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神”形象是怎樣“煉成”的?他的“三隻眼”又是啥時有的?


前言:

說起二郎神,那在中國民間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知名度不下於玉皇大帝、如來佛祖、孫悟空等神仙吧。現在老百姓心目中的二郎神,基本信息如下:


姓名:楊戩

性別:男

相貌特點:英俊少年,眉間長一隻豎眼

武器:三尖兩刃刀、彈弓

寵物:哮天犬

部下:梅山七怪

家庭住址:灌江口

親屬:母親為三公主,舅舅為玉帝

“二郎神”形象是怎樣“煉成”的?他的“三隻眼”又是啥時有的?

想必在大家心中,二郎神“自古以來”就是上面的樣子。但正如易中天老師所說,從來沒有什麼“自古以來”這一說。二郎神的上述形象也是從無到有、由多個原型經過千百年的融合演變,到明清之後才定型的。那二郎神有哪些主要原型,各個原型裡的元素又是怎麼匯合在一起“煉成”今天的二郎神形象的,唐封葉就在這裡說道說道。


我們首先從二郎神的重要信息——他的“籍貫”說起。大家都知道二郎神的住地或說道場在“灌江口”,簡稱“灌口”。那灌江口在哪裡呢?原來它就在古代的灌州(縣)、現在的四川成都市所轄縣級市都江堰市。中國名山大川甚多,神話中的二郎神為啥住那裡,這就要提到舉世聞名的都江堰。

“二郎神”形象是怎樣“煉成”的?他的“三隻眼”又是啥時有的?

“二郎神”形象是怎樣“煉成”的?他的“三隻眼”又是啥時有的?

大約2300年前的秦昭襄王后期,秦國蜀郡郡守李冰為了開通由蜀地伐楚的水上航道,同時解除蜀地水患、灌溉農田,帶領蜀地軍民費時10餘年,修建成了包括魚嘴分水堤、寶瓶口等在內的水利系統,這就是後世所稱的都江堰工程。其實除了都江堰,當時李冰還整修了蜀地的很多河流,比如開挖溝渠、開鑿航道上的巨石、夷平險灘等。因為當時技術落後、工具簡單,李冰他們是靠著“螞蟻啃骨頭”的精神,通過火燒來開鑿山石等手段,才最終取得成功。當然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建成,也惠及蜀地千年,灌溉良田數百萬畝,使蜀地真正成為“天府之國”。

這樣史詩般的工程,自然很早就被神話。在東漢應劭的《風俗通》一書中,就記載了李冰為制止江神娶妻,化身青牛與江神搏鬥的傳說;東晉常璩《華陽國志》也記載了李冰開鑿大渡河匯入岷江入口處的溷巖時,持刀跳進水中與水神拼殺的故事。

冰鑿崖時,水神怒,冰乃操刀入水中與神鬥。——《華陽國志·蜀志》

不過可能是後人覺得堂堂郡守(秦時郡相當於省級單位),居然一言不合就親自變牛搏鬥或操刀上陣,太沒有高級幹部的樣子了,於是慢慢又有了李冰有兒子幫父親治水、打水怪的傳說。現存的最早記載李冰兒子幫忙治水的資料是南朝梁李膺的《治水記》,裡面說:

蜀守父子擒健鼉(tuó),囚於離碓之趾。

“二郎神”形象是怎樣“煉成”的?他的“三隻眼”又是啥時有的?

到了唐代,李冰的兒子有了排行,被稱為“二郎”。唐代崔令欽《教坊記》就有《二郎神》詞牌。

可能又有人會嘀咕了,為什麼李冰的兒子不是大郎而是二郎呢?這個卻沒有任何資料有具體解答。

1974年,人們在都江堰外江出土了東漢年間雕刻的李冰石像,上面除了刻著李冰的姓名,還有“都水掾尹龍長、陳壹造三神石人,珍水萬世焉”等字樣,說明東漢人當時一共造了3個人像,除了李冰還有2人,也許是李冰的隨從。古人稱侍從為“郎”,所以很可能是由李冰有“二郎(兩個侍從)”,演化出李冰有“二郎”(排行第二的兒子)。

