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相互的

人與人之間,誰對誰好,並不是單邊的,若想相處融洽,就要相互理解,包容。如果只想索取,不想付出,這樣的友誼很難說會持續長久。

人心都是肉長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不存在一個人只是對待另一個人特別好,而另一個人,只是接受等待。真誠換真誠,真心對真心。

有的人抱怨,世上沒有心的託付地方,找不到真心的朋友,可是他從來就不反省自己,你可真誠付出過?

你關心了別人,才會有人關心你。古人云:“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同樣也沒有無緣無的愛。只有付出了才會有回報,只有你真心對待了,才會有真誠的回饋。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相互的


人與人相處之道,要懂得尊重人,要懂得為別人考慮。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與人交往,也是一門藝術,只有懂得替別人考慮的人,才會換來別人的尊重。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境遇,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觀點,每個人的人生經歷,所處的環境,都會有所不同。

人的認知不同,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要懂得尊重人,要善於包容一些與自己不同的觀念。要懂得從別人的立場看問題,人的胸懷要寬廣,要豁達,也只有這樣才能會有更多的朋友。路才能越走越寬。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相互的


共同的理想,也許是維繫友誼的一種紐帶

志趣相投,理想一致,這樣的友誼,是天然的合一。

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友誼,堪稱偉大的友誼,他們最初在巴黎相識,共同的信仰讓他們走到了一起,他們互相關懷,親密合作,互相鼓勵。

馬克思長期流亡,常常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為了幫助馬克思完成《資本論》的寫作,恩格斯開始去經營他不喜歡的商業。而自己卻過著非常節儉的生活。把掙來的錢的絕大部分,都寄給了馬克思。甚至將自己的財產繼承權都給了馬克思,後來馬克思去世後他才撤銷了這個遺囑繼承權。

他們走過了40年的合作歲月,共同締造了偉大的馬克思主義。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相互的


有一種關係,雖說是利益關係,卻是互相欣賞,一同輝煌

馬雲當年辭退中國黃頁,帶領一干人創立阿里巴巴,他心裡早已有了更為遠大的規劃。但苦於沒有資金髮展,他遍尋投資者,卻是屢遭拒絕,當他找到孫正義的時候,孫正義只用了六分鐘就做出了決定,投資阿里3000萬美元,而馬雲只要了2000萬。

也正是這2000萬美元,成就了阿里巴巴今日的輝煌,也讓孫正義得到了鉅額的收益回報。

現代社會,人與人的關係,很多是基於商業活動,這其實也是社會的進步。不要鄙視這裡的暗含的利益關係。高人之間的關係就是互相向上捧,共同發展。只有愚蠢的人,才是在相處的過程中互相拆臺。

明智的人,會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為自己選擇了一條通往光明的路。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相互的


生活中,每個人都很忙,茫茫人海,能夠相遇的人很多,但相知相守的人卻很少。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的心裡裝著的也就那麼幾個人。人與人相知就是緣。既然能夠相處,就該珍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