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陝西漢中的經濟發展不起來?

漢中有“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之美譽,是有名的天府之國和魚米之鄉。

為什麼陝西漢中的經濟發展不起來?

因為工作原因,前幾年頻繁去往漢中,也算是曾經為漢中的發展付出過一丁丁點兒的努力吧。在我和我的同事們看來,漢中絕對是風水寶地,這裡不缺旅遊資源,不缺礦產資源,不缺生態資源,更是一個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在中華文明歷史上留下過璀璨光輝的地方。可為什麼很多漢中本地的朋友還是覺得漢中發展得不夠好呢?的確,如果從經濟指標看,漢中以近400萬人口,2019年僅實現GDP1548億,在陝西省內僅僅排名第7,可以說是比較低了。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漢中發展如此緩慢呢?

為什麼陝西漢中的經濟發展不起來?

一、地理位置

一個城市經濟發展得如何,與其周邊大環境是密切相關的,這個“相關”首先就是地理位置上的相關,實話說,基本上全國所有的地市我都去過了,在我看來,包括臺港澳在內,其實中國人的智商和努力程度沒有什麼區別,誰也不比誰更聰明,誰也不比誰更努力,但地理區位太重要了,漢中號稱中國的地理幾何中心,南屏巴山,北依秦嶺,地處陝甘川三省交界,區域中心城市,但是交通實在是非常不方便,我從北京過去,每次都要半夜或者凌晨才能到城固機場。因為交通不便,很多好東西都運不出不來,或者就算是運出來,物流成本也更高,競爭力就弱了好多。當然現在高鐵通了之後,交通條件改善了很多。

在歷史上,漢中這樣的地理位置,讓她具備了很大的優勢,在古代,中原戰亂的時候,漢中人民大多數情況下都過得很富足,那裡簡直就是世外桃源般的存在,別人在打仗,漢中人被大山隔離和保護了起來,倒是有不少外來的逃難的人,所以漢中人完全可以自豪的說,其實我們祖上是很有錢的。但是到了現在這樣的和平年代,以往的優勢就變成了劣勢,和外界的交流不夠,經濟就很難發展起來。比如在我看來,漢中的油菜花完全不輸給雲南羅平和貴州安順和盤江的,漢中的山木耳比東北老林裡的木耳也不差,漢中仙毫可以和安徽的好多名茶相媲美,城固縣的蜜橘獨步西北,僅此一家,別無分號!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只是漢中人或者陝西人在那裡孤芳自賞。

為什麼陝西漢中的經濟發展不起來?

為什麼陝西漢中的經濟發展不起來?

此外,漢中的黃金儲量全國前五,漢江水清澈無比,一江清水送北京,是南水北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所以,漢中這樣的地方其實是大後方,什麼是大後方,大後方就是我們一旦無路可走之後最後的避難地。

二、發展意識

上面提到漢中古時和成都平原一樣,素有天府之國,魚米之鄉的美譽,但也有可能是生活安逸的緣故,人就容易安於現狀,進取精神不夠,此外封閉的地理環境也限制了外地人來這裡投資興業,這樣好的就業機會少,所以人才流失得厲害,其實陝西全省的基礎教育都非常強,漢中孩子也很厲害的,只是漢中本地孩子一旦考上大學,畢業之後,選擇回到家鄉發展的人非常少,我在北京遇到過一些漢中人,也和他們聊過,基本上都是一個意思,家鄉雖好,但是不是適合努力和奮鬥的地方。

三、政策限制

實際上,這不是漢中的問題,而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秦嶺對於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拿生物多樣性、基因庫來說,很重要吧,這些重要的生態功能區裡好東西其實非常非常多,但可不是隨便開發的,漢中那些自然保護區裡大熊貓甚至比四川還多,陝南的幾個城市都有這個問題,在國家的發展政策中,這幾個城市保護生態是第一位的,經濟發展是往後排的,不像榆林,地下的煤炭,石油,天然氣,只要規劃合理,就能挖,挖出來就是錢,秦嶺那些山裡好東西很多,卻不能隨便挖,不能隨便抓,工業也不能隨便發展,總之就是限制多多,萬一把漢江水搞壞了,怎麼辦,首都人民還等著喝呢。也就是說,這些地方都是為了發達地區的發展做出了犧牲的,當然對於他們這些犧牲,國家也在慢慢補償,不過這種補償很多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為什麼陝西漢中的經濟發展不起來?

所以想和其他平原城市那樣發展工業,大幅提升gdp,對漢中來說,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且在別人的後面,承接落後產業,也沒什麼意思,而漢中這麼好的環境,就是養老休閒的地方,就是慢節奏生活的地方,就是適合安逸享樂的地方,或許將來還是我們避難的地方。這樣的地方,國家應該多投入一些錢,把基礎設施給搞好,剩下的就好辦了,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漢中這樣的好地方會有很多人去的,計劃今年暑假的時候故地重遊,去看看褒斜棧道、看看袞水、看看古漢臺、看看那一堆堆的自然保護區。

為什麼陝西漢中的經濟發展不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