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田:诗化的爱情故事--评介《罗密欧与朱丽叶》


李华田:诗化的爱情故事--评介《罗密欧与朱丽叶》

不谢的爱情花朵 永久的艺术魅力

——评介《莎士比亚经典名著译注丛书》之《罗密欧与朱丽叶》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李华田

爱情,多么美丽的名字!数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艺术精英都在不断地歌颂它,赞美它。被誉为"时代的灵魂"的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对爱情的称颂更是有血有肉、至善至美。与大多数诗人和小说家不同,莎翁对爱情的歌颂不是无病呻吟、干瘪无味,而是结合自己对现实社会生活的观察,采用比喻、拟人、对偶、反义修饰等修辞手法,运用素体诗戏剧的艺术形式,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的心理刻画,歌颂青春,赞美真情。

李华田:诗化的爱情故事--评介《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翁的爱情剧中最有艺术成就的当数《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该剧写于1595年,以英国诗人亚瑟·布鲁克于1562年完成的长诗"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惨史"为蓝本创作而成。全剧以维罗纳(Verona)城内名门望族蒙太玖(Montague)和凯普莱脱(Capalet)两家仆人的广场械斗开场,说明两家世仇雪恨。接着描写蒙太玖的儿子罗密欧(Romeo)戴着面具去凯普菜脱家参加舞会,偶遇其女朱丽叶(Juliet),两人一见钟情,爱情的火花顿时闪烁出耀眼的光芒。但由于两家有世仇,只得在奶妈(Nurse to Juliet)和劳伦斯神父(Friar Lawrence)的帮助下秘密结婚。朱丽叶的表兄泰保尔脱(Tybalt)曾发现罗密欧偷偷参加晚会,怒气冲冲地找罗密欧问罪,且不听罗密欧解释,杀死罗密欧的挚友、维罗纳亲王的亲威迈邱西奥(Mercutio)。罗密欧为友报仇,一剑刺死泰保尔脱,结果自己被亲王放逐,逃往曼图亚(Mantua)。与此同时,凯普菜脱要把朱丽叶嫁给亲王的亲威、少年贵族巴里斯(Paris)。对此,朱丽叶坚决反对。为了取得反对封建包办婚姻斗争的胜利,她请劳伦斯神父帮忙。神父一面给朱丽叶吃安眠药装死,一面差人通知罗密欧返回。由于延误了行程,罗密欧误信谣传,以为朱丽叶真的死了,急忙奔回维罗纳,赶到墓地,凭吊朱丽叶之后,服毒自尽。朱丽叶醒后发现心爱之人真死,便自杀殉情。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翁的第一部爱情悲剧。莎翁摆脱了当时流行的道德主义说教态度,以抒情的手法描写了这样一段纯真的爱情故事。因而,该剧代表了一种新型的戏剧,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爱情悲剧的典范,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首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艺术魅力表现在它有伟大的思想内容。该剧以青年男女罗密欧与朱丽叶为艺术形象。歌颂了那种为摆脱家庭的束缚、争取自由爱情和自由生活而宁死不屈的精神,体现了莎翁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在这里,戏剧表面上是以蒙太玖和凯普菜脱两家世仇为背景,实质上说明了中世纪封建的道德观念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冲突。两个家族的争斗与青年男女的互信互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残酷的封建氏族观念对美好青春和纯真爱情的无情扼杀。青年男女用死亡宣布了人文主义对封建观念的胜利,这是爱情压倒礼教、人道战胜仇视的呐喊。劳伦斯神父形像的导入更喧染了这一主题。

与《哈姆雷特》不同的是,在该剧中,莎翁歌颂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在两家习以为常的广场斗殴中,一群市民手持抢械高呼"打倒他们!,打倒凯普菜脱!打倒蒙太玖!"(Beat them down! Down with the Capulets! Down with the Montagues!)(第一幕第一场第10页),从而表达了人民对封建势力的痛恨以及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

