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真假美猴王像一个分水岭,有人认为死的是悟空,活的是六耳猕猴,你认为呢?

99微侃


二心搅乱大乾坤,二心难修真寂灭。



大家好,读耕我的答案是:死的既是六耳也是悟空,我们都知道西方极乐净土的老大如来在《西游记》中说的话极有份量,借用原著里面如来的话:“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

举个简单的例子,相信大多数人对《仙剑奇侠传三》不会陌生,蜀山无五老为对抗魔界修炼禁术,驱除体内邪念提升修为,后来邪念成了大魔头,这个魔头是蜀山无五老的另一面。

所以,六耳猕猴是孙悟空的另一颗心,不过这颗心是由“六贼”所化。

何为六贼?



原著第十四回,名为“心猿归正,六贼无踪”。这六贼文中这样解释:

一个唤做眼看喜,一个唤做耳听怒,一个唤做鼻嗅爱,一个唤作舌尝思,一个唤作意见欲,一个唤作身本忧。

假如路上碰到的是无名小卒,叫个张三李四王二麻子都无所谓,但是恰好在孙悟空跟从唐僧前往西天拜佛求经的时候出现,而且名字很有佛教特色。

般若波罗蜜多(一个佛教徒)说: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因此,六贼是六种欲望,孙悟空归入佛门去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欲。但是,六欲可不是说诚心入佛就能够凭空消失的,从把六欲赶出去到打败六欲相隔着“十万八千里”!

六耳猕猴死,六欲灭,成佛近

真假美猴王从人间打到天上,从天上又拼到地狱,最后听谛听一言直奔西天如来处。而如来说了一句话特别有意味:你看那二心争斗而来。



关于称呼,孙悟空是猴可以用二猴相称,用二人称呼也中,但是如来用的却是是二心。二心相争,一个是正心诚意的悟空,一个是六贼蒙蔽的顽空。

鸿蒙初辟本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



孙悟空打败六耳,成佛。

所以,死的是六耳,死的是顽空。

关注读耕,品国学经典,侃武侠名著。悦读人生,乐耕于世。

读耕


《西游记》原著中,真假美猴王的互斗,死的是假猴王,这点毋庸置疑。小说中,这个情节的叙写并不是什么分水岭,它的寓意在于如来佛祖在讲完一段经文后,知道真假美猴王来到灵山辩别真假,如来佛祖对众僧说了一句话: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

所谓的二心竞斗,如来佛祖的意思是可视六耳猕猴为孙悟空的另一个心,众生本只有一心,若再多一心,即是多余的幻化的魔。



真假美猴王的前前后后

孙悟空打死了几个毛贼,唐僧慈悲为怀,责怪孙悟空出手太重,滥杀无辜,师徒二人闹了矛盾,孙悟空一气之下离开了唐僧去找观音菩萨诉苦。

六耳猕猴趁机变成孙悟空打晕了唐僧,拿走包袱。实际上,六耳猕猴若真居心不良,就不是打晕唐僧,而是打死。

唐僧被打晕后醒来,派沙僧去花果山取回度关文牒,碰上假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这假的孙悟空竟然要假冒一个唐僧取经团队,沙僧盛怒之下,打死假的沙僧,原来是只猴精。

论实力,沙僧不是六耳猕猴的对手,可六耳猕猴并没有打死沙僧,这又值得玩味。

沙僧见孙悟空不讲道理,去找观音菩萨,遇上真的孙悟空,观音菩萨作证孙悟空一直在她身边,于是真的孙悟空回花果山找假的孙悟空干仗,打得不可开交。



真假美猴王一起找观音菩萨辨别,观音菩萨念了紧箍咒,两人都疼。以观音菩萨的法力,不可能辨别不出来,这是她故意的。

接着真假美猴王去天庭,玉帝命托塔天王用照妖镜来辨别,照样辩别不出,这也是玉帝故意的,他知道这一切是如来佛祖的用意。

真假美猴王又下到凡间找唐僧,让唐僧念紧箍咒,依然都是头疼。

最后真假美猴王只能到地府,地藏菩萨的坐骑谛听神通广大,知道谁是真谁是假,但谛听没有说出真相,而且地藏菩萨与谛听的对话,进一步说明了这一切是如来佛祖的用意:

