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駁殼槍在中國大受歡迎?

軍武小咖


駁殼槍(也被叫做“自來得”、“快慢機”等)是德國毛瑟兵工廠的一款典型武器,於1895年被申請專利,1896年就開始正式地批量生產。而

這把槍自從在晚清時期開始進入中國市場,一直到後面的紅軍時代,甚至是解放軍時代,駁殼槍都曾大量裝備中國軍隊,是當時中國軍隊非常青睞的一款武器,也可以說是那個年代中國軍隊的象徵性武器之一,至於為什麼駁殼槍會在當時的軍隊中那麼受歡迎?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就是質量過硬,因為這槍是從德國毛瑟兵工廠出來的,其實對於當時的中國軍隊來說,只要是德國毛瑟廠出來的武器,那麼在他們潛意識裡這就是好東西,駁殼槍只是其中之一罷了。其次就是駁殼槍非常適合那個年代的中國戰場,或者說非常適合當時缺少自動火力的中國軍隊,當時的抗日戰場不比以衝鋒槍、機槍等自動武器為主流的歐洲戰場,抗日戰場上的小日本使用的是三八大蓋這種栓動步槍(所以我曾經說過把小日本放到歐洲戰場真的會被吊起來打),當然也不缺各種機槍、坦克,所以,對於當時的中國軍隊來說,小日本的這種重火力仍然是非常不對稱的,再加上當時我們的軍隊本身就非常缺乏各種武器,因此游擊戰就是一個很好的戰術。

▲可抵肩射擊的駁殼槍

此時,在缺少各種步槍的情況下,駁殼槍這種威力大的半自動/自動武器優勢就體現出來了,為什麼說駁殼槍可以是全自動?因為在上世紀的30年代駁殼槍就出現了可以全自動射擊的型號,這種全自動的駁殼槍也被稱為“快慢機”,具有威力大、射速快的特點,甚至在近距離交戰的時候可以直接當衝鋒槍使用,為什麼?看上圖,因為加上槍托之後可以直接抵肩射擊,如果再配合當時我們軍隊游擊戰的打法,駁殼槍的潛力和作用不可謂不大,除此之外,這款槍的彈匣容量相對於其他手槍來說也要更加的大,可以使用20發大容量的彈匣來供彈,因此,具備高射速、高彈容量的駁殼槍,跟衝鋒槍又有多大的區別呢?

最後一點,駁殼槍能受到中國軍隊的如此的青睞,跟那個年代我們基本上不具備武器的自產能力也有一定的關係,其實駁殼槍在歐洲戰場那邊是非常不被看好的,因為這玩意雖然威力大,但是其後坐力以及射擊精度也同樣非常感人,再加上歐洲戰場的軍隊對槍械擁有更多的選擇,所以他們完全可以使用更好的武器,至於當時的中國軍隊,可以說是沒得選,畢竟自己不能造武器,而駁殼槍又能在威力和射速上滿足使用要求,所以,這才導致了駁殼槍在中國軍隊裡那麼受歡迎!