其次,《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艺术魅力表现在它的诗体语言及人物性格的描绘和心理刻画方面。有评论家指出,为了表达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甜蜜的爱情,莎翁运用了几百年来各国诗人创造的各种诗体形式,有彼特拉克体,有奥维德体,还有乔叟体、萨利体、魏阿特体、锡德尼体、斯宾塞体,百花齐放,争相斗艳。一对痴情人一见就诗兴大发,一唱一和。花园中,互诉衰肠,扣人心弦(第三幕第二场);阳台上,难舍难分,情意绵绵(第三幕第五场)。这些都是真情的表白、爱意的流露,充分体现了该剧的语言美、诗意美、爱情美和青春美。

莎翁在这个悲剧中成功地塑造了奶妈这个喜剧性人物形象。她快活、乐观,喜欢东扯西拉,故意"卖关子"(第二幕第五场,第三幕第二场),悬念叠出,让朱丽叶心急如焚,也让读者如坐针毡。

对朱丽叶的心理的刻画可以说是细致周密,微妙微肖。当她听说亲人被杀,即刻为罗密欧之死失声痛哭。当得知是罗密欧杀死表兄泰保尔脱时,立即哀悼泰保安尔脱,大骂罗密欧是"美丽的暴君!天使般的魔鬼!披着白鸽羽毛的乌鸦!豺狼一样残忍的羔羊!……一个万恶的圣人!一个庄严的奸徒!"(Beautiful tyrant! fiend angelical! Dove-feather's raven! wolvish ravening lamb! … A dammed saint, an honorable villain!)(第三幕第二场第124页)。这里一连串反义修饰的使用充分体现了朱丽叶对罗密欧爱恨交加的矛盾心量。朱丽叶在服用安眠药前,一方面担心药不生效就得与巴里斯结婚,另一方面又害怕这是毒药,还假定如果罗密欧不能及时来救出她又怎么办(第三幕第二场第178-180页)。这些符合实际的想法轮流出现,充分体现了她对死亡的恐惧和无比坚强的毅力。

这次出版时,作者结合自己多年对莎剧的研究,对不同版本进行了勘误和校正工作。如"I will be cruel with the maids."(我要对他们的女人不留情面)(第一幕第一场第6页),句中的"cruel"(残酷的)系对"civil"(平民的、文明的)的勘误,"Among fresh female buds"(在蓓蕾一样矫艳的女郎丛里)(第一幕第五场第24页),句中的"female"(女性的)是对"fennel"(茴香)的校正。以前多版均把"the gentle sin"(第一幕第五场第52页)解释为"the gentlemen向女人求爱时必犯的错误",确实久妥,本版解释为"温存的罪过"[罗密欧粗野的手触摸朱丽叶的纤纤细手是"粗野的触摸"(rough touch),但这是由爱促使的,并给予"温柔的吻"(a tender kiss)],显得更加合情合理。该版借用了著名莎学家、文学翻译家朱生豪先生的译文,从中可见一代大师的巨大成就。当然,本书作者并没有照搬照抄,而是进行了一些修改,如作者将"well thou knowest, is cross and full of sin"改译为"你知道我心里很矛盾,而且充满了罪恶。"(第四幕第三场第176页),这样,更加准确。其余多处修改均在译文中加上了虚底线标记。当然,该版本有个别的笔误需要改正,如"导读第11页"的最后一行"豺狼一样残忍的恶狼"应改为"豺狼一样残忍的羔羊",本句在正文第三幕第二场第124页为正确表述。

总体说来,《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无论就思想内容、语言技巧、艺术手法来说,还是就文学翻译、版本勘误、注解析疑来讲,都是一个了不起的文学佳作,相信读者定能从中含英咀华,陶醉于几代人共同创造的这个真、善、美的境界之中。

(《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廉·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扬波、黎志敏校注/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14:00元)(莎士比亚著经典名著译注丛书/陇珅主编)

注:本文原发表于《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1999年8月3日。稍有改动。

李华田:诗化的爱情故事--评介《罗密欧与朱丽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