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芬兰和苏联的关系感觉在二战后能够快速恢复?

赵杰


作为一个小国,生活在大国林立的欧洲,真是非常难受。芬兰的历史,就是一部小国挣扎求生的写实。它和大国的关系如何,全看他怎么认怂。

芬兰虽然面积很大,但是,大部分地区处于寒冷地带(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不太适合人居,就意味着国家实力不行。事实也确实如此,芬兰在独立前,就是“人尽可夫”。瑞典和俄罗斯都曾是他的“宗主国”。

(红色为红军占领区,蓝色为白军占领区)

1917年,芬兰在沙俄十月革命之后,才正式宣布独立。虽然独立了,但是国内也因为“社会主义”问题,分成“红军”和“白军”。红军占领首都在内的南方地区,而白军占领北方地区。此时的芬兰虽然还有俄国驻军,但是,沙俄刚革命,只想着尽快回家。为了打败“红军”,芬兰投靠了俄国的敌人德国。1918年,在德军的帮助下,白军夺回首都,掌握国家政权。

(左为曼纳海姆,右边低头哈腰的是希特勒。其他人不认识。。。)

白军的领导之一,就是在芬兰大名鼎鼎的卡尔·曼纳海姆。希特勒都是他的粉丝。不过此时希特勒还没出名。曼纳海姆不喜欢芬兰和德国走的太近,觉得德国在一战必败。因为这个问题,他辞职了。果然,不久,德国战败了,曼纳海姆又回来了。

在曼纳海姆领导下,芬兰开始和德国撇清关系。不过,不久这哥们又因为竞选总统失败而辞职了。

1931年,曼纳海姆又再次回归,并在芬苏边境修建了一条长达105千米的"曼纳海姆防线"。后来,苏联为了巩固列宁格勒防线,提出和芬兰交换领土。这个交换,曼纳海姆是想接受的。毕竟,跟波罗的海三国比起来,苏联已经很客气了。但是,芬兰议会很牛气,不同意。

于是,在1939年,苏联大军开启了进攻芬兰的“冬季战争”。苏军70万,芬兰军20万人。这一年,德国刚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自然不想帮芬兰。于是,芬兰被苏联蹂躏一番。虽然,芬兰军队伤亡比苏联小多了,但是,国家基数在哪里摆着,芬兰还是战败了。1940年3月,芬兰迫出让10%的领土给苏联。

(棕黄色为芬兰失去的部分领土)

1940年12月底,希特勒找到曼纳海姆,商量一起打苏联。1941年6月,德军再进攻苏联时,没有经过芬兰同意,就对外宣布和芬兰结盟,一起打苏联。虽然,芬兰当天否认了这件事,表示自己是中立的。而苏联还是空袭了芬兰的军事基地。于是,芬兰开始对苏联用兵。

芬兰不仅收复了失地,还深入苏联领土,占领更多土地。不过,国际上的风声突然转向,大家开始“声讨”纳粹德国,支援苏联。而芬兰所处的位置,又是盟军支援苏联的海上交通要道。于是,美英等国开始恐吓芬兰。芬兰有点尿了,芬军的军事行动也停滞了。

(1942年,希特勒去芬兰给曼纳海姆祝寿。曼纳海姆迫于国际压力,和希特勒谈的很不理想。)

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曼纳海姆就看出德军要败了。于是在1944年,赶紧和苏联重新达成停战协议:退换占领的苏联领土,并指挥军队驱逐境内的德军。芬兰宣布要退出战争,不打了。

也是在1944年秋天,芬兰人虽然和苏联达成了协议。但是,他们还是怕苏联会入侵芬兰。于是,芬兰民间开始大量囤枪,准备全民皆兵。而芬兰政府为了讨好苏联,在1947年左右,抓了1500人。这些人,直到苏联解体,才被证明是“爱国行为”。

而备受希特勒尊敬的芬兰元帅曼纳海姆,在苏联的指示下,也在1946年流亡到瑞士。

二战后的芬兰,虽然没有加入苏联,也没有消灭资本主义。但是,他的外交活动受到苏联的干涉,更不能和欧洲其他国家走的太近。甚至,芬兰还加入了社会主义国家组织的“经济互助委员会”。等苏联解体后,芬兰在1995年加入了欧盟。

总之,芬兰是用领土和部分主权为交换条件,才换来了和苏联的友好相处。而苏联,也是吃了“冬季战争”的亏,而且德军才是当时苏联最大的敌人。所以,也就认领了这个听话的小弟。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1917年12月6日,芬兰在俄十月革命后宣告独立。它从1809年起一直是沙俄制下的自治大公国,在瑞、俄之间起着军事缓冲区作用。一位史学家这样写道:“它嘴里含的不是银勺,而是一把匕首(降生)。

当时地缘政治复杂。芬兰夹在红色苏俄与中立瑞典之间,南有军国主义的德国,苏俄难以接受资产阶级在芬兰获胜掌权,芬兰人亦对东邻戒心重重。

二战期间,芬兰人能在红色苏联与纳粹德国之间周旋,因为他们有一位伟大的统帅——曼纳海姆,他曾是沙俄时代的俄军军官,上世纪30-40年代芬兰最高军事统帅和权力控制者。

1939年11月底,芬兰发起称作“冬战”的芬苏战争,它持续三个半月。1941年6月,它作为纳粹德国的“共同作战国”攻入苏联,称作“续战”,收复冬战失地东卡累利阿,但陷入战争泥潭......芬兰对苏作战不是为了希特勒的战略战术目标,而是要夺回被苏联占领的土地以复仇。

曼内海姆曾在赫尔辛基接待过希特勒,但他拒绝加入纳粹阵营,虽然1944年6月时任芬兰总统与德国有一纸协议,但在签署后5周该总统辞职,曼内海姆继任后不予承认,他同苏联秘密停火,于1944年8月同苏联缔约。

1946年3月,曼内海姆离任。芬兰在冷战时期一直保持中立。

1948年,芬苏签订“友好互助条约”,芬兰保证不参加对苏敌对的同盟。冷战期间,芬兰以中立地位拒绝“马歇尔计划”,在政治自主独立的前提下与苏联保持睦邻关系,它是经互会中唯一资本主义国家,空军装备米格—21战机……

包含对当事国贬义的“芬兰化”一词由此诞生,特指“自由世界”国家听命于集权国家,但指摘忽略了芬兰现实主义的历史与时下基础:这个国家在军事上完全处在苏联的手掌边,而西方鲜有实质性的帮助,若要生存,决不能再刺激东邻。

20世纪,芬兰前有曼纳海姆在历次战争中审时度势,指挥若定,后有吉科宁冷战环境下以“中立政策”左右逢源,庇佑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