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一个瞬间你会觉得高三那一年没努力真的后悔了?

把手伸向天国


我高中的时候就是这样T^T,总是排在倒数第一,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啊。


我们从高一开始就分优班、平班,高一应该是一起上课的,语数英史地政物化生应该是一起学的。高二进了优班,那个时候正在要分文理,高二上学期对我来说就是痛苦的一个学期!


我在那个时候,霸占了班里第一名的宝座!无人可以与我争锋(倒数第一没人愿意争)。

我的史地生加在一起经常考不到一百分( ˇˍˇ ),所以我一直坚定不移的学理科。


因为这个事情,老师训了我好几次,我们班有两个排名,理科排名(语数英物化生),还有一个全科排名(语数英物化生史地政)我在理科排名,倒数第二,倒数第一轮着换。


但是一旦全科排名,我必定是倒数第一!倒数第二能超过我五六十分左右。真是一个愉快的回忆。


正式分了文理科之后,终于没有全科排名啦!!!( ^_^ )/~~拜拜

终于只剩下了我最喜欢的理科,然后我就明则天天学习,暗则天天学。,最后高考成绩比我的预想低了一点,但是可以接受啦。


我不知道其他学校是不是这样,最后一段时间你可以考虑回家学,或者自己找辅导班,或者就在学校,学校里也没有课。大概几个小时换一个老师,轮番的坐在班内的椅子上,谁有问题就直接去解答。

可是到最后也感觉没什么难题了,争取基础不丢分就可以了。所以最后几天我一直再看笔记,笔记都翻烂了,所以自信心爆棚,所以就懈怠了。


最后一段时间晚自习的时候还在玩!!(一想到这里真想抽自己几个大嘴巴子),导致最后的成绩其实没有我所预想的这样。


可是,毕竟高考完事啦,我的春天来啦!本以为高考之后可以尽情的享受大学这四年了,高三这段记忆不会在浮出脑海了。


没想到我居然又经历了考研的阶段。每天往返于图书馆、宿舍 食堂时,我又会想到了我高三的时候。


如果我当时能在努力一点,考一个好大学,也许就不用这么累了吧。


因为考研长时间熬夜、久坐,身体状况愈发向下,所以生了病。现在一想。


如果我当时能在努力一点点,考一个好大学,也许就不用这么累了吧。


陪你谈


这个问题,我深有体会。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了。

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高考,现在回想起来,我依旧记得那年的高考,那年父母在考场外期盼的眼神,那年高考,天气还是刚刚微热,六月的天气,刚刚下过雨。不过,几个月后高考成绩出来了,很不幸的是我没考上,确切的说,我只考了四百多分,只能上个三本了,算是落榜了。毕竟农村嘛,都是认为只有二本以上的才算是正经大学,额。至于高三那年,我真的是放松了,说实话高三那年的我真的不还不如高一高二努力,归根结底只是因为那年我喜欢了隔壁班的一个女孩,自然心思就没怎么花在学习上。现在想起来,虽有点后悔,虽然最后我没能和那个女孩走在一起,不过,人生嘛,这一条路,那一条路,总有自己的一条路了,就看你走的决心了。

那年暑假,天气很热,算是我人生的一个挫折吧。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思考自己以后的出路,现在想起来,当时的我什么都不懂还能想出个什么来。哈哈,三本我不是很愿意读,因为学费它贵,那就只能选择专科了,可以,我实在是不甘心的,我自认为我虽算不上很聪明,可也不笨的,想了又想,还是终于下定决心选择了复读了。当时的我跑去跟父亲讲了我的想法,父亲抽了根烟,说可以。就这样,拿着复读的学费,我还记得是8000多,因为我的分数距离二本线差五十多分,复读学校的学费是根据你的高考分数计算的,当时只感觉这学费真的好贵。确实当时也是很后悔的只怪自己高三没努力了。复读生涯现在想起来,太艰苦了,那段时间才知道什么叫做孤独,怎么叫做努力,什么叫做拼搏,很多人通宵不睡觉来学习,一年时间很快,我也顺利考取了一所普通二本大学,直到现在工作,参加两次高考,复读那段经历实在是苦楚,相信经历过的人自然会清楚,那段经历带给人的也算是一种财富吧。

