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朱元璋得国最正?

武汉校园足球


替天行道——吊民伐罪:中国政权更迭最正当的方式。

为什么说朱元璋得国最正?这就要说道中国政权更迭的基本方式了。笔者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总结自从夏朝开始,中国王朝更迭的主要方式无外乎:“正义革命”(通过暴力的方式推翻腐朽的统治王朝,建立一个新的王朝)谋朝篡位(新王朝与旧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王朝的开拓者或者奠基者通过培植自己的权力继而架空旧王朝并取而代之。)入主中原(少数民族凭借着武力在中原建立政权并采取汉族的统治方法实行统治。)


在中国封建社会,由于传统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影响,王朝的更替政权的耕地只有通过“革命”才是正当的权力更迭方式。《周易·革卦·彖传》:“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即后来孟子所说的,

“夏无道,成汤伐之,革其命,因其众;殷无道,周武伐之,革其命,承其众,此皆吊民伐罪,替天行道,名正言顺。”

在中国古代许许多多的王朝之中满足这个条件的除了西汉时期的刘邦,也就剩下明朝的朱元璋了。


朱元璋出身贫农,他和前朝政权,几乎没有一丁点儿的权力关系,既没有在前朝做过官,也没有受过前朝政治上的恩惠。而是通过纯粹的农民起义一步步地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朱元璋将在元朝末年风起云涌的农民大起义提升到了“革命”的高度。清朝官方所修的《明史》中这样评价朱元璋:“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之后所未有也。”

这一点,我们大略的梳理一下西汉之后,几个大王朝的建立方式,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王莽的新朝是通过谋朝篡位的方式建立的,曹丕废汉献帝篡夺了东汉政权建立了曹魏政权,司马氏又篡夺了曹魏政权等等之后几百年的政权更迭都是通过谋朝篡位的方式进行的。即使是最强盛的唐朝其实也是通过谋朝篡位的方式建立的。(义宁二年,唐高祖李渊废隋恭帝)宋朝也是,宋太祖赵匡胤废后周恭帝黄袍加身,登基称帝。



相对于魏晋南北朝唐宋等通过谋朝篡位的方式取得的政权,朱元璋可不是得国最正么?详情可以点击阅读参考笔者在头条上所写的一篇文章《中国王朝更替,政权更迭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旧事旧人历史说


朱元璋能获得得国最正的评价是因为他出身社会最底层,其天下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而且他最后统一天下是击败了元朝,恢复了汉家天下,深得民心,而他也是自古以来由南而北成功夺取天下的第一人。所以有得国最正的评价。

朱元璋夺取天下历程艰辛

朱元璋出身贫寒,家里好多人都是饿死的,他做过乞丐,当过和尚,之后从军反元,从底层干起,凭借过人的能力和魅力,身边聚集了一批能人异士,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成长为乱世中的一位枭雄。

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葬。—《明史》

之后败陈友谅,灭张士诚,而这个过程是相当不易的,特别是陈友谅兵多将广,张士诚富甲天下,但朱元璋硬是突破重重难关,战胜对手,在众多强大军阀中脱颖而出,成为元朝最大的对手。

朱元璋推翻元朝,深得民心

而在平定南方之后,朱元璋终于对上了元朝,朱元璋先是攻占了集庆路,改名应天,之后派遣大将徐达,常遇春北伐,而这两位名将不负众望,在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同年,便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太祖入城,悉召官吏父老谕之曰:“元政氵卖扰,干戈蜂起,我来为民除乱耳,其各安堵如故。贤士吾礼用之,旧政不便者除之,吏毋贪暴殃吾民。”民乃大喜过望。改集庆路为应天府,辟夏煜、孙炎、杨宪等十余人,葬御史大夫福寿,以旌其忠。—《明史》

但这还远远不够,之后又接连平定了西南,西北,辽东等地,实现了全国的统一,而元朝也被打成了北元。

而这对于被元朝压迫,地位卑微的广大汉人来说,这无疑是深得民心之举。

朱元璋由南而北成功的第一人

在朱元璋之前,还没有一个南方政权可以通过北伐,成功夺取天下的,这与地理环境,人文特点等都有紧密的关系,因此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但朱元璋却做到了,他打破了这个宿命。

