刺导弹”的补充。

进入到1990年代之后,随着科技的发展,直升机的发动机功率大幅度增加,这样就可以安装更厚的防弹装甲,在战区运输途中,不论是运输直升机(注意图片里米–17安装着火箭弹挂架)还是武装直升机,不但火力比以前强大的了很多,防护措施也提高了一大截,再使用高射机枪打直升机已经很困难了,搞不好直升机没被击落自己反倒是被它一顿火箭弹覆盖...简易高射机枪的能力减弱,它又退居二线了,重点任务就是打击地面目标。
苏制ZPU–2,目前的高射机枪在战乱地区都是被安装在皮卡上,有了车辆作为载具,机动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加上14.5毫米的巨大威力,在街头巷战中可以有效的封锁多个街区和高层建筑的窗户、压制敌狙击手...等任务;在野战当中也可以密集的覆盖1500米内的土木工事,打飞机不行了,干陆战的工作还是可以胜任的。

另外也要说一说坦克上的高射机枪,早年间给坦克安装大口径机枪确实是有防空的目的,但是就像前面说的那样,用人操纵机枪打飞机是很困难的事情!也许几千发子弹打中一两发都是运气,唯一有效的就是在飞机俯冲的过程中集中多挺机枪去截击/扰乱它的俯冲航线,使其改变俯冲路径,达到不能精确轰炸到目标的目的。到了现代随着精确制导航弹和专用打坦克的小型对地导弹出现,高射机枪就更没有起到防空的作用,既然是这样为何还要给坦克装大口径机枪呢?
《狂怒》

里的谢尔曼坦克的炮塔上安装了一挺M2型12.7毫米重机枪和一挺M1919型7.62毫米机枪,再加上主炮边上的同轴机枪和驾驶员边上的那挺M1919,一共是四挺机枪。

坦克是矛与盾结合在一起的移动堡垒,它的火力配置是有层次的,不但要有主炮还需要多挺机枪形成火力打击的层次,M1919机枪是打击600米之内的目标、M2重机枪负责600~1000米的距离,坦克炮实施800~2000米的目标打击。

这些机枪里面,M2不但有对空拦阻射击任务还有给主炮指示目标的任务,就是使用曳光弹打向目标,给炮手提供观察数据评估。

因为大口径机枪在1200米内的弹道平直,与坦克炮要在1200米内打击目标的弹道是一致的,所以有给坦克炮手/车长提供目标指示和弹道测算的功能。
当然它也可以平射打击600米以外的地面目标,这也就是坦克必须要配置一挺大口径机枪的目的,当然现代坦克的高射机枪都是以“遥控武器站”的形式安装在坦克炮塔上,在车内就可以遥控射击,不必再由人去操纵安全性大大的增加。

总之,高射机枪这种武器本来就是大口径机枪的一个分支,最早是配置给陆军连队远距离打击地面目标,后来飞机出现之后连队为了防空的需要,给了大口径机枪一定的防空任务,再后来随着飞机的技术水平提高,机枪打飞机根本不管用了,它也就回到了最初的打击地面目标的岗位了,武器装备就是这样在它的使用性能范围内,哪里需要就去哪里,要的就是一转多能。


皇家橡树1972



淞沪会战期间,国军按照德国顾问的意见,基本上不用机枪打飞机。一开始国军还有点空军可以拼一拼,很快就被日军消灭了,以后也没有高射击枪等防空武器,也还是按照德国顾问的意见,不用机枪对空射击。因此,日军经常用飞机对国军阵地进行低空扫射,对国军造成极大的伤亡。

日军在淞沪战场的几大利器主要就是,用猛烈炮火压制国军炮兵阵地,让国军的炮兵基本上无力反击,然后用飞机投弹轰炸,后来发现国军不对空射击,就干脆用飞机低飞扫射。尤其是在每天早上,日军用飞机在国军阵地上低空侦察,发现国军正在集结,就开始用大批飞机轮番扫射。


比如桂系部队六个师上来到前线以后,原本按照国军统帅部的计划,是要把桂系部队当成生力军,来向日军发动反攻的。但是,桂系部队缺乏对日军作战的经验,在进入阵地之前开始集结的时候,就被日军飞机发现,进行了大量扫射。其中一个团原计划在团长集合讲话后进入一线阵地,刚集合起来就被日军发现了,一阵飞机低空扫射过后,这个团的伤亡就超过了一半。

之后,在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徐州会战期间,日军的飞机都非常嚣张,出了专门对国军的炮兵阵地进行针对性的轰炸之外,经常进行低飞扫射,甚至下降到略高于树梢的位置对国军阵地进行扫射。在植被比较茂盛的山上还好一些,而在徐州会战期间,缺乏植被的掩护,日军的飞机扫射对国军的威胁非常大。


