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老人的第二故鄉,義烏里的千年古鎮,承包全球80%的聖誕用品


聖誕老人的第二故鄉,義烏里的千年古鎮,承包全球80%的聖誕用品


寧夏大概是整個義烏佛堂鎮,第一個跟美國人說“NO”的商人了。

2017年的夏天,一個合作了多年的美國內華達進口商,在進口一批聖誕用品時,突然發難。

對方質疑寧夏的產品侵權,並由此將四個貨櫃,將近一百萬元的貨,滯留港口,以此跟她提出鉅額索賠。

“我們不怕他,我們有自己的工廠,自己的設計團隊,我當時跟美國人說,你去告,我會找律師應訴的,你肯定輸。”

那批貨在港口壓了兩週之後,還是成功進入了美國市場。

“他想訛我們一下,但他沒證據,他不得不跟我們繼續合作,因為全世界的聖誕用品,將近八成來自佛堂,不從我們佛堂進口,他們美國人連聖誕節都沒辦法過。”

她嘴裡的佛堂鎮,距離義烏十五公里,這裡聚集了數十家聖誕用品工廠,小工坊更是難以計數。放眼全球,只要有聖誕節的地方,就有來自佛堂的聖誕用品。

無數出身農村和縣城,為了生計背井離鄉的中國工人們,夜以繼日地生產出了全球80%的聖誕用品。當地人戲言,如果聖誕老人有第二故鄉的話,一定是在義烏佛堂。

聖誕村

義烏國際商貿城福田二區,是聖誕用品的集散地,被稱為“聖誕村”。臨近年末,檔口老闆們常常一整天都無所事事,每天關門的時間,也比其他同行要早得多。

義烏這座人口約120萬的內陸城市,生產了全世界近三分之二的聖誕裝飾品。在義烏周邊的鄉鎮、農村中,隱藏著五百餘個工廠和作坊,生產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聖誕相關產品。

在這座被稱為中國“聖誕村”的城市,聖誕帽、金屬球和LED燈點亮的聖誕樹在盛夏時節生產達到高峰。

這些聖誕用品至少有一半的訂單來自美國,其他一些商品則從義烏運往俄羅斯、拉丁美洲和中國各地。

來訂貨的美國人、歐洲人以及澳大利亞人們,早在六月份就已經光顧過這裡,他們的訂單從這些細碎的檔口出發,大多數會進入距離義烏國際商貿城西南部十五公里之外的佛堂古鎮,那裡的數十家聖誕用品加工廠,和無數手工作坊,正在加班加點,趕在九月底之前,將貨送上遠洋輪。

不出意外,兩個後,這些從佛堂古鎮生產的聖誕樹、人造雪花、塑料星芒、金屬球們將會如約出現在某個西方國家的禮品商店的櫥窗裡,妝點當地人的聖誕夜。

古鎮裡的聖誕工廠

靜靜的義烏江在義烏穿城而過之後,下一站便是佛堂古鎮。事實上,佛堂比義烏出名早早得多。佔著水路交通的便捷優勢,早在明清時期,佛堂就擁有發達的商埠經濟,被譽為“浙東四大重鎮”之一。

如今古鎮雖已落寞,但遍佈古鎮的古樸民居,精緻的牛腿和窗欞,考究的磚雕石刻,無不透露當年的繁華與昌盛。

古鎮成了老街,遊客三三兩兩,但商業的榮光從未離去。如果不是專業的貿易商,幾乎沒人知道,這裡還是聖誕工廠的天下。

義烏企業家寧夏的工廠在佛堂不算大,旺季時,僱四五十個工人忙三個月,十月份之後就只留七八個人應付國內散單了。

到12月底,整個工廠就只剩下老李一個人留守,應付偶爾上門補貨的國內客戶。

老李名叫李建華,安徽宣城人,今年五十歲,今年剛來義烏。老李是個不安分的農民,他用自己的前半生,走遍了東部省份:在浙江的工地上做小工,在廣東擺過夜市賣過襪子,在山東替果農拉過糞肥……來義烏前,他在江蘇富士康門口賣了半年水果。

今年上半年,佛堂用工高峰,工廠在本地開出了六千多的工資,依然招不到人。義烏的朋友將招工啟事轉給老李,他沒幾天就拖著行李過來了。

入職時,他還想抽空去古鎮街頭走走看看,但工廠很快來了一個大訂單:五萬棵聖誕樹,要在一個月內完成。

六月到七月,李建華和他的同事都在加班,八點不到進工廠,忙到晚上十點,他負責的環節是將白色的泡沫星子均勻地噴塗到樹枝上,做出下雪的感覺,噴太多顯得假,太少又做不出效果,“必須做得像真雪一樣,這是一門技術活。”

事實上,寧夏的聖誕工廠在佛堂已經默默經營了十幾年,聖誕樹作為主打產品,從來沒有因為樹枝上的雪做得不夠逼真而被退貨,“沒技術含量,隨便噴幾手就行,幾十塊錢的東西,老外不計較。”

她說了實話,義烏做外貿這麼多年,最大的優勢,依然還是價格。“老外跟你做生意,樣品看一分鐘,價格談一星期,有時候他們還會去東南亞找同類貨源,但義烏給的價位,肯定是全球最實惠的。”

“老闆說,一棵樹美國人賣一百多美金,咱們自己還不知道成本麼,老外都是冤大頭啊。”老李說。

美國人也用義烏小商品?

