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這個國家為什麼戰亂不斷?

用戶109093454798


我認為緬甸這個國家戰亂不斷,有著很複雜的原因,但是大體來看,主要分為三個方面的原因,即歷史原因、地緣政治、政策制度。

從歷史上來看,緬甸的歷史也很悠久,不過作為中國的鄰國,緬甸也曾經長期是中國的藩屬國,並向中國進貢。後來英國佔領緬甸的時候,清政府還向英國提出過抗議。二戰時期,日本向緬甸發起進攻,緬甸利用矛盾,和日本一起對英美中作戰。到了二戰末期,隨著同盟國的得勢,緬甸又轉而向日本作戰。1948年,緬甸脫離英國宣佈獨立。然而,英國在統治緬甸期間,曾經引進印度等外國人口,並且支持邊境的少數民族武裝發展,也就為後來緬甸國內的民族紛爭留下了隱患。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緬甸周邊國家眾多,南臨印度洋,西有印度,北有中國,東有泰國、老撾,美國雖然距離緬甸非常遙遠,但是經常插手緬甸,並支持緬甸的少數民族。中緬能源合作以來,在緬甸修建的石油管道可以將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從緬甸印度洋沿岸直接輸送至中國,這樣就不必遠道繞行馬六甲海峽了,因此緬甸對中國更加重要。然而印度和美國顯然不希望中緬走得太近,因此經常從中作梗。

從政策制度來看,緬甸實行的是聯邦體制。緬甸現在的國家體制時間並不是很長,總統也才到了第三任。緬甸國內民族眾多,有一百多個民族,除了緬族之外,撣族、克倫族、孟族、克欽族等少數民族人數也很多。更重要的是,這些民族所在的地區範圍較大,很多都擁有武裝力量。雖然緬甸國內談判過幾次,這些民族也交過槍械,然而在利益分配上的不平衡和大國勢力的插手,決定了緬甸的矛盾不可能這麼快就能得到解決。

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在地緣政治夾縫下生存的小國,動盪不安似乎成了宿命。您認為緬甸不安定有什麼因素呢?非常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緬甸之所以戰亂不斷,其根源只有一個——罌粟,也就是鴉片。鴉片的大範圍種植和買賣導致了當地政治局面以及經濟發展的混亂和畸形,而這種情形的出現,離不開緬甸本身的地理位置,也離不開緬甸政府的自身原因。



緬甸戰亂的本源——罌粟

緬甸位於亞熱帶雨林地區,氣候溼熱溫暖,是一個特別適合罌粟生長的地區,再加上附近有著全世界最大的鴉片種植基地“金三角”以及周邊老撾、越南等毒品肆虐的國家存在,導致緬甸當地的罌粟種植大範圍氾濫,一發不可收拾。


除了地理環境之外,緬甸政府同樣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緬甸在歷史上基本上一直屬於其他強國的殖民地國家,直到二戰結束後全世界民族獨立運動興起後才正式獨立建國,所以根本沒有所謂的歷史底蘊,說直白點就是窮。

國家的支持也是重要原因

國家窮,人民的日子又怎麼能好過?所以緬甸人民對於鴉片這種成本小、利潤高的生意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開始大範圍進行種植,甚至形成了一個個獨立的軍事性武裝組織,而緬甸政府又奈何不得,任由其大規模發展。

另外,緬甸政府為了發展國家經濟,對於罌粟種植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是政府助力,讓罌粟種植成為國家支柱性產業。如此一來,國家統治又何談穩固,鴉片文化所帶來的金錢之上和暴力思想在緬甸國內蔓延開來,並形成了獨特的罌粟文化,國家又豈能強大?

所以緬甸從建國到現在,一直給人的印象就是窮、亂,戰爭和鴉片。戰亂不斷也只是指緬甸本國內部各種武裝之間的暴力衝突,而不是說跟世界其他國家產生利益糾紛。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緬甸內戰從1948年脫離英國獨立開始,內戰一直打到今天,長達50年,緬甸的內戰被視作當今世界持續時間最長的內戰。2008年,緬甸爆發反對緬甸軍政府的示威,緬甸軍政府被推翻,2010年,緬甸啟用新的國旗國徽,昂山將軍之女,昂山素季出任國務資政。緬甸迎來新氣象。


