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援漢婆婆發紅包:好的婆媳關係,一般都有這3個特點

都說婆媳關係是實際大難題,多少家庭因為婆媳矛盾大打出手,甚至是支離破碎。好的婆媳關係,可以增加家庭成員的幸福感。

近日,一則名為“兒媳支援武漢,婆婆每天給兒媳發紅包”的新聞刷屏網絡,感動了無數人。

兒媳名叫李施穎,32歲,是四川樂山人,她和老公肖寒是大學同學。當年汶川地震,肖寒回青川支援,李施穎毅然決然跟著肖寒一起去了青川。也正是這樣,婆婆認為她對愛情不離不棄,還吃苦耐勞,打從心眼裡喜歡她。

2013年,李施穎的兒子出生,為了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李施穎在家人的鼓勵下,考取了綿陽市中醫醫院護士,一家三口也搬到綿陽,孩子主要由外公外婆帶。不過每個週末,婆婆都要來綿陽看孫子。

這次武漢疫情爆發,李施穎告訴家人要去武漢支援的消息,大家雖然支持,但都擔心得睡不著覺。尤其是婆婆,擔心得直流眼淚。李施穎前腳剛走,婆婆立馬給她發微信,“平安回來,老媽給你準備一個大紅包哈。”為了緩和婆婆傷心的情緒,她說,“要的,先發一點三。”婆婆立馬就給兒媳發了500元紅包。李施穎抗疫期間,婆婆每天都會給她發66元紅包,現在抗疫結束,婆婆仍然給她發紅包。

網友們看到這事兒,都調侃說,“這樣的婆婆來一打”,也有人說,“人心都是肉長的,相互理解,婆媳關係才能更融洽。”

兒媳援漢婆婆發紅包:好的婆媳關係,一般都有這3個特點

其實,從李施穎和婆婆之間的相處細節,就可以看出來兩關係好的原因。兩人的關係好,絕非偶然,好的婆媳關係,一般都有這3個特點。

一、真心理解,相互尊重

為了更好的發展和孩子更好的教育,李施穎考取綿陽中醫醫院護士,婆婆沒有阻攔,反而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尊重兒媳的選擇。後來,李施穎一家三口搬去綿陽,孩子由外婆照看,婆婆沒有抱怨,反而是每個週末主動過去看望孫子。看得出來,婆婆沒有幫忙帶孩子,李施穎並沒有埋怨,只有更多理解。

反觀很多的婆媳關係,有的婆婆不理解兒媳,還對兒媳的生活橫加干擾和指責,會讓兒媳心裡不舒服。

現在還有一個奇葩現象,孩子讓婆婆帶,是理所應當,婆婆不幫忙帶孩子就是惡婆婆。有的婆婆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幫忙照看孩子,兒媳就會心生怨恨。李施穎的婆婆沒有幫忙帶孩子,只是每個週末都去綿陽看孩子,兒媳沒有抱怨,沒有指責。

有句話說得特別對,婆婆不是媽,不能把所有的壞情緒像發洩給媽媽那樣,發洩給婆婆,因為婆媳之間少了血緣關係的紐帶,承受能力真的很脆弱。李施穎在跟婆婆對話期間,也看得出來,她十分尊重婆婆,比如,她跟婆婆開玩笑“你是不是問些白痴問題,媽。”,還有下班時跟婆婆說“才下班哦”。

我們很多時候跟婆婆說話或者發微信,是不是會忘記加上稱謂呢?少了這個稱謂,聽起來感覺就怪怪的,畢竟中國語言博大精深,一個細微的詞也會影響整句話的含義。尊重一個人,就體現在這些細節裡。

兒媳援漢婆婆發紅包:好的婆媳關係,一般都有這3個特點

二、真心疼愛,真正關心

得知李施穎要去武漢抗疫,婆婆徹夜難眠,還因擔心而流淚,這是發自肺腑的關心和疼愛。採訪時,被問到婆媳之間相處的秘訣是什麼,婆婆也說“把她當親生女兒一樣對待”。有很多婆婆,表面上說自己要把兒媳當成親生女兒對待,但一到關鍵時刻,就“不是親生女兒了”。這話什麼意思呢?

有的婆婆平時也說要把兒媳當成親生女兒看待,但當兒媳上班累了、生病了、生孩子時,第一句話問的不是,“你還好吧?你沒事吧?”而是,“孩子還好吧?孩子怎麼辦?”也就是說,打從心眼裡,這樣的婆婆就沒有把兒媳當成親生女兒看待,她在乎的,只有她的孫子。如此一來,兒媳的心裡肯定不舒服,時間一長自然會滋生很多矛盾出來。

還記得曾經看過一部電視劇《家有喜婦》,裡面的婆婆說過一番話,感動了無數觀眾。婆婆說,每一個兒媳在來到婆家之前,都是她父母的心肝肝寶貝,都是她父母拿生命在愛著她。作為婆婆,沒有養育兒媳一天,卻要接受兒媳喊她一聲媽,她真的受之有愧。所以,她只有加倍對兒媳好,才對得起她的父母。

人心都是肉長的,你若對她好,她怎麼會視而不見呢?