只不過唐代以前,“李二郎”的形象還沒有留下確切記載,是比較模糊的。但自宋代以後,二郎神的形象就比較具體了。宋代張唐英在《蜀檮杌(táo wù)》中說:

(乾德)二年八月,(王)衍北巡,以宰相王鍇判六軍諸衛事。旌旗戈甲,百里不絕。衍戎裝披金甲,珠帽錦袖,執弓挾矢,百姓望之,謂如

灌口神

這裡張唐英雖然沒直接形容“灌口神”的樣子,但說五代十國之一的前蜀國後主王衍打扮得跟灌口神一樣,那麼灌口神自然也是戴著珍珠串成的帽子、著戎裝、穿金甲,拿著弓、夾著箭的威武樣子了。

“二郎神”形象是怎樣“煉成”的?他的“三隻眼”又是啥時有的?

除了形象,宋代對二郎神的祭祀也很特別。與中原自周代以後形成的以“太牢”(牛羊豬三牲)為最高祭祀規格不同,五代和宋朝時期人們祭祀二郎神用海量的羊,數量多到每年4萬多隻,令人咋舌。

那從南北朝到隋唐,經歷了什麼變故,讓李冰兒子二郎有了拿弓矢的金甲神的模樣,而且祭祀用羊十分驚人呢?清代吳任臣編纂的《十國春秋》中有了一絲線索。《十國春秋》對前蜀國後主王衍北巡也有記載,但是與張唐英的《蜀檮杌》稍微有點不同,他記道:

秋八月戊辰,帝(王衍)發成都,以同平章事王鍇判六軍諸衛事,帝被金甲、冠珠帽、執戈矢而行,旌旗戈甲連亙百餘里不絕,百姓望之,謂為灌口祅神

大家看看最後一句,宋張唐英說“百姓望之,謂如灌口神”,清吳任臣說“百姓望之,謂為灌口祅神”,“灌口”後多了一個“祅”字!這個“祅”,左為“礻”右為“夭”,通“妖”。但很多學者認為,此處“祅”應是“祆”(右為“天”)字的誤寫。

原來,自公元前11世紀開始,中亞草原一帶逐漸形成一種早期宗教,名叫“瑣羅亞斯德教”。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宗教之一,後來興盛於古波斯地區,以祭拜光(日月星辰之光、火光、雷電光等)為特徵,所以傳入中國後被稱為“拜火教”;又因他們的廟宇內沒有偶像,中原人誤會他們在祭拜天,所以稱之為“祆教”。祆,左為“礻”,代表祭祀,右為“天”,整個字就是祭天之意。說到拜火(光),可能有人會想起金庸小說裡的明教也即摩尼教,但摩尼教產生於公元3世紀,只能說算瑣羅亞斯德教的一個變種。

祆教很早就通過南北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據新疆和內地的出土文物顯示,兩晉時西域和北朝就已經流傳該教。在唐代,都城長安、洛陽內都有祆教的廟宇,熱播片《長安十二時辰》中也有對該教的刻畫。成都地區唐代是經濟發達地區,有“揚(州)一益(州)二”之稱,所以成都地區那時也流行異域的祆教。特別要提出的是,前蜀後主王衍的昭儀李舜絃,就是波斯人後裔!

“二郎神”形象是怎樣“煉成”的?他的“三隻眼”又是啥時有的?

在瑣羅亞斯德教(拜火教、祆教)中,有一位與水有關的神仙,就是雨神蒂什塔爾。蒂什塔爾被波斯人認為是天上的天狼星,能司雨水。瑣羅亞斯德教秉持“善惡二元論”,所以雨神蒂什塔爾自然要跟旱魃之神作鬥爭。蒂什塔爾雖然為女性形象,但是一個月有三次變化:上旬變為英俊健美的15歲少年郎,中旬變為金角公牛,下旬變為金耳白馬。注意我們的二郎神,就是英俊健美的少年郎形象!

