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山下人欢笑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老王,你们种子领了没?”“领过了,谢谢书记。”

3月18日,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三角城镇海峰村第一书记田新宇看到广场上的村民时笑着问道,村民们也都笑着回答。

这段时间田新宇异常忙碌,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宣讲、给村民免费发放农作物种子、与邻村商量养殖场回购事宜……

“春节假期后,第一天上班就开始跟省上相关部门争取春耕备播的物资,2万公斤黑燕麦种子,3万公斤青稞种子,昨天已经全部免费发给了村民。还有2万公斤的有机肥,这一两天就会发下去,户均直接减少生产投资1000元以上。”田新宇介绍。

给村里3名肢体残疾的村民争取了代步车,马上就能发放到他们手中。至此,田新宇为全村41位听力不好、腿脚不好的村民都争取到了助听器、代步车等辅助设备。

“5333公顷的草场围栏和4667公顷的草场灭鼠经费也正在落实。”田新宇说,作为第一书记,一定要多做好事实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海峰村坐落在美丽的将军山下,属于半农半牧村。全村223户76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104人,已于2016年脱贫摘帽。

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前,海峰村是远近闻名的后进村。脱贫“摘帽”后,该村成为海晏县的脱贫样板村,先后被评为美丽乡村建设省级卫生村、精准扶贫先进村、目标考核优秀村,海峰村党支部被三角城镇党委评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用村里人自己的话来说:“走在人前,腰板都直了”。

第一书记、省委政法委反邪教处二级调研员田新宇和现在的工作队员是2018年3月轮换到海峰村的驻村干部。“虽说海峰村脱贫了,但做好后期的稳固提升工作也至关重要。”田新宇说。

在没有驻村以前,因为海峰村是省委政法委的联点村,田新宇以前也来过村里,那时候的村子和现在可是两个样子。“实施精准脱贫攻坚后,村子里变化最大的,还得要说大家的精神面貌,人们脸上笑容多了,干劲儿更足了。”田新宇笑着说。

脱贫攻坚改变的不仅仅是村容村貌,更是群众的精气神,增强的是他们建设家园的信心,脱贫致富的信心,村里的贫困户李德武就是个例子。

李德武今年53岁,家有3口人,妻子听力不好。2015年之前,老李家里就靠着养殖的7、8只羊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再加上妻子有病,老李总是灰头土脸的,没有一丝干劲儿。

2016年他通过“530”贷款5万元购买了50只母羊,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有350只了。“去年卖了100只,挣了8万多元,还了一些旧账,一下子卖了那么多钱,特别高兴。”老李难掩喜悦,田书记还给媳妇弄了个助听器,她的心情也好了,我们的日子也是越来越好,越过越有滋味了,感谢党的好政策!

为了巩固脱贫成果,田新宇驻村伊始便开始跑项目,争资金。

省委政法委协调农牧资金168万元,为海峰村成立民腾农牧服务公司,每年为海峰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协调40万元,升级改造了海峰村保丰养殖合作社,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6.6万元;今年协调670万元投入村里的文迦牧场,年底将有55万元的收入……

村里有了产业,群众就不容易返贫;村集体经济发展越来越好,群众的分红收入也是水涨船高。“全村群众的水费全部由村集体经济来承担,村民患有大病,也会给予一定补贴,要让群众受益。”田新宇说。

田新宇说:“想方设法促进群众致富增收,是我搞好脱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文迦牧场是海峰村克土社的返乡大学生力杰于2018年创建的,吸引大批游客来体验藏式民宿生活,当年营业额达到180万元。

文迦牧场直接带动了海峰村克土社30户191人增收。“我们主要通过土地租赁、用工、免费提供摊位等方式让群众多挣钱,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力杰说。

现在村民们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精气神一天比一天足,获得感一天比一天强,田新宇相信,村民的小康生活就要到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