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春天,治癒焦慮,你還差這本書

收到這本《焦慮心理學》時,我正在看日曆。2020年的第一個季度即將過完,全國人民都在等著疫情的全面解除。這本書幾乎是和新冠病毒同時“出生”。

從年初新冠病毒的突然襲擊到現在,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恐慌焦慮了一個冬天的人們終於鬆了一口氣。雪花落幕,桃花盛開,四月芳菲已近,人們無不期盼早日扔掉口罩,徹底放飛,大口呼吸。

擁抱春天,治癒焦慮,你還差這本書


只是,隨著入境病例的不斷出現,國際形勢越來越嚴峻,多國開始禁足,人們的心不由得又開始收緊,這樣的日子何時能徹底結束?生活怎麼辦?工作怎麼辦?將來怎麼辦?孩子學習怎麼辦......焦慮再次如影隨形,揮之不去。真是“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前兩天就有一個單身媽媽來向我求助,說孩子現在家裡說什麼都不聽,不學習不寫作業,每天被氣得不行,但又毫無辦法,一想到開學就焦慮煩躁,已經絕望到要放棄撫養她了!還有一個爸爸因為孩子數學達不到95分焦慮到睡不好覺也來問我......

擁抱春天,治癒焦慮,你還差這本書


他們這種情況並非特例,實際上,不只是家長焦慮,只要打開網絡,隨手一翻都能看到滿屏的焦慮,各行各業比比皆是。其實這種廣泛的焦慮並非只是新冠病毒帶來的,在疫情爆發前就有,疫情結束後還會再有。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有人說,這是一個全民焦慮的時代,全世界都躲不掉。想起李白在《行路難》裡所說:“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你看,這麼個豪放灑脫的大詩人,也如此不安難耐。焦慮從來不分古今,也無論中外的。

輕微的焦慮具有它有益的一面,能促進人們積極向上,但過於焦慮會對工作生活造成不良影響,嚴重的焦慮症有時不亞於抑鬱症。那麼,什麼是焦慮症呢?人們的焦慮都來自哪裡?又該怎麼辦才好呢?希達文化工作室創始人之一李莎女士攜中國心理學應用研究學者歐陽健舒合著的《焦慮心理學》或可幫你揭開迷霧。

擁抱春天,治癒焦慮,你還差這本書


這本書並不是很大,放在同類書籍當中也不起眼,108000字,半天便能讀完。相比晦澀難懂的純專業書籍,這本《焦慮心理學》是比較通俗易懂生活化的,書中的很多案例從不同的行業和症狀對焦慮進行了剖析,原來,“那些平常不會擔心的事情,因為一在意就出問題了。”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就讓人忍不住點頭恍悟:哦,焦慮原來是這樣子。

焦慮讓人如此狼狽,它來自哪裡是人們最想知道的,對此,作者說:“你對現實的焦慮,其實源於你內心的恐懼。”仔細想想,確乎如此。道理如此淺顯,世人卻鮮以為然。既然恐懼的病根紮根於內心深處,那欲消之,還須治之,正應了中國那句老話:“心病還需心藥醫。”

擁抱春天,治癒焦慮,你還差這本書


很多時候,其實都不是什麼嚴重的事,思慮多了,便成了心頭事。佛說:諸事無常,無常是常。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不如學學古人的樂觀“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很難做到?作者會告訴你“你擔心的問題,80%都不會發生。”與其擔心,不如行動。有沒有發現,當你忙得腳不沾地,到家倒頭就睡時,根本就沒時間去想那麼多,焦慮便再尋不見。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焦慮是閒出來的,你看那些工作狂們,哪有功夫焦慮?

道理是懂了很多,但還是有很多力不從心。你若總想著拼一身力氣,有朝一日光宗耀祖,榮歸故里,期待著“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榮耀,只怕回到家鄉,能讓你炫耀的觀眾會少得讓你興致索然——人往高處走的現實只會讓城市越來越擁擠,而鄉下人煙愈加稀少。這種中國式焦慮可能也要變異了。社會如此多變,誰知明天會不會變臉?

擁抱春天,治癒焦慮,你還差這本書


不管你是職場小白,對新工作寢食難安;還是剩男剩女,老擔心遇人不淑,恐老年孤苦,若不想整日裡惴惴不安,渴望生活從容坦然,讀讀這本《焦慮心理學》,多半能找到讓自己放鬆的法子,消散掉一些焦慮,雖達不到

“致虛極,守靜篤”的境界,但俗世裡“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樂,且以永日。”有時也是可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