而朱元璋之所以能成功与其战略思想得当,后方的稳固都是密不可分的。而也正因为此,朱元璋得国含金量极高。

总结:综上所述,朱元璋之所以有得国最正是因为朱元璋夺取天下靠的是实打实的战绩,而因为赶跑了元朝统治者,恢复了汉家天下,深得民心,加上朱元璋是由南而北成功的第一人,统一天下的含金量极高,所以会被称为得国最正。


临石观海


孟森在《明史讲义》开国篇中说到: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借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

其实,在这一段话中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以布衣得天下者惟有刘邦与朱元璋,他们一开始要的也只不过是能在乱世之中生存,为民除暴想的是推翻的前一个暴虐的王朝,从想过有一天自己可以当皇帝。而其它开国皇帝,晋、隋、宋无不过篡权夺位,李唐本是门阀大族推翻自己亲戚上位。

所以说,得国正者,惟汉与明。

但,有一点就不得不说了,朱元璋与刘邦相比之下,老朱比老刘“屌丝”太多太多,老刘再怎么说也还是个亭长出身,也算是个官,而朱元璋呢?一个乞儿出身,混到了九五至尊的地位,可谓是屌丝逆袭的典范。

此外,还有一份民族情感的因素在,明朝建立之前,华夏正统为胡窃居百年,朱元璋“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光这一点就可以吊打老刘几条街了!

宋朝灭亡后,这是汉人第一次被异族统治。自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可见在当时无数文人墨客眼中,崖山海战失败后,陆秀夫背宋幼帝投海,中国已不再是“中华”。明朝推翻元朝统治的意义就不用像素多说了,“谋汉家之恢复”。所谓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

此外,朱元璋还是由南向北完成统一的第一人,在此之前的王朝无不是由北至南完成的统一。太祖起于江淮市井,历数年而成大功,复幽燕、逐漠北、收河套、终瓯华夏。故自古得国最正者,惟明而已

以“谋汉家之恢复”而言,明朝在政治上是完全正当的,没有丝毫不合法性。综上,得国最正者惟朱元璋,是完全说的通的。


像素说


从朱元璋的经历来看,出身贫苦,年轻参军,带领的是自己的武装部队,反抗的是元蒙外族的残暴统治。从南到北一路打过来,重新恢复了汉族的统治,得国不可谓不正。

既然说到最正,就得看明之前的历代王朝得国是什么来路,没有比较,就不能说朱元璋得国最正。秦汉不必说,都是依靠自己的武装建立的政权,尤其是光武帝刘秀,白手起家,消灭王莽军和赤眉军,恢复大汗天下。魏晋都是窃国,历来被后世质疑不断。南北朝各政权都是半壁江山,且中间夹杂了世族权贵的争斗,没有正统可言。隋朝虽然结束了分裂局面,完成了天下统一,但隋文帝的政权是从北周手机抢过来的,终究不是自己的东西。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原本是山西军阀,后来反隋自立,严格来说算是叛乱。后面的五代和宋都是半壁江山,且是依靠政变夺取的政权。

所以综上来看,除了秦汉,往后当属朱元璋得国最正。





泠喃


有关“得国最正”的问题,众说纷纭。说朱元璋得国正的,有不少;说其他人得国正的,也很多。

朱元璋为什么得国正呢?原因无非是这么几条:

一、他不是靠篡权,而是靠实打实的战功打下来的。元末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各自为王。在这个时候,朱元璋以一介“淮右布衣”之身,用二十年的时间从无到有,定鼎中原。相比于那些欺负孤儿寡母(说的就是你,赵匡胤),和架空皇帝自己当老大(曹操、宇文泰和高欢骂骂咧咧地退出群聊)的人比起来,确实得国最正。