哨兵ZH


對這個槍型特別有感情,小時父親在軍區槍械庫時,家裡總是有不同型號的槍支,槍型也很雜,從三八大蓋到輕重機槍都在家裡放過。記得我上四年級時,全軍區回收駁殼槍,這時候我們家已經到了建設兵團,全兵團的駁殼槍都回收放在家裡有那麼一堆,這時候有人問了,這怎麼可能放在家裡呢?其實在兵團呆過的人都知道,那時候基本上家家都有槍的。因為兵團建制所因,所謂的拿起槍就是兵,放下槍就是民。兵團幾乎都是軍轉的,所以這就不奇怪了。駁殼槍收回來放在家裡也就不出奇了,天天挑著玩,一會挑長管的玩,一會拿短管的,有德國造的也有漢陽造的,是外文的就是德國造的,有中文繁體字的就是漢陽製造的。有一次膽子大了,帶了兩支裝書包帶到學校去給同學玩,上課間拿出比劃,拉後面槍栓扣了板機打空槍,後被老師從書桌洞搜出,另一支也被從同學書洞裡搜出,交到教務處,輔導員是父親戰友,打電話叫來父親,下午放學回家,被父親抽了十皮帶,那是軍用武裝帶又是夏天,屁股幾乎被打爛了。從那以後,家裡除了放一挺馬克辛重機槍還有就是父親的一把轉輪,近兩年沒有在隨便往家裡放槍。我也長記性從來沒在往外拿過槍,父親有空就教我們兄弟拆槍裝槍,除了簧沒力氣壓上,別的幾分鐘就能組裝上,有時校對堂線,父親也讓我過槍癮,從幾歲就打槍,有時也能打幾百發子彈。小時的電影中的英雄人物幾乎都是駁殼槍,到十二三歲時,家裡就多56式衝鋒,半自動,54手槍,慢慢的就看不到哪些老槍了,家裡到處都有子彈,但我兄弟幾個,從未自己擅自放過一次實彈。一直到父親從兵團調回內地,從家裡搜出各類子彈幾千發都交回槍庫了。後來我當兵,新兵射擊五發子彈我打了47環,還給了個嘉獎。回憶在兵團的日子,雖然條件很艱苦,但給了我一個很好的童年和少年時代,伴著高我一頭還多的半自動長大,帶著痛恨和留戀的駁殼槍,還有小馬槍。我今生第一件藏品就是一發1905的步槍圓頭子彈,2008年帶著孩子去北京準備捐給軍博收藏,沒想到軍博整休不開放,後放在弟家,到後來弟家搬家給遺失了,很遺憾。從小對槍有著濃厚的興趣的我,從我離開部隊後,幾乎就沒有機會在摸到槍了。九十年代獵槍盛行時,買了五百發子彈打完,覺得跟制式槍差別太大了,也就沒有在玩過獵槍。這就是一個小男孩對槍的興趣,到現在一直留戀自己豐富的童年和少年,現在已是老男人的我,對駁殼槍還是非常的懷念,只要看到圖片和視頻我都會下載保存著,經常翻開仔細的端詳,那裡面有我很多的故事。


用戶71325745632


沒有優點,又笨重又不準,只是當年中國缺槍才用它,我打過駁殼槍,裝十發子彈那種,不能連發只能單發的那種,我打了15槍竟然一槍沒中靶子,頭兩槍還打飛了,子彈飛哪裡了都不知道。那槍很難打,電影演的一槍一個鬼子都是假的。


手機用戶102705946


大家自行腦補,抗日戰場當你迎面碰上日本鬼子,手裡如果有一支能單發/連發、20發大容量彈夾的手槍,你還怕啥,直接開火就行。

雙槍李向陽。

駁殼槍學名“毛瑟軍用手槍”,在我國又稱為盒子炮。口徑7.63毫米,彈匣容量20發,射速每分鐘900發(衝鋒槍的節奏),有效射程50-150米。1896年由德國毛瑟工廠生產,是世界上第一款自動手槍,我國引進時間較早,1912年北洋政府就開始購買引進。畢竟買不如造,德國貨確實精緻耐用,主要還是貴。因此,我國在引進過程開始仿製,比較大的仿製工廠包括:漢陽兵工廠、 鞏縣兵工廠、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等。

回到民國軍閥混戰時代及抗戰時期,當時國內槍械製造水平和產量確實非常有限,在日本操控下,西方對中國武器出口實行禁運。很幸運的是駁殼槍屬於手槍,不在禁運之列,無論貴賤,不論貧窮,大小軍閥爭相購買,當初就是純粹的沒辦法才買。

