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有很多学习曾国藩的书,但历史上的曾国藩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不足之处吗?

云山砍柴


“曾国藩是被伪清廷付与大权的第一“人”,因为它以极端血腥的手腕暂时扑灭了汉族人民的大反抗,暂时拯救了满清的大危机。”[7](P166)“曾国藩从此不但与满清伪皇帝更亲密的结合在一起,而且与外国侵略者也结合在一起,厉行所谓‘安内攘外’,终于将太平天国的革命火焰淹没在几千万人民的血泊之中。曾国藩的这个‘事业’,使它成为百年来一切出卖民族的汉奸与屠杀人民的刽子手的开山祖。”[7](P167-168)从上述范老的论断明显可以看出,他称曾国藩为汉奸,主要原因在于曾逆作为一个汉人投靠了满洲人,但更重要的在于曾国藩投靠满洲人并与外国侵略者相互勾结,镇压了正义的太平革命。从后一层意思来看,称曾国藩为汉奸,这一定性应该说是准确的。因为在抗日战争中,凡投靠日本人的民族败类皆为汉奸,西方侵略者为将中国变为殖民地,与满清伪政府一起残忍地镇压了中国人民的反抗运动,曾国藩充当了镇压人民反抗的急先锋和总司令,甚至在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伪皇帝令曾国藩“勤王”时它也置之不理,最后在满清伪政府和西方侵略军的支持下残酷地镇压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范老认为曾国藩的“汉奸”行为还表现在处理“天津教案”时,曾国藩对帝国主义的妥协投降和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行为的残酷镇压方面。因此范老认为“曾国藩及其领导的一群人,丝毫没有民族思想。它甘心做满洲伪皇族的忠实奴隶,屠杀汉人。对新来的外国侵略者,有甘心当忠实代理人,认反革命的洋人不灭清庭、直接参加反革命的内战为‘有德与我’,不必再计较‘关税之多寡’及洋奴、教民欺压人民一类‘小处’。它有意识的认清了要维持国内统治,必须依赖外力。它规定这个对外公式,也就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与外国侵略者规定半殖民地的依附关系”。

  第二,范老给曾国藩下了一个“刽子手”的断语。表现之一是曾国藩“在省城设‘发审局’。凡团绅送被捕人到局,立即杀死,禁止尸亲呼冤,又禁止向团绅讲理。它竭力提倡团绅捕人,地方官杀人、捕人要多,杀人要快,官杀人‘不必拘守常例’,团绅捕人‘不必一一报官’。人民更陷入朝不保夕的险境,大家叫它‘曾剃头’,形容它杀人象剃头发那样多。它感觉到公论不容,给咸丰伪帝上了一个奏章说:‘即臣身得残忍严酷之名,亦不敢辞’。”像这样随意杀人、残酷无情的人难道不是刽子手吗?

  范老记述了塔齐步等组织的所谓“靖港战役”后曾国藩的奏折后说:“它把残杀当作痛快,后来每次战胜,总是用痛快的


大猫论史


小格局来说,曾国藩的修身齐家之道确实值得学习。从一个同进士到领兵一方的将领,屡败屡战,平定叛乱安定天下,曾国藩的治世之道值得借鉴。甚至于到功成之后还能平稳渡过而君主不疑,他的处世之道同样出色。

大格局来说,清末民国年间的军阀混战格局正是源于此人。为了平定太平天国他受命回到湖南组建团练,但是军队的一切开支自负,自然而然就成了他的私家军。同时期的淮军楚军同样如此,直至后来的北洋军,清政府慢慢的就失去了军队的领导权,各省的督抚都是掌握军政财大权,走向军阀化,而中央政府则极为孱弱。

正是由于军费自负,而曾国藩也不能凭空变出军费。所以战斗过程中的劫掠成为了军费的重要来源,也是士兵们战斗的动力,平定太平天国的那几只军队军纪都是极差的。

总体来说,曾文正公个人身上有不少闪光点,但实质上还是个军阀头子,没必要过于推崇。


史籍遗珠


曾国藩是为数不多的善始善终的权臣,与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修身齐家,备受赞扬

曾国藩从小苦读诗书,提高自己修养,祖上开始家风严谨,他的修身齐家的名言,为世人所推崇,奉为人生格言。比如:

曾国藩修身养性十二心法:一曰敬,二曰静坐,三曰早起,四曰读书不二,五曰读史,六曰谨言,七曰养气,八曰保身,九曰日知所亡,十曰月无亡所能,十一为作字,十二为夜不出门。

