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再不去薅抖音快手的羊毛,你的教育機構就out了

為了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教育部一再下發延遲開學的通知,在線教育便成了特殊時期的行業“剛需”。


這一頭,線上教育平臺迎來了一次史無前例的發展契機;而另一邊,諸如B站、抖音、快手等在內的互聯網短視頻平臺也絲毫沒有閒著。


先是抖音聯合多家教育機構,邀請名校名師為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免費上課服務。同樣,快手在疫情期間 也在側邊欄上線“停課不停學”專欄,並聯合新東方、學而思輕課、作業幫、猿輔導、VIPKID等200多家教育企業,免費推出包括學前、K12、職業教育等教育內容。


2020年再不去薅抖音快手的羊毛,你的教育機構就out了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很少有人會想到,做教育,抖音、快手很有可能也是專業的。而實際上,早在這次疫情之前,就有很多教育機構將目光投向了這些平臺。


1、教育機構入駐視頻內容平臺


一提到抖音、快手,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玩”,畢竟這“時間殺手”的綽號可不是蓋的,在網絡上也經常會引發這方面的探討和爭議。


2020年再不去薅抖音快手的羊毛,你的教育機構就out了

2020年再不去薅抖音快手的羊毛,你的教育機構就out了

2020年再不去薅抖音快手的羊毛,你的教育機構就out了


“娛樂”屬性濃厚,也讓傳統線下教育行業一直以來對這兩款軟件頗有微詞。


但其實不論是快手、抖音還是B站,這些平臺上都有覆蓋各個領域的知識類視頻內容,也有很大一部分用戶在這些平臺上學習。


但因為娛樂屬性>教育屬性,很多人並沒有進行正確的看待。


2020年再不去薅抖音快手的羊毛,你的教育機構就out了

△2019年快手上的教育類短視頻相關數據


不過,受此次疫情影響,全國超十億人被迫“留守”家中,在線教育成為一個“必選項”,大量的線下機構也開始尋求線上佈局,除了將目光投向各大第三方線上平臺之外,也有不少機構開始了自己在這些視頻平臺的嘗試。


2月28日晚,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登陸快手“一節好課”,針對大學生活該怎麼過的話題,和一群快手老鐵們直播“侃”了兩個小時。


快手平臺數據顯示,總計超過98.6w人次觀看,49.8w人為俞洪敏的快手直播首秀點贊。直播結束後,俞洪敏圈粉新粉絲超兩倍。


當然,俞敏洪在快手的露面不止於一次直播。自1月30日正式入駐快手以來,俞敏洪至今已在快手發佈1場直播,發佈53條作品,分享內容有“老俞小課堂”、閱讀書籍分享、新東方課程信息等等。


2020年再不去薅抖音快手的羊毛,你的教育機構就out了


不只是俞敏洪和新東方,快手APP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入駐。


大到好未來、跟誰學、作業幫、猿輔導等教育巨頭,小到創業公司你拍一、叫叫閱讀、寶寶玩英語、PandaABC、叮咚課堂等都紛紛入場了快手。


2020年再不去薅抖音快手的羊毛,你的教育機構就out了

2020年再不去薅抖音快手的羊毛,你的教育機構就out了


比如,面向K12教育的“麻雀語文”,1月22日在快手賬號 @北大派老師教你學語文裡發佈了第一篇視頻,三週共做了56條短視頻,收穫1.9萬名粉絲。


2020年再不去薅抖音快手的羊毛,你的教育機構就out了


除了快手,抖音、B站等內容平臺也吸引了很多教育機構的入駐。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都開始“薅”起抖音、快手的羊毛?


2、為什麼越來越多的機構會選擇入駐視頻平臺?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近年來視頻文化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將休閒時間花費在刷抖音、快手、B站等視頻平臺上。


在微信官方宣佈封殺裂變分享鏈接後,教育機構通過微信端獲客這條路日漸艱難,而獲客成本與用戶信任,是所有教育機構在運營中必須要考慮的要素。


而B站、抖音、快手等視頻平臺,本身就坐擁巨大的流量,且在目前的中小學生群體中也佔有相當大的人群,因此開始逐漸被教育機構作為投放獲客的流量“新窪地”,藉助流量平臺進行推廣宣傳,從而藉機獲得新課源,這是眾多入駐機構的想法。


2020年再不去薅抖音快手的羊毛,你的教育機構就out了


有機構就表示,選擇入駐抖音、快手這些平臺,更多的是看重平臺的流量,“首先,現在形勢不一樣了,往線上導課是個大趨勢,更重要的是,家長的需求在變化,抖音、快手這些平臺,要比微信會越來越佔用流量。”


在快手、抖音等視頻內容平臺,一個足夠好的內容,可以在短時間內引發病毒式的傳播,獲得五位數乃至六位數的瀏覽量,這不僅打破了傳統線下機構的三公里服務範圍,更無疑是所有線下機構通過地推、體驗課等線下招生方式所無法達到的效果。


