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韓國電視劇《商道》中的主人公林尚沃當時資助了一個落魄的人。數年後,此人帶著滿滿的一車人參回來要送給他,感謝他當年的幫助。林尚沃拒絕了,而是和這個人達成了一個新的協議:林尚沃用5萬兩銀子買下了這筆價值10萬兩銀子的人參,兩人各取所需,成了對半分成。由於林尚沃慧眼識英雄做成了這批大買賣,8年之內,用3千兩銀子掙來了5萬兩。而這個人也因為遇到林尚沃使自己的生意獲得成功,成為大富翁。

我們常說,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向落魄的人伸出援手,不要只想著錦上添花,不總是向成功的人送掌聲。對於困難中的人,他們能得到別人的支持,其“效用”也許足以改變他的一生;而對於一個青雲直上、風頭正勁的人來說,別人同樣程度的支持,或者就不值得一提。

雪中送炭和錦上添花都是常用的感情投資手段,雖然二者都是“給”,都是感情投資,但由於給的對象不同、東西不同、時機不同,效果也自然不同。

假如有一個人,有100元錢,給了一個街頭飢腸轆轆的乞丐,也許就救活了一條生命,給一個百萬富翁,也許他連眼皮都不抬一下。如果用一個數值來衡量100元錢的作用,這100元錢對於乞丐來說,其作用可能達到100,對於富翁來說,其作用也許僅有1。

“炭”對於“雪中人”來說作用很大,而“花”對於“錦上人”來說,效用就小得多。

因此“雪中送炭”的價值遠超過“錦上添花”的價值。

既然雪中送炭的價值遠超過錦上添花,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人卻熱衷於錦上添花的功夫而不去做雪中送炭的好事呢?因為這裡涉及到成本和收益。

還是假設一個人有100元錢,如果他送給了一個乞丐,對於乞丐來說意義重大,但作為出資者,他或許根本沒有任何收益;而如果這100元給了一個百萬富翁,儘管富翁眼皮未必抬一下,但一高興,說不定回報這個人更多。於是便有了“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的現象出現。

再比如在婚喪嫁娶的時候,有權有勢的人家總是高朋滿座,而窮苦人家則冷冷清清。人們之所以願意提著重禮為有權有勢的人家祝賀或者哀悼,就是因為人們感到自己能得到預期的收益,即送出去的禮,將來能夠有回報。另外,藉此和權勢人家拉攏關係,聯絡感情,說不定日後還能為自己辦什麼事情。而給窮人送禮,打水漂的風險要大得多。

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勢力,但有的人說,這也是一種理性。理性的處理人際關係,能夠使人更加理智的和嚴謹,減少麻煩和損失。人們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富人借錢很容易,而窮人借錢卻很難。

其中緣由,就是有著付出與回報的問題。借錢給富人,其實不擔心富人將來還不起,再者就是我們今天幫了富人的忙,日後有可能用得著富人的時候。而借錢給窮人,則風險相當大,有可能是“劉備借荊州,一借不還”。即便窮人人品很好,不是那種賴賬的人,但他償還能力的有限性卻不能不讓人擔憂。

錦上添花給人的回報是現實的,而雪中送炭給人的回報卻是潛在的。沒有雪中送炭,這個世界會是一片寒冷,沒有人情味;沒有錦上添花,這個世界也會少一些美麗,仍然沒有人情味。雪中送炭是一種美德,錦上添花也是一種美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