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標女王劉真逝世,丈夫忍痛吻別“來世我們再做夫妻”

3月23日,經臺媒確認,臺灣女藝人劉真因先天性主動脈瓣膜狹窄,經過33天救治無效逝世,終年44歲


國標女王劉真逝世,丈夫忍痛吻別“來世我們再做夫妻”


早在2月19日,劉真被爆患病已經住院,當時還被誤以為是感染了肺炎,經家人澄清:劉真住院是為了做心臟手術,當時已經接上葉克膜進行搶救,而裝上葉克膜其實就是生命危急的狀態了。


國標女王劉真逝世,丈夫忍痛吻別“來世我們再做夫妻”


隨後劉真的病情就一直是大眾關注的焦點,許多喜歡她的人都在默默為她祈禱。2月21日,劉真的媽媽透露劉真的病情有所好轉,在平安甦醒恢復中,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進行。


國標女王劉真逝世,丈夫忍痛吻別“來世我們再做夫妻”


然而2月29日,劉真的丈夫辛龍發文,再一次告訴我們她的情況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樂觀,“我辛龍願意用自己的生命換劉真的生命,因為女兒才四歲可以沒有爸爸,但是不能沒有媽媽”


國標女王劉真逝世,丈夫忍痛吻別“來世我們再做夫妻”


那時的她腦部出現缺氧症狀,開始排隊等待換心。


國標女王劉真逝世,丈夫忍痛吻別“來世我們再做夫妻”


然而即使已經承受了如此多的痛苦,開顱、腦出血、半癱瘓、體重急速下降,也沒有停止死神從人間帶走她的腳步。

劉真於昨天晚上心跳停止,還沒有等到健康的心臟,她便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國標女王劉真逝世,丈夫忍痛吻別“來世我們再做夫妻”


提起劉真,人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跟小s的鬥舞。她也確實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舞痴,芭蕾、國標、拉丁,她不曾停止過自己探索舞蹈之美的腳步,用自己的身姿詮釋著舞者的精神。


國標女王劉真逝世,丈夫忍痛吻別“來世我們再做夫妻”


當然,人們喜愛劉真最主要的還是她的性格,《康熙來了》中以國標女王亮相的她,在活寶小s的面前總是被調侃的那一個,但她氣得踩著高跟鞋直跺腳但從來不會發脾氣


國標女王劉真逝世,丈夫忍痛吻別“來世我們再做夫妻”


不加修飾的可愛和好性格讓人們都愛上了這個公主一樣的舞者,兩人爭奇鬥豔的片段也常年流傳在網絡上成為經久不衰的康熙經典片段。


國標女王劉真逝世,丈夫忍痛吻別“來世我們再做夫妻”


劉真始終是陽光的、積極的,以至於剛剛聽說她病危時的康熙愛好者第一反應都是不敢相信,因為這樣一個始終給別人帶來歡樂的人,似乎從來都不應該跟病痛關聯。


國標女王劉真逝世,丈夫忍痛吻別“來世我們再做夫妻”


聽聞消息後,總是喜歡逗她的小s也難以承受這個噩耗,她泣不成聲地表示:“實在是太難過了,最懷念的當然是,她每次上我們節目很可愛的樣子,還有我們鬥嘴的時候她的反應,現在只能希望她在天堂,有很多很漂亮的鞋子讓她穿,她可以一直跳著舞。然後要跟辛龍大哥說,一定要堅強,可以哭,但是千萬不要忘了還有孩子,還有要永遠思念劉真,告訴她的孩子,她的媽媽有多棒!”


國標女王劉真逝世,丈夫忍痛吻別“來世我們再做夫妻”


許多圈內好友,梁靜茹、黃子佼、關穎等人都發文悼念。


國標女王劉真逝世,丈夫忍痛吻別“來世我們再做夫妻”

國標女王劉真逝世,丈夫忍痛吻別“來世我們再做夫妻”


而她的丈夫因為過於悲傷無法露面,吳宗憲代之開記者會,期間幾度哽咽,為劉真,也為深愛她的丈夫,原本完滿幸福的家庭就這樣生死相隔


國標女王劉真逝世,丈夫忍痛吻別“來世我們再做夫妻”


劉真跟丈夫辛龍於2014年結婚,2016年產下女兒霓霓,在劉真的微博裡滿滿都是一家人生活的幸福點滴。直到今年2月6日,劉真還在慶祝女兒的四歲生日,然而現在成為了劉真的最後一條微博


國標女王劉真逝世,丈夫忍痛吻別“來世我們再做夫妻”


劉真生前參加節目時常有人感嘆,雖然丈夫辛龍其貌不揚,但是真的很愛她。跟劉真過去的男朋友不同,辛龍支持她的舞蹈事業,發自內心地理解她包容她。


國標女王劉真逝世,丈夫忍痛吻別“來世我們再做夫妻”


劉真病危期間,媒體拍攝到的辛龍已經面容憔悴,他在社交媒體上坦言,“我好像給人印象是有堅強的外表,但是沒有人知道其實我那麼渺小,我愛劉真,害怕失去她,我每天都期待家裡打開門回家的人是劉真…”


國標女王劉真逝世,丈夫忍痛吻別“來世我們再做夫妻”


劉真逝世後,辛龍只能忍痛親吻妻子作最後的告別,許諾“我們來世再做夫妻”。


國標女王劉真逝世,丈夫忍痛吻別“來世我們再做夫妻”


病痛和死亡是無情的,我們只能祝福辛龍能夠帶著4歲的女兒儘快走出悲痛,

生者堅強


國標女王劉真逝世,丈夫忍痛吻別“來世我們再做夫妻”


人們常說上帝寵愛的人總會太早死去,希望劉真老師在天堂還能做自由自在的舞蹈精靈,感謝你曾經帶來的歡樂,一路走好。


國標女王劉真逝世,丈夫忍痛吻別“來世我們再做夫妻”


歡迎大家關注微博:@鮮猛娛樂


每天都有不一樣的驚喜給你們


國標女王劉真逝世,丈夫忍痛吻別“來世我們再做夫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