至今緬甸有135個民族,被強行劃分到八大民族:緬族,克欽民族,克耶族,克倫族,欽族,孟族,若開族、撣族,果敢族被劃為撣族裡面。

緬甸民族武裝有:

若開軍(隸屬於緬北聯合陣線成員)、

若開民族軍(隸屬若開民族代表大會)、

若開羅興亞救世軍、克欽獨立軍、庫基民族軍、

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隸屬於果敢民主黨武裝,緬北聯合陣線成員)、

紅撣民族軍、德昂民族解放軍(隸屬於全國聯合聯邦委員會,緬北聯合陣線成員)、

佐米革命軍(隸屬於佐米革命組織)


·緬甸各民族武裝地盤,範圍、


·緬甸撣邦形勢圖

1947年緬甸政府在 撣邦南部彬龍市簽署了《彬龍協議》緬軍政府承諾10年後各邦自治 ,然而72年過去了還在緬軍手裡。

自英國殖民者走了以後,緬甸獲得獨立,一向親和的昂山將軍,主張民族和解,提出比較寬鬆的民族自治政策,允許合民族自治,保留軍隊。

然而自緬共上臺以後,採取比較激烈和殘酷的手段,撕毀了《彬龍協議》,刺殺了昂山將軍,成立了軍政府政權。緬共軍政府,拒不承認民主自治,也不承認成立聯邦政府。對各個民族採取打壓,消滅,實行大緬族主義,歧視少數民族,各個民族拒絕投降軍政府,拒絕被同化,這就是緬甸內戰問題的由來。

民族矛盾和信仰問題

歷史上蒲甘王朝滅亡了驃國,打敗了以前強大的孟族,欽族,此後緬族佔大多數。他們以改信南傳佛教。但是千百年來,欽族和孟族,並沒有被同化,文化只是比較接近而已。


·緬甸佛教

羅興亞人和若開族人的民族矛盾

羅興亞人,是緬英政府時期,由孟加拉國移民到緬甸的信仰穆斯林的民族,由於當時,緬英政府放棄對緬甸的統治,緬甸軍政府不承認羅興亞人,緬甸公民的身份,認為他們是非法移民,採取歧視政策,打壓穆斯林,所以羅興亞人為了取得土地,屠殺了這片土地上的若開族人,若開族人信仰佛教,被羅興亞人屠殺的人有10萬之眾。從此若開族和羅興亞人勢不兩立。

由於緬軍政府在圍剿羅興亞叛亂的行動中,取得了一些成果,若開族人乘機報復,新仇舊恨,一起發作。

2017年年8月27日,羅興亞人為了逃避戰亂,有70萬人逃往孟加拉國,尋求避難。但是孟加拉國對於難民的請求,是消極的,他們並不承認羅興亞人是孟加拉人。印度政府也表示不願接收羅興亞人,流亡的羅興亞人成了世界的孤兒。

·逃亡的羅興亞人

昂山素季和她帶領的緬甸聯邦政府,因此被國際社會所關注。此次,也被稱為羅興亞人難民危機。

緬甸聯邦政府撣邦,果敢族對緬甸緬甸政府的反抗。

說起,果敢族,他們是南明政府遺留下一支軍人的後裔,因不想投降清朝,一直處於雲南和緬甸交界。中緬劃定國界之後,果敢成了流落異國的少數民族。

幾百年來,保留了漢族的文化習俗,語言文字,拒絕被緬甸政府同化。2008年,果敢族面對緬軍的清剿,大量的果敢族為了躲避戰亂逃亡到了雲南。


而這支果敢同盟軍的領袖是彭家聲。他們一直推行果敢民族獨立,實行漢語教育,說的是普通話,用的是人民幣,信號是中國移動。





果敢族,現在一共有20萬人,之前有15萬人居住在首府老街。2009年,緬軍佔領了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果敢,謂之8·8事變,果敢軍與緬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三天後因寡不敵眾,副司令帶隊叛變,果敢軍不得不撤出了果敢。

緬甸佔領果敢後,實行大緬族主義,同化果敢民族,要求果敢族實行緬文教學,在辦理身份證的時候,分三六九等,從而把果敢原住民族,從國民和公民變成暫住民族。

2015年2月9日,果敢同盟軍返回果敢,取得局部勝利,至今的果敢,除紅巖解放區外的其他地方還未得到徹底解放。

處境艱難的果敢同盟軍

2016年12月7日,在撣邦議會會議上,議員們就“是否將、克欽獨立軍(KIA)、果敢同盟軍(MNDAA)、德昂民族解放軍(TNLA)、若開軍( AA ),4支民武列為恐怖組織”這一議題進行深度辯論。最終,經過投票,撣邦議會將這4支民武組織列為恐怖組織。