再對比一下祭祀方式。據史書記載,隋唐時期中亞一帶信奉祆教的國家祭祀雨神蒂什塔爾時,用羊就極多。《隋書·西域傳》寫道:

(曹國)國中有得悉神(蒂什塔爾的另譯),自西海以東諸國並敬事之。其神有金人焉,金破羅闊丈有五尺,高下相稱。每日以駝五頭、馬十匹、羊一百口祭之,常有千人食之不盡。

曹國一天用一百隻羊祭祀得悉神(蒂什塔爾的另譯),一年360多天,全年祭祀用羊自然近4萬隻,這與宋人記載的祭祀灌口神要4萬隻羊完全吻合!至於曹國用駝和馬,蜀人不用,這也很好解釋,畢竟中原無駝少馬。中國人比較節儉,自周代以後祭祀就是意思意思而已,所以蜀人祭祀灌口神4萬隻羊,顯然說明這個神的原型應是遊牧地區的神,所以要吃羊!

“李二郎”後來變成“楊二郎”,很可能跟祭祀灌口神用羊有關,“吃羊的二郎神”慢慢訛誤成“楊(羊)二郎”!

祆教和雨神蒂什塔爾帶來中原的東西還很多,後世二郎神的武器彈弓和三尖兩刃刀跟她有莫大的關係。

敦煌學研究者姜伯勤老先生考證,蒂什塔爾神話在中亞地區傳播時,跟敘利亞地區的狩獵女神艾爾特米斯結合,所以有了弓矢這武器,後來二郎神的弓又演變為彈弓。而在敦煌壁畫和胡人墓中,三叉戟非常常見。注意下面統萬城胡人墓中的胡人武士所持的三叉戟,如果三叉往一起再合一合,是不是跟三尖兩刃刀很像?

“二郎神”形象是怎樣“煉成”的?他的“三隻眼”又是啥時有的?

二郎神身邊形影不離的哮天犬,也和祆教及蒂什塔爾有關。在祆教中,狗的地位特殊而崇高。原來祆教認為人死後被蒼蠅叮咬而腐敗,會永遠骯髒。早期,波斯人讓犬或鷹來啃噬屍體,認為這才能去除屍毒(西藏天葬就是從祆教來的);薩珊王朝(公元224年—651年)建立後,方式有所改良,犬隻需圍繞屍身走幾圈“去毒”,搬動遺體也要在犬的注視下,稱“犬視”。所以在祆教中犬的地位和人是一樣的。

再說蒂什塔爾,之前說過她本是天狼星,而在西方星座中,天狼星屬於大犬座,它旁邊就是小犬座,所以天狼星和小犬座也是形影不離的。

現在我們清楚了,唐代興起的“灌口祆神”,就是波斯祆教雨神蒂什塔爾和中國本土灌縣水神“李二郎”的結合體。很可能是唐代信仰祆教的胡人尤其是波斯人來到成都,發現成都有水神(李冰和二郎),於是也宣傳自己的雨神蒂什塔爾,最終兩者互相結合,形成了“灌口祆神”帶弓矢、執三叉戟(類似三尖兩刃刀)、騎白馬、牽白犬的英俊少年的形象。這一形象其實是外來比重勝過了本土元素。

“二郎神”形象是怎樣“煉成”的?他的“三隻眼”又是啥時有的?

有人可能會質疑,說不對啊,柳宗元所作的《龍城志》曾記載,隋朝末年青城山有個叫趙昱的年輕道士,被隋煬帝任命為嘉州(治所在今四川樂山)太守,曾經持刀入水斬蛟除害;再後來嘉陵江發大水,已經棄官而去的趙昱突然又騎著白馬現身於青色的霧氣中,身邊跟著幾個打獵裝束的侍從。

也就是說,按《龍城志》的說法,道教神仙趙昱出現在隋朝,比唐朝才由波斯祆教雨神

蒂什塔爾和李二郎結合形成的“灌口二郎神”要早啊!