二、他完成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使命。在把蒙元入主中国视作蛮夷入侵的视角里,谁能把这些鞑子从华夏赶出去,谁就是真龙天子。而老朱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并且靠的是纯粹的武力。相比于刘裕功败垂成、杨坚靠与鲜卑结亲(以及欺负自己女儿和外孙子),确实得国最正。

但是,也有著名学者提出了不同意见。比如吕思勉先生就曾在他的《两晋南北朝史》中认为:“从来人君得国者,无如陈武帝之正者。”当然,按朱元璋的标准,陈霸先既没有驱除鞑虏,还欺负了梁朝的小皇帝,不能和朱元璋比。

但是如果按这个逻辑来说的话,某些包衣奴才的话,也就有道理了——以“民族融合”的观点来看,满清也不是靠篡权,甚至都没有直接逼死崇祯皇帝,反倒是在大顺攻破北京城后才在明朝臣子的邀请下入关为崇祯复仇。那看来,得国之正恐怕无出爱新觉罗福临之右啦?

所以,有些事不能细想,否则就会钻牛角尖,甚至被包衣阿哈洗脑。



青言论史


清代历史学家孟森在《明史讲义》中 “ 说:“匹夫起事,无凭借威炳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自始皇以来,得国正者,唯汉与明。

孟森的意思就是说,得国最正的朝代是汉朝和明朝,因为他们除暴安良,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的出身又有些相似,他们是实在忍无可忍了才带兵起义的。

不过当前明得国之正,遭到了大多数人的质疑。其中关键,一在朱元璋曾多次与元廷虚与委蛇,甚至借元廷之声威试图瓦解张士诚势力。二在于小明王韩林儿疑似被朱元璋所杀。


就这第一点,必须指出的是,朱元璋平定东南之后,不过一年便收复大都,这样的局面绝非早年的朱元璋所能想到的。事实上,抗元斗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一个非常艰难的局面。

元当时征服中国,已有百年,其统治根深蒂固,不似秦末人人皆怀六国。而元的统治虽然腐朽,但后来产生的北方军阀却大都是硬茬子,声势煊赫的红巾军几乎被李察罕彻底镇压,所以南方义军的局面一度是很艰难的。


如果王离章邯在巨鹿之战中击败了项羽,刘邦难道能够坚持反秦立场毫不动摇,而不是先虚与委蛇以求自保吗?显然不可能。所以朱元璋在初期困难局势下,通过与元军虚与委蛇来保存实力并谋求发展,是无可厚非的。


明朝是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明太祖朱元璋出生低微,揭竿而起前他既不是前朝的重臣,也不是什么皇亲国戚,所以他的起义只能算是革命,而不能算是谋反或者篡位。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灭掉的是蒙古人统治的元朝,一个腐朽王朝,一个外族入侵者。


佳宁说历史


“得国最正”这四个字,包含着非常深刻的传统文化内容和儒家的道德评判标准。离开传统文化和儒家标准来谈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也就是说,反谓的“正”与“不正”以今天的标谁来看,是没有意义的。打个比方,唐太宗李世民“杀兄屠弟”,得国是不正的,但是,唐太宗在位时期,政治清明,全天下的老百姓都得其利,因此,他的历史评价是正面的。武则天女主当权,牝鸡司晨,当然也是得国不正。可是,武则天为了上位而清除了大量李氏皇族豪强势力,使得社会发展反而得到促进,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所以,武则天今天看来,也是明君。所以,得国正不正这个儒家价值评判的标准今天已经过时了。做为历史和文化研究,评论一下倒也可以。

得国正与不正这个概念,来自于《周易》,《易》是讲“中”讲“正”的。“中”与“正是”为君之道的两个主要方面。这个概念在今天还有意义。其中的“正”讲的是合法性,“中”讲的是个人能力。得位不正,就是不合法,得国不正,也是不合法,但倾国之争是没有法可以治的,比如美国要打伊拉克,虽然不合法,但没有人可以惩罚他。但是,儒家认为,法之上,还有一个道德。不符合道德,就不长久,符合道德,就是长久。所以,得国不正,就是不符合道德。