在果敢大公報上面,彭家聲被稱之為彭匪,稱果敢軍為恐怖主義。

現在果敢同盟軍現在依然是和緬軍在作著抵抗。


無法停息的戰爭

2019年12月10日上午,緬軍和第7野戰旅旗下第426機動營與德昂軍在撣邦北部南坎鎮發生激烈交火,衝突起因是緬軍首先向德昂軍駐地發起了進攻,這是本月緬軍第二次向德昂軍進攻,本月爆發的衝突已經有4次。近期,緬軍政府又向若開族民族武裝區域開進。果然應了那句老話,槍桿子出政權,緬軍實力增加的時候,便是各邦被完全置於中央政府之下管轄,再也沒有自治權了。


結語:目前緬甸政府,一直在努力解決國內之民族衝突,這也是考驗昂山素季領導之政府,昂山素季因為被軍政府關押近20年之久,被政治迫害,自她出獄後,帶領緬甸建立了民主政體,出任國務資政,讓緬甸在國際上的形象煥然一新。然而,近年來的羅興亞人難民危機,使得她的形象受損。

但不管怎樣,緬甸的民族矛盾還是會依然存在,目前緬軍取得了很多的勝利,相信,不久的將來,自治邦會因為敗退而被收復,因為緬軍在步步逼近,當然這還是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


子非魚


緬甸一直以來就是一個不太平的國家,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緬甸獨立以後民族國家構建存在困境。緬甸全稱為緬甸聯邦,是中南半島的一個國家。它和我國、印度、泰國、老撾、孟加拉等國接壤,國土面積為67萬平方公里,人口為5200多萬。

1948年緬甸聯邦正式成立,之後緬甸聯邦就面臨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那就是如何把一個民族眾多、民族關係矛盾突出的聯邦國家構建為一個現代民族國家。

現代緬甸之父昂山在民族問題上堅持民族平等的原則。他在彬龍會議上和撣族、克欽族、欽族達成《彬龍協議》。此後,緬甸各個少數民族都希望以《彬龍協議》的精神和宗旨來解決他們的民族問題。可以說彬龍會議是歷史上緬族第一次和少數民族進行平等的對話,意義非常重大。它奠定了多民族緬甸聯邦的現實基礎。

當時的緬族精英希望通過緬甸的民族主義運動將所有的少數民族整合為一個緬甸人的國家。不過,在他們的思想觀念中依然是緬族優先。

以昂山為首的自由同盟的民族政策非常務實,他與各個民族領導人建立了互信,可以說當時對緬甸聯邦國家認同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

不幸的是昂山很快就被殺了,此後緬甸缺乏偉大的政治家,緬甸一直存在嚴重的民族矛盾並未有很好的解決方案。

當然,緬甸國內政治也是存在非常大的問題。1962年,奈溫將軍發動軍事政變,建立了執政的軍事革命委員會,軍政府成立。

1988年,蘇貌將軍發動軍政變。此後,緬甸的政治便一直由軍人把持,儘管中間辦過幾次形式上的投票選舉。

直到2010年11月7日,緬甸才舉行了20年來首次多黨制全國大選,開始有軍政府向民選政府轉型。

後來,昂山素季上臺,她的新政府與軍人集團達成妥協,雙方依然存在矛盾,後續的發展不可預料。

除了這些內部問題以外,緬甸外部條件也不利於其穩定。緬甸東西連接東南亞和南亞、南北連接中國內陸和印度洋十字中心位置,加上“馬六甲海峽”的東北出入口的端口,在地區和國際社會中擁有重要的戰略和地緣價值。

周邊國際以及世界強國不斷滲透緬甸的經濟、政治和地緣的爭奪中。這給緬甸帶來了資源爭奪、領土紛爭、通道競爭、文化衝突等問題。


布夫舟


從明太祖時期,緬甸全境都屬於明朝,雖然緬甸土司不時的發動叛亂,但均被明朝給平定,直到公元1531年時,緬甸東籲王朝的成立。到1606年的最後一次戰爭,大明王朝因經歷諸多戰爭,無法再顧及西南的戰事,被緬軍擊敗,因此才割讓2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給緬甸。

