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二年級,班裡有個女孩子神一樣存在,每門考試每次都是100,真有天才兒童嗎?

161609496


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學生成績的好壞,主要不是取決於智力因素,而是取決於非智力因素,比如像學習習慣、興趣愛好、意志力等。

有一部分家長對“智力”存在著很大的誤解,覺得孩子的學習成績比較好,就是智力水平比較高,特別是數學、物理學的好,那就是聰明,而學習成績比較差,就是智商有問題。但實際的情況是大部分人的智力水平差別並不是很大,真正的天才兒童少之又少。

什麼樣的孩子才是天才兒童?

判斷一個孩子是不是聰明,是不是天才,其實門檻是比較高的。科學界對天才的認定有三條標準,分別是:擁有某種獨特的天賦、能夠自我成就、對自己的興趣愛好極度的痴迷。

在某個領域有獨特的天賦,並不是說這個孩子接受了教育之後,對某個方向有非常濃厚的興趣、愛好,而是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在某一個方面有超強的天賦,他們在這個領域學習的速度要比其他同學快很多。

能夠自我成就、自我實現,說的是他們對某個領域感興趣,並不是家長可以引導的結果,而是完全出於他們自身的興趣愛好。

按照這樣的標準來看,大部分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根本達不到天才的標準。這些學生能夠取得好成績,是學習的結果,是努力的結果,是學而知之,而不是生而知之。

真正的天才兒童的比例連0.1%都沒有,可能之前中科大少年班招收的學生,其中有一部分可能是真正的天才兒童。

不過就算是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兒童,也並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這些天才兒童在某一方面表現得特別卓越,但是他們在其他方面可能完全低於正常人。比如人際交往能力比較差,做事情愛衝動,容易對生活感到厭倦等。這樣反面的案例,媒體已經報道了很多。

既然智力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成績關係並不是很大,那麼為什麼有些學生的學習成績特別好,而另外一些學生的學習成績比較差呢?

問題的答案需要去現在的考試模式和教育模式中尋找。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暢銷書作家萬維剛把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分為三類,分別是:簡單問題、複雜問題和棘手問題。

所謂的簡單問題就是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你只需要按照這個步驟去做,就能夠得到一個滿意的結果;而複雜問題,主要是一些兩難問題,比如你去哪個地方讀書,選擇一個什麼樣的工作,和什麼樣的人結婚等;棘手問題,典型一個特點是這些問題涉及的面比較廣,比如像公司治理,全球氣候變暖等。

雖然現在的小升初,中考、高考等考試,考試科目紛繁複雜,學生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要寫得了作文,讀得懂英語,鬥得過命題人,博的了閱卷老師歡心,甚至還需要掌握一些冷門的知識和稀奇古怪的解題技巧,但這些考試本質上還是一個簡單問題。

學生在學校裡面遇見的所有問題,都是已經被解決過的問題,前人已經有了正確的解決方法,已經有了標準答案,即便是現在的考試中有一些開放型的題目,這些題目也還是有固定的解題套路。

這就意味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需要太多的智力創造,只需要朝著一個目標,沿著別人成功的道路,重新的走一遍就可以。

這樣說可能有些人覺得太不可思議了,但實際的情況就是如此。

毛坦廠中學,衡水中學這樣的升學率比較高的學校,在招生的時候只關注學生的成績,而不太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智力水平,只有5大學科的競賽,老師才有可能會關注學生的智力水平和天賦等。

衡水中學的某個學生在分享自己的學習經歷時說:“高考這件事情和智力水平關係真的不是很大,在我看來真正的差別,是你有沒有按照學校的規定去做,在學校裡面,一切都規定好了,你只需要按照老師說的去做,基本都能夠過一本線,如果你再拼一點,考上985院校也不是什麼難事。”

在現在的學校裡面,好成績=態度*方法*努力。

你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學習,會直接影響到你的學習效果。正如一句話說的,只要思想不滑坡,困難總比方法多。