不过,从徐州会战时期开始,因为后面上来的部队多数是滇军,川军和西北军的部队,这时候国军的德械师也都已经打完了,所以就不再按照德国顾问的那一套来打了,国军士兵在阵地上发现日军飞机低空扫射,经常会用机枪组成火力网,对空射击,迫使日军飞机不敢飞得太低进行扫射。

高射击枪无论是否能够打到飞机,至少可以形成一个火力网,对本方的阵地构成一定程度的保护,对飞机构成威慑,迫使敌方飞机不敢像日军对国军作战中这样,直接低空扫射国军阵地。尤其是在非对称战争中,装备条件比较差的一方,无论是否有用,只要有条件,还是要用高射机枪进行防空,来掩护本方阵地。


萧武


其实,高射机枪,对空射击效果并不好,至于越战时,美军被高射机枪击落的大都只是UH-1运输直升机,加装了1艇7.62毫米M-60机枪,并非真正的武装直升机,仍然是运输直升机而已。

吸取了越战大量运输直升机被击落的惨痛经验教训,美军研发了专职的武装直升机AH-64阿帕奇,能有效打击坦克等地面高价值目标,以及坚固的野战工事等,同时能有效抗击地面12.7/14.5毫米高射机枪甚至20毫米机关炮的打击。

防空防空,十防九空,从二战到当下的实战来看,高射机枪打战机,是非常艰辛的任务,高射机枪也就越战时对运输直升机产生了巨大的威胁,但对美军的喷气式战斗机基本上没有什么卵用。

当年,仿制的14.5毫米ZPU–4高射机枪,我军命名为56式14.5毫米4联装高射机枪,曾经大量地随参战的高炮部队进入越南,其作用就是保卫己方57毫米单管高射炮和37毫米双管高射炮阵地的安全。

对空在射击中,我56式14.5毫米4联装高射机枪能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大响声,其分贝完全盖过了57毫米单管高射炮和37毫米双管高射炮射击时的声音,但非常遗憾参战的我56式14.5毫米4联装高射机枪并未打下一架空中的战机。

现在,陆军单纯装备高射机枪的作战分队已经很少了,一般高射机枪都成了车载机枪,装备在坦克、步战车、装甲运兵车、越野车辆上等,对空中来袭的武装直升机等空中目标,实施驱离打击,但并不指望高射机枪能打下武装直升机,必要时可以用来对付步兵和战场上的机枪火力点等。

步兵分队装备的高射机枪,已经改称为重机枪;以前二战时的重机枪,则称为通用机枪;轻机枪已经改称为班用机枪,这个细微的变化,相信军迷都是知道的。

我89式12.7毫米重机枪,已经下放到连级作战单位,以加强步兵前沿的火力投送能力,这个变化是很大的,因为以前连队的重火力无非就是数挺67式7.62毫米重机枪,现称为轻重两用机枪或通用机枪。

随着89式12.7毫米重机枪的装备,对空射击包括对地打击火力输出包括有效射程都提高了许多,增加了地面部队驱离武装直升机的能力,武直对地面部队的威胁已越来越大,除了配备单兵防空导弹,大口径机枪对空中目标仍然有一定的威胁,同时增强了打击无人机的有效手段。

高射机枪,现在称重机枪,就目前军队装备发展来看,也不会马上退出现役,12.7毫米M-2重机枪这艇老枪,依然是美军车载步兵的必配。

即便是全球热点冲突地区,游击队或抵抗组织,都将12.7/14.5毫米重机枪搬上了丰田皮卡,成了一辆机动灵活打了就跑,或在运动中也能射击的对空对陆作战的有效作战平台,赋予了大口径机枪新的战场用途。


国平军史


从飞机出现以来,防空一直是个问题。

一战期间,随着航空兵的登场,防空问题成为各交战国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各国都在努力寻求发现并击毁飞机的手段,高射炮也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当时各国对于防空一般采取在重要城市会设置两道防线,分别距离城市30-40公里和5-10公里,每个防线布置有高射炮部队。同时,还会设立几道对空观察站,一般距离重要城市60-120公里。

一战以后,防空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各种防空武器任务分配如下

高射机枪作为团营防空武器,对付高度1000米以下敌机,每排(2-4挺)为1个射击单位,3个排组成1个连为基本战术单位,呈三角型配置,排与排间隔600-1000米

小口径高炮,对付飞行高度2000米以下轰炸机、侦察机和其他飞机,以及飞行高度1000米以下攻击机

中口径高炮,对付飞行高度1000-4000米轰炸机、侦察-校射机,以及5000米以下侦察机和歼击机

大口径高炮,对付飞行高度5000米以上各种飞机

至于地对空效果,让我们卡一下苏军的数据。苏军战史统计,在卫国战争期间,苏军地面防空部队一共击落敌机21645架-其中小口径高炮(25和37毫米)击落14657架、中口径高炮(76和85毫米)击落4047架,高射机枪击落2401架、步机枪击落540架。平均击落1架飞机中口径高射炮耗弹598发、小口径高射炮耗弹905发、高射机枪和步机枪耗弹7036发。