緬甸聯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其成立的基礎是《彬龍協議》,是聯合緬甸、撣邦、克欽邦、欽邦等,聯合向英國爭取獨立,根據《彬龍協議》,各聯邦實行高度自治,並有權選擇退出聯邦。

緬甸聯邦共有135個民族,緬族佔了2/3,果敢、撣族、克倫族、克欽族、孟族、佤族等是少數民族。緬族生活在緬甸聯邦南部4個省,其他7個邦為其他民族居住地,緬族的歷史是一部不斷向上侵略擴張的歷史。

緬甸這個國家為什麼戰亂不斷?緬軍在二戰前沒有組建,是由日軍以緬族人組建的,組建目的是:日軍打擊英軍、美軍,並藉此攻擊中國大西南,切斷中國大西南退路,緬軍藉此攻擊上部民族武裝,侵佔上部各民族領地。緬族人及緬軍有強烈的、友好的日本人及日軍情結,緬軍是日軍的盟軍,而上部民族武裝則是抗日的,兩者水火不容。


日本政府及日資在緬族政府及緬軍支持下,已大量進入在緬北,.日本政府成了緬族政府及緬軍對抗東方大國的一張王牌。

緬甸政府軍同少數民族武裝之間仍缺少互信,簽訂的停火協議只是原則性協議,即便停火協議已經簽署,緬甸政府軍與民族獨立武裝之間的衝突仍會時有發生。撣邦軍發佈的一份聲明稱,如果政府軍不能確保不再對撣邦民眾施壓,停火將毫無意義。一邊是戰爭,一邊是和平。近來,中緬邊境線將人們的生活分割成兩個完全不同的景象。

緬甸政府在少數民族實力壯大後,沒有使用迂迴的政策,而是壓根不理睬他們,選擇了硬碰硬的方式,直接發動戰爭,用武力來解決。

因此,從緬甸問題中,我們明白到和平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是很重要的,也希望緬甸能儘早化干戈為玉帛,讓老百姓有個安穩祥和的生活環境。


鐵男春秋


導語:曾最有望成發達國家的鄰國,打了59年內戰,如今深陷泥潭

名字皮一般都很正,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皮皮世界觀》。

經濟學家根據經濟實力和綜合水平,將不同的國家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中國雖然經濟體量躍居全球第二,但因為各種原因,至今仍處於發展中國家行列。在亞洲地區,大家熟知的發達國家是日本、韓國等國家,但在我們身邊,有一個國家曾最有希望成為發達國家,卻因為59年內戰消耗,如今仍然深陷泥潭。

它就是緬甸,提到緬甸,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會想到緬甸玉,其實除了玉石,緬甸的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等資源儲量也是非常豐富的,可以說,緬甸就是一個坐在礦上的國家。而在80多年前,緬甸就依託豐富的礦產資源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而在英帝國的治理下,緬甸的工業發展也有聲有色,人均收入一度高達800美元,比當時的日本還要高2倍有餘。

如果依靠這個發展狀態,緬甸極有可能成為亞洲第一個發達國家,但一切都在二戰後戛然而止。二戰中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的確為緬甸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可真正讓它到現在還沒“緩過氣”的原因,則是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退出緬甸以後,緬甸國內爆發的持續59年的內部戰爭。

緬甸獨立後並沒有妥善解決國內尖銳的民族矛盾和派系矛盾,而是任由其不斷惡化,到了1960年,軍事強人尼溫奪取政權後,因為其極端的民族政策,致使國家陷入長達50多年的內戰中,直到現在還沒有停歇。長期的內戰,給緬甸帶來了長期的混亂局面,這個曾經最有希望成為亞洲最富國的地方,如今仍然深陷泥沼。

如今的緬甸人均收入才1200美元,相對於亞洲其它國家來說,算是比較窮的了。更悲觀是是,雖然現在緬甸政府已經先後與撣邦軍、克欽民族陣線、克倫民族聯盟、新孟邦黨等多個地方勢力簽訂了停戰協定,但真正的和平仍然無從談起。而且根據專家預測,就算緬甸以後能實現真正的和平,想要追上其它亞洲國家,已經是難上青天了。

從緬甸的例子可以看出,和平穩定的內部環境是發展的最大前提,我們在黨的領導下,國家和人民能夠實現真正的和平安寧,在我們看來可能已經習以為常了,但對於世界上很多其它國家而言,卻是很難實現的。世界上不只有一個緬甸,但卻只有一箇中國,生在這樣讓人驕傲的國度,更是值得我們珍惜!