“隨著這幾年短視頻的興起,抖音、快手、B站這些平臺非常活躍,有很大的流量,作為教育機構,我們是很願意選擇這些平臺做線上教育的嘗試。”


2020年再不去薅抖音快手的羊毛,你的教育機構就out了


流量,正是機構和視頻內容平臺合作的第一要素。


拿快手來說,從今年初已經開始,就下了一場針對教育機構的“流量雨”。


今年2月1日,快手課堂正式上線“在家學習”專欄,並表示將為入駐機構額外提供50億流量。


2020年再不去薅抖音快手的羊毛,你的教育機構就out了


目前來看,教育機構入駐快手的流量紅利已經初現。


今年2月1日,快手號@陽哥音樂課發佈了第一篇作品,當日發佈的第二篇作品就超過20000個瀏覽,近600個點贊,並且已經成功實現了付費課轉化。


這樣的轉化能力,正是教育機構所無比希望的。


2020年再不去薅抖音快手的羊毛,你的教育機構就out了


除了獲客流量,教育本就是一個最需要信任感的行業。


抖音、快手視頻平臺本身就自帶一定的社交屬性,用戶黏性更強,通過生動有趣的教育內容,老師與學生的互動便可以打破線下機構教室空間的限制,建立起更深度的信任。


這一靠信任和內容口碑累積的“流量池”,也順其自然為機構帶來了更為良性的長線發展,成為改變教育行業增長方式的一種新思路。


由此來看,教育機構和視頻平臺合作,無疑是一件“雙贏”的好事。


2020年再不去薅抖音快手的羊毛,你的教育機構就out了


3、教育機構入駐平臺,仍是“內容為王”


入駐平臺,流量共享,聽起來像是最完美的結果。


但如何“玩”出花樣,才是擺在機構面前最棘手的問題。儘管平臺有一定的流量支持,但是如何獲得更多點贊和轉化,靠的還是運營和內容。


很多機構在嘗試後抖音、快手後,“每個視頻也就我們幾個老師點過贊,做了幾周,發現根本沒人看。”


不懂短視頻平臺的流量玩法,不懂得內容運營,導致很多機構將抖音和快手做成了一個簡單的“店鋪展示頁”,服務已有客戶似乎無關緊要,但是要拿來招生又發現自己根本無法成功引流,這是很多教育機構所面臨的尷尬處境。


2020年再不去薅抖音快手的羊毛,你的教育機構就out了


但是這個行業裡從不缺乏創新思維,同樣有機構和老師能在這些流量平臺上玩得風生水起。


宮慶林是快手上的教學視頻創作者。


線下,他是山東濱州一家線下教育機構的數學、物理老師,擁有10多年實景教學經驗。在快手,他叫“數學物理宮老師”,擁有106萬粉絲,上傳的10多個短視頻課程都頗受歡迎,其中“9元學會初中數學全部知識”和“9元學會初中物理所有知識點”,都吸引了約2萬人為之買單。


“從今年暑假開始,我就把大多數精力放在短視頻課程的製作上,未來也可能會全部轉移。”宮慶林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表示。


精力大幅傾斜的直接原因自然來源於收入,“到了考試月,我在平臺(快手)上的收入很有可能是線下的3倍”。


2020年再不去薅抖音快手的羊毛,你的教育機構就out了


相比於K12課程,藝術類機構的作品往往在呈現形式上能玩出更多花樣,特別是一些歌舞才藝作品,憑藉更好的觀感,在這類流量平臺上往往也有著更多傳播價值。


這也讓許多的藝術教育類機構在抖音、快手上站穩了腳跟,收穫大量粉絲。

2020年再不去薅抖音快手的羊毛,你的教育機構就out了


2020年再不去薅抖音快手的羊毛,你的教育機構就out了


一家繪畫機構老師就對此表示:“我剛開始做的時候,也只有零星的點贊,也很焦慮。但是後來我發現,那些點贊很高的視頻(畫畫),並不是在“教”,而是在‘展示’和‘玩’上,這兩者有本質區別。”


不過雖然有機構能夠玩轉抖音快手,但是現在依然很少有機構會把抖音、快手這些平臺當做自己教學的一塊陣地。


“在我看來,把短視頻平臺當做一個引流的入口,做一些碎片化的學習沒有問題,但是嚴肅學習不太適合在手機平臺上去實現。”


一家教育培訓機構,終究要靠教學內容和教學理念取勝。在大多數機構看來,視頻平臺的主要作用依然還是品牌宣傳、生源拓展等引流效應,真正沉澱用戶的地方依然還是在垂直教育領域的專業平臺。


無法轉化課時教學,無法完成學生和老師間的實時互動......相比功能完備的在線教育平臺,流量平臺做教育還有很多先天不足,未來我們有可能會在各個視頻平臺看到大量的教學內容,但是真正迴歸到嚴肅的教育核心上,它可遠不是簡單的一個視頻課就能解決的。


如果用好抖音、快手等流量平臺,還得看機構如何找準定位,憑藉更合適的內容運營來兌現這份龐大流量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