西北軍手槍隊,一手大刀一手盒子炮。

八路軍女戰士,帥氣有沒有。

國民黨軍隊訓練照,裝上槍托變身步槍,精確度立馬提升。

真正大量應用於中國戰場後,大家才發現這款手槍是如此的完美、如此的符合國情。在有支漢陽造就可以佔山為王的年代,可以連發又有著大容量彈匣的“毛瑟軍用手槍”完美紮根中國,被廣大軍工廠家不斷仿製。反觀生產國卻由於尺寸偏大不能成為制式手槍,單價高、攜行不便等原因沒有大量裝備。這就是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典範。

彌補火力不足,就產生了中國特色的手槍隊,大量駁殼槍一起編組,用於突擊或警衛作戰。

找到一張很猥瑣的小鬼子照片,看來王八盒子確實不好用,盒子炮都拿上了。

而在當時我國重武器和自動火器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以近距、機動作戰為主的中國軍隊中,駁殼槍正好客串了這一崗位,為抗戰勝利立下汗馬功勞。由於裝備數量大,直到54式手槍成為制式裝備後,才陸續退出現役,進入民兵、警察等單位使用到上世紀80年代。


河東三叔


25美元一把的駁殼槍,我國最多進口了50萬把。這種手槍在任何國家都沒有成為制式武器,就只在我國成為標配。

原因就是外形太大,而且太重,當手槍不好攜帶,當步槍又沒有步槍的威力和射程,而且價格太高,25美元可以買其他手槍買好幾把,而且這些其他手槍還都方便攜帶,威力適合。

而我國為什麼鍾愛駁殼槍呢?首先是有十多年時間,外國對我國進行武器禁運,那怕是步槍,機槍都受限制不能出口到我國。但是手槍卻可以出口,這就是駁殼槍大受歡迎的一個基礎。

當時的軍閥軍隊武器很簡陋,當時直係軍閥一個正規師,就只有24挺機槍,大炮就更別提了。比如,嶽維峻部隊,全軍11個師,20個旅,有炮僅30門,平均3個師旅攤1門火炮。

這樣在極度缺乏火炮,特別是壓制大炮,同樣機槍匱乏的我國戰場。近戰就變得非常頻繁,而且具有決定性作用。這就是為什麼,在江西反圍剿戰爭當中,大批赤衛隊可以使用長矛發起近距離衝鋒,打垮敵人1個營,甚至1個團的因素之一。

在這種戰場情況下,採用10發和20發彈匣,半自動和全自動發射的駁殼槍,就成為了一種非常受歡迎的武器,陸續進口數量金額達到2億銀元。在一戰戰場,通常軍隊在10公里位置就會遭到對方重炮轟擊,隨後對方野炮榴炮會一直進行高強度壓制射擊。

到1500米以後,機槍火力和小口徑直射步兵炮火力開始密集。而在我國戰場,大炮幾乎沒有,機槍數量太少,軍閥士兵訓練程度低,基本在100多米距離,才能遭到稀疏的步槍射擊。而駁殼槍已經可以在這個距離安裝槍托進行準確射擊,射速足以壓倒步槍。進而取得戰場優勢。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國有手槍營,手槍團甚至是手槍旅的原因。


深度軍事



楊建曦


據說短槍類中,“槍牌”擼子笫一,“馬牌”擼子第二,"蛇牌″擼子第三,但中國軍事人員最喜歡駁殼槍,最威風,說是; 嚇人的合子,殺人的擼子,其實,真正短矩離對攻還是擼子實用,駁殼槍大小分三種,頭把、二把、三把,三把的槍管比“五四式”手槍還短,所以射矩最短,二把的槍管略長於五四,大小適中最實用,頭把槍管最長,有的可連發,太重太大不便攜帶,駁殼槍與五四的子彈可以通用,據說駁殼槍的毛病是退彈殼直接向後甩,容易打到自己的臉,看李向陽翻手腕打槍十分帥氣,主要是為避開退彈殼的危險,但上述短槍都有因瞎火卡殼的危險而誤事,不便執行特殊任務,而左輪手槍則是一扣一轉,不怕瞎火,多被用於刺殺行動。



