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中堅批評榜】曹向春審美板滯,致使其隸書風格過於單一

書法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文化。如果您喜歡我的內容,歡迎關注、分享和留言。


文 ‖ 郭名高

關注曹向春,是在他獲得第三屆書法蘭亭獎之後。那陣子,當代書法網掛了曹向春一個帖子,圖文並茂,點擊量甚高。據傳言,他是因了這次獲獎,作為特殊人才被引進鄭州政協書畫院,從而實現由體制外向體制內的跨越。作為書法大省,河南的氣魄自不待言,曹向春身在其中,也是他的幸運。

又過了三年,於“墨舞神州”全國電視書法大賽中,曹向春斬獲特等獎,在眾人豔羨的目光下開走了17萬的小汽車,一時成為街談巷議的焦點。也是那一刻,曹向春的隸書被更多的書友所關注。

【隸書中堅批評榜】曹向春審美板滯,致使其隸書風格過於單一


半年前,我與曹向春在微信上相識,彼此極少招呼。一日,他分享了大象出版社做的一個帖子,介紹東漢《三老碑》,其中所刊文章是我一年前寫的。我將此視作微友間的情誼,也就翻閱了他的朋友圈。曹向春有一篇《三姨》的散文,寫得從容自在、情真意切。讀到他高三複讀那一段,偽造成績單的機靈勁,使我不禁啞然失笑,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人!遺憾的是,曹向春的散文極少。有個帖子,倒使我見識了他在書法理論方面的修為。一篇論《拙巧相生》,以《楊淮表記》為切入點,闡述他對此的理解,頗多見地,從其作品中亦能窺得些許。另一篇有關隸楷之變,由《廣武將軍碑》說起,剖析“天真不羈,蒼茫渾樸,古拙野逸”的成因和對此的鐘情。兩篇文章,較為真實的闡述了曹向春的審美取向。

曹向春的隸書取《曹全碑》的擒縱,率意而不失規矩,於結體時能顧及左鄰右舍,以縱橫、大小、收放、正敧、錯落、乾溼諸多元素來服務大局,雖縱有行、行有列,卻不顯得平正、呆板。在筆者看來,曹向春的隸書有以下幾個特點:

【隸書中堅批評榜】曹向春審美板滯,致使其隸書風格過於單一


一、結體的出乎意料。曹向春常以誇張的手法,使諸多構成部件形成出乎常規的對比,譬如《孟浩然詩一首》中“光”、“忽”二字,誇大上部而縮小下部,這個度的把握極具浪漫主義情懷,字法甚是拙樸、可愛。字與字間,在縱橫方面的誇張也頗具膽識,如“東”與其上下“漸”、“上”的強烈對比。再就是字內部件的錯落等等。結體上的生是對漢碑經典的破壞,也是個人審美的主體訴求;

二、筆法上的生拙。曹向春的隸書以《曹全碑》為基,又在《楊淮表記》《廣武將軍碑》中穿梭、打磨。《曹全》筆意圓勁含蓄,方與圓的對比多在線形與空間的調和。而曹向春則不然,他的起筆外露,線形或圓挺或按筆平鋪,飛白處多見絞轉之跡,羚羊掛角,無法撲捉其走筆狀態。在轉折處,偶爾會出現楷書的稜角。最主要的是,它的線條粗細變化極小,一味剛硬恣肆而絕少剛柔之變;

三、作品虛實處理上著重於墨法的乾溼與字的大小對比。

因為線條瘦勁,章法行列分明,結體縱橫、大小、正敧相生,整體上顯得舒朗有致;

四、曹向春隸書結體左低右高,一行之內,偶爾以右傾或平正字勢破之。此法多見於米芾手札,曹向春能破體而用,也算善學了!

這就涉及解讀書法經典的思路和方法問題。

【隸書中堅批評榜】曹向春審美板滯,致使其隸書風格過於單一


事實上,當代隸書作者多停留在對漢碑形而下的描摹、糅合的層面,所謂的大漢氣象或有一些,走的路數太過相似,個人存在信息也就差了一些。竊以為,這是審美從眾和對書法表現元素所持的那份禁錮使然。

曹向春的隸書有奇趣,在收放之間完成拙與巧的敘述,而這種認識顯然還不能囊括書法美學的全部,尤其對剛柔、粗細諸多辯證關係的漠視,使其作品有了較為明顯的模式化傾向。當然,在筆勢、字形、墨法方面的經營,做作的痕跡也很突出。漢代書論重在筆法、筆勢,及至王羲之,始論筆意,所謂“須得書意,轉深點畫之間,皆有意,自有言所不盡得其妙者。”曹向春的隸書得益於對大感覺的操控,在展廳時代頗多優勢,若置於逼仄之室,久視必然乏味。既然曹向春在字勢方面能借鑑米家法式,何不於細末處留心帖學在筆意上的探索呢?

唐代隸書式微,蓋因過於裝飾和對楷法的引入。曹向春的隸書有太多的楷書痕跡,這與其師法相關,雖說取捨因人而異,格調卻有高低之分。

【隸書中堅批評榜】曹向春審美板滯,致使其隸書風格過於單一


前幾日,有幸得見曹向春近三年來隸書作品若干,使人驚訝的是,他的作品幾乎沒什麼變化,猶如某一階段的批量生產。這是個大問題,是曹向春審美理念的板滯,還是他對其它漢碑經典萌生了排斥心理?不得而知!

嘆一口氣,但願曹向春在隸書創作上能如我讀他的散文和書法理論一樣,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