皮皮遊天下


緬甸戰亂的主要原因是內部矛盾和外部勢力的干預,其中包含了複雜的歷史原因和政治文化衝突。緬甸政府軍和地方武裝之間的矛盾並不是簡單的“誰領導誰”的問題,而是多層次的矛盾。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裡,這個矛盾很難從根本上化解。

緬甸是東盟最重要的國家之一,在東南亞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國土面積67萬萬平米,經濟較落後,人口有5300多萬。但民族構成十分複雜,有137個民族,其中緬族人佔七成。它和印度,中國,泰國,老撾,孟加拉國都接壤,因此緬甸爆發內戰,周圍的地區都會高度關注,試圖斡旋。

緬甸內戰的最初起因是民族不平等問題,緬甸過去長時間實行緬族優先,並擁有特權的政策。引起了其他民族的不滿,其他民族的武裝開始鬥爭和反抗。鬥爭的焦點主要在北部,其中實力比較強的是克欽族。後來英國長期殖民統治緬甸,果敢族也加入了緬甸,部分印度人也來到緬甸。

英國為了平衡緬甸內部,用借力打力的策略,保持自己的最高管理權。因此英國允許地方武裝的存在,後來日本發動二戰,英國敗退。此時的緬甸就徹底分化了,緬甸政府投靠日本軍隊,其他民族繼續反抗日本入侵和緬甸政府軍。

在昂山將軍的時代,緬甸內部曾達成了一致,共同成立聯邦,目的是趕走英國殖民者。但雙方談判時,地方軍並不相信政府軍,不敢交槍。因此昂山將軍同意地方保持自己的武裝和自治權,實現了短暫和平。

但後來緬甸政變,吳努開始打壓地方少數民族力量。到吳奈溫時期,矛盾進一步激化。此時的緬甸聯邦,除了政府軍,還有29支地方武裝。此後雙方也多次談判,讓武裝領導擔任地方官。但地方武裝始終不信任政府,必須保持武裝存在。因此從現實角度出發,緬甸需要先解決民族權益和矛盾,然後才可能化解衝突,實現國內和平。


兵說


緬甸祖上也闊過,15-18世紀期間,堪稱東南亞一小霸主。曾一度把鄰居泰國打得差點亡了國;大清國跟自己的藩屬緬甸打仗,竟然也輸好幾次,搞得自信無比的乾隆大帝都產生了“挫敗感”。講真,電視劇《還珠格格》裡面西南大戰的情節,實際上,還是有點歷史依據的。

從19世紀開始,緬甸逐漸淪為英國殖民地。

到了上世紀40年代初,日本順利挺進了東南亞。

日本高呼”大東亞共榮“,美其名曰——亞洲人解放亞洲人,即,同為亞洲人的日本人“幫助”東亞、東南亞的”同胞們“趕走英美、法國等白人殖民者。

果不其然,這個口號真的打動了不少人,像緬甸、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殖民地國家,出現了不少“聯日抗英”、“聯日抗美”、“聯日抗法”的隊伍。

此時,27歲的昂山將軍決定聯日抗英,組建“緬甸獨立軍”,趕走英國人。對,這個昂山將軍的大閨女就是現任緬甸領導人,執政黨全民盟主席,國際知名“民主女鬥士”——昂山素季。

昂山隊伍的戰鬥力還是很可以的,在日緬“共榮”的合作下,緬日聯軍所到之處,英軍聞風喪膽,“萬惡”的英國殖民者被統統關進了日本的“死亡戰俘營”去受虐待,“光復”緬甸似乎指日可待。

作為日本軍部的積極合作對象,昂山將軍在收復國土之餘,也很賣力氣的和日本鬼子並肩打咱們的中國遠征軍。

二戰的亂世中,昂山將軍走向了他的第一個人生巔峰,他經常身穿黃呢日本軍服,神氣的騎在高頭大馬上,舉著日本軍刀,接受緬甸民眾的頂禮膜拜。

因為表現突出,1943年,昂山還應日本政府的邀請,作為“日緬親善”的典範,赴東京拜見了日本天皇,裕仁天皇親自為他授勳。同年,昂山被日軍提升為少將——“昂山將軍”頭銜由此得名。昂山將軍他老人家的確有過人之處,非常能審時度勢。1945年3月,他做出了拯救自己和整個緬甸的決定,轉換政策——聯英抗日。

