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死的一瞬间可能会想什么?

名字真是难想啊


你好 我是心理领域创作者 ArtEileen。

活着的人没有一个人经历过自己的死亡,我们的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唯一非常确定的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死亡。相信题者问这个问题也是出于对死亡的一种不接纳,所以想聊恐惧这个话题。

我特别喜欢死亡这个话题,相信经历过很多的生离死别的人,就会对死亡不那么恐惧,因为死亡只是表象并不是真实的,死亡给我们的教导就是无挂碍,无有恐怖。就像接纳我们活着一样去接纳死亡。

前几天好像是在抖音刷到了一个老爷爷快到了他人生的终点,躺在病床上喊着“妈妈,妈妈” 像一个刚刚诞生的小宝宝。


我们从母亲的子宫里诞生,死亡是再回到子宫里的体验。人生就是一个圆,起点就是终点,终点也就是起点,所以死也是生的一部分,所以其实死亡是不存在的。



至于死亡前的体验,医生说人在死亡之前第一个消失的就是我们的嗅觉,然后感觉不到饥饿,因为身体再也不需要任何的营养了,身体极度虚弱总是想睡觉。


学心理学的人对伊丽莎白 库布勒很熟悉,她在她的“死亡与临终 on death and dying” 这样写的。

“大量病人的“濒死体验”,他们被抢救苏醒之后,都说自己在濒死的时候见到了种种景象,而不同人的描述都非常相似。

他们说到自己漂浮在自己的身体上空,俯视着医生奋力抢救自己。他们说到神秘的向导指引他们穿过漫长的隧道、向着明亮的白光飞去。”

配图就是伊丽莎白的著作。


ArtEileen


我觉得这问题挺另类的。

记得六年前我作胆结石手术,当时在手术台上,准备上麻药,护士小妹妹问过我类似的问题。她问我,为什么一直面带微笑,就不担心点其他的?我告诉她,不担心,很多东西都尝试过了,生活没有亏待我,如果该去天上,我飘然而去,如果能留人间,我感恩所有[祈祷]





憨妈想说


人在死的那一瞬间可能会想什么呢?其实我也不知道,但是我记得所有将死之人都会在死之前有一个回光返照的瞬间,那一瞬间会把最想做的事情都做好,就像交代后事那样,走的时候才能无牵无挂吧。我爷爷去世那天就是那样,走的那天起床还很正常,一上午都在忙活着,还跟我奶奶交代了很多事情,然后吃完午饭睡午觉的时候就那样安详的走了。


菜包家的那些事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有很多科学家在研究这个问题,还出了很多关于脑科学的畅销书,比如右脑革命之类的。

人在死的一瞬间会有刹那的疑问🤔️,这就是要死了吗?如果大脑还可以运作的话。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死亡是一个过程,人的五感最后消失的是听觉。

知道什么是“五福临门”吗?没有肉体疾病,寿终正寝是我们中国人认为的五福之一。在人类信仰的各种宗教中,人类普遍认为自我了结的生命是有罪过的。虽然死亡是每个生命旅途的必经之路。可知为何?人生,是有使命的。只是个体并不一定明了。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活在当下,才是人生智慧。

祝安




向阳生长刘十七


人类有极强的求知欲,所以对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而且越是危险越有人去尝试,比如死亡。很多人都惧怕死亡,但都没有体验过死亡,所以对死亡后有可能发生的事也是非常好奇。

有一些曾经得过重病并昏迷过的人说,当他们进入昏迷状态的时候,就会看到已经死去了的朋友来找他,然后带着他到另一个世界去,可是在通往另一个世界的路上,遇到了关卡守卫阻挡,说是他的阳寿未到,让他回去,然后他就听到亲人在呼喊他,就醒过来了。关于这样的说法,人们往往将信将疑,因为很多事情没有体验过真的很难让人信服,不过国外有科学家对150个人做了一项死亡体验,这些体验者在“生还”以后道出了其“死去”时的经历。

这些濒临死亡者回忆自己处于死亡边缘时的感受,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当他们知道自己要死亡时就会感觉生命处于极度衰竭的状态,他们会想和亲人说点什么,可是却无能为力,只能任亲人在身边呼喊也作不出任何反应,而此时自己还会感觉有很多死去的亲人和自己在一起,但是却无法与他们正面交流,仿佛亲人根本看不到自己。还有一些濒临死亡的人会回忆生前的一切,仿佛回到生前重新再来过。还有一些体验者表示,自己在快死的时候会感觉身体很疼,但是这种感觉只是一会儿,很快就过去了,而代替这种感觉的就是一种很舒服的体验,只是死亡体验者会感觉到眼前的一切都变成了黑色,自己就像进入到了另一人生。但是南安普顿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耗费了4年时间,在英国、美国和奥地利的15家医院对超过2000名心跳停止的病人进行了检查。

人死后真的有灵魂存在吗

他们发现接近40%的人,在被临床诊断为死亡时还留存有部分意识,后来他们的心跳恢复并存活了下来。其中一位男子甚至回想起来自己完全离开身体并从房角角落观察到自己复苏。尽管有3分钟处于无意识的“死亡”状态,这位来自南安普顿的社会服务人员详细描述了护理人员的行为并且描述了设备的声音。