须臾,抬起头来,对地藏道:“怪名虽有,但不可当面说破,又不能助力擒他。”地藏道:“当面说出便怎么?”谛听道:“当面说出,恐妖精恶发,搔扰宝殿,致令阴府不安。”又问:“何为不能助力擒拿?”谛听道:“妖精神通,与孙大圣无二。幽冥之神,能有多少法力?故此不能擒拿。”地藏道:“似这般怎生祛除?”谛听言:“佛法无边。”

谛听说了佛法无边之后,地藏菩萨便知道这是如来佛祖的用意,于是让真假美猴王去灵山找如来佛祖。



如来佛祖的用意

真假美猴王尚未到达灵山之前,如来佛祖在对众弟子讲经:

不有中有,不无中无。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为有,非无为无。非色为色,非空为空。空即是空,色即是色。色无定色,色即是空。空无定空,空即是色。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为照了,始达妙音。

这段经文比较艰涩难懂,涉及到太多佛学术语,它大概意思就是众生只有真心一个,不可有二心的虚幻,任何二心都是镜花水月,了不可得。

经文说完之后,如来佛祖早已料到真假美猴王来临,毕竟这是他的用意,所以他说了一句话: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

这就如孔子般的教导,因材施教,以真假美猴王的事例来教化众弟子,不可二心竞斗。

面对真假美猴王,如来佛祖说了六耳猕猴的属于四猴之一: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六耳猕猴听完,身份败露,想要逃跑,被如来佛祖的金钵降住,孙悟空一棒将之打死。

可以说,孙悟空打死的六耳猕猴,并不是真正存在的一个妖精,它是孙悟空心魔的映现,如来佛祖不可能允许孙悟空当着自己的面杀生。

孙悟空只有一个,我们的真心也只有一个,任何自己与自己的内心斗争,都是心魔的映现,我们若是如孙悟空般打死心魔,便回到真心之上,若佛学之说,恢复了本来面目。

进一步说,可能六耳猕猴早已皈依,它配合如来佛祖来演这场戏,所以才有了上面叙述的,六耳猕猴并没有打死唐僧、沙僧,而观音菩萨、天庭、地藏菩萨都是知道真相的,只是没有明说,配合如来佛祖导演的这场戏。



真假美猴王的在小说中意义。

其实这个情节的叙写,原文作有诗而画龙点睛:

人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致疑猜。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南征北讨无休歇,东挡西除未定哉。 禅门须学无心诀,静养婴儿结圣胎。

人有二心生祸灾,它的意思就是告诫人们回归到本心,现实的意义而言,简单的讲,就是知足常乐,也可以这么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一言以蔽之,《西游记》之所以是名著,它融合的传统文化是非常丰富的,每个情节都有它的深意,极其具有借鉴意义。


我就是竹韵


首先有个细节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如来只说假悟空为六耳猕猴但如来根本就没有说那一只是六耳猕猴。是六耳猕猴自己心虚想走可以说六耳是被如来的话诈出来的。且看原著原文【那猕猴文的如来说出他的本像,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那猕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第一作者都用上帝视角写出了心理活动这还能有假?第二如果是真的他跑什么?这不是找死?【孙大圣忍不住,轮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这里其实也是作者用上帝视角的手法写的是悟空打死六耳,那就是悟空打死六耳。

人只一心,有心者此心,无心者此心。有心,有有心之真假;无心,有无心之真假。其相貌体用无二。若未能灭假从真,则二心互持混乱不分,是非莫辨,何能攒簇五行而修真寂灭?

此篇着笔行文,俱写二心扰乱情状,而提纲注意,其实在于“体难修”句上。盖“-体难修”之秘,即在“二心扰乱”之内。故只在于打死猕猴之后,叙明“依旧合意同心”六字;作四句诗,以结出攒簇五行修丹本旨。仙师说法传神之妙,可谓凿鬼窍而拔天根矣!

