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溫馨提示:配合音樂,閱讀體驗更佳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我這輩子最虧欠的人就是我父親」


「最無奈的事就是把父親送進了養老院」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這兩句話,


是本期受訪嘉賓王嘉續寫給我的。


他在妻子和父親的矛盾中,


始終感到迷茫和無助。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我親手將父親,送進了孤獨的養老院”


父親像小時候那樣,摸了摸我的頭,我並不敢直視他的眼神,我只覺得那天的父親消瘦而憔悴,脖頸上那些深深的皺紋,腮幫上有些癌變的褐斑,皺的像樹皮似的皮膚,以及那條爬滿了一條條蚯蚓般血管的手臂,無不述說著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受盡了一生的苦難。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隨著一聲“回去吧,你們年輕人好好過日子”,院長過來攙扶他,我才發現,我兒時心中那個頂天立地的漢子,背影瘦削不堪,跟木刻似的。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父親進去後,我獨自在門口杵了半個鐘頭,我本想跟進去,可羞愧讓我不敢再向前挪動一步,哪怕小小一步。父親那句“人老無能,神老無靈”又響徹在我耳邊,那天我用了兩個小時才走回家,那天的路,我覺得格外的長。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父親每天早上6點起床,拖地、做飯,7點準時囑咐釘在床上的我們記得吃早飯,然後出門散步,這是父親雷打不動的規律。


妻子在家做手辦,經常為客戶趕作品,習慣凌晨2點睡覺,上午11點起床,這是她自由職業5年來,早已養成的習慣。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晌午回到家的父親,看著沒起床的妻子,鍋裡早已冰冷的麵條,雖然看不過去,但也不會說出來。因為捨不得倒掉,長期硬撐著吃完,結果還因為這事,住進了醫院。


從那以後,妻子總覺得父親愛用這種自殘的方式折磨著她,她每天都坐立不安,本來做手辦就需要靈感,導致最近的作品經常被客戶退貨。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父親每天中午的飲食都是一個燉菜加一碗米飯,妻子每天中午都是一杯奶昔加一片面包,父親在老家的時候是鄉廚,他有他的養身秘訣,妻子卻有她的減肥計劃。他們雖然也會對坐著吃飯,但誰也不會看誰一眼,這是他們之間的默契。


妻子下午會在裡屋查資料,找靈感,父親會在廚房研究他的美食。本來父親廚藝也好,那香氣對一個減肥的人來說,著實難受,每天下午妻子會去廚房洗點小番茄,看著全冒著煙的灶臺,有時候會故意把盤子拍的很響,父親會把菜刀拍的更響。她倆就這樣打著太極,含蓄內斂、連綿不斷。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有些矛盾,總是顯得既無力又無奈”


我每天晚上回家,兩個人對我都很熱情,父親會給我說想回老家,但老屋哪裡還能回得去,父親當年為了給我湊齊成都房子的首付,連老屋都賣了,每次聽他說想家,我都知道他在這裡住得並不快樂。


好不容易在客廳配合著大家得演出表演完,回到臥室,到處都是新樓盤的廣告,妻子沒有說出來的話,我也全懂了。但是第一套房才按揭了3年,房貸早壓得我喘不過氣,生活壓力,結了婚的男人更懂。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因為晚上我也會趕公司的方案,所以父親每晚都要等到12點,給我端點燒肥腸進來,那是我最愛吃的,也會給妻子盛一碗。但妻子會示意我不準吃,人胖了全身都是毛病,她不想睡在一箇中年油膩男身邊,我只能趁父親不注意,悄悄倒掉,父親都懂,時常唉聲嘆氣,別拖出毛病!


