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太子河的由來(一)

  遼陽太子河發源於遼寧省東部山區,經本溪市流入遼陽市境內。千百年來,太子河哺育著沿河兩岸的人民,也見證著遼東地區的興衰更迭和世間滄桑,產生了許多不同的各具時代特色的名字:衍水、大梁水、梁水、東梁河、代子河、太資河等等。那麼,到底這些名字從何而來,它們之間又有什麼內在的聯繫呢?筆者試圖探究一二,以求教於方家。

  衍水是太子河的古稱,兩千多年來,這一稱呼久盛不衰,秦以前,太子河被稱作“衍水”,《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李信條記載:秦始皇在滅亡了韓、趙、魏之後,擊敗燕王喜。“秦將李信者,年少壯勇,嘗以兵數千逐燕太子丹至於衍水,卒破得丹,始皇以為賢勇。”《史記》“刺客列傳”中也記載:“秦王大怒……詔王翦軍以伐燕。十月而拔薊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盡率其精兵東保於遼東。秦將李信追擊燕王急,代王嘉乃遺燕王喜書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誠殺丹獻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後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斬太子丹,欲獻之秦。”同樣的記載也出現在《資治通鑑》中,始皇帝下二十一年冬十月條“王翦拔薊,燕王及太子率其精兵東保遼東,李信急追之。代王嘉遺燕王書,令殺太子丹以獻。丹匿衍水中,燕王使使斬丹,欲以獻王,王復進兵攻之”。

  當太子河繞過遼陽城北,由東北方流向西南方向時,進入遼陽西部平原地區,這裡恰好是遼河平原的東部。此處地勢呈北高南低狀,且平均海拔底,河流比降減小,造成水流緩慢,流淌不暢,形成湖池狀。遼陽境內小北河鎮、黃泥窪鎮、沙嶺鎮、唐馬寨鎮、穆家鎮、柳壕鎮至今仍不時遭受太子河水的洪澇災害。黃泥窪的名稱顧名即可思義;唐馬寨平均海拔只有14米;穆家鎮被稱作“遼陽南大洋”,最低點僅有海拔4米;柳壕鎮素有“兩澇”之稱。上述地區為遼陽境內太子河流域地勢最為低窪的區域,上文記載“襄平縣淡池”,此處是其一部分應無異議。此後,包括襄平縣淡池在內的下遼河平原地區,隨著上游降水量的逐漸減少、河流泥沙的不斷堆積以及水分的自然蒸發等原因,到西晉末期湖池幾近枯竭,變成澤國,被史家稱為“遼澤”。歷史上關於“遼澤”的記述不乏其例。《舊唐書》就有如下記載:(唐太宗)“十八年(644年),(閻立德)從徵高麗,及師旅至遼澤,東西二百餘里泥淖,人馬不通。立德填道造橋,兵無留礙。太宗甚悅。”而遼陽“唐馬寨”之得名與唐太宗徵高句麗有關,《遼陽古蹟遺聞》:“唐王寨,現名唐馬寨,有古城遺址,唐徵高麗曾屯兵於此,因以得名焉。”至清代,時人尚有“遼澤兮,泥淖蹣跚”的慨嘆,可見“襄平縣淡池”的存在真實不虛。正是由於太子河水勢巨大而湖池寬廣,古人才將太子河命之曰“衍水”,並由此將此地以“衍”名之,最遲在戰國末年遼陽地區已稱為“衍”。現藏於遼陽市博物館、1972年出土於喇嘛園的一件戰國青銅戈上,一面有“□造杜陽”的銘文,另一面的銘文則為“衍”字。(葉紅鋼)


遼陽太子河的由來(一)


遼陽太子河的由來(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