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及关键要点

地膜覆盖是采用塑料薄膜对农作物种植后对地表覆盖的一种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雨滴对土壤打击、防止土壤冲刷和结皮形成,减少土壤中水分蒸发,在旱季可保墒、在雨季可提墒,保持土壤中温度、湿度的维持稳定,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农作物根系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应用地膜覆盖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土壤利用效率,促进肥料、土壤中有机物的腐熟和分解,提高土地肥力。同时地膜覆盖成本低、增产幅度大、操作简单,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常用措施。

本文介绍了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及关键要点

1 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原因

1.1 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温度、湿度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备要素,地膜覆盖栽培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的温度、湿度,有助于植株的生长,有研究发现,地膜覆盖后农作物出苗期较未覆盖农作物提早了约8d左右,其盛花期可提早约15d,整个生育期可缩短20多天。

1.2 土壤保温:在春季低温期间应用地膜覆盖后,白天接受阳光照射的情况下,0~10cm土层温度可上升1~6℃,夏季高温期间若无遮挡,地膜覆盖土壤表层温度可达50℃以上,但在农作物遮阴或者地膜表面有淤泥等覆盖的情况下,土壤温度仅仅比裸露土壤高1~5℃,若土壤比较潮湿,甚至温度比裸露土壤还低0.5~3℃。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及关键要点

1.3 土壤保湿

地膜密闭性较强,覆盖后能够有效降土壤中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湿度的稳定,有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在干旱的情况下,0~25cm土壤层中含水量比裸露土壤高50%左右,地膜覆盖后可有效保持土壤湿度,有助于土壤微生物增殖,从而促进腐殖质转化成无机盐的速度,有利于农作物的吸收。

1.4 土壤保肥:据测定,采用地膜覆盖后,土壤中速效性钾含量可增长约10%~20%左右,氮可增长约30%~50%左右,磷可增长约20%~30%左右,可有效降低土壤中养分的流失、挥发以及淋溶,从而提高养分的利用率。同时随着土壤温度的提高,土壤中微生物活跃度增加,有机物分解速度加快,释放出利于植物生长的养分,充分发挥了肥料的效力。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及关键要点

1.5 疏松土壤和抑制杂草生长

地膜覆盖后可将缩小降低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减少机械、人、畜等对土壤的践踏,有效保持了土壤的良好结构,据测定,地膜覆盖后土壤比未覆盖土壤容重比低0.3g/m³,孔隙度增长了约10.5%左右,有助于植物根系的发育以及对无机盐类、水分等吸收,预防返碱情况发生,减轻盐渍危害,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通常在地膜覆盖下地表温度高且闷热,尤其是在夏季可达50℃以上,会在很大程度抑制杂草生长,高温下杂草芽会被烤死,可减少人工除草工作量,不仅省事省力还能减少杂草对土壤养分的消耗。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及关键要点

2 地膜覆栽培要点

2.1选地:轻质壤土、沙壤土是最适合马铃薯生长的土壤,这2种土壤土质疏松、透气性好,并富含丰富的养分和充足的水分,为马铃薯块茎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同时马铃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于黏重的土壤、沙性大的土壤等也能适应,通过对这些土壤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也能够确保马铃薯的产量。齐齐哈尔龙江县土壤容重比约为1.25~1.36g/cm³,根据我国土壤容重比标准:<1.00g/cm³为过松、1.00~1.24g/cm³为适宜、1.25~1.34g/cm³为偏紧、1.35~1.44g/cm³为紧实、1.45~1.55g/cm³为过紧实、>1.55g/cm3为坚实判定,江县土壤容重比为偏紧,适宜马铃薯生长,马铃薯在疏松土壤中能够迅速发芽、加快出苗,后期生长迅速,结薯早。

2.2品种选择

优良的品种是马铃薯产量的有效保证,在品种选择过程中要根据龙江县无霜期长短,选择生育期较长的品种为主,需要具有较长的休眠期、良好的储藏性、丰产新以及较强的抗逆性,同时坏腐病、青枯病、晚疫病等是造成马铃薯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会给种植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品种选择过程中应当选择脱毒处理后的薯种进行播种。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及关键要点

2.3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也是是影响马铃薯产量的重要原因之一,蚜虫、瓢虫、盲蝽象、金针虫、地老虎等是马铃薯的主要虫害,发现成虫时立即进行防治,预防虫害面积扩大,通常采用800~1000倍液氧化乐果其浓度为40%、500倍液敌百虫其浓度为80%以及1000倍液蚜虱一遍净可湿性粉剂其浓度为10%等进行防治,对于地下虫害者主要采用800倍液辛硫磷其浓度为50%进行灌根防治或者结合基肥进行防治。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及关键要点

2.4整地

马铃薯种植要求深耕,前茬农作物收获后要立即对整地深翻30cm左右,通常选择麦类作物作为茬口,能够很好的改良土壤结构。麦类属于早熟作物,可给马铃薯播种前整地预留了足够时间,能够选择最适条件整地。

2.5覆膜:龙江县属于高寒地区,通常采用垄上播种,采用厚度为0.005~0.008mm100cmX100cm的塑料薄膜进行覆盖,覆盖时要确保边展膜边边拉紧避免局部过松,塌在垄坡上,同时用泥土将薄膜边掩埋,播种期间种一垄就覆膜一垄,以利保墒,去报磨边压紧压实,垄顶每间隔3~5cm应用小土块压住,方式吹风将膜掀飞或刮破。膜覆盖面高度不要超过2/3,预留出1/3垄基,以便雨水或灌溉水顺利渗入。该播种、覆膜模式更符合高寒阴湿地区春季土壤温度低、湿度高的情况。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及关键要点

2.6破膜引苗

破膜引苗是马铃薯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在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过程中,破膜引苗的时间、质量会对马铃薯的生长、产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播种20d后,有幼苗露土时,每天上午8:00—10:00对芽拱土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将芽上的地膜抠破防风,引苗出膜方式中午温度过高幼苗被烤伤或烤死。马铃薯出苗前后破膜引苗是管理的重要阶段,也是确保马铃薯早出苗、出全苗、促壮苗,奠定丰产基础的关键时期。待幼苗长到10cm高时,将幼苗周围的薄膜用土压严,以保水压草。期间要防止空气沿破口进入,使膜内形成鼓包,遇风掀起。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及关键要点

2.7揭膜

据测量,在马铃薯花期揭膜有助于马铃薯产量的提高,对质量的形成效果较好,同时揭膜是一定要确保残膜揭干净,进行集中处理,防止造成土壤污染。由于覆膜后有机质分解快,农作物利用率高,容易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同时由于覆盖膜的管理不当容易造成早熟不增产,甚至减产的情况发生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及关键要点

3 小结

地膜覆盖技术在我国各地农作物种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马铃薯种植中应用地膜覆盖技术能够有效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土壤保温、保湿保肥还有助于疏松土壤和抑制杂草生长,为马铃薯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了马铃薯产量的提高。但在种植过程中要加强土壤、品种的选择,做好病虫害防治措施,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覆膜方式,同时根据马铃薯生长情况及时破膜引苗、揭膜以促进马铃薯产量的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