其實學者早就考定,《龍城志》並非真的是由唐代柳宗元所作,一般認為是北宋前中期人託名所寫。隋唐的史書、筆記中,也查不到趙昱這個人。所以趙昱“隋朝人”的身份其實是宋朝人編出來的,具體說應是宋朝的道士為了擴大道教的影響、爭奪信眾而編出來的。為了迎合當朝,道士們故意給自家的這個神仙編了個“趙”姓,眾所周知宋朝的皇姓就是趙嘛!道教的這種行為,也得到宋朝官府的支持。

原來在北宋初年,蜀人不滿宋朝統治,經常借祭祀“灌口神”聚眾鬧事甚至造反。著名的李順、王小波起義,就與祭神有關聯。

程琳……知益州, 蜀人歲為社會以祀灌口。琳曰:“往時不誅李順,故大亂。”乃捕為首者戮之,餘百數配內地。——曾鞏《隆平集》卷八《程琳傳》

宋朝官府忌憚原來那個祆教色彩濃厚的“灌口神”,而且宋朝皇帝本就崇尚道教,於是就扶植道教編出的跟自家一個姓的趙姓二郎神趙昱。經過宋朝300多年統治,“二郎神是道士趙昱”的說法已經在全國深入人心,李冰家李二郎基本靠邊站了(只在灌口保留影響),祆教的色彩也早看不出了。

值得一提的是,宋朝時二郎神的長武器已經變為棹刀,算是三尖兩刃刀的雛形。《宋會要輯稿》記載: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知益州李士衡言:“永康軍村民賽社,用棹刀為戲,望行禁止。”

永康軍是宋代的行政區劃名,就是現在的都江堰市。益州知州李士衡的話意思是,當時灌口民間搞祭神活動,就拿棹刀耍著玩。為什麼拿棹刀?想必那時灌口的神也即二郎神的神像也是拿棹刀的。

“二郎神”形象是怎樣“煉成”的?他的“三隻眼”又是啥時有的?

宋《武經總要》中的掉(棹)刀

到了元朝,二郎神趙昱的故事中又增加了梅山七聖。元雜劇《二郎神醉射鎖魔鏡》中二郎神自己有唱詞:

吾神姓趙名昱,字從道,幼年曾為嘉州太守。嘉州有冷源河,河內有一健蛟,興風作浪,損害人民。嘉州父老報知吾神,我親身仗劍入水,斬其健蛟,左手提蛟首級,右手仗劍入水。見七人拜倒在地,此乃梅山七聖。

南宋後期和元代時,二郎神的故事裡多了“劈山救母”這一段,它與“沉香劈山救母”一起流傳,至於誰先誰後,已經搞不清了。“二郎神劈山救母”的故事被明代後期百回本的《西遊記》收入,二郎神因而也有了玉帝外甥的身份。

真君喝道:“你這廝有眼無珠,認不得我麼!吾乃玉帝外甥,敕封昭惠靈王二郎是也。今蒙上命,到此擒你這造反天宮的弼馬溫猢猻,你還不知死活!”大聖道:“我記得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楊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麼?……”

“二郎神”形象是怎樣“煉成”的?他的“三隻眼”又是啥時有的?

只不過在《西遊記》裡,二郎神只有姓(楊),沒有名字。在百回本《西遊記》之後、明朝末年許仲琳的《封神演義》中,二郎神終於有了具體名字——楊戩。

熟悉宋朝歷史的人都知道,宋徽宗寵信一個叫楊戩的太監,他魚肉百姓、搜刮民財,名聲狼藉。楊二郎為什麼跟這個死太監楊戩同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胡適先生猜測,認為可能跟二郎神的祭祀用羊太多、騷擾地方百姓有關。

到這裡,二郎神的所有元素基本講過了,我們該來解釋一下最後一個問題——二郎神的“第三隻眼”是什麼時候有的。

這個問題最簡單直觀的就是看古代傳下來的神像。下面有兩張二郎神像,年代分別為明萬曆和清代,注意其面部,兩眉之間都沒有第三隻眼。

“二郎神”形象是怎樣“煉成”的?他的“三隻眼”又是啥時有的?

明代萬曆時期二郎神像,眉間沒第三隻眼

“二郎神”形象是怎樣“煉成”的?他的“三隻眼”又是啥時有的?