如果學習態度比較端正,即便是學習方法有問題,只要努力,成績也不會太差。但如果一個人的學習態度出現了問題,再好的方法也不會產生任何效果。

在學習態度方面,最基本的是要做到主動學習。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是相對的,主動學習時我要學,而被動學習往往是老師或者家長“逼著你學”,“追著你學”。

能夠主動學習的學生,會積極的參與到學習的過程當中,當遇見不會的問題時,他們會和其他同學討論,當感覺這個知識學會了之後,他們會嘗試用這個知識去解決問題;而被動學習的學生,學習的參與度比較低,老師推一下他們就動一下,老師不動他們也不動。

美國緬因州國家訓練實驗室的腦科學家,曾經公佈過一份研究報告,研究結論顯示,主動學習的學習內容留存率要遠遠高於被動學習。

當然學習態度不僅表現在學習效果上,而且會表現在對待學習的嚴謹程度上。

學習態度比較好的學生,一般都會嚴格的要求自己,在學習上精益求精,不斷的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

《易經》中有一句話: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說的是一個人制定的最高目標,仍然有可能只達到中等水平,如果一個人制定了中等目標,那麼最後很有可能只達到了低等的水平。

這句話用在學習上也是這樣的。如果你每次都是按照90分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那麼你考試的成績很有可能是80分,如果你的考試目標是95分,那麼你就要按照滿分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犯錯的地方,不遺漏任何一個知識點。

而那些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學生,對自己的要求往往比較寬鬆,對自己下不去狠手。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遇見問題,往往會勸慰自己說:“這個問題不太重要,這個問題考試肯定不會出。”

今天這個知識點沒理解透徹,明天那個知識點沒記住,後天又覺得這個知識點太難了,考試肯定不會考。長此以往,學生的成績就會產生很大的分化。

因此,像衡水中學、毛坦廠中學這樣的升學率比較高的學校,非常注重學生的行為習慣管理。

要想取得好成績,除了要有端正的學習態度之外,還需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方面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學生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不過,正確的學習方法一定有下面幾個環節。

當然,最最重要的還是要堅持,長期不懈的堅持。

正如蘇軾說的,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方法和態度,能讓你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要想達到滿分,做到卓爾不群,那就需要有堅韌不拔之志。


總結一下,有些學生每次都能考滿分,並不是這些學生的比較聰明,而是他們能嚴格的要求自己,不斷的精益求精,家長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也成為“學習高手”,那麼就從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方面入手。


我是“升學與考試”---分享學習方法,關注教育時事,指導升學規劃。期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幫助。


升學與考試


上學這麼多年,教書接近20年,包括身邊同事朋友,孩子有不少考上清華北大牛津等的案例,通過我對他們孩子的觀察,和同事朋友的交流,幾乎沒有一個天才兒童,即屬於那種過目不忘,天賦異稟的孩子。

我同事的孩子,從小學到初中高中,就是問題中“學神”一樣的存在。不僅經常考班級第一,而且還經常考年級第一,區級第一。根據同事講,孩子小學也經常會出現講題不開竅,導致父母怒髮衝冠的情形。但越到後邊孩子表現越好。現在孩子已經某重點高中實驗班高二,學習依然很出色。

身邊幾個同事朋友家的孩子皆有如此“學神”經歷。



在我所在的學校也曾經碰到過一個孩子,根據他的描述,從小學到高中,也是學神一樣的存在。高考的時候,老師對其賦予了“清華北大”的厚望,但高考前家庭遭遇重大變故,導致高考發揮嚴重失常,最後這個學生萬般失落之下,選擇來到了我們學校。大一一度心理調整不過來想退學重讀,後經老師們勉留安下心來讀書,大學4年拿全了所有的獎學金。大學畢業後一路升研讀博,博士拿到了美國某知名大學的全獎offer。

