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原著,為啥唐僧從出生到出發一直停留在貞觀十三年呢?他出長安的時候都31歲了?

柳侍墨


歷史上唐三藏出生與隋朝,隨帝國創建20年唐三藏出生,而不是出生在唐朝。

唐三藏一開始要西行取經,朝廷是不允許的,他召集了一批僧人聯名上書,被朝廷拒絕。因為那時候突厥威脅非常大,帝國準備跟突厥的戰爭,所以那時候百姓是不允許外出的。

後來鬧饑荒,官方才允許百姓外出逃荒,唐三藏就是趁這個機會一起跑了,當時唐三藏28歲。跑到涼州被發現,官方讓他回來,他在幾個僧人的幫助下跑了,之後隱姓埋名直到取經歸國。

原著沒有看過,不知道原著是如何寫的,從出生到出發都是同一年這肯定是矛盾的,西遊記畢竟在經典也是人寫的,可能會出現矛盾的地方。




明歌看電影


《西遊記》第十三回,“卻說三藏自貞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九月十二),蒙唐王

與多官送出長安關外。”那一年,唐僧31歲。這個年齡是從第九十三回倒推算出,唐

僧在與布金禪寺老僧交談中,親口承認“虛度四十五年矣”。布金禪寺到天竺已經不足

兩千裡,取經行動已進入第14年,即貞觀二十七年。那麼倒推可以得出,唐僧在貞觀

十三年出長安時,年方三十一歲。第一個問題解決了。第二個問題卻十分的蹊蹺,從

第八回附錄(唐僧出世),到第十二回(唐僧主持水陸大會),唐僧已經長成31歲,

而年號一直停留在貞觀十三年。這個還是要從取經行動開始說起。

這個時間在第十一回尾部出現,太宗決定在那天舉行水陸法會,並託三位朝臣選出了

31歲的陳玄奘作為壇主主持。此時,觀音已經牢牢把控了局面,她隨即指示四值功曹

停止啟用天庭時間。7天后觀音在法會現身,提示唐王需啟動西天取經工程。2天后,

貞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九月十二),唐僧從長安出發,開始西行取經。





北源八字


這是很多人看《西遊記》的一個誤區:

首先我們交代一下唐僧的身世:唐僧原為金蟬子,是佛祖手下第二代弟子。後來他因藐視佛法而轉世為人,並降生到陳光蕊家。

可是後來陳光蕊夫婦被奸人所害,唐僧以遺腹子的身份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終遷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戶、修行。然而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最終,唐僧不僅為父母報了仇還受到唐太宗的器重。唐太宗請他開“水陸大會”,又被觀音菩薩選定為取經人,與唐太宗結拜並前往西天取經。

其次,而在《西遊記》中,在描述唐三藏的身份證時,他的目的是想以此來襯托唐三藏的偉大。即使整本《西遊記》也是以唐僧四人為主線,因而未對這部分做詳細說明,所以給人一種錯覺:唐僧的出生和出發都停留在貞觀十三年。

最後,我們來說一下真正的原因:首先,這一段是作者的歷數,而歷數一般只講述先後,其次這也是唐三藏心裡對往事的回憶。所以綜上所述,其實就是對往事的回憶,並不是所有的事都發生在貞觀十三年。






夢歸秋塵


應該是作者的筆誤或者伏筆。雖然小說是本神話題材的書籍,但在唐僧取得真經之前都是肉體凡胎,書中也沒有具體描述他一夜長大的劇情,按照書中第一回往回推測就是唐僧為出家之前的父親陳光蕊中狀元和認識他娘殷小姐的時間 第一回 有明確記載

彼時是大唐太宗皇帝登基,改元貞觀,已登極十三年,歲在己巳,天下太平,八方進貢,四海稱臣……此榜行至海州地方,有一人姓陳名萼,表字光蕊

唐僧出發也是貞觀也是在貞觀十三年 13回 唐僧出長安

卻說三藏自貞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蒙唐王與多官送出長安關外。一二日馬不停蹄,早至法門寺。本寺住持上房長老,帶領眾僧有五百餘人,兩邊羅列,接至裡面,相見獻茶,

《西遊記》作為一本神話類小說,可能吳承恩一開始並沒有仔細的描寫唐僧出家前的背景故事,到了小說結局的時候,感覺唐僧這個人物人物刻畫太呆板,在完本之後臨時添加的故事,又或者作者再以這個時間BUG暗示唐僧是金蟬子轉生,在孃胎裡面就開始取經了(哪吒嗎?)


社會毒打哥


我認為就是作者的失誤。在書中有很多地方都有不對的,如唐僧西去的路線,唐僧師徒一路吃飯基本是一樣的,師徒每次作戰都是一種型勢;師父被妖怪捉去,徒弟三人再去救,每次都是打不過妖怪,再去請高人來救。細分析每部作品都有他的失誤,這就是人無完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瑯琊愛書法


讓貞觀十三年在飛一會兒


傅山遺風針推人


盛世大唐


z1荷鋤月下


神話小說本來就是假的,經不起推敲,不必太認真。


潛龍野鶴


作者前後可能忘了,這種事情古龍在小魚兒與花無缺小說中也出現過。


戒菸之後兩種人生


[捂臉]西遊記是作者把以前的許多故事強行拼起來的,漏洞很多,另外這個作者沒看過玄奘弟子寫的大唐西域記,西遊記的路線和歷史路線也對不上。

四大名著裡只有紅樓夢是作者原創的,其他都是當時流行的說書故事話本的集合再加工,認真你就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