滏水漁家


駁殼槍,也就是毛瑟C96半自動手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在1896年推出的一款7.63毫米半自動步槍,他還有一個別稱叫“盒子炮”。駁殼槍被德國研發出來後並不太受歡迎,體積大、重量偏大,攜帶和隱蔽都不方便,而且操作不方便,每次在使用時,都令士兵頭疼,打中的概率實在是低。特別是在連續射擊上,會出現槍口常常跳動,故而在西方國家並不受青睞。但是毛瑟在當年的中國就是硬品牌,加上20發大容量,進入中國大量使用,中國進口的駁殼槍達到世界總產量的一大半,而且山西的太原兵工廠甚至還有仿製該槍。

圖注:駁殼槍裝彈是使用橋夾往前置固定彈倉壓彈

豪不誇張的說,駁殼槍是中國近代使用量最大、影響最大的一款手槍,從清末革命黨起義,北洋軍閥混戰、中原大戰、抗日戰爭,再到國共內戰,各方都大量裝備駁殼槍,可謂風靡一時。究其原因主要還是一戰後,西方列強對中國實施武器禁運,只有手槍不受限制,在眾多手槍中,駁殼槍體積大、笨重、精度不足的缺點,直接被20發大彈匣、火力兇猛給忽略了。而且當時的中國一直處於戰亂狀態,各派武裝對武器需求量大,國內武器根本無論是威力還是精度都還差了一大截,駁殼槍甚至直接被軍隊當步槍來使用,“盒子炮”在中國也打出了威名,自然大受歡迎。

圖注:毛瑟M96手槍不完全分解圖

為了解決“盒子炮”嚴重跳動的問題,國人用了一些“土方法”,比如連發時跳動嚴重問題,國人就把手腕反轉90度,橫著打,將槍口向上跳動問題變成了左右橫掃,擴大了子彈覆蓋殺傷面積,提高了命中率,這樣盒子炮手槍使用起來就順手多了。

解決了這個問題後,士兵在戰場上更得心應手了,這款槍也成為了抗日戰爭抵抗侵略的神奇,因此國共軍隊都對這款武器愛不釋手,甚至還組建了專門的手槍隊,說該手槍是抗戰功臣,一點也不為過。

▲可抵肩射擊的駁殼槍


狼煙火燎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駁殼槍?整那麼文明幹哈呀,這不就是盒子炮嗎?擱抗戰那會,家裡沒把盒子炮撐撐場面,這都不好意思露臉。

盒子炮那肚子——大,一傢伙就能裝二十發子彈,射擊還可以分單發或者連發,您要想給對方來一頓子彈雨,這沒一點問題,只要子彈能續的上,一分鐘九百發,就說你怕不怕,這都趕上機槍的節奏,有效射程可以直接懟到一百五十米,勁足,懟身上直接就給你掏一血窟窿,不帶任何疑惑的。

這就是為嘛,人家的名字後邊跟了一炮字,威力足,好東西。

可這好東西,在西方壓根就流行不起來,歐洲人瞅著人高馬大的,就是不喜歡這盒子炮。

究其原因,槍太重,威力大,這槍口不好把控,老是往天上跳,容易造成射擊不準的問題。所以歐洲人壓根就不喜歡,所以盒子炮在歐洲這地界算是撞牆上了,沒人採購。

大傢伙也知道,就那會,咱大華夏只要這東西掛著一個槍字,咱就不嫌棄,能賣給咱,咱還要啥自行車啊,誰讓咱軍工不行呢。

等東西一到咱大華夏的地頭,就這盒子炮的所有缺點,這都被咱給弄成了優點,這就是咱大華夏千萬年來積澱的智慧。

你不是槍重嗎?拉倒吧,他還有機槍重?大傢伙恨不得,大腰子挎上兩支盒子炮,屁股後邊再掛一隻預備一手。

這壓根就不是毛病,好不啦!