现工作于纽约州立大学的Sam Parnia博士曾经是南安普顿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他负责了这项研究。他声称:“我们都知道当心脏停止跳动时,大脑就无法工作。但是在这一案例中,意识知觉似乎在心跳停止跳动后持续了长达3分钟时间。”

他说:“这位男性描述出了房间中发生的所有事情,重要的是他听到了设备在3分钟间隔内发出的两次哔哔声。因此我们能够计算这次体验持续了多长时间。他似乎非常可信,而且他所描述的真的发生过。”

在2060位心跳停止病人的研究中,330位存活了下来,而且140位声称自己在复苏过程中经历了某种意识。尽管许多人都无法回想起详细的细节,但却能想起某些场景。五分之一的人称自己感觉到一种独特的平静,而接近三分之一的人称时间变得缓慢或者加快。 Parnia博士认为有更多的人或许在濒死过程中有着类似的经历,但是在复苏过程中使用的药物或者镇静剂让他们无法回想起来。

他估计有数百万人都有着非常鲜明的濒死经历,但是目前为止科学证据仍然模糊不清。他声称,有许多人都认为这些只是幻觉,但是它们似乎都与现实相一致。

不过美国心理学家认为,人在死前的感受其实只是一种心理作用,是人因为知道了某些信息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暗示。体验死亡虽然新奇,但是危险性不容忽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但是来人世走一遭不易,可不能因为新奇,把自己的生命安全置于危险境地。



丫头YYYYY


人在将要死的时候,最可能想的是对自己一生的评价,特别是善恶的评价。

有一句古言说得好:“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时候最容易良心发现,所以他特别在乎别人评价自己是好人或者是坏人。

如果是好人,就可以进入家族的祠堂里,谱书上也可以把你的光辉事迹一一记载下来,接受后代子孙的顶礼供奉,可以长眠在祖先的身旁,灵魂也可以升入天堂,尽快的转世轮回。

如果是坏人,就不能进入祠堂里,也不能进入谱书,只能成为孤魂野鬼,遭受后代子孙的唾骂。

也可能平静的离去,什么也不想。因为他一生过得充实,有意义,非常满足,无怨无悔。上对得起列祖列宗,祖国人民;下对得起子孙后代,万事万物。他不会相信死了过后会上刀山下火海,也不会相信会上天堂,重新成为人。所以他平静而平淡,安详而平和。

也许有极少数的人会想,贪的不够,玩的不够,享受的不够。会产生遗憾,不满。认为他对得起上天,而上天对不起他,世道太不公平。但也只能无可奈何,回天乏术。

其实应该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珍惜拥有,顺其自然。当然这种人应该有莫大的胸襟,已经超越普通人了。





八爪仙


这个问题估计全靠蒙了!

都说人有回光返照,我觉得可能会想一想曾经的美好场景!

没死过,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呢?哈哈哈

都说人即使病了很久,在临走的那么一刻,也会有一种非常健康的现象,看起来不会有任何的病痛!

人这一生呀,还是做个好人,多挣点钱!

好好享受一下



Andy的视界


那短短的几秒钟能想什么呢,还能把自己的一生给回放一遍吗?

死之前已经迷迷糊糊的了,也不过就是放心不下家人,亲朋好友。

或者是想想当初要是和初恋有一段美满的姻缘结果会是什么样呢。

又或者是想着自己终于解脱了,不用在这纷扰的世界上艰难挣扎的生存,

每天呼吸着被污染的空气,污染的河水,污染的食品,受尽正负的剥削和压迫,

去到另外一个平等自由无拘无束的世界。


阿城爱电影


有幸聊聊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想法。关于人在死的一瞬间可能会想些什么?其实,对于这个回答,并没有统一的答案,因为一千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想法肯定是不一样的。下面就聊聊自己的想法:

一、人在死的一瞬间,可能会想自己走后,自己的后辈会不会生活的更好,他们的衣食能不能做到无忧,他们的身体会不会一直健康,他们的生活会不会有困难等,理由是人一辈子其实说到底就是一个传承,年少的时候是享受着上一辈带来的一切,在长大后,就是为亲人付出自己的一切,所以在最后一刻,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后辈过得更好,带着美好的祝福离开。

二、人在死的一瞬间,可能会想自己这一辈子是不是值了,自己想做的事是不是做完了,自己想去的地方是不是去了,自己是不是能够无愧于这一生,无愧于来人世间走一遭。理由是人在最后那一刻,更多的可能是缅怀和回忆,所以想着这些也是很有可能。

三、人在死的一瞬间,可能会想自己还有没有什么遗憾,还有没有什么事没有做完,还有什么是放心不下、心里牵挂的,是不是自己带着遗憾走了,是不是自己还不想走,想做完剩下的事再走,会有很大的无奈情绪。理由是人在最后那一刻,如果有很多未完事项,心里肯定是有所牵挂、有所担忧、有所无奈。

总的来说,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所以在人生的最后那一刻,想法肯定是差异的。





奋斗中的伢子


有个从死神手里挣脱过来的亲戚给我说,人在死的一瞬间,虽然不会说话不会睁眼睛,但是心里非常清楚,周围人哭声说话都听得非常清晰的,就是不会说话。所以,在别人死的时候,最好别太伤心,免得死的人也伤心。要对濒死之人说话好,说有勇气的话,好话,让他们安心的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