现在想起来,那年高考,距离现在已经多少年了,转眼之间,当时的学生仔,现在已经是小伙子了,时间是个好东西,他带给你了曾经的回忆,以及后来的烦恼。


W白小小


没后悔过,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从未后悔以后也不会后悔。

我是农村人,一直到小学毕业,我从未坚定过自己可以用学习来实现什么。我不知道爷爷、父母还有其他爱我在乎我的人究竟使了多大的劲,可以让并不优秀的我去到市里的名初中上学。而在当时的我看来,这简直是一种折磨。







我就像是一个被扔到完全陌生的地方还被所有人遗忘的人,甚至与别人交流都有障碍,因为我不敢张口像他们一样说普通话,因为在这之前我能使用的语言只有家乡的土话,更别提我那一穷二白的成绩了。



我看不到希望,自己也从未看得上自己。

但父亲是绝对绝对不会允许我这样,他把我逼到学校。无可奈何,我只能继续在当时我连做梦都抗拒的地方待着。

我很感谢,很感谢,很感谢……那些在我自己放弃我自己的时候也没放弃我的人。

初中入学的时候,学号是54,也就是班里的第54名。毕业的时候,班里第11名,我踩着分数线进了市里最好高中的实验班。

那些出现我生命中的贵人们,那些在乎我的人,你们让我不后悔当初的无可奈何。没有后悔。


古月告耳


其实为高三没努力而后悔的时候还挺多的,最先后悔的时候就是高考分数出来要填报志愿的时候。我高考比二本高出十几分,基本上只够上那种压二本线的学校,当年填报志愿的时候基本上每一所大学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都看了,我非常渴望去大城市,至少也是省会城市,可是我发现除了边疆地区的省会城市的大学我有可能上线,其他省会城市的大学我都没法上,我当时报了两个省会城市的学校,结果都没有被录取,其实只要多2分就足够了。那时候心里特别后悔为什么不再多做几套题,让自己高几分。

这基本上就是一个蝴蝶效应。我到了大学后,看到大学校园还没有我高中的学校大,心里真的五味杂陈,当时特别恨自己为什么高中不努力,这也是我后来为什么一定要考研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瞬间觉得很后悔高三没有努力。有一个同学,我跟她成绩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差不多,但是高三的时候她基本就属于拼命读书的那一类了,而我上网、看小说照常进行,然后她考进了一所名校,而我只上了一所二本,当时家里很多人都拿我跟她比较,全部都在夸她,而且她家还为她办了很浓重的酒席,然后还邀请我去参加,我当时那个嫉妒啊,当然也特别不好意思,想着要是高三也跟她一起学习就好了。

以前不懂学习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只觉得读书是家里人逼我的,所以没有太多的感觉,也没有想过真的爱上学习,但现在工作好几年了,为人妻为人母,才发现读书好真的太有优势了,如果能够再重来一次,我相信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的,当然得我懂得学习的重要意义。


我在美国等你来


高考分数线都出来了再来回忆一下十多年前的高考的故事,别有一番滋味。

其实高三那一年我很努力,也超常发挥考出了理想的成绩,虽然填志愿的失误,没有上到更好的大学,但对高三的努力我一直没有怎么后悔的。

直到大学毕业后的一天,我被公司派到清华大学去参加一个企业管理的培训。在清华大学的几天里我才发现原来好大学是这样的,大师级的教授,浓厚的学习氛围,顶尖的同学。后来我又抽了一天时间去看了看北京大学,学习文科的我受到了更大的刺激,我看了看他们的百年纪念讲堂的演出日程安排,那都是国内最顶尖的大师,文学家、经济学家、话剧演出也都是国内一线演员。那一刻我真的后悔我还没有努力够,虽然我知道即使我再努力可能也进不了这个校园,但是我内心对他的崇敬和向往却是无法掩饰的。