身邊如此之多的學霸學神,提供給了我近距離觀察思考“學霸之所以成為學霸”的根本性條件和因素。我大致總結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勤奮。同事朋友家的好幾個學霸,幾乎從小學5年級後就沒有了寒暑假。寒暑假就是在家或輔導班複習預習的模式。寒暑假幾乎要把新學期重要科目的課程內容預習完90%。超前學習是常態。同事家的一個小學霸,現在高二已經預備要參加高考了。根據她媽媽講,現在小孩都已經超前學習了大學的部分課程。



第二,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學霸一般都具有一個典型的“爭強好勝”性格。具體表現為:學習上不甘居於人後,追求完美主義,喜歡把事情做到極致。有很好的總結反思意識,有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的意志力和勇氣。有較強的執行力行動力和自律能力。

第三,“事半功倍”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一些孩子,學習不可謂不努力,學習態度不可謂不端正,智力也不屬於愚鈍不開竅的孩子,但學習成績就是上不去。我覺得出現這種問題大概率是學習方法出了問題,即孩子下的是笨功夫,即所謂的死學,只知道簡單機械地亦步亦趨,沒有探索提升學習捷徑的思維意識。就像我們成人世界中的“窮忙”一族:越窮越忙,越忙越窮。學霸則不同,學霸擅長在學習中找竅門,走捷徑,善於觀察總結提煉歸納昇華,這種能力往往讓他們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除了高效的學習方法,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可或缺:包括做事不拖拉,自律,認真等。



第四,天賦。不否認天賦的確是一種因素,但我覺得是要排在最末位的。更何況,現在高考改革為3+3的模式,已經不再是數理化主宰一切的時代(一般而言,IQ與數理化思維比較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前邊提到的的身邊的幾個學神,雖然數理化突出,但文科就相對弱了一些。高考的這些改革就意味著:每個孩子都擁有了更多的可發揮自己擅長的機會,這更降低了IQ的影響指數。

綜上,如果想培養學霸孩子,在前三個層面著力是更靠譜的方法。

以上,供參考。


思並快樂著


這是客觀存在的問題。人智商是有差易的。因才施教就是這麼來的。現實中我們很多人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有的人把孩子弄得死去活來。這樣的事太多了。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範罪行為。世上最可悲的是無知。🌴🌴🌴


難得糊塗李學龍


真有天才!

但是問題是二年級門門都100還不能夠說明這孩子一定是天才,這是兩回事兒。

更準確的說,只要孩子培養得當在一二年級里門門滿分還是能夠做得到的,但是從三年級開始語文因為作文、閱讀的問題再想滿分就幾乎不可能了,除非整張卷子全都是客觀題而沒有主觀題。

外人看到的往往是“成績”,推導出來的往往是“天賦”,但是看不到的卻是“努力”。

好成績還不能證明孩子是天才,因為課內往往跟“努力”密不可分。

我的兒子五年級了,從一年級開始學習成績就一直不錯,無論是在班級還是年級裡都是數一數二的,老師、同學、家長等很多人總是會說他“聰明”、“學霸”……

但是聽聽他自己怎麼說的吧:“我不過就是提前學、多學了一些而已。”

孩子無論是從日常測試還是各種考試,除了語文其他科目不是滿分的情況非常少。但是這一切作為當事人以及當事人的父母,我們都很清楚是怎麼來的!怎麼可能一句“聰明”就能詮釋的了呢?

在成績的背後有孩子的認真聽講、認真寫作業、認真複習、認真對待各種拓展聯繫、認真答題、認真檢查……每一個環節都是需要長期的摸索、訓練才能夠得到提高,而且考試這事兒有時候還得有點“小運氣”才行……

“成績”很多的只能反映出知識的掌握程度、運用能力(小學課內這點還差一些),但是反應不太出來天賦

這是由小學知識點的難度決定的。

事實上如果學生能夠嚴格按照老師的要求,加家長能夠多花點心思在孩子的學習上,那麼小學階段孩子的課內成績就一定不會差的!