曾国藩16字家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通俗易懂,为许多名人志士学习,据说蒋公枕边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有曾国藩的十二心法。


治国平天下,颇受争议

曾国藩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为很多人所诟病。有人说湘军也是土匪武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比起太平天国,有过之而无不及。也有人说平定内乱,功不可没。

无论真相是什么,在那样一个乱世,在几代人苦读,就为一朝金榜题名时,曾国藩志向是要治国平天下,可是掌权者慈禧太后庸庸碌碌,一心想入仕,实现人生抱负的曾国藩可能很多事情,是他无法左右的。《曾国藩传》里有说到曾国藩两次见慈禧太后,希望讨论治国治世的方法,而慈禧太后只跟他拉家常,这让一腔热血的曾国藩大失所望。

综合看,曾国藩还是为中国的近现代化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曾国藩的不足之处可以用一个字概括-----笨

他考了七次中才中秀才,他父亲一直考到四十多岁中秀才。老曾家祖上几百年没有人考上,到了曾国藩爷爷这一辈,严格要求子女用心读书,用今天的话说,死磕科举,一定要通过读书走仕途。考不上就接着考,因为连续失利,招致众人嘲笑,依然坚持考。 曾国藩爷爷是一个非常倔强的人,尽管子孙考试成绩差,却不准放弃。曾国藩每每苦读到深夜,读不懂上句,不准读下句;一篇读不懂,不准下篇;一本读不完,不准读下一本。传说,小偷深夜闯曾国藩家,恰巧碰到曾国藩正在背《岳阳楼记》,小偷就躲在房上等他背完睡觉,可是左等右等,已经睡了两觉的小偷,发现曾国藩还在背,还没背下来,小偷实在受不了了,对着曾国藩把《岳阳楼记》一字不差的背出来离去。 可见,位极人臣的曾国藩,不是天赋异禀,可以说资质一般呀!

曾国藩考七次才中秀才的原因,在《曾国藩传》里有描述到: 一,学习方法不恰当

二,曾国藩本人确实很笨, 在经历第六次考试“悬牌批责”,文理不通,通报出来,在反面排行榜里,曾国藩受了极大刺激,于是搜罗“历年真题”,对比找出自己的问题,第七次终于考上秀才,之后一直考入翰林。

在这笨笨的学习中,曾国藩也总结出自己的人生哲学:世间至拙,能胜至巧。

欢迎大家评论~


带上自己的心行走


他是典型的政治家特征,不谈忠孝、不讲道德,一切以自己利益最大化为标准,可以藐视一切规则。

他谤满天下,誉满天下,喜欢他的人称之为道德楷模、圣人,不喜欢他的人称之为魔鬼、刽子手。

前面十年的官宦生涯非常顺利,游走于满官门下,游刃有余,十年七次升迁,官至二品。

1852年,他在咸丰帝的要求下开始办团练,对抗洪杨之乱,开始走上人生巅峰。

洪杨之乱,绝不是后世记载的那种邪恶的化身,之所以邪恶,只是因为他失败了,我并非说他多么正义,只是没有记载的那么邪恶罢了。

同理,他之所以正义,只是因为他成功了,他代表的是朝廷,并非正义。

所以,他并不是什么正义之师,更不是“王师”,他的军队是标准的地主武装,私人武装,一群为了钱打仗的人,他们眼里没有老百姓,没有朝廷,只有利益,

攻下城池之后,屠城、纵兵劫掠三天,那都是标配,所以也别说比太平军干净,不杀老百姓,他们杀得更多,因为他们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钱打仗。

他知道,跟士兵、武将谈道德、正义,无异于对牛弹琴,不如实际点,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钱给够,打仗就厉害。

在打下太平军老巢后,将金陵屠城,目的也很单纯,宝藏。

他之所以没有造反,并不是他是什么忠臣,而是他知道,如果造反必然失败,不得不忠于朝廷。

他之所以名声好,被封为圣人,只是因为他的徒子徒孙愿意给他唱赞歌,一大堆文章下来,慈禧都能写成圣人,何况“挽大厦之将倾”的文正公?

我并不认为,他道德低下,或者是坏人,也不认为他是圣人,道德高尚,他只是优秀的政治家,这样的人必然是“谤满天下、誉满天下”的,也不能用道德高低来衡量,


南朝居士


有本又慢平了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