就連李建華,都覺得義烏小商品的品位不高。

“在我老家,說到義烏小商品,都覺得是便宜貨。”他嘴裡的便宜貨,其實還有另一個隱藏的含義——便宜沒好貨。

所以當他第一次聽說工廠的訂單大部分發往美國,有一小部分發往英國時,還是免不了好奇得很,“他們怎麼也用義烏小商品?”

他曾一度認為,義烏的客戶,都是那些中東和非洲人。

六十多歲的王巧是佛堂一家聖誕工廠的臨時工,這是一家泡沫製品工廠,王巧的工作是將一個星星形狀的白色泡沫製品噴上閃亮的粉末。這些粉末是金色、銀色或者紅色。

她到現在都還不清楚這些大小不一的星星究竟是用來幹什麼的。聖誕節又是做什麼的?她也說不上,其實,在她身邊沒有一個人能說得上來。這個佛堂本地的老奶奶出身農村,一輩子也沒去過幾個地方,“鄉下人,沒見過世面。”

佛堂本地不過聖誕,這裡的年末屬於鞭炮、大紅燈籠和紅糖麻花。

義烏本地紅糖很出名,王巧也有一手製作手工紅糖麻花的手藝,平時做了就去佛堂古鎮的老街上賣,有一年《跑男》到佛堂錄節目,鄧超還買了她的麻花分給劇組。

她也會扎燈籠,她記得年輕時,佛堂還有幾個燈籠廠,全手工的,“一到年底就忙得很。”

不知何時,燈籠廠不見了,“都改做聖誕了,聽說外國人給錢多,一百塊錢賺五六十,大廠忙不完就給小廠做,小廠做不過來就給私人做,每家每戶都做,我一邊賣麻花,一邊扎花環,工廠每天都催。”

更多的農村婦女、待業在家的青年人,以及從安徽,江西,河南等地來到義烏的打工一族,匯聚到一起,組成了一支聖誕大軍,在佛堂的流水線上,生產了佔全球的聖誕用品。

“廠裡後來跟我們說,這些東西是賣給美國人的,我們就高興啊,你說外國人能知道是我們做的嗎?”

幾家歡喜幾家愁

義烏海關公佈的2019年一月到十月數據顯示,義烏市出口聖誕用品總計19.2億元,同比增長23.9%,這個增速比去年同期高了10.6個百分點。

寧夏的工廠馬力全開。五六七月份生意最忙時,她的倉庫堆得滿滿當當。她的很多國外大客戶批發聖誕樹不按棵算,而按集裝箱貨櫃算,一個貨櫃能塞下兩千棵聖誕樹。“今年走了快有三十個貨櫃的聖誕樹了。

但生意並不總是很好。尤其是這兩年,因為一些不可抗的因素影響到了國際貿易,佛堂確實有一批聖誕工廠倒閉了,有一批工廠無奈轉型了,“總有人做得好,也總會有人虧掉,這就跟炒房一樣,有輸有贏,沒什麼大不了的”,寧夏說。

寧夏說,有同行的小作坊以前是專門做聖誕帽和聖誕襪子的,國外訂單萎縮之後,他接了幾個國內的童襪訂單後,乾脆把整條流水線都轉型了,“聖誕用品季節性太強,只能幹半年,而且這兩年國際貿易尤其是中美貿易不確定性太強,小廠弄不好可能接不到單。”

“好幾個廠,今年都虧了,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節能減排成本壓力都很大,以前九月份還很忙,今年大家都早早關門了,有些廠明年肯定不做了。”即便是那些訂單比去年漲的工廠,利潤也在縮水,“與去年持平就很不錯了。”

佛堂的許多工廠開始未雨綢繆。

很多進出口商發現,今年上半年跟廠家訂貨,不僅要付清貨款,還必須是現金,即便如此,大貨也得排到九月才能拿到,“一來是對外貿更小心,二來,不少工廠都在應付國內單。”

寧夏的工廠曾全部供應出口,但兩年前的那次不愉快讓她多留了一個心,她有意地開始瞄準國內市場,尤其是國內的電商,“淘寶、雲店加商城、天貓、1688我們都有合作伙伴,今年能佔到整體上的三成左右,每年翻著倍的增長。”

國內電商的蓬勃發展,對佛堂的聖誕工廠而言,意味著更強的抵抗風險的能力,意味著更多的出路。

馬上到聖誕節了,李建華每天都會上雲店加商城刷一會兒,看看自己做的那些產品賣得怎麼樣,銷量排第一的雲店加商城店他也認識,就是金華本地的商家,上半年來廠裡訂貨時,對方還誇他手藝好,“噴的雪花有層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