人止一心,收之则一,放之则二,此不察而可决者也。行者昔日之放,原有一水帘洞在其胸中,故心之所至,身即至焉。今日之放,胸中固未尝有水帘洞也,岂但未尝有水帘洞,且其身固俨然在落伽山宝莲座下也。夫孰知其身在落伽山,而其心又早已在水帘洞乎?若据形相而论,则彼为似猴,此乃真猴。虽不可谓落伽山之猴即水帘洞之猴,而要不可谓水帘洞之心非即落伽山之心,何也?心由一而生二,则一犹本而二犹枝,一犹源而二犹流,一犹影而二犹魍魉也。虽真假邪正,厥后定自了然,而其初固无甚分别。向使此心常存而不放,则并一心尚无处觅,二心从何来哉?故二心之来,放之者之过也。抑一放不已,而再放者之自贻伊戚也。

   二者一之对,一为真,则二为假。既有假行者,自有假唐僧,假能、净、白马矣。而前此复有红孩之假观音,后此复有黄眉之假佛祖,然则何人何事不可假耶?尝见屠纬真《昙花记》中有假地狱之名,谓冥中设此,以待世间假才名、假气节一辈者。呜呼!此狱今不知虚盈何如耶。

“四猴混世”者,贪、嗔、痴、碍之四心也。“六耳猕猴者,喜、怒、哀、乐、恶、欲之六识也。六识兼该四心,在宥密中飞扬作祸,蜂毒无比,以如来妙觉圆空之真性盖着,借大圣铁棒中正之道心捕灭,方是不着于有,不着于无,有无不立,至简至易,死心而无心,口传心授之真诀,正在于此。

“行者求念《松箍儿咒》,如来道:‘你休乱想,却莫放刁。我叫观音送你,好生保护他,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盖无心之妙道,知的还须行的,必当静观密察,真履实践,愈久愈力,由勉强而抵神化,不到人心灭尽,功成极乐之地,而道心不可松放休歇,道心可无争?

诗云:“中道分离乱五行,降妖聚会合元明。神归心舍禅方定,六识祛除丹自成。”总言人已不合,则错乱五行,识神起而真性味;彼我共济,则祛除六识,无神归而大丹成。

上二回一着于有心,一着于无心,俱非修真之正法。故仙翁于此回力批二心之妄,拈出至真之道,示人以诀中之诀,窍中之窍,而不使有落于执相顽空之小乘也。如提纲所云“二心搅乱大乾坤”者,二心为人心道心,人心道心,真假不分,则阴阳相混,而搅乱乾坤矣。“一体难修真寂灭”者,一体为一己之性,难修者,孤阴寡阳,难入正觉。惟有体有用,彼此扶持,本性圆明,方能入于“真寂灭”矣。

去其心之似道,明其道之合心,阐合意同心之要诀,炼五行攒簇先笼之真机;整装车马,大道在望矣。故结云:“大道中离乱五行, 降妖聚会合元明。神归心舍禅方定,六识祛除丹自成。”此“真寂灭”之真禅,“_体难修”之的旨。


地狱伞兵第105师


这一章之前唐僧觉得孙悟空不服管教,指挥不动。借着各种由头又是念紧箍咒的又是赶孙悟空走,孙悟空有点心凉了!所以这次借着唐僧又赶自己走的由头打了唐僧一顿,然后自导自演了真假孙悟空,搞得天地皆知,就是要告诉大家没有他孙悟空,唐僧寸步难行,取不了真经。他是一心保唐僧西行,结果唐僧负了他。天上的神仙都在看笑话,地府的不敢惹他,如来早就看穿了,其实没什么真假,就是你起了二心。但也不好明说,索性帮悟空圆了真假!临了告诉悟空,你只管保唐僧西来,汝亦坐莲台,给了一个成佛名额。后面再看孙悟空,跟之前大不一样了,棱角都没了,一心西行,安心取经。唐僧也被警告了,后面也不敢再动不动就念紧箍咒,赶孙悟空走了!因为孙悟空得到佛祖的成佛许诺。取经完成之后,跟他一个级别了,都是佛。