因為除了只是本身難度的問題之外這個階段孩子在學習的時間上還是比較充足的——否則哪來的時間報那麼多班不是嗎?

所以天賦好的可以短時間學會、掌握的內容,天賦差一些的卻可以通過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一樣也能達到這個效果。

最重要的是小學階段的考試尤其是一二三年級的考試難度普遍偏低,某種程度上更像是考察的學生們的“仔細程度”。只是近幾年因為語文越來越被重視,而且各種改革不斷,所以從三年級開始難度不斷增加。以我孩子學校為例,一二年級滿分或者接近滿分的孩子非常多,但是從三年級開始就陸續出現分化,而語文的高分越來越低,到了現在五年級已經基本實現了“告別90分時代”!再想考到90以上已經不是你課本學習的程度怎樣了,而是你的語文綜合素養尤其是閱讀分析能力的體現——那些靠背就能掌握的東西在卷子上只有20分,剩下的更多的則是依靠日常的積累的練習才行——比如閱讀、文學常識、寫作。

而數學和英語則不然,這兩門課一個非常依賴練習的程度一個非常依賴於記憶,而且課內的難度已經之後社會機構、父母要求太多,所以這兩科往往出現的問題是——課內成績根本無法檢驗出學生的真實水平!同樣以我孩子學校的某一次考試為例,全校成績從高到底拍,前15%為A檔,語文A檔分數線不到80分,而數學A檔則是97……英語基本上跟數學一個情況。

所以校內的考試低年級的時候基本上一點也反應不出學生的真實能力,而隨著年級升高,除了語文其他的兩科也一樣反應不出來!

不要糾結“天才”問題

天才一定是有的,比如我這麼多年來就真的見過兩位天才的存在。但是這種人畢竟還是少數的,把一個人的努力付出選擇性的忽視,卻把“成績”、“成就”歸結於“天賦”,這種事兒只有閒人才會這麼做的,而作為當事人,他們是最清楚“天賦+努力”的意義……

無論你是基於何種心理問這個問題,最終只不過就是自己的茶餘飯後談資而已!

因為就算我說你題目中的孩子就是天才,你會覺得後面就坐等天才自己啥也不做什麼都能會嗎?就算我說這孩子不是天才,那麼在人家不斷的努力下好成績還是會依舊出現不是嗎?

無論你是不是這個孩子的父母,你都需要認識到一點——這才剛開始!學習不是短跑……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我同事家的孩子,在我們這裡的一所私立學校中,他們班,考99都是倒數的。我記得,一年級的時候,他們班38個孩子,32個全部滿分的。今年二年級,沒有問過他們班多少考滿分的,但同事家的孩子基本都是滿分。

很多老師都說,現在的孩子,一年級二年級的知識,甚至大部分三年級的知識大多在幼兒園就已經學習得差不多了。考試基本就是吃老本的。所以,滿分現象很多。

不過,三年級或者四年級就是一個分水嶺了,如果孩子四年級還能這樣,那這個孩子的成績基本都會很優秀!因為考試的成績是衡量學習效果地方法,能在四年級還考滿分,基本就說明孩子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了。

所以,作為家長,一年級二年級別太看重成績,這些成績帶著水分,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形成好的學習態度!

這樣,等孩子到了四年級,他就不會落下了!





懶媽育兒路


神什麼呀才二年級,就弄的連什麼是改正錯誤的機會都沒有了,不過我們班四十多孩子🈶️二十多孩子是一百分,得98分就要排在二十往後而且還有好幾個得98分的。。。這樣一直到中考結束。。。想想二年級就能神哪裡啦。。。hhh我小學同學五年級就被人大附中招走了,初二就被人大送美國讀高中了,我中學同學中考就差三分滿分💯別人忙著上補習班他們從來不上,還有時間給五十個同學一人寫一把全詩的扇子留念,那格局就是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啊。。。


子水濤濤觀荷豔


親,現在有一種機構叫學前班!

