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並沒有奔月?她才是炎黃之戰的禍根

嫦娥是不是真的像傳說中那樣奔向了月球?從《山海經》看答案是否定的,嫦娥奔的不是月,而是炎帝的孫子,而且嫦娥還引發了炎黃大戰,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先說一下,《山海經》記錄的其實都是當時的真實情況,後人看不懂才把《山海經》理解為神話、傳說甚至巫術。由於《山海經》是通過口口相傳流傳下來的,所以研究《山海經》的十萬崑崙根據華夏民族的遷移和融合,提出瞭解讀山海經的粵語音義法。

嫦娥並沒有奔月?她才是炎黃之戰的禍根

我們先看看《山海經》怎麼寫的嫦娥奔月:

《海內經》說:" 韓流擢首、謹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 ,生帝顓頊 。"阿女就是娥女,即嫦娥,嫦娥當時嫁的是韓流,韓流正是黃帝的孫子。

而《海內經》後面又說:"炎帝之孫伯陵,伯陵同吳權之妻阿女緣婦,緣婦孕三年,是生鼓、延、殳。"

"同"就是"私通",意思就是炎帝的孫子伯陵私通阿女嫦娥。《海內經》前面說阿女是韓流之妻,後面說阿女是吳權之妻,可見吳權就是韓流。也就是說伯陵和韓流的老婆嫦娥發生了婚外情。

不僅《山海經》記載了嫦娥由黃帝的孫媳婦變成了炎帝的孫媳婦,《帝王世紀》也有這樣的記載:

(韓流)元妃西陵氏女,曰嫘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曰女節,生青陽。次妃彤魚氏,生夷鼓,一名蒼林。次妃嫫母,班在三人之下。

彤魚氏是什麼意思?就是朝雲氏,也就是祝融氏。同音互譯而已。

所以,嫦娥由韓流的老婆,即黃帝族變成了炎帝祝融族,也證明了嫦娥和伯陵私奔的事實。

那麼伯陵怎麼會認識嫦娥呢?

當時炎帝並有九州,為世界領袖,黃帝和祝融都是炎帝下面的次一級統治者"神"。

據《山海經.海內經》:"流沙之東,黑水之西,有朝雲之國、司彘之國。"在司彘國的是黃帝的孫子韓流,朝雲之國的是炎帝的孫子伯陵,所以,韓流的地位比伯陵是要低的。

嫦娥並沒有奔月?她才是炎黃之戰的禍根

於是,黃帝族韓流就要給祝融族伯陵進俸,就是這樣,伯陵認識的嫦娥。那麼,韓流進俸給伯陵的又是什麼呢?

《西次三經》:"黃帝乃取峚山之玉榮,而投之鐘山之陽(即炎帝子孫祝融族的地盤)。瑾瑜之玉為良,堅慄精密,濁澤而有光。五色發作,以和柔剛。天地鬼神,是食是饗;君子服之,以御不祥。"

而這東西正是大小統治者都很喜歡的白玉膏!

《西次三經》:"丹水出焉,西流注於稷澤,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湯湯,黃帝是食是饗。"

這白玉膏有點類似於晉代的五石散或赤石脂。古人認為服食赤石脂可以長生不老。如晉代的名士稽康、阮籍就經常服用,並自認名士風流。殊不知這玩意類似於現在的一種吃了就會身體發熱,性情亢奮的東西。

伯陵就是因為吃白玉膏吃多了,腦子發熱,身體也發熱。終於把持不定,與嫦娥發生了婚外情,並生下了三個私生子。

這才是真正的嫦娥奔月,月,古指蟾蜍,而蟾蜍、窫窳、朝雲、祝融古音為一。嫦娥奔月後,韓流自然不甘心戴這個帽子,便與臣子后羿聯手殺了伯陵,炎帝見韓流殺了自己的孫子,大怒,又起兵活捉了韓流和后羿,並將他們綁在疏屬之山的大樹上,餓死、曬死。就是炎黃大戰!

嫦娥並沒有奔月?她才是炎黃之戰的禍根

這當然不是杜撰的,因為《海內西經》也的確是這麼記載的:"貳負之臣曰危,危與貳負殺窫窳,帝乃梏之疏屬之山,桎其右足,反縛兩手,系之山上木。"

《山海經》稱韓流為貳負,危指后羿(就是羿,在粵語中,危與羿是同音字,都讀ngai),窫窳指祝融,帝指炎帝。

所以,嫦娥和黃帝孫子韓流結婚後,又與炎帝孫子伯陵發生了婚外情,於是,韓流聯合后羿殺了伯陵,導致了炎黃大戰。炎帝見自己孫子被殺了,便把起兵活捉了韓流與羿,並將他們綁在疏屬之山的大樹上,餓死、曬死。所以,后羿和嫦娥根本沒關係,不對,也有關係,后羿殺了嫦娥的情夫嘛。

後來《蜀王本紀》採集民間傳說,寫了望帝私通鱉靈老婆的故事。望帝與鱉靈實際是黃帝和伯陵(巴人)的方言音譯,杜宇也是祝融的方言音譯。

不管《蜀王本紀》的記錄是否走樣,但至少它也表明瞭望帝(黃帝)與伯陵之間有一場關於女人的糾葛,而且望帝(黃帝)佔據了巴蜀。從這一點上看,《蜀王本紀》與《山海經》的記載是相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