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書法是否太媚?

手機用戶6370677540


很多人給我說,文徵明的書法太過媚滑,不容易找到書法學習的筋骨所在。對於這個論斷,我們有兩種可供理解的視角:

一種是從文徵明本身書法而言,就其書法來論書法;

一種是將文徵明放在書法史中加以系統的考察,通過歷史事實加以論證。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角度,從文徵明書法自身特色出發。

很多人學習文徵明時候,都有這樣的感覺。但文徵明就是以柔美妍妙的書法姿態取勝的,這本來就是他的特色所在。就好像我們說顏真卿的書法是陽剛壯美一樣,你在他的書法中很難找到一絲柔美的痕跡。所以,你如果向我抱怨“顏真卿的書法太粗野了”,那恰恰是顏真卿書法的特色。

如果你總覺得某一個書法家最成功、最具有影響力的藝術效果是他的缺點,那麼只能說明你在學習他的時候,將他書法風格中固有的一種特質給放大了,而沒有達到像文徵明和顏真卿那樣中和恰當的地步。

這是因為,本來每一個書法家書法風格的形成,都是他們藝術、文化修養達到一定層次,自然而然地產物,和每個人的書法水平有很關係。一旦他的風格形成的時候,藝術上的邏輯和審美自動的就和藝術家本身的為人、學問相聯繫了,因此,這個時候書法家的書法特色也就彰顯了。

德國著名哲學家黑格爾說:

對於同一句格言,出自飽經風霜的老年人之口與出自缺乏閱歷的青少年之口,其內涵是不同的。

同樣的,一種藝術風格在不同的人手裡,就會演繹出不同的藝術效果。不同的人學習文徵明和顏真卿的書法也會有不同的感受。只有當我們把自我的藝術修養提升到了和他們同樣的高度,才能真正體會到他們藝術中的魅力所在。

而且,我們另外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就是,文徵明書法面貌形成之時,他是不會考慮後代人怎麼學習的問題,他考慮的只有這種風格適不適合我自己來表情達意。很難想象有一個書法家會把自己書法對後人的影響也考慮到,如果有這樣的人,他只能是書法教師,而非書法家。

因此,好學不好學,是每一個書法愛好者自身出於自我的學習情況做出的判斷,而並非一個書法家應該考慮的事情。

但是話又說回來,文徵明的書法面貌為什麼是柔美為主的?我們有又應該如何去理解把握文徵明的書法面貌呢?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從第二個角度來理解這個問題了。

我認為我們要想理解文徵明的書法,就應該把他放在整個書法史中,以元代到明代這一時期為主要參考,通過梳理吳門四家和元代書法的聯繫,來看文徵明“滑”的藝術特徵。

在文徵明身上,有兩重身份值得注意,一個是他作為吳門四家的藝術地位,一個是他作為中國明代書法帖學倡導者和引領者的身份。

“吳門畫派”這一概念最早是明代後期董其昌明確提出的,因為其核心人物沈周、文徵明都是蘇州吳縣人,吳縣在春秋時為吳王建都之地,又稱吳門,故稱此派門吳門]派。此畫派最盛時的明嘉靖年間,約公元1509年左右。

明代吳門派早期是一個繪畫流派,但是以吳門四家為主要代表人物的吳門藝術群體很快就不滿足於繪畫上的交流了,而是拓展到了文學、書法等其他藝術門類,形成了一個尉為壯觀的藝術家思潮流派。

吳派藝術家各具風貌,但總體上屬於文人藝術派體系。這些畫家大都通過師生、姻親,交友的來往,相互需染,形成了一種共同的藝術類型。

吳派藝術家的藝術風格主要繼承宋元以來文人藝術傳統,他們大多具有良好的古典文化和藝術修養。他們的作品變元人的疏簡放逸為文雅蘊藉。因此,吳門派和元代四家以及趙孟頫等人有密切的關聯。

元代是中國藝術史上極具特殊意義的一個歷史時期,這一時期,既造就了各種矛盾又醞釀著諸多新意。面對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政權,漢族知識分子內心惶恐,面臨著艱難的處境。統治者的民族歧視政策和對科舉的輕忽,又使得大批文人失去了優越的社會地位和政治上的前途。在此背景下,他們多數已失去積極用世的熱情,放浪形骸、寄情山水,使元代繼魏晉之後,再次出現了靡然向隱之風。