二战之后,随着飞机和导弹的发展,防空重担落在了防空导弹身上,要求“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气象条件和无线电干扰条件下,击毁不同距离上的、高低空的超音速现代空中目标”。此外,雷达部队应该“拥有发现和识别空中目标、综合、标示和传送空情的技术器材,以完成受领的任务”。

不过在冷战中局部战争中,特别是越南战争,由于美军直升机的大量运用,使得苏联援助的防空导弹和雷达显得无法应付,此时高射机枪充分显示了自己的价值。

当时,越军使用了下述高射机枪

ЗПУ-1:单管型,子弹重60-64克,初速976-1005米/秒,最大射程2公里,行军战斗转换时间12秒

ЗПУ-2:双管型,全重1吨,枪管长1.346米,射速1100-1200发/分,初速900米/秒,最大射程2公里,编制6人。

ЗПУ-4:全重2.1吨,射速2400发/分(4管齐射),射程2公里,射高1.5公里

ЗГУ-1:在坦克机枪КПВТ基础上改进,重点提高了灵活性和维护简单性,1967年生产就交付越军使用。该型机枪全部拆卸仅需要4分钟,整个重量只有220公斤。机枪射速550发/分,子弹初速990-1000米/秒,射程2公里,射高1.5公里

根据不完全统计,越南战争共投入使用1.2万架直升机,被击落5617架,共死亡2165名直升机飞行员和2712名直升机乘员。


荣华之武器堂


这里指的应该是坦克、装甲车。

高射机枪火力弱,射高低,对空中高速飞行的飞机几乎没有什么威胁。坦克装高射机枪纯粹就是装样子。顶多给自己一点心理暗示。

坦克安装高射机枪是落后观念的设计。

二战的时候由于缺乏协调坦克进攻的装甲车辆,步兵都是步行跟随坦克进攻。这时候坦克上的机枪可以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现在步兵都装备了各种装甲战斗车辆,协调坦克进攻。而坦克之间的作战都是远距离炮战,机关枪没有任何用途。

而步坦协调进攻的时候,步兵战车上的机关枪已经足够用了。坦克上也没有装机枪的必要了。

中国坦克一直安装高射机枪,主要是中国的陆军机械化程度很低,不得不依赖坦克上的机枪。而且空地协同根本没有,防空完全靠坦克自己。造成中国的坦克设计长期落后于世界潮流。

坦克上安装机枪,顶多用于自卫,防止步兵接近自己。


一叶枫流


从地对空作战诞生以后的作战历史来看,总体上还是空中力量胜出,地对空武器只能减少对方空中力量攻击的效果,很少出现地面防空力量胜出。

防空武器也从一开始的防空火炮和高射机枪到现在的先进防空导弹,未来还会有激光防空系统,但还是前面说的,地面防空力量对战空中力量还是处于下风!

对付一开始的高射机枪和防空火炮,空中飞机只需要提高飞行高度和速度,就可以减少它们的伤害,尤其是针对高射机枪效果最好,因为高射机枪的射高和射程非常有限。

后来出现了防空导弹,但是空中力量也有了应对方式。比如现代战斗机开始普遍采用隐身设计,地面防空导弹的“眼睛”是雷达,一旦雷达发现不了目标,防空导弹也就成为了摆设!另外空中力量不只是主动防御,还会主动攻击防空导弹系统,最有效的武器就是反辐射导弹,直接顺着对方地面防空导弹系统的雷达电磁波飞过去,摧毁对面的雷达。

有人也有疑问,高射机枪如今在进行地对空作战时候,还有效果嘛?答案是当然有!高射机枪是一种多用途机枪,不光可以打击空中目标,还可以打击地面目标!而打击空中目标时候,虽然它的射程和射高有限,但是现代空中力量作战,不只是战斗机和直升机了,还有无人机和巡航导弹。无人机和巡航导弹,本身速度就慢,为了降低被雷达发现的概率,会降低飞行高度,让高射机枪有了用武之地!