他察覺出,此時,如果再跟著日本一條心搞下去,日本戰敗後,不但民族獨立將成泡影,甚至緬甸還會面臨被重新瓜分的危險,自己也會被定為“法西斯戰犯”,性命都難保。

結果,倒戈起義後的昂山將軍,不但沒有被定義成“緬奸”和法西斯“戰犯”,上軍事法庭;反而藉助盟軍的力量,最終成功建國,實現了民族獨立,成了萬人敬仰的的“緬甸獨立之父”。

看到這,是不是真替2018年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的昂山素季阿姨長吁一口氣。不過,正如上圖漫畫表達的一樣,昂山素季淡定的表象身後,都是連天的炮火和刀光劍影。佛教國家內部長期打打殺殺,這個可真不常見。

緬甸的長期動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民族眾多,互相仇視,關係複雜。

緬甸有135個民族,其中緬族佔了70%的人口,並佔據了緬甸的中央平原,其他各少數民族分佈在周邊山區。

這些少數民族,在咱們眼中沒什麼大區別——男人幾乎都穿裙子,外貌、服裝,生活習慣也大同小異,但在他們看來,那簡直是無可爭議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2016年,緬甸少數民族武裝會議代表入場)說民族太多,國家就亂,那也不一定。比如前蘇聯,旗下有200多個民族,除了二戰期間出了些烏克蘭、車臣籍的“蘇奸”,其餘時候,都被有效的團結在紅旗下,共建蘇維埃社會主義,沒鬧出過什麼大亂子。

這麼看,民族多不是大問題,多民族國家缺乏共同的理想和信念,離心力大,這個才是問題。

1958年,緬甸發生軍事政變,奈溫將軍為首的軍政府上臺。軍政府時期,緬甸中央政府對其他少數民族鎮壓俞發變本加厲,大搞緬族的“大民族主義”。

長期以來,緬族受大民族主義影響,極力壓制其他民族政治、利益訴求,以維持統治;

而其餘那一百多個民族呢,性格都非常剛烈,沒一個好惹的,甚至可以被總結成——“緬甸有多少個民族,就有多少反政府武裝”。尤其是緬北的少數民族,十分尚武,信奉——“沒有軍隊,就沒有一切”的理念。

因此,緬甸各民族不但缺乏國家認同感,還具有一定的分裂能力。
目前,有強大話語權的,主要是下圖這六大地方武裝,儼然一個個獨立王國。


重點說其中的兩個。1.民主克倫佛教軍(DKBA)。

這個DKBA很有意思,早期幾乎就是和尚組成的武裝力量。平時念經打坐,當和尚;一旦被招惹到了,穿上軍裝就成了戰士。一邊虔誠的念唱著“慈悲為懷”,一邊賣力的打打殺殺,過渡起來,連點心理障礙都沒有。即便到現在,成員也都是清一色的佛教徒。

2.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又稱為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縮寫MNDAA,緬甸撣邦第一特區的武裝組織。領導者為特區主席彭家聲,總司令是彭德仁。

(80年代的彭家聲)中間拿稿子講話的是彭德仁司令。

看著架勢,是不是比咱們中國特色,還中國特色。


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是緬甸唯一一支由漢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武裝(在大緬族主義及民族歧視政策的壓迫下,漢族被改稱了“果敢族”)。果敢民族就是漢族,在此地已經繁衍300多年,多屬於明朝遺民後代,部分是清末或者國民黨殘餘勢力的後裔。歷史上,果敢地區曾經不隸屬於緬甸,1897年,在英法殖民者聯合脅迫下,大清國將果敢劃歸了英屬緬甸;1962年新中國與緬甸劃界,延續了1897年的界約。從此,這片土地上時代生活的漢族成為了緬甸的少數民族之一。

果敢更像是個中國的縣城。果敢人用雲南方言,同時也大力推行普通話。使用中文簡體字,中小學用的都是咱們大陸的義務教育課本,上課的模式,大型集體活動的形式,跟中國大陸幾乎沒有區別。居民手機信號都是中國移動或者聯通、電信;座機區號是雲南臨滄市的。使的是人民幣,看的是中國電視節目,大家都向往來中國受教育,或者打工。