上大学的时候,我学的中文,那时候对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等等课程无比排斥和厌烦,觉得这和我今后的工作没有半毛钱关系,只是看看人家写的小说而已。

毕业以后,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见识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发现最有魅力的不是财富的多少,而是人的底蕴。人的底蕴可以让你的精神在物质社会中散发耀眼的光芒,也会让你更优雅更从容的去赚取更多的财富。

这时候我后悔了,我后悔我大学的时候没有好好的去学习,而是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上网、踢球、喝酒等事情上,把最好的学习时间没有用在读书、学习上。

现在我对文学对历史有开始了近乎痴迷的状态,而这个恰恰就是我大学应该学的东西。


谋子


我觉得应该就是大一暑假高中寝室聚会的时候了。

我是在县城里上的高中,应该算是个重点的吧,当时学校分文理科,我呢,脑子不是很好,理科很多学不会,所以我就选择了文科,当时学校文理科学生比例大概是5:1,很多选文科的也都是学习不是很好的人(我们那里是这种情况,不代表多数哈)。所以学校也不是太重视文科。但是,在我那一届学校分了文科重点班和普通班,我凭借差不多的成绩很幸运的进入了重点班,寝室也从六楼换到了一楼,室友有两个同班的,还有六个是理科重点班,可以说是学霸寝室了。关键是那六个理科班的基本没出过年级前二十,我的两个同班的同学基本是年级前十,而我就是那种半吊子状态,年级二三十,平时考试要靠运气的那种,数学简单分能上去,数学一难就不行了。

我那一年高考恰好数学很难,结果我就考了一个二本学校,同寝室的都是考的211和985学校。在大一暑假的时候,有人提议聚一聚,我就想着聚聚吧,因为也有很长时间没见了。当时我们就先预订了一家餐馆,约定了时间,当我到的时候,寝室很多人都已经到了,都在说着自己的专业和大学,我跟她们说自己的学校的时候,她们甚至都不知道,还说我为什么不复习一年上个好学校,虽然我也知道她们都是好意,但是还是很尴尬,我当时就想自己高中怎么就不好好学习呢,等到大学毕业后,我恐怕就没脸去聚会了。

关注张小咖啊,获取更多新鲜教育咨询。

众生有相


在我结束高考后同优秀的人站在一起时候。

在我的大学说“也许我们不是你梦想的大学时候”

高考结束以后我的分数并不理想,那时候家里人很着急,在公布高考成绩的第一天就没跑到我们的省会城市参加高校志愿会。当时跟我一起的还有和我同年参加高考的学霸,怎么形容他这个人呢?学霸两个子就能全部概括,在我们市以屈指可数的名额考到省会上高中,他的学校占领着省里最好的资源,最好的老师,算是高考的领头羊吧。

招生志愿会当时分为几个场地,985,211在A区,而后是一本大学B区,等到CDF区基本上就是二本和三本了。当时他就一直在A区徘徊,捉摸不定上哪个985,去哪个城市。而我呢?在本省二本三本的摊位前徘徊。一个个的问我能不能去你们学校呢,然后他们都委婉的说“你的成绩可能有点悬。”一个上午下来。他的袋子里装满了中国各个知名大学招生老师给的宣传页。而我一个上午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大学。

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提前体会到了自己不优秀在社会上是什么体验,当你四处碰壁时你才会发现自己与优秀有多大差距。以前我和他的距离是省会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现在变成了以全国为单位大学排名的距离。

后来陪他去了他们学校拿成绩单,一整个学校都是喜气洋洋的气息,他的同桌是理科状元,他们眉飞色舞的讨论着一路的酸甜苦辣,他们说今年的高考题如何简单,他们憧憬着未来,他们……

喜悦都是属于他们的,我多羡慕这样努力过后收货的快乐啊,我拿着令人尴尬的成绩长第一次赤裸裸的站在现实面前对比。在离开时他们说“今天天气真好,云很美”哪里呢?我看不到。