另外防空导弹不能攻击超低空目标,高射机枪也弥补了防空导弹的空缺。


资讯所长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观点,打仗首先就是要保存自己保存自己之后才能打击敌人,所以防空炮以及现在的防空导弹最大的作用当然不是击落敌机,你一跑的没别人快的东西怎么可能去打别人,别人跑的快的想打就可以来打,打不赢别人转头走就是了,反正你也不可能拖着防空炮和防空导弹去追别人。

那防空武器是干什么的呢,没错就是让别人觉得他打不赢你然后转头走的,只要达到了这一目的你的其他装备就得到了保存,而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所以防空炮从设计之初就不是一个为了打赢别人而设计的武器而是为了驱赶别人为目的的武器,因为对方的飞行员不是傻子他们不会不停的向着你的炮口冲锋,然后你让一个挨一个的消灭的他们。

防空武器在战争之中只会遇到两种状况,第一种是一旦对方估计出你的防空武器太多他们发动进攻会陪进去很多本钱然后他们转头就走了,所以你根本就打不到飞机。即使他们发动试探性攻击也会非常注意你的防空炮,一旦发现情况不对马上就脚底抹油,所以你也打不到什么飞机,但如果他们在试探性攻击中发现打得赢你,那就会进入第二种状况。第二种就是他们估计出你的防空武器不足或者他们有了什么新式武器新式战法,你的防空炮不足以威胁他们了,这时他们就会发动攻击,然后你照样也打不了几架飞机因为你还没打到就被人家炸了,但如果他们发现你在埋伏他故意示敌以弱,那就又回到了第一种情况他们马上就脚底抹油了,反正你也追不上他们所以依旧打不了几架飞机。于是在外行眼中就出现了一个错觉那就是防空武器无法有效的击落飞机,这句话对也不对如果你按击落数看的确是这样,从有飞机的时代开始人类的防空武器就没打下过多少飞机,打下飞机最多的还是飞机自己。

所以我们看防空武器好不好不能从它打下了多少飞机来看,而是要从防空武器装备之后你自己的损失降低了多少来看,这个问题我们最开始就讲清楚了,防空武器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别人觉得他打不赢你然后转头走的,只要达到了这一目的你的装备和人员就达到了在敌人空袭下保存的目的,在战争之中不是占不到便宜就是吃亏,而是不吃亏就是占到了便宜。


开着皮卡打坦克


现在的空面武器对于地面的防空武器来说是具备巨大的优势,主要是射程空面武器具有巨大的优势,而发射这些武器时,发射的载具是可以实现防区外发射,就是那种最理想的我打的着你,而你打不着我。

现在伴随坦克部队的防空任务已经都交给防空导弹和自行高炮了,其中毛子的防空导弹型号多,性能不错,明显要超过美国,没办法苏联人自己都明白苏联空军不一定能够撑起一把保护伞,地面部队必须有
要有自己的防空手段。

现在坦克部队的防空问题是通过在本部队内部编制防空部队,比如原来苏军是在每个坦克师或者摩步师里边有一个防空团,来提供地面保护伞,而更好的方法是通过自己的空军来提供保护伞。一般来说,防空防空,十防九空,如果仅仅是依靠地面防空火力,很难完全挡住对方的空袭,而且地面防空系统移动比较困难,一旦要进行机动作战,地面防空武器是跟不上地面部队的运动速度的,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军队就是利用高密度的防空导弹为渡河的埃及军队撑起了一把保护伞,但是埃及军队一旦离开防空火力网,以色列的空军马上就给埃及军队上了一课。


美国的坦克上机枪吃别人还多一挺,别人一般是车长和装填手的舱门上有一挺就行了,而美国人是两个人都有,有的时候装填手用的不是7.62机枪,而是40毫米榴弹发射器。

而在坦克上,现在都还是装备着高射机枪,但是这个高射机枪的主要用途已经不是对付对方的空中目标了,而是对方的地面目标了,由于高射机枪的口径一般都是12.7毫米,朝鲜的甚至是14.5毫米这个价格,这个口径的机枪有效射程远远大于7.62的机枪,而且威力也很大。

中国和俄国的坦克一般是炮塔上有一挺高射机枪,同时炮管边上还有并列机枪,美国也有并列机枪。坦克没有机枪在近战中是十分吃亏的,德国的费迪南德由于没有机枪,在库尔斯克被苏联人打得很惨,费迪南德的成员急红了眼用冲锋枪从炮管里边往外突突。

坦克现在需要对付的目标种类很多,而且距离远近各不相同,坦克主炮主要是对付对方的坦克,但是对于那些小型目标坦克还是使用各种机枪,其中高射机枪由于子弹的威力大、射程远,所以成为了首选,至于原来的高射打飞机这个活,现在已经基本上交给伴随的自行高炮和防空导弹了,坦克自己的这个高射机枪打飞机的概率和飞行员的手枪使用概率差不多,可能更小一点,而用来打步兵现在是它的主业。


红色手电筒


打不着轰炸机、战斗机,还可以对付直升机、无人机等等,也可以平射压制地面火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