儒家认为,圣人得中,故能和天下。得中,就是办事恰到好处,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内圣而外王,就可以为天下之主。但圣人是会死的,圣人死了之后,谁为天下之主。不是每个时代,都要所有的能力都要决出胜负来。父亲死了,儿子继承就行了。于是,就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的规矩。

儒家认为,按规矩得位的,得国的,就是所谓的正。不按规矩的,就是不正。在易经中,就是阳居阳位,阴居阴位,就是正。根据易的精神,儒家也并非是把正当成得位的唯一标准,同时起作用的还有“中”。河南人今天还说的“中”就是此意,就是办得好,办得得体。所以,易经中“得中”和“得正”的,都可以是吉得。也就是说,能力超强,可以上位,就是得中。符合法定继位程序的,也可以上位,就是得正。所以,李世民上位,就是得中。燕王朱棣上位也是得中,凭能力上来的。明仁宗朱高炽上位就是得正,能力一般,但符合嫡长子的规矩。明宣宗就有一小点既中且正的味道。因为他既符合嫡长子继承制,自己的能力也可以。

把得国正与不正的文化意义讲清楚了。下面再分析一下朱元璋的上位,确实是符合儒家得国很正这个标准的。

朱元璋之前的元朝,是不被儒家正统所承认的异族统治。从历史学的角度上,儒家承认它是当时的统治者。但从文化道统上,儒家认为,元朝的统治是道统的被打断。宋朝灭亡之后,道统就断了,就没有圣人在位而天下治了。既然不是圣人在位,所以,汉家造反,夺回天下,就是合理的。就是正当的。这是朱元璋得国正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朱元璋是参与元末农民起义而起家的。他开始的时候,是郭子兴的部将。郭子兴在战争中牺牲了之后,朱元璋在战争中脱颖而出,成为领袖人物。虽然当时有小明王韩林儿做名义上的领袖。但毕竟不是名正言顺的领袖。所以,朱元璋的兴起,符合儒家内圣外王的要求。说白了,朱元璋不是通过搞死老领导自己上位的。这是他得国最正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有了这两个依据,结论已经出来了。我们再通过和历史上的其它帝王比较一下,做为反证。

比如秦始皇,在秦国内部,他得国也是正的,可是他统一天下的行为,儒家认为是不义的。所以,他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儒家没有参与,还有很多批评。所以,秦始皇得始皇之位,在儒家看来是不正的,不义的。因为他不是王道,是霸道,以力胜。(所以二世而亡。)我们这里说的是儒家观点。至于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中学历史教材说得很明白了。这里就不重复了。

汉代的刘邦本来和朱元璋是一样的。可是,他在灭秦的过程中,曾经位在项羽之下,受到项羽的封,后来通过楚汉战争灭了项羽,这在儒家看来,就有点瑕疵了。

汉末的曹魏,以臣子篡了汉家之位,是得国不正。

司马家,以曹魏的臣子,夺了老主子的权,也是得国不正。

东晋末年,刘裕以晋朝的大将,夺了晋的权,也是得国不正。

后为齐梁的萧衍、萧道成,都是以臣子夺了老主子的位。

陈霸先也是一样。南朝都是臣夺君权。都是得国不正。

南朝后来被隋所灭。

隋文帝杨坚,是北周外戚,因为皇帝年少。夺了自己外孙子的权。当然是得国不正。

隋炀帝杨广,通过阴谋,夺了自己哥哥的位,也是得国不正。

李渊是隋朝的臣子。在隋末之乱的时候,不尽忠保主,而是自己夺了天下。

李世民,杀了自己的哥哥兄弟上位。

唐末,五代更替,都是在体制之内,势力强了之后,取代老主子。比如,赵匡胤是后周在大将,在柴世宗去世后,夺了孤儿寡母的天下,当然不算是正。

赵光义“烛影斧声”,又从哥哥的手中拿到天下,也不算是什么正大光明之事。

这样比下来,只有朱元璋最干净了。他的上位,可以说是毫无瑕疵。这就是朱元璋得国最正的来历和原因。不过我上面说了,朱元璋并非是毫无瑕疵。小明王的死,不能说和他没有关系。只不过小明王太微不足道了而已。

至于朱元璋得国之后的历史功过。与这个问题无关,也就不多说了。


七月流火140400643


历史界有一种说法,认为在所有封建王朝中,唯有明朝得国最正,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明朝到底“正”在哪里呢?