清代二郎神像,眉間沒第三隻眼

有人會說,不對啊,我看央視《西遊記》裡面,楊戩帶天兵天將下界捉拿齊天大聖孫悟空時,不就是靠第三隻眼,識破孫悟空所變的麻雀、魚兒的嗎?可惜我要告訴大家,這個在原著裡其實是沒有的,是電視劇編導增加上的。我們來看看原著:

四大天王與李天王俱出轅門迎接,相見畢,問及勝敗之事,天王將上項事備陳一遍。真君笑道:“小聖來此,必須與他鬥個變化……只請託塔天王與我使個照妖鏡,住立空中。恐他一時敗陣,逃竄他方,切須與我照耀明白,勿走了他。”……正嚷間,真君到了,問:“兄弟們,趕到那廂不見了?”眾神道:“才在這裡圍住,就不見了。”二郎圓睜鳳眼觀看,見大聖變了麻雀兒,釘在樹上。——《西遊記 第六回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原著裡,二郎神與孫悟空交戰前,特地向托塔天王借照妖鏡,如果他有“天眼”,自然就不用借了;而且孫悟空變化後,他只是“圓睜鳳眼觀看”,並沒有開“第三隻眼”。不但《西遊記》,稍後的《封神演義》裡也沒有二郎神長三隻眼的說法,大家沒事可以仔細翻翻。

那二郎神的“第三隻眼”是啥時候才有的呢?清末說唱鼓詞《沉香救母雌雄劍》裡面有唱詞:

當先顯出一身將……牽著狗來駕著鷹,……頭戴一頂三山帽,身披鎖子甲黃金,面白微須三隻眼,手使三尖兩刃鋒。……眾神看罷楊小聖,認得是臨江灌口二郎神。

這大概是目前最早說二郎神有三隻眼的文字。所以“二郎神有三隻眼”的說法差不多是清朝後期才產生的,至今頂多200年時間。

“二郎神”形象是怎樣“煉成”的?他的“三隻眼”又是啥時有的?

唐代觀音殘像

那二郎神為什麼會生出三隻眼呢?一些學者追溯到所謂的三星堆銅人,還有人追溯到灌縣北方的少數民族氐人,其實都不靠譜。小編認為,二郎神的三隻眼應該是受佛教影響,佛教中有不少菩薩、天神都是三隻眼。而在明代小說《西遊記》中,二郎神又“目光犀利”,能認出孫悟空的各種變化,因此清代後期就有了他也有三隻眼的說法。至此,二郎神的所有元素才都齊全了。

總結:二郎神最早原型是李冰兒子,這個原型奠定了二郎神的道場(灌口),還有他少年郎的簡單形象;賦予二郎神最多元素的其實是外來的“和尚”——波斯祆教雨神蒂什塔爾,蒂什塔爾進一步深化了二郎神英俊少年郎的形象,並給他帶來寵物犬和武器弓矢、三叉戟,三叉戟在宋代演化為棹刀也即三尖兩刃刀;宋代道教為了擴大影響在官府的支持下推出趙姓二郎神趙昱,影響遍及全國;元代時,“趙二郎”的故事中收了梅山七怪(聖),同時“楊二郎劈山救母”也出現;明代《西遊記》中“楊二郎”的形象基本完成;清代“楊二郎”不知何故被起名“楊戩”,清後期“楊二郎”被添上了“第三隻眼”,二郎神楊戩的形象最終形成。。

“二郎神”形象是怎樣“煉成”的?他的“三隻眼”又是啥時有的?

書籍

常璩《華陽國志》

馮廣宏《都江堰創建史》

姜伯勤《中國祆教藝術史研究》

滕磊《西域聖火——神秘的古波斯祆教》

《北京文物精粹大系》編委會《北京文物精粹大系:佛造像卷》(下)


論文

劉文強、徐軍《都江堰渠首出土石人相關問題探討》

胡小偉《宋代的二郎神崇拜》

慄凱凱《二郎神形象在文學作品中的演變探析》

侯會《二郎神源自祆教雨神考》

陶敏《柳宗元〈龍城錄〉真偽新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