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四位元末的隱士代表了元代山水畫的最高成就。書法上,元代隱士中善書者甚多。元代鄭元祐居吳中,以臂疾不仕,他的左手楷書堪稱一絕。陸繼善雙鉤摹唐人《蘭亭》,實屬亂世中的絕唱。吳鎮,性情孤騫,不能旁人籬落,故書法也高潔飄逸如野鶴,其草書《心經》可謂元代草書的一座高峰。這些隱士藉助手中的藝術排遣內心的苦悶,客觀上促進了書畫藝術的繁榮。

在這些書法家中,值得注意的是元代大書家趙孟頫, 它體現了元末特殊的時代背景下,隱逸文化對書法的影響。

作為處於這一歷史與文化轉折之中的隱逸文人,他們的立場、觀念的轉變會直接引發審美心理習慣及趣味標準的移易更變,亦驅使其投注熱情與創造力在書法藝術中,以跡化心靈上的新感受。

以趙孟頫的作品來參照,就會發現他的大部分書跡用筆平順結構平整、章法平穩。即使是行草書,也多表現為一種流暢秀麗、靜穆閒雅、柔美妍妙的氣象,決不在用筆、結字上做輕易的誇張和變形,堅持著情感上的理性和法度上的固守。他把自己的個性泯滅在長時間的泥古之中,日書萬字成了於紙一面,藝術創造成了技術的追摹與競賽,學書思想也從最初的主動崇古轉化為極其被動的模擬,那種創新的思想,創作的衝動在被動的追摹下消失殆盡。

因此,以元代趙孟頫為代表的文人隱逸、消極避世的藝術思潮在對魏晉的追摹複製中逐漸消磨了魏晉風骨剛健昂揚的一面,取而代之的是柔媚無骨的一面。

明代吳門四家將這種亂世消極之美加以發揮,但是他們不滿於元代人消極的藝術風格,重新高舉文人風骨,尤其是文徵明,他著意的將這一隱逸消極之氣變為文人的清高瀟灑。

文徵明大力變革元人軟弱秀媚的習氣, 力求古樸蒼勁。代表文徵明書法藝術最高成就的是他的小楷,其次是他的行書。文徵明的小楷以晉唐小楷為基礎,具體地講,他師法鍾繇《宣示表》、王羲之《黃庭經》和歐陽詢《九成宮》等,傳達魏晉小楷端莊流利,剛健婀娜的氣韻。

但文徵明一派畢竟是文人士大夫群體,他們沒有完全擺脫文人狹隘的書法審美取向,在遠宗二王,近師趙孟頫,旁涉蘇軾、米芾和黃庭堅的時候,沒有唐代顏真卿變革帖學書法根本審美取向的氣魄,所以只是在藝術風格上做細微的調整。其書字法主要來自《聖教序》以及黃庭堅。

他學二王,從趙孟頫去窺視晉人,所以他的行書筆意帶有趙孟頫的痕跡。他學黃庭堅,是受沈周的影響而涉獵的。因此,在他的行書中,一直脫離不了趙孟頫柔媚油滑的弊端,這也是很多人學習他書法感到滑膩的原因。

然而,即便史這樣,為什麼文徵明仍然在書法史上有如此重要地位呢?

這其實和中國書法“字如其人”的傳統給審美有關。文徵明在明代很高的文人聲望,並且他的學養高深,完全可以遮蓋其在書法上的缺陷。

史料記載,文徵明一生好交遊,對知已好友,是滿腔熱情,但是對達官貴人,從不攀龍附鳳。他雖以書畫會友,但自戒書畫三不應,即不應宦官、王侯與外夷。

高潔的品格是其領袖書壇的前提,卓越的藝術造詣也是其得到同行擁護與推崇的必備條件。

作為吳門書派的領袖人物,文徵明對吳門書派的貢獻,還在於廣收門徒,而又善於栽培、悉心教誨,桃李滿天下,由此擴充了吳門書派的陣容,擴大了吳門書派的影響。

繼承文徵明衣缽的,除了蔚為壯觀的門生隊伍外,還有文氏子孫。文氏後裔中能書善畫者不乏其人,他們也是吳門書派中不可忽視的生力軍,其中的文彭、文嘉、文元養、文震孟等人,卓然成家,而且這些後裔跨越明清兩個朝代,是吳門書派的重要延續者。

