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不能完美執行,來試一試這個方法

我們工作經常會檢查自己的項目進展,今天推薦大家兩個優化結果的方法,PDCA原則和SMART原則。

PDCA原則

這個方法被用在質量管理中,作出計劃、實施它、檢查實施效果,然後將好的點納入標準,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環去解決。

計劃不能完美執行,來試一試這個方法


P:計劃(Plan)

項目的內容制定和目標的確立,以及活動規劃的制定。

D:執行(Do)

指定具體方案,根據設計和佈局,進行具體運作。

C:檢查(Check)

總結執行計劃的結果,分清哪些對了,哪些錯了,明確效果,找出問題。

A:處理(Act)

檢查結果,對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並予以標準化;對於失敗的教訓也要總結,引起重視。


其實看介紹大家可以明白,只是我們平常多數時候只是做到了前面兩點,做計劃執行下去,至於執行後效果一直就沒有下文了。

例如你預計一天閱讀五十頁的書籍,在地鐵上下班途中閱讀四十頁,回家閱讀十頁。可是後面發現上下班比較擁擠,不方便閱讀。你應該檢查這個指定的是否合理,如何調整,或許可以改為在地鐵上閱讀二十頁,回家安靜環境閱讀三十頁,也可以達到效果。如果回家後時間調整不開,只能減少一天的閱讀量,計劃調整為三十頁,上下班途中二十頁,回家十頁,檢查執行效果,再調整直到自己滿意的狀態。

我們通常依照自己的想法制定一個計劃,常常不能完美的執行下去,盲目的制定高標準反而會引起焦慮,最好的方法根據執行後檢查反饋調整自己的計劃,如此往復幾次調整計劃和執行到最佳狀態。


計劃不能完美執行,來試一試這個方法


後面兩步驟對檢查的結果進行處理,對成功的經驗繼續下去,對於失敗的教訓也要總結,引起重視。對於沒有解決的問題,應提交給下一個PDCA循環中去解決。

PDCA過程不是運行一次就結束,而是週而復始的進行,一個循環完了,解決一些問題,未解決的問題進入下一個循環,這樣階梯式上升的。


計劃不能完美執行,來試一試這個方法

SMART方法目標制定

S代表具體(Specific),預期的工作指標,不能籠統

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目標必須數據明確可以測量的

A代表可實現(Attainable),設立目標不要過高,要在努力情況下可以實現

R代表相關性(Relevant),目標與長期目標相互關聯

T代表有時限(Time-bound),目標要有截止完成日期


計劃不能完美執行,來試一試這個方法

我們還是來舉例閱讀,例如你這個月打算讀些書。就可以參考SMART原則。

S具體是那類書籍呢,小說,歷史,社科等,這個具體清楚。

M閱讀數量例如是4本,一週閱讀一本。

A根據自己一般閱讀速度一天閱讀三十頁,加上週末,一般書籍兩百多頁,所以每週一本這個應該可以完成。

R因為最近參加閱讀打卡,所以這個閱讀目標和這個打卡活動相互關聯。

T在一個月時間內完成,一週一本的目標。

這就是一個相對合理又可以執行的目標,不會因為過高不切實際而放棄。

計劃不能完美執行,來試一試這個方法


上面兩種方法希望對大家有用,歡迎寫下你的想法留言給我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