兒媳援漢婆婆發紅包:好的婆媳關係,一般都有這3個特點

三、善於表達愛和關心

無論是婆婆還是兒媳,對彼此的關心最好是表達出來,不能像對自己女兒和媽媽那麼含蓄。這可能跟我們的傳統文化有關,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委婉,要含蓄,凡事不能太直接。導致了我們很多時候,雖然很關心對方,也不願意表達出來。

婆媳之間的關係很微妙,明明對方很關心你,真心對你好,為你做一些事情,如果不說出口,對方可能並不容易發現,反而會覺得這一切都是中間人兒子和丈夫的功勞。其實,這樣是不行的。關心她,就直接說,不然她可能感受不到。李施穎的婆婆給她發微信,多次提到“想你了,愛你哦”,毫不吝嗇表達她對兒媳的愛。李施穎也會說,“我也想你們了。”

婆媳關係其實也是一種人際關係,只不過它是建立在親情和愛情之上的雙重人際關係,既要顧忌到愛人的感受,也要顧忌到兒子的感受。所以,這種人際關係才變得更加複雜。我們對待陌生人都可以“受之以李,報之以桃”,對待我們愛的人最親的人,為何不可以呢?

兒媳援漢婆婆發紅包:好的婆媳關係,一般都有這3個特點

面對複雜的婆媳關係,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首先,無論是婆婆還是兒媳,都要反思自己。有一句話叫做“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意思是說,凡事都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如果一段關係出了問題,想想自己是不是哪裡做得不好,或者是哪裡做得不夠。注意,一定要雙方都要這樣做,單靠一方努力是不可能達成和諧的關係。

尤其是婆婆的一方,作為長輩,應該給孩子們做好榜樣,孩子們如果做得不好,婆婆作為過來人應當更加理解兒媳。不能因為自己是婆婆,就感覺自己高高在上,不可一世。也不能因為自己曾經受過自己婆婆的苦,就想著要把這種苦帶給自己的兒媳。這種想法是不利於自己和兒媳相處,也會讓自己的兒子為難,不利於家庭和諧。作為一個大家長,更應當有大家長的風範,有胸襟有氣度,才能讓晚輩們幸福快樂地願意待在這個家裡面。

當然,兒媳也不能忘記自己的角色,作為晚輩,對婆婆保持禮貌也是必須的,哪怕她有做得不對的地方,我們也應當理解她們。只有婆媳雙方都朝著“家和萬事興”的共同目標,才有可能實現婆媳和諧。

其次,不要惡語相向。

人,都是情緒化的動物,情緒激動難免口不擇言。但是,正因為人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和語言,才比其他動物更高級。語言帶來的傷害,往往比身體受的傷害更難以癒合。如果你曾經有過對對方言語傷害,也不必過於自責,以後儘量不要再做就是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看到惡語相向的背後隱藏的東西。

盧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溝通》裡說到,暴力的根源在於人們忽視彼此的感受與需要,而將衝突歸咎於對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惡語相向屬於需要暴力,也是暴力的一種。所以,當我們覺得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被忽視時,可以選擇恰當的方式,大膽地向對方表達出來。

當我們聽到難聽的話時,我們可以選擇體會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或許,結局又會是另一番景象。我建議婆婆和兒媳都應該認真閱讀這本書,汲取這本書的智慧。

最後,找到適合彼此的相處模式。

婆婆和兒媳原本就是來自不同世界的兩個人,只因她們愛著同一個男人有了交集,成為沒有血緣關係的家人。所以,這樣的兩個人,無論是在價值觀,還是生活觀念上都有很大的差異。兩個人的相處,也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找到一個平衡。李施穎和她婆婆的相處模式是一個很好的參考,但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我們可以結合自身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比如,papi醬自爆稱他們結婚五年,雙方父母從來沒見過面,過年也是各回各家,她認為對於彼此的父母來說,他們最希望跟自己的孩子相聚,而不是兒媳或者女婿。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喜歡的相處方式不同,也許有人大大咧咧,有人細心體貼,有人不善言表。但無論是哪種情況,總會找到其中的平衡點,找到屬於你們共處的模式。

兒媳援漢婆婆發紅包:好的婆媳關係,一般都有這3個特點

願你我都擁有一段和諧的婆媳關係,在這段關係中開出花來。

願我們都不再困在婆媳矛盾裡,能擁有一個和諧、溫馨的大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