他個人極高的修養、威望,再加上門人弟子的追捧,都讓他的書法在明代中期長期統治書壇,成為書壇主流審美,即便是柔媚滑膩,也絲毫不影響他在書壇的地位。

甚至後來與文徵明相對的董其昌也受他的影響。但董其昌的聰明之處在於不師文徵明之跡,而師文徵明之心,師文徵明之徑,力追古人, 繪畫方面力追唐宋,超越元人,書法方面上溯晉唐宋人,下比文、趙以期超越。所以,在董其昌的書法中很少看到文徵明式的滑媚無骨。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來,文徵明的“媚滑”直接來自於趙孟頫,但是更深刻的來源是文人狹隘的審美情趣以及藝術上缺乏打破陳規的勇氣,他們雖然對趙孟頫等人隱逸消極的書法有所改造,成為文人高雅趣味的代表,但始終沒有跳脫出文人視野的束縛。但是他本人崇高的藝術地位、藝術修養和門人弟子的追捧讓這一弊端得以隱藏,甚至成為其書法的特色,與他文人身份糾結在一起,成為不可分割的藝術風格。

因此,打破文徵明書法的滑,就要有首先認清文人狹隘的審美觀,多元幷包,兼收幷蓄,努力在藝術風格上打破傳統審美範式而創作出新的意境。


松風閣書法日講


文徵明書法太“媚”?

而今書法欣賞因為書體形式多樣化,形成了不同的欣賞觀念與習慣,有的喜歡剛柔相濟的中庸書風,也有喜歡剛勁風格,喜歡俊美柔和的風姿。

魏徵明的書貌初期的是晉韻玩味,因此具有書勻中矩,一絲不苟的書寫觀,因此書法注重結體的完美,取氣勢與中庸,氣韻是其書法藝術的絕活優勢。帖學派的代表,崇尚書法的妙品,追求一種遒美俊俏,對於二王筆意的諳熟,臻格自己的書墨形式,也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韻之致和用筆方法。晚年追求黃庭堅的長槍大戟的榜書書寫形式,一改自己的拘法書貌,而是走出嫵媚的書寫特徵。

書皆能,小楷精工有特點。後人極為尊崇。留世作品頗多,創作克勤,晚年惟好靜,極力每日臨帖不輟,。年高長壽。情性不減,創作了大量的書法力作。時人崇拜,而今也是受到書者的好評。

雖有唯美追求,而實為真正的繼承了中國書法的正宗書脈。雖然現在有部分人標榜欣賞的古意拙樸,實際是一種簡易而粗野的書貌形式,正脈的情性煥彩依然是晉韻的基礎,才是書法藝術的真內涵。

當然書法的豐富性,決定了欣賞多樣性,不同的書藝理解和愛好,這有差異的寵愛。

總而現在若要達及文徵明的書法藝術境界,是謂難也。現在找不到有這般魅力的漂亮書法風格。由此可見境界不到,而反有不喜歡的緣由。嫵媚倒不是追求的書之境。何有美哉?

一如小康麵包,倒不如野菜咀嚼有味。一個道理。坐著奔馳的感覺不入牛車風味情趣。是也。



狂喜淡墨a


一點都不媚,相反我很喜歡他的字,尤其行書。

文徵明,明朝四大才子之一,擅長行書小楷,曾經科舉因為書法不佳而落榜,後發奮圖強,成就一代書法大家。

明清時期的書法作品與前朝書法有一點不一樣,更接近現代書法,少了些許古意,但不可否定文徵明在書法歷史上的卓越成就。

我觀文徵明的書法,刀削斧刻,線條簡潔明瞭,章法技巧自成一家,卻又深得王羲之趙孟頫之風。以一個現代人的角度看,他的小字,更適合作為硬筆書法臨帖之範本。

文徵明最出名的滕王閣序,足可成為明清時期的行書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