浊世小书童


神仙妖魔鬼怪用法术变化弄人,只要被人叫出真名,法术就失灵了,要变回原来的模样,真假美猴王就是其他神仙不能也不便说出来,所以一直打到佛祖那里,佛祖既然说出六耳猕猴的出处,他就现出真身了,本来就没有真假,都是孙悟空的正邪二心化出来的,孙悟空和观音菩萨有段对话,就是菩萨变成妖精时,猴子开玩笑,说到底是菩萨妖精,还是妖精菩萨,观音这时候点化孙悟空,说菩萨妖精,妖精菩萨,若问本来,皆是无物,这时候书中交代悟空顿悟,也就是说本来一心生出善恶二意,要想成佛必须摒弃恶心,保留善心,本来孙悟空打死六耳猕猴,以佛祖的法力能不能救活,不能救活,所以佛祖有点惋惜,但是孙悟空自己除去了自己的恶念,从此一心向佛,佛祖再神通广大,一个人摒弃恶念,他都没有办法去保留这个物种,因为别人的善恶都是无形的,只有孙悟空的善恶二心是有形的,这里写的是孙悟空从此真正可以成佛了,而佛祖再能也不能恢复六耳猕猴的真身,说什么阴谋论的人都是一些哗众取宠,歪曲事实的人


飞鱼营


首先,心猿悟空是不可能“挂掉”的,所以依据这个逻辑,活的真的是悟空,死的的确是六耳。

为何美猴王悟空不会死呢?

这就要从作者如何塑造小说中的角色这一方面来说起。

西游记是一本挺有意思的小说,作者在塑造这些生动具有个性的角色人物之前,西游的故事早已在民间开始流传了。


比如在印度就有神猴哈奴曼的传说,与西游中的美猴王不谋而合,也是聪明机敏,神通广大的形象。

吴承恩老先生当时在塑造这一角色形象时,攫取了民间流传的故事,搜集了佛教、佛教、儒教中的宗教故事与宗教神话传说,在当时那种文化背景下,加上自己的文学润笔,匠心独运的文字加工,这才有了活灵活现齐天大圣孙悟空美猴王的形象。


然后,西游记这本小说的主要蓝本是依据历史上真实的唐玄奘取经的故事。那么,在这一个历史事件中,大唐三藏法师在取经路上实际上就只有他一个人,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在走,其实也没有一只猴子🐒,一只猪🐷,一个沙和尚,一个白龙马🐎陪他一起去取经。


所以,根据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作者大胆的想象,取经路上的一干人物,其实都是同一个人不同心灵的特质。

例如悟空代表人的勇敢,机智;猪八戒代表人的懒惰,贪吃;沙和尚代表人的勤奋,勤劳;等等等等。

之后,以上所述就说明了心猿悟空在整本小说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与作用。就好比你的灵魂——大脑思维,是无法脱离你的肉身——人的躯体,而独立存在的,缺一不可,必然相辅相成,无可替代。


最后,来说说六耳猕猴,这个称呼也挺有意思,为什么不是三耳猕猴,四耳猕猴,五耳猕猴呢?偏偏就是六只耳朵👂的猕猴呢?在动物世界里,一只猴子🐒如果有六只耳朵的话,那肯定是因基因突变造成的,或者是由病理畸变,因为正常猴子🐒只有二只耳朵 。

这是一个奇幻有趣的大胆想象:

原来,佛教界里有六根六尘的说法。六根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尘指的是:色,声,香,味,触,法。





人的各种感官无时不刻在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念头,正所谓一念可生恶,一念可生善。

这六耳猕猴就是悟空自己的念头,属于恶念,邪恶😈的想法。因为它就是自己的影子,所以能力、神通、记忆、智慧都是一模一样,打起架来也是难分难解,甚至连后期大乘佛教中塑造出以慈悲闻名的观世音菩萨都难以分辨,更别说那些普通天神了。

善念和恶念就在人的一念之间,比如有人一大早出门遇到一个倒地昏迷的老头,四下却无人,赶紧打120救人,这是善念;救人前全程手机拍摄这是智慧;趁此打劫昏迷老头这是恶念。不管不问直接走人,这是无记,既未生起善念也未生起恶念念。

这段故事的结局是悟空打死了六耳,象征着战胜自己,战胜了自己的恶念。。


刘李白


说什么分水岭,哪有分水岭!

大部分这样认为的,都是别网文带偏了!

九九八十一难,真假也就其中一难而已!

心猿意马,就是说的这个意思,也是这一难的目的,佛家道家都讲“收心”,假猴王就是人心的另一面!