后来我也背上行囊离开家,开始了自己的远方。

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我们学校的老师们喜欢说“虽然我们不是你们憧憬的大学……”是啊,谁会憧憬着来一个四线城市的二本呢?可是又能怎么样呢?还有机会一切就不算晚。

以往落下的就交给未来弥补,殊途同归。没人能随便给下定义谁的状态一辈子就这样,共勉吧。


吞吞57


大三狗,谈到高三和高考还是满满的感慨,因为我很后悔,悔了三年那又怎么样呢。

浙江人毕业于市直属高中,距离高考一本线差五分,减去自选模块58分,二本分数很尴尬,填了山东志愿。

我的高中很努力,文科生,从来没有后悔选了文科,尽管每天五点半起床背书,十二点睡觉,因为家乡老师的压力,和自己的志向动力,所以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但是我在最后高考的三天,住在考场对面的酒店,度过了我现在想起来就懊悔的三天。

整个高三是很紧张的,父母无形中给予的压力会督促你不断不断的努力。但是高考的三天,是最放松的时刻,老师只会负责你的饮食和安全,会在你需要解答问题的时候及时出现,但不会再像高考前那般谆谆教诲,给予太大的负担。尽管老师每天都会来查房,但是在听到敲门声后迅速关掉电视手机,停止两个人之间的聊天话题,老师只会看到好好学习的假象。

高考三天,我几乎每天凌晨两点睡觉,早上七点左右起床,因为我和同学一起在看电视剧,三天我追完了那部剧,现在看到那个剧,就觉得当时的自己好傻。

我的高三我一点都不后悔,无论是哪个学校,高三都不会是轻松愉快的,虽然浙江的考试压力不及山东河南等地,高三的生活没有那么惨,但是每个人绝对会投入最大的精力在学习上。除非是留有后路的人,其他人都将走过这独木桥,所以只要是自己做的。回想一下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可能某一天我少背了一个单词,某一天我的成绩突然下滑,可能某一节课我走神了,那些在那个时候大多是有原因的,只是我们忘了。

我们只记得高考失利了,最后的结果距离我们的期望差了很多,我们忘记了那个高三那么艰苦的奋斗,所以才会产生后悔情绪。

我虽然会感叹高考的那三个夜晚,但是后悔之后也无济于事,因为高考失利已成事实,也许那些天我真的看剧很开心,也许转移了我紧张的注意力。

所有现在有的后悔,不要全都怪罪于高三,怪罪于今天以前的自己,可能只是那个时候的你不够坚定不够有意志力。既然过去了就不要后悔了,就从现在开始,将那些后悔变成未来每一天努力的动力。

我,大三了。后悔高考啊,但是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年这个时候我会抓住机会考研,将没能实现的愿望实现。我高考后最想去的城市就是上海,后来我去了山东。下个学期实习,我要在上海。研究生阶段。我也要在上海。

所以,题主要加油,不要总是纠结于后悔不后悔,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朝前看。

附上我超喜欢的圣经美照,加油。


孤港里的猫愿i


不用说高三了,现在不努力,以后一样后悔


神通奶爸


世上没有后悔药💊,却有无数不断后悔的人,进入社会后,当因为学历问题带来种种困扰的时候,多希望高三那年可以好好奋斗一把,现在也不至于混成这样。

当年我是艺考生,艺考成绩出来后,表现还不错,有几个二本的学校可以选择,真因为这样,高三第二学期放松了很多,结果高考成绩只够上三本。上学的时候去过几次别的重点大学,不管是从环境还是学习氛围,都是三本学校不可比的!

毕业之后去找工作,结果好多单位明确提出只收二本以上的,每每这个时刻,真的极其后悔为什么当初放纵自己,如果在努力一把,会不会不是现在的结果呢!

所以,还是奉劝还在读书的孩子们,珍惜你们现在的时光,好好学习,真正的努力过之后,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