自元灭南宋,蒙元有如此武力却统治华夏不到百年,为什么?因为不把汉人当人,元朝四等人,最下等“南人”即为南宋子民,蒙古人杀人只需赔偿一头驴,碰到地位低下的南人连驴都省了。而且征服过程中处处可见屠城二字,其残暴可见一斑。朱元璋这名字是“诛元璋”谐音,其中“璋”是一种利器,可见他的志向和仇恨。严格意义上来讲,由于统治者不接受汉化,元朝其实是由外国人在统治中国。所以朱元璋可以说是做到”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八个字了,相比其他朝代的动乱,篡位,叛国手段,当然得国最正。

明太祖朱元璋夺取天下后,天下民生凋敝,朱元璋虽以严苛刑法治理天下,但注重与民休息,为民谋利,不侵害百姓,致使天下迅速安定,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巩固了政权,天下归心使朱元璋政权的正统地位得以迅速确立。


Sylar弈


说朱元璋得国最正的意思,主要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含义是指朱元璋取得天下的手段,另一个含义指的是朱元璋取得天下的意义。

先说第一个含义。朱元璋取天下靠的是自己的个人能力。朱元璋在祭祀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时,曾经自豪的和汉高祖的神位说过一句话。大致的意思就是,纵观中国的历史,只有我和你刘邦两个人,是布衣起家,凭三尺剑打下的江山。所以,在这次祭祀的时候,我单独多敬你一尊酒。

不依靠其他的力量,凭借自己个人努力打拼,最终登上皇位,这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事情。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时候,好赖还有一群朋友,在沛县有自己的势力。他起兵凭借这自己多年的人脉,建立起自己的军队,然后建立起自己的政权。

而朱元璋比起刘邦来说,条件更差。朱元璋可以说是根本没有一点起家资本的人。朱元璋出身农民家庭,家境贫苦。他小小年纪就放牛、种田,历尽人间疾苦。后来六亲俱断,只得又去当和尚,四处化缘要饭。最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去投奔红巾军,当了一名小卒。

可以说,朱元璋取得的成就,完全是靠他白手起家打拼出来的。他依靠自己的军事才能,经过十六年的戎马生涯,才建立了明朝。在战争中,他指挥若定,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战例。

比如说在对张士诚和陈友谅的战争中,面对张陈的东西夹击,他制订了先陈后张的战略,顺利平定了江南。在对元朝的北伐中,也是他制订了周密的计划,先除元朝的外藩,然后再取大都。朱元璋的北伐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北伐成功的战例。

因此,朱元璋夺取天下,完全是依靠自己的能力,用正大光明的手段夺取的。他和刘邦虽然手段差不多,但是,朱元璋的困难更大。这也体现了朱元璋卓越的政治军事能力。

第二个方面就是朱元璋面对的对手。在宋朝灭亡后,以蒙古统治者建立的元朝统治了中原。在当时,元朝统治者对江南的汉人欺压很深。他们将人们分为四等,按照征服的时间顺序,来划分权利。

江南的汉人被划分为最底层,在政治和经济上遭受极度的歧视和压榨剥削。这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当时的汉人为了生存,开始密谋驱除蒙古统治者,恢复汉族的政权。

最终,一切矛盾爆发,形成了元末的大起义。而朱元璋的红巾军也是这场大起义中的主角。朱元璋经过奋战,将蒙古统治者驱除出去,重新建立了以汉族为主体的政权。这在当时,是得到了以汉族为主要居住者地区人民的拥护的。从这一点来说,明朝的统治阶层认为自己有功于民族,对汉族政权有再造之德。

结语:

朱元璋和刘邦一样,从布衣出身,白手起家,凭三尺剑取得了天下。他没有依靠任何外援,而且没有采取任何卑鄙的手段,比如说那些暗杀、篡权之类的手段。所以大家认为他得国很正。

同时,与刘邦继承秦朝不同,刘邦主要的目标是元朝统治者。他以自己的力量,重新建立了以汉族为主体的政权。从这一点上来说,那些明朝的知识分子,认为朱元璋有再造之德,功业要超过刘邦。因此,才说朱元璋得国最正。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历史笑春风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中原封建王朝,太祖皇帝朱元璋凭借能力和运气,一举开创300年盛世王朝。历史学家一直认为,明朝是华夏正统王朝,朱元璋自然也是得国最正的皇帝,无外乎有3点原因:

朱元璋的出身正

朱元璋毫无疑问是根正苗红的汉人,历史上能够与他出身相提并论的也只有汉高祖刘邦,可是刘邦与他相比仍然要稍逊一筹,毕竟刘邦当年在老家沛县做过亭长,相当于现在的街道派出所所长职务。朱元璋人家是一穷二白的穷苦汉人出身,要过饭、放过牛、出过家,但凡是封建社会最底层的职业,朱元璋几乎都曾尝试遍,也都接触过。

朱元璋1328年出身于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直到1353年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选择投身入伍,从此开始自己的从步卒到将领,再到帝王的传奇生涯。

从这一点来看,无论是阶级成分,还是民族归属,朱元璋的特性是所有帝王都无法比拟的。同为封建王朝的晋朝是汉朝的贵族司马氏建立,隋唐杨李二家更是有着浓厚的家族传统,他们是甘陇贵族集团的八柱十六国,宋朝是后周柴氏的重臣等等。综合来看,朱元璋从起家的本钱来看,与他们根本无法比拟,他真正的做到一穷二白,白手起家,这点不得不令人佩服。

朱元璋帝位来的正

明朝与任何一个封建王朝最大的不同是帝位来的最正。他是从游牧民族蒙元政权手里躲回来的天下。人家不是中远内部的厮杀抢夺,明朝的建立一定程度上说解救中原汉人于水火之中。

再与其他封建王朝相比,汉朝是从秦朝抢来的天下,虽然秦朝暴虐无道,可是秦朝仍然是汉人所建立,秦汉之争一定程度是汉族人内部的政权斗争。晋朝、隋朝、唐朝、宋朝更不用多少,都是家臣反其道而行之,推翻自己的老东家,废前朝皇帝而自立,一定程度上说从法统的来源,本身帝位来源不正,因为中国社会是最讲究帝位的传承和君臣之礼,你作为臣子就应该,受其俸禄,而忠于君王之事,那些王朝的开国皇帝都没有做到这点。

另外,想辽金西夏、蒙元、满清,他们本身是游牧民族所建立的政权,从阶级的层面来看,本身与中原文明有着世代的冲突,文明的不同导致价值观的认同上存在极大的差异,所以他们更不能算是帝位来源正规。

朱元璋的口号正

朱元璋之所以能够成为后人赞扬的千古不朽帝王,主要是他起兵时的口号和矛盾指向最正。“驱除鞑虏”,朱元璋说的非常明确,他起兵的目的是要带领中原人民驱除蒙元,从价值认同和心理归宿上来看,朱元璋的口号最正,也与其他王朝有着本质的不同。

晋朝、唐朝都是以前朝江山气数已尽为口号,实际上深入地思考会发现,所谓的江山气数已尽,不过都是事在人为,哪有所谓的玄学,只不过是服务新政权的一个幌子。另外,汉朝、唐朝则是以前朝倒行逆施,皇帝无道为起兵口号;隋朝、宋朝则是以统一中原,完成大一统为奋斗口号。由此可见,他们的口号和指向都没脱离一个私心,唯有朱元璋做到,统一华夏民众的心愿,一直对抗“外来压迫”。

所以,朱元璋作为华夏民族的伟大帝王,被历史学家封为帝位最正的皇帝,是非常有道理,也很有历史和现实依据,是真正做到穷苦出身、白手起家的帝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