当然可以脑洞大开,大胆假设,但基本都是现代小说的套路,也是网络小说的常用手段,放在西游记这部小说里,他就是孙大圣的杂念,反叛,黑暗的一面,具体演化而成假猴王而已!

不必过度解读,不然你看网络小说,阴谋论更多,也更爽!


观乎心斋


这样说的都是没有看过原著的


泛舟历史长河


 看《西游记》第五十七回,说是“六耳猕猴”化作孙悟空的摸样,伤了唐僧,后又和孙悟空大打出手……

  这位假孙悟空,实力不用多说了吧,和真孙悟空一般无二,大战孙悟空,闹到上天入地下海。

  这是整个故事,看似很简单,很完整,不过,这是一个天大的伏笔。

  先假设一下,被打死的那个是悟空,活的那个是六耳猕猴。也并非没有道理。

  一:六耳猕猴和孙悟空一模一样,谁也看不出来,就算如来骗大家说六耳猕猴就是真的悟空,

  而这个谎言,也只有如来知道真相,真正的孙悟空,他只是个哑巴吃黄连。

  二:六耳猕猴很有可能是如来安排的一个托儿,孙悟空是个叛逆者,而如来是西天的最高统治者,哪个统治者会允许一个叛逆者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再加上孙悟空一向不敬重如来。所以如来会想方设法消灭孙悟空。

  当然不能明着把孙悟空直接杀了,所以才出现一个一模一样的悟空。

  

  三 孙悟空的师傅是菩提师祖,而菩提师祖和如来是师兄弟,且《封神榜》中曾经略提到过,说二弟子准提道人(也就是说菩提祖师),其间不知与接引道人(如来)间发生了什么变故,却神秘消失,从此再不闻踪迹。

  这是一个很有力度的线索,证明二人之间有矛盾。而孙悟空又恰巧是菩提祖师的徒弟,如来见到昔日仇人的徒弟,又有翻天覆地之本领,不想方设法除之更待何时?

  四:冒充孙悟空的六耳猕猴也拥有和孙悟空一模一样的法术,甚至连长相声音装的都完全一样,,这不只是巧合。

  肯定有和孙悟空同门出处的高人指点,自然菩提祖师不会在此列。

  五:再回到《西游记》第五十八回,

  话说,二猴打闹到如来这里要如来辩个真假……

  如来却对众佛说:“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

  经如来这么一说,众佛知道了,原来天下众生中还有这么一个叫“六耳猕猴”,

  

  孙悟空是“灵明石猴”,同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

  而六耳猕猴是“知前后,万物皆明。

  既然六耳猕猴知道他的未来将要被如来制服,被孙悟空一棒打死,他为什么还要和孙悟空到如来处辩真假,那不是自讨苦吃吗?

  所以只有一个可能,如来早都把事情安排的妥当,在他的说明下,让众佛都以为六耳猕猴就是“真悟空”,而真正的悟空,却被当成了“六耳猕猴”被如来制服,然后被一棒打死。

  而当“六耳猕猴”被打死之后,一向慈悲为怀的如来却没一点怪罪之意,只是合并双手,道了句:“善哉,善哉!”

  

  而“六耳猕猴”本无太大的罪过,也就是和孙悟空大闹了下,一向慈悲的如来何必要让他死呢,

  想当年孙悟空闹了龙宫,闹了地府,闹了天宫,如来都还没让他死呢,怎么“六耳猕猴”这么一个小小的错误就要必须死呢?

  这里面肯定有隐情。所以那个隐情就是,如来是真正想处死的是孙悟空,而被一棒子打死的,却恰好是真正的孙悟空  八:在真假美猴王事出之前,孙悟空并不完全都听唐僧的话,甚至有时候,还闹个小矛盾,导致唐僧只好念紧箍咒, 可自从真假美猴王事出之后,孙悟空从此保护唐僧安安分分。

  而以此事可以看出,孙悟空前后可判若两人。 不排除,孙悟空已被如来利用六耳猕猴一战中,安安静静、无人知晓的收服了。[1]


冷月如雪


多读原著,回目就说的很明白。

第五十六回 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要不我把原文贴上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