很多孩子在上小學之前就把1-2年級課程學得差不多了,不過想想二年級的知識點其實也沒啥,字寫對了,拼音會寫,算數算的準,基本上就能滿分。

這種叫提前預備,有備無患。

如果沒有這種情況,那就是家長抓的相對嚴格

1-2年級是孩子學習習慣打基礎的時候,很多爸媽也是看孩子上小學了,開始摩拳擦掌,真心努力培養孩子了,抓的也比較嚴;

這是第二種。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1-2年級100分還是蠻容易的。

我兒子在班級裡1到2年級也經常是100,一般都說3年級是分水嶺,真心沒錯,3年級時孩子們開始逐漸分出成績高下了,4年級也更突出些。

這世界沒有啥天才,天才只在於更努力,也更有方法和竅門。

用一句《賣油翁》的話:無它,唯手熟爾

jason媽咪有辦法,喜詩詞,愛旅遊,寫有溫度的文字,做靈魂有香氣的媽咪。資深文案,多平臺原創簽約作者,不傾城傾國只傾娃,育兒路上一路修行中。原創不易,請求關注點贊並轉發!

jason媽咪有辦法


我接手的孩子中有一個女孩子就是這樣。今年三年級,目前的測驗中三科成績都是100分。以前的同事也經常提到這個孩子,二年級以來一直都是保持著雙科100的好成績。這個孩子雖然暫時不能稱之為天才兒童。可是,這個孩子跟同齡人相比,的確有她不一樣的地方。


01、永遠精力旺盛。

這個小女孩的精力好似怎麼也用不完一樣。有活動必然是第一個積極參與。老師的提問也是非常積極地回應。運用場上也是積極分子。好似哪裡都會有她影子。有時候,我問她,你累嗎?孩子會很疑惑地問,學習運動都是那麼有趣的事情,怎麼會累呢?


02、對閱讀有濃厚的興趣。

每天下午的第三節課都是學生的自由時間。每天的第三節課,都可以發現她自己坐在位置上拿著課外書來讀。在自習課上,很多孩子都是坐不定的。只要老師一離開,基本上教室都是比較吵的。可是,這個小女孩能看書看得津津有味。每次她都是隻拿一本書來看,連續幾天都會看同樣的一本書。看完就會換。有時候很好奇,她看書能不能記住呢?我有時候會問一下她,她能基本用自己的語言來複述一次。跟她父母的溝通知道,這個習慣是家長自小要求的,自小就逐漸培養出來的。當孩子的閱讀習慣培養出來之後,這個習慣將伴隨著孩子的一生。


03、喜歡刨根問底。

這個孩子遇到不會的知識點,定然會主動地問老師。她會問老師這個題目的解題的方法和思路。當聽到不懂的地方,她會用不同的顏色筆來標註,一定會刨根問底。有時候,她自己做的練習題,她自己會思考另外一種方法,也會找時間來問老師不同的方法。動腦經對她來說,是一種樂趣。特別是做數學題,當她用不同的方法解決數學題目後,她臉上會很自然流露出自信的笑容。


04、有目標。

一般學習非常優異的孩子他的學習目標都是非常明確的。我們有一個學霸級的女生,自打入學第一天,就已經告訴了所有人,她以後就是要當兵做軍人。學習目標明確的孩子在學習上成績上都對自己非常的嚴格,哪怕對自己的身體素質把控也很自律。而接手的這個三年級的女孩子,自己對自己的目標也很明確,以後就是想做翻譯。自小有明確的目標,哪怕暫時遇到困難,孩子都是非常的樂觀和積極的。


