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娟:尘泥里"淘金",废渣中"寻宝"

尘泥,曾是一种不被人认知的冶金"废弃物"。而于淑娟却将其变废为宝。她主持的"含铁尘泥高效再资源化新工艺开发与应用"项目,创新开发出尘泥综合利用新技术,主导优化了鞍钢含铁尘泥综合处理体系,使含铁尘泥年处理量超过一百万吨,含铁尘泥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结束了鞍钢尘泥渣排放的历史。

于淑娟是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特级研究员,曾摘得全国第九届"发明创业奖•人物奖"特等奖,先后承担数十项科研项目,有28项技术获专利授权,26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行业等各类奖励。

于淑娟:尘泥里

于淑娟荣获"当代发明家"的荣誉称号

1988年7月,于淑娟以冶金专业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从包头钢铁学院毕业。满怀建设家乡的强烈愿望,她放弃了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工作的机会,迈进了鞍钢的大门。尘泥里"淘金"、废渣中"寻宝"……创新的背后是艰辛,成就中蕴含着责任。2005年以来,她作为鞍钢重大科研课题"含铁尘泥处理新工艺及冶金废弃物再资源化技术研究"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钢铁厂烟尘与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的负责人,开发出一系列鞍钢独创、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和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专有技术和标准体系,在鞍钢本部、鲅鱼圈、朝阳三基地推广应用,仅三年时间就为企业增效3.1亿元,实现环保效益、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于淑娟:尘泥里

于淑娟了解尘泥的开发利用情况

过去,鞍钢固体冶金废物只能丢弃,不仅白白浪费,而且晴天满是灰,雨天四处泥,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对此,于淑娟心痛不已。为了鞍钢实现"绿色制造",她把自己的科研目标锁定在了这些固体废物中的含铁尘泥上,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变废为宝的艰难征程。当时,在国外技术不能借鉴、国内没有技术参考的困境中,于淑娟提出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在泥里"淘金",开启了鞍钢尘泥开发利用的试验研究。

尘、泥、渣等废物不是产生在烟尘弥漫的除尘器、蒸气扑面的热渣处理系统,就是堆积在气味熏人的污泥池里、灰尘弥漫的废物料场,取样现场环境差、危险性高,而于淑娟却在这样的20多个单位的近百个取样点先后取样1万多个。每次取样,都是她和同事一锹锹装进编织袋里,再一袋袋运回实验室。

于淑娟:尘泥里

于淑娟研究含铁尘泥的相关数据

历经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于淑娟创新开发出尘泥综合利用新技术,并主导优化了鞍钢含铁尘泥综合处理体系,使含铁尘泥年处理量超过100万吨,含铁尘泥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结束了鞍钢尘泥渣排放的历史。她为鞍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钢铁企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她培养的硕士、博士都已成长为科研骨干。她的团队被评为辽宁省优秀创新团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