還有你說的威力大。

哎呦俺了個去呀!槍是啥玩意,就是用來戰場上殺人的,威力小了能成嗎?離遠點棉衣都打不穿,要你幹啥?顯擺啊!還是嘚瑟呀!

你說容易跳槍口,這好,把這盒子炮放平了,槍口用力向下壓著打,打出來照舊還是一條直線。

不是人家槍不行,是你壓根就不會玩。

就這盒子炮,整個生產週期生產了一百萬支,而被咱大華夏消化的就有80%,這還不算咱仿製出來的。

咱為了出槍速度快,這盒子炮一拿到手,直接就把那準星給鋸了。

其實說了這麼多,咱還是有點子心酸。滿清這個拉大腿的,把咱大華夏的科技生生的給拉到了原始社會,有比盒子炮更加好的,咱也想要啊!

環境不允許不是,咱也只能用現有的資源打出一場近現代化的戰爭。

話說咱有大炮,還能讓小鬼子那滿是窟窿眼的炮樓擱大華夏的地界亂蓋?早被咱轟成了渣渣了,不是沒有嗎?

那會,咱啥都缺,這盒子炮其實咱是當衝鋒槍的使喚,用他來彌補火力上的不足。

手槍當衝鋒槍的使喚,但畢竟不是衝鋒槍,所以這盒子炮就成了戰場上的衝鋒手槍,這也是被逼的。

所以在咱大華夏的地頭上就能瞅見由盒子炮組成的手槍隊。

有一些不咋闊氣的,組成一個手槍排。稍微闊氣的組成手槍營。再闊氣一點的能給你整出一個手槍旅來。

大傢伙聽著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但咱還真幹過。舉例,馮玉祥的部隊就組建過一支手槍旅。

其實就是因為盒子炮的威力強勁加上可連發,可單發的功能,所以才會受到咱的青睞。

而且這盒子炮,不僅是正面戰場,敵後游擊戰那更是一把好手。

咱瞅著電視劇裡邊《亮劍》,他大老李,帶著和尚聯合楚雲飛,四個人八把盒子炮,就端了小鬼子一個酒樓的軍官。

就是因為這盒子炮的裝彈量大,威力足。大傢伙想想四個人,八支盒子炮,這就是二八一十六,一百六十發子彈,擱咱敵後抗戰,這足夠打一場中等規模的戰鬥了。

所以有些人懷疑,這樣的場景不應該啊。其實按照俺的說法,啥不應該,就是這個樣,一百六十發子彈幹啥不夠啊!打成你篩子都夠了。

他大老李能幹虧本的買賣嗎?不能夠啊!

所以這盒子炮,在咱大華夏的地界,那可是有一號的名槍,死在這槍下的鬼子,沒有一萬,他也有個七八萬。(誇張一點的說!)

盒子炮的功能被咱大華夏的娃,都壓榨到了極限,發揮出了他極致的能力。

所以在那會物資奇缺的環境中,盒子炮——好東西。只要能要了小鬼子的命,咱就不能嫌棄,何況他還那麼的優秀不是!