2008年,汶川地震中,本不寬裕的果敢人(此時果敢的小學老師工資也就幾百塊),捐款高達百萬餘元。

大家可以看看果敢的官網,長期招聘中小學老師。在咱們看來可能待遇低了,但是對比當地的工資收入和生活條件,你會發現,他們真的很盡力了,非常有誠意的。

咱們再言歸正傳,除了民族眾多,武裝割據以外,還有個動盪的根源——毒品的爭奪。

尤其是緬北的金三角地區,毒品種植歷史悠久,因而,緬北一直是緬甸內戰的主戰場。也是世界上武裝派系最多的地方,果敢同盟軍、佤邦、克欽獨立軍等等。各勢力相互之間為了爭奪地盤而爭鬥,爭鬥導致擴軍,擴軍需要軍費,為了籌集軍費接著種植毒品,然後爭奪地盤,繼續擴軍,政府要禁毒,又跟政府較勁,如此陷入惡性循環。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目前,果敢自治區在彭家聲十幾年的努力下,基本實現了全面禁毒。可是,問題又來了,以後拿什麼賴以生存呢........

當然,動亂的根源就是貧困,動亂的結果還是“貧困”。

半個多世紀以來,緬甸中央政府領導多是行伍出身,既不太會治國理政,也不太懂得發展經濟、結民眾,各級政府官僚腐成風,國民經濟發展長期滯後。長期的貧困導致各族民眾對國家沒有歸宿感。此種情形,為了生存,各族人民自然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可勁的折騰。

本人文章一律原創,拒絕他人抄襲、任意轉載,如遇到類似“白鹿野史”、“堅持不懈創作的人”這種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訴到底!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五個因素導致緬甸常年戰亂,羅興亞人危機就是國內問題國際化的極端表現。

一是民族矛盾突出。緬甸是一個多民族國家,5700多萬人口中 共有135個民族,其中緬族占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二。緬甸的民族問題非常複雜,各民族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特別是大緬族主義根深蒂固,導致民族矛盾加深加重。

二是歷史問題遺禍至今。英國殖民統治時期,對緬甸採取“七邦七省”分而治之的政策,挑撥各少數民族與緬族的關係,使得緬甸國內各民族之間的隔閡、分歧進一步加深。尤其是克欽等緬甸少數民族中的大部分民眾逐漸拋棄了傳統的佛教信仰,改信基督教與英國人合作對付緬族人。緬甸獨立後,歷史隔閡沒有消除,而且由於各方戰爭死傷人數眾多,舊恨加上新仇積怨導致矛盾隨時爆發。

三是各個地方武裝尾大不掉。各少數民族地方武裝“擁兵自重”,形成了“國中之國”的地方割據,導致緬甸國內政令不通,貿易難行,毒品氾濫,使自治名義上的“特區”實際上成為阻礙緬甸經濟發展和影響政治穩定的重要障礙。

四是政治互信缺乏。自1988年緬甸軍政府上臺以來,曾先後同17個主要民族組織達成了停火協議。然而,這些停火協議實質上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暫時妥協的產物,基礎並不牢固。昂山素姬政黨執政後,有意達成政治解決方案,開展政治協商,但由於緬甸軍方的一些強硬主張,以克欽族為代表的主要民族組織依然沒有參與和解進程,矛盾深刻難以解決。

五是經濟利益衝突。經濟利益不平衡同樣是誘發和激化緬甸民族矛盾和國內衝突的重要因素。緬甸的主體民族緬族主要聚居在經濟文化相對發達的中部平原和南部沿海地區,地理之便加上政策傾斜,使得緬族率先發展富裕程度更上層樓。而其他少數民族大多分佈在經濟落後、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的東、西、北部的高原地帶,本來倚仗的木材、寶石等資源逐漸被政府管制,收入銳減。經濟差距激化民族矛盾,加之民族和宗教問題相互交織更容易引發衝突、戰亂,使緬甸問題似乎進入了一個無解之局。


