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不建議中國人去讀“世界史”

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然而西方哲學家黑格爾卻認為中國並沒有歷史,這句話初聽讓人覺得有些詫異,我們先看看黑格爾為什麼這麼說。

“中國的歷史從本質上看是沒有歷史的,它只是君主覆滅的一再重複而已。任何進步都不可能從中產生。”

——黑格爾 《法哲學原理》


為什麼我不建議中國人去讀“世界史”


熟悉歷史的人都可以看出,這句話毛病很大,黑格爾把中國歷史簡單的歸結成王朝興衰,顯然是出於對中國歷史的無知以及西方中心主義的優越感,然而傳統的世界歷史是在黑格爾的歷史哲學框架下上形成的,帶有很強的西方中心論色彩。在黑格爾看來世界精神就是自由。因此黑格爾認為西方社會的發展程度要高於東方社會。

東方社會從中國開始,因為中國是最古老的國家,人類的自由意識也就產生在這裡。“中國的傳說可以上溯到基督降生前三千年;中國的枟書經枠,敘事是從唐堯的時代開始的,它的時代在基督前二千三百五十七年。”從中國誕生的世界來看足以說明中國是最古老的國家,黑格爾所提倡的自由意識的萌芽階段也就在這裡產生。在東方社會道德與法的約束是一種外在的強制,人的自由自覺的個性完全被這種外在的、絕對的權威所掩蓋。


為什麼我不建議中國人去讀“世界史”


黑格爾認為中國人是完全屬於他們家庭的,而且也是屬於國家的,是國家的兒女。所以在家庭之中他們沒有人格,他們完全依附於家庭的長輩,血緣關係大於天。在國家中他們同樣缺少人格,皇權大於人權,皇帝才是政府的根基,治理國家的一切。三綱五常、倫理道德長期約束著人們,長幼有序,尊卑有禮的倫理綱常被作為法律而正式規定下來,人們似乎處於一種奴隸制度之中。所以在這樣的社會中生活的人們顯然是沒有自由的。

黑格爾的世界歷史觀是世界精神在東方社會,希臘社會, 羅馬社會,日耳曼社會一步步演進,之後隨著帝國主義時代到來,各國曆史教學是延續了黑格爾的歷史觀,直到斯賓格勒的哥白尼革命,這一偏見才初次糾正,但根深蒂固的偏見,這也和兩次大戰後歐洲社會,經濟瀕臨崩潰有關,傲慢的他們才第一次意識到其他文明的重要性以及不可取代性,他們也開始嘗試用一種去西方中心的,全新的全球史的歷史觀去書寫歷史。


為什麼我不建議中國人去讀“世界史”


不幸的是東亞的世界史教學採取是直接嫁接西方傳統歷史模式,就造成了教學上嚴重的分裂感,甚至所謂的世界史有變成歐美史,其他文明都成為他者的跡象,這樣東亞各國的教學就變成單純的西方與本國對話的模式,這在中國形成了傳統的近代史教學模式也就是西方衝擊—東方應答的模式。所以在日本包括衫山正明等人就認為應該徹底取消本國史與世界史界限,輔以東亞史,歐洲史之類的的類別劃分歷史界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