歡迎那是一定的。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一、駁殼槍簡介

駁殼槍,中國又稱盒子炮,其正式名稱是毛瑟軍用手槍(Mauser Military Pistol)。


毛瑟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專利,次年正式生產。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因此在中國也有稱為匣槍的。有一種全自動型的,稱做快慢機,毛瑟廠則稱之為M712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產。在我國很多小說裡經常能看到“快慢機”這個詞, 而駁殼槍另一個較少人知道的名稱是自來得手槍,許多人以為只有速射型稱為自來得,這是不正確的,事實上,自來得一直是這一類手槍在中國比較正式的通稱。最早的駁殼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的菲德勒三兄弟(Fidel,Friedrich,and Josef Feederle),利用工作閒暇聊設計出來的。但是該槍最後申請專利者是毛瑟兵工廠的老闆,所以駁殼槍也叫毛瑟手槍。
1896年,毛瑟兵工廠希望能為德國軍隊生產駁殼槍。但是一直到1939年毛瑟廠停產駁殼槍為止,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採用駁殼槍作為軍隊的制式武器。在這幾十年裡毛瑟廠估計大約生產了一百萬把的各式各樣的駁殼槍。而其他國家仿造生產的數量則幾倍於此。各國軍隊不採用駁殼槍並不是因為該槍的質量不好,而是因為它價格太高,而且該槍裝備歐洲軍隊當手槍則尺寸太大,而做為步槍又威力太小了,實在是不上不下,左右為難。所謂瑕不掩瑜,駁殼槍真正被使用者所喜愛的是在中國,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正處在水深火熱中,各派軍閥相互征戰,急需要武器進行作戰,而當時的日本控制西方向中國出口軍火,但做為手槍的駁殼槍不在此列,因此駁殼槍成為各派武裝的首選。在中國反帝反封建和反侵略鬥爭中人民武裝也大量的奪取敵人的武器來武裝自己。因此人民軍隊裡也大量裝備這種駁殼槍,打響南昌起義第一槍的起義部隊總指揮賀龍用的就是一支駁殼槍。

這種槍在射擊時有個缺點,由於它的拋彈口在槍的正上方,拋殼時容易打傷持槍人。所以射擊時要傾斜45度,就像電影中表現的那樣。

二、駁殼槍在中國的生產

這一類的盒子炮材質及加工品質較好, 雖然仍脫不了手工裝配, 零件不能互換等毛病, 但整體而言, 幾乎可以與舶來品相較。 已知的生產廠至少有: 漢陽兵工廠、 鞏縣兵工廠、 大沽造船所、 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 重慶武器修理所、 衡陽軍械局等。漢造毛瑟7.63駁殼槍諸元資料(1947年9月兵工署出版):全長: 288mm,全重: 1.16kg,槍管長(連彈膛): 132mm,口徑: 7.63mm,表尺射程: 1000m,來復線: 6條,右旋,來復線纏度: 200mm,瞄準基線長: 230mm,裝彈具式樣: 彈夾。


三、駁殼槍不僅僅是喜歡那麼簡單的,有其特定的歷史原因的:


1、駁殼槍在中國的數量,範圍都是很大的,共軍和國軍都喜歡這個槍,小日本貌似也很喜歡,20發的連射在那個時代確實很牛的。但是因為國內,尤其對共軍來說,沒有武器來源,只能靠繳獲,所以你能不能用上駁殼槍,還得看運氣和能力。


2、駁殼槍受歡迎的原因:
(1)民國軍閥混戰時期,中國當時受到列強的武器禁運,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軍事禁運,而手槍不在禁運之列,駁殼槍作為一種手槍卻擁有近似衝鋒槍的火力,被軍閥青睞也就不足為奇了。那時候甚至有手槍旅這樣的部隊。
(2)駁殼槍屬於自衛武器,不受限制。
(3)駁殼槍是但是中國所能進口的威力最大的武器。


(4)耐用 駁殼槍擁有很長的壽命,以及不用複雜的維護。

(5)實用 駁殼槍可以和配套的槍托組裝成一支衝鋒槍,這在當時的中國來說是很有用的。
(6)命中率高。駁殼槍命中率極高,神槍手隨便甩手命中200米以外的電線。
當然如果沒有禁運,當時軍人的最愛是伯格曼“花機關”。
四、駁殼槍淘汰的主要原因

威力太小,它是威力最小的手槍,口徑小、子彈長度短,造成彈藥少,所以威力就小了。

淘汰的其他原因:

1.駁殼槍跳彈嚴重 連發精度低;

2. 做工複雜,該槍價格太高;

3. 裝備歐洲軍隊當手槍則尺寸太大;

4. 作為衝鋒槍又不易控制槍口上跳;

5. 全自動射擊前須將木製槍匣組合到槍身上作為槍托,以控制槍口上跳,操作複雜,攜行較難;

6.科技進步,新式武器的發明和出現,如衝鋒槍等自動化武器的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