緬甸問題事關東南亞政治穩定大局,相信緬甸政府在昂山素姬的帶領下,有足夠的政治智慧和非凡勇氣解決問題,給緬甸各族人民一個光明而又美好的未來。


今古達觀


緬甸戰亂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解釋的……緬甸是聯邦國家,既然是聯邦就是好多邦(邦類似省或者是民族自治區之類)在一起,即歸政府管,又高度自治。國家領導幾乎是被緬族佔據,並不代表廣大人民利益。國家政令有時很難在一些地方推行。各自為了各自的利益和生活免不了衝突……果敢(漢族)只能經商,不能從政……身份證都和緬族人的不一樣………太多太多原因了。好些武裝都是曾經的緬共轉變過來的,部隊要養,經費那裡來?緬甸的命運,暴露出了國際秩序中最冷酷無情的那一面。我們考慮問題,除了國家利益,也應該有一些憐憫之心,不要把一些不符合實際的怒火發洩到它身上,這可能是它難以承受的。緬北的獨立武裝有很多股,克欽獨立軍和東佤只是最大的兩支,據我瞭解在美國支持下的還有2~3支比較大的武裝。

果敢實乃烏合之眾,事實上崩龍也強不到哪去,克欽和佤邦強些,不過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佤邦所謂建設的真正目的是保住頭人的地位,真保不住還能跑回昆明甚至內地有些地方,鮑家富可敵國一個女兒出嫁就花了一億rmb。

在古代,中原王朝一向瞧不上西南諸國的疆域,同時也因為那些國家沒有較大的威脅,所以都不象西北東北方重兵佈防。偶有戰爭,王朝也不願興師動眾,一則大兵過境擾民傷財更嚴重消耗國家財政,二則是就算打勝了也沒有好處。所以各王朝代的態度都是儘量就地解決。所以這些局部戰爭不能說明什麼問題。

同一個時期的明軍,在雲南的戰績遠比在北邊好看,同一個時期的清軍,在西北的戰績遠比在緬甸好看。其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話,貢榜朝前期的緬軍,在士氣、裝備、將領能力等各方面,應該處於其歷史上的巔峰狀態,尤其是第一次和第二次清緬戰爭的時候,雙方以偏師對偏師,緬軍在指揮調動上表現出的主動靈活,遠遠超出清朝在雲南邊境的綠營。到了主力對決的第三次清緬戰爭,緬甸的優勢反而不突出了,雖然也沒怎麼落下風,但基本只能一昧死守,暴露出巔峰時期的緬軍,也沒辦法與中國正規軍展開大兵團的正面野戰。

二戰時期日本為了截斷國際對華戰略物資援助的唯一西南大通道直接派重兵佔領了緬甸,而且當時緬甸泰國很多人都是和日軍一起對付中國遠征軍和英美聯軍的,日本從來很重視緬甸的戰略地位,一直在搞民間非政府援助。緬甸和印度都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地緣戰略思維學的非常好,二戰時期就有幾十萬印度人在緬甸作戰,為了東北部逐邦的物資運輸,印度已經在印度洋沿海的若開邦建了港口和通向東北部逐邦的鐵路公路,你說他們兩國能比美國佬笨?俄羅斯國防部長也和緬甸軍方搞戰機等武器方面的合作,老毛子一直想要太平洋或印度洋的不凍港!越南泰國也沒閒著!隨著朝鮮核武器的成功,韓國日本臺灣很快就能搞出核武器,越南緬甸都會搞出來!到時候大清朝就要睡在地雷窩裡面冬眠了!

裡面有幾大角色,克欽邦是信基督的,背後是美國,克欽邦的總指揮每年都回去美國幾次。最大的反政府武裝佤邦是親中國的,佤邦對中國的感情深厚一些,用的課本都是中國的教材,佤邦的實力最強大,而緬甸政府也很少找佤邦的麻煩。緬甸政府對中國的感情很複雜,軍方和政府兩邊意見不一致,都有親中派和親美派。

要是總是這麼鬧,還不如派維和部隊來,雙方都別打,然後談,或者大家投票,當地自治,永遠屬於緬甸也可以啊!但是土地是當地人的。無可厚非,各民族一律平等。多好。像瑞士一樣。天天打,再好的條件都會打沒了。怎麼就不能聯合國請他們坐下談,是緬甸領土不假,但是老百姓追求她的幸福也很正常啊!緬甸也真的是,軍人都可以推翻政府,有武力就是政府,這真的很差勁。緬北的地方又不脫離搞獨立,只是自治區。緬甸政府怕什麼?又說到了政治,還是不干涉內政,人民自己選擇吧!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