最近妻子的作品又被退回來了,我知道她很難受,我去找父親談了,可能情緒沒有控制好,也可能是這兩年的壓抑,把父親責備的很厲害,我長這麼大,第一次頂撞父親,母親當年生下我就去世了,父親堅持獨身養大我,我一直很聽父親話,不想讓父親寒心。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回到臥室後,我非常的難受,妻子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於是她建議我,要不把父親送到養老院吧,她知道有一家價格實惠的,我聽她這麼一說,我覺得深深的傷了我那可憐的自尊,父親一大把年紀了,還要由我們晚輩來擺佈。常年道:”共安樂容易,共患難難“沒想到自己拼命的工作,家裡卻容不下一個年邁的父親。


妻子對我很失望,我們發生了爭吵。在我的眼裡,中國幾千年的”養兒防老”的觀念是不能摒棄的,中國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更是盤根錯節不容分割。可在我妻子的觀念裡,她愛我,但是不代表就要無底線的包容我父親,她說她已經很剋制了。我也經常聽同事們抱怨家事,我也知道她已經很努力了。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但是我們那晚還是爆發了,我們砸了很多東西,她的手辦也被砸壞了,父親聽到我們吵鬧,衝了進來,看到眼前雜亂的一切,父親都懂了。那晚我出去喝酒了,心情不好,也惹事了,後來還是父親從派出所把我領了出來。


回家的路上,我們父子倆誰也沒有說話,但我只知道,我和父親好久沒有這麼走過了。後來父親開口說:“3樓的老周去了養老院,說條件很好,就是吃不上燒肥腸,已經約我了,我也想有個品菜的搭檔”,隨後我們繼續著無言的沉默。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酬張少府.王維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喻紅作品


王嘉續的父親,


前半生為家庭櫛霜沐露,


後半生為兒子殫精畢力。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郭北平《不盡黃河》


兒子是他唯一的至親,


所以即便是去“享福”,


他也依然延續多年習慣,


照料家人,屋烏推愛。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山藝於鵬創作《父親的海》


可傳統與前衛的新舊思想,註定無法同頻


因此,他們雖然都愛著王嘉續,


也想竭盡心力的關心彼此,


但卻在不同的生活方式中,分崩離析。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他知道自己的存在,


已讓兒子無法在舊家和新家中找到平衡。


所以,在一番“太極式”迂迴的抗爭中,


一位窮極一生付出的老父親,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在內心煎熬的掙扎下,


做出了妥協。


因為他知道,


對於兒子來說,


舊家更像是心中的牽掛。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聚散離合,本就是人生常態。


人總得往前看不是?


他的要強,


不允許他在兒子面前被看透黯然苦楚,


所以他才拿“朋友約我”當做藉口。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一是為了讓兒子放心,二是給自己留份最後的體面罷了。


而對於王嘉續來說,父親用自己的退讓換來了兒子的安寧。


解放的是兒子多年來的身心俱疲,還有無助。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對於父親,他愧疚,因為,為人父母,父親對他衾影無慚。


而為人子女,他對父親卻有著千言萬語難意喻般的顧景慚形。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其實,


很多中國家庭,


避不可免都存在這樣一個實際問題:


那就是當子女成年後,


父母與孩子之間始終躲不過的親情疏離。


我想,這或許是每個中國父母都會有的感受吧。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曾經如影隨形了二十幾年的親人,


從離別那刻伊始,就成了


“門前若無南北路,此生可免別離情”的心酸。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就像王源寫在《重逢在柏林》中那句話:


也許父母的一生,都在和孩子告別。


時光荏苒,歲月如斯,


人之常情,轉瞬即逝。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於父母,遊子在外,


自己想有個“虛無清靜”的境界,


卻常因牽掛孩子,心泛漣漪;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於孩子,雙親在家,


自己想有個“扇枕溫衾”的溫馨,


卻常因壓力驟增 ,心力交瘁。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父母的一生,便是倒計時,


從孩子呱呱墮地開始,


延續到自己日薄桑榆。


多少家庭,都渴望一份“平衡”。


但萬物平衡,


都必然存在“相生相剋”的定律。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中國短短几十年的發展,日新月異,


這種新舊觀念的衝突,


就暴露在了大家面前。


中國人一直講究個“辭舊迎新”,


但父母這輩,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在時代的新舊交替中,生活的舉步維艱。


我們講究獨立自由的時候,


他們正在飽受人情淡漠的炎涼。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孝有三大:


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這才是中國子女們,


自古以來應該恪守的信條。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因此,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這樣一個思想更迭、衝撞的時代中,


該如何平衡好“新舊交替”的那道線,


才是我們真正應該思考的問題。


獨身父親養大兒子,老了卻被送進養老院,有種無奈,結個婚就懂了


-The End-




記得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