05、勤奮

聰明二字從字面上分析,就是耳到,眼到,口到,心到,加上日積月累就可以做到聰明。成績優異的孩子都比較勤奮。當其父母還在家裡為孩子不能按時完成作業而暴跳如雷的情況下,這些孩子已經完成了一份有一份的額外的練習和課外的訓練。也許,每天做的練習並不是很多,可是日積月累,孩子的能力就很明顯高於同齡人了。


二年級次次考試都是100分,只能說這個孩子的基礎打得比較好。是否是天才,真的不敢說。可是,聰明的孩子必然都是有相同的學習品質和學習習慣的。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習慣會使得孩子越學越好。


正壹兒童數學


天才兒童當然有啦。作為一個別人眼中的“數學天才”,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如果你說那個小姑娘神一樣的存在,那你是真的沒見過神人。

先說說身邊的神人,有個同學腦子是真叫好,不得不佩服。中學上課基本在睡覺,熟睡到流口水那種。中學最後一年,上課不怎麼睡覺了,就考上了南開。如果說他晚上回家會自己熬夜學習,打死我都不信。如果你覺得他還不夠牛,那我告訴你他上大學不到16歲。大學用電話卡,卡號加密碼20多位數字,看一遍能記住。有興趣可以試試自己能記住多少位。

大學我們宿舍二哥,中學時是他們地區的榜眼,你想想,這麼多高中,這麼多班,這麼多學生裡,數一數二的,別人的家長會不會把他當天才?到了大學,仍然很吃力,因為身邊都是牛人。所以,天才多的是,就看跟誰比了。

再說說你看到的小神人,不用說都知道是女孩兒,為什麼呢?二年級,一共能有多少知識點?能有多大難度?想考100分,主要靠兩個方面,勤奮+仔細。這兩項女孩兒有先天優勢。沒上難度,沒上量,沒法證明腦子特別好或者思維模式特別強,而這兩條加上勤奮,對學習來說很關鍵。好比跑馬拉松,第一公里的前幾名,你就覺得很牛嗎?到終點還是前幾名嗎?真的天才,一般都有發散性思維,像哪吒那樣,大多反而不會太勤奮太仔細,上來往往不容易考滿分。

聰明的人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比你聰明的人居然還比你努力。其實呢,也沒必要羨慕別人。選好方向,努力,講究一下方法別瞎努力,爭取做“最好的自己”就好了。




小照照的數學樂園


上小學二年級考一百分真算不上什麼天才,只能說小孩子比較聰明,只要上課認真聽講,課後認真複習,認真完成作業,考一百分真不是什麼難事。

我兒子現在上初二,馬上升初三,他現在所在的初中是我們這個地方最好的初中,西安交大少年班去年在我們全市招十個人,他們學校就考上了九個,而且還有人考上了不樂意去。他們班的男女兩個班長,輪流把持班級前兩名,而且都曾得過年級第一,成績相當穩定,其中那個女孩子,每次月考除了語文考不到滿分,其他如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政治、歷史、地理、生物等等,經常都是滿分,讓我們認為這都不應該叫“學霸”了,應該叫“學神”,就這樣的成績,也只拿過一次年級第一名,其他都在年級前十名以內徘徊,說明其他的班還有比她更牛的“學神”存在。他們一個年級三十多個班兩千六百多個孩子,前一千名都是很有潛力的學生,學習能力都不差上下,主要看誰發揮穩定,很多孩子經常是這次考試進了前一百名,下次考試就出了前五百名,競爭相當激烈,成績咬的很緊,我兒子的成績以我的認知已經很不錯了,數理化經常考滿分,其他科目除了語文扣分能上十分,別的科目也就扣個一兩分,三五分,我上學時五年級以後基本上全年級都見不到幾個滿分了,初中以後就更別提了,上了初中還能考滿分讓我們當時認為都是天方夜譚了,就這樣我兒子最好的時候也就只進過兩次年級前八十四名,最差的時候到過七百多名,平時大多都在二三百名徘徊,考試時隨便丟幾分排名就差出去一二百名,你覺得小學二年級考一百分還算天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