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在即,從這兩個原因入手,打破孩子厭學的魔咒!

隨著新冠疫情形勢的逐漸明朗,全國已經有多個省市,明確發文公佈了開學的時間,3月底或者4月初,部分地區幼兒園和中小學的孩子,將陸陸續續開始返校。

不少家長可能鬆了一口氣:神獸終於要送出去了!但因為超長的寒假,接下來家長很可能會有另外一件更傷神的事情,那就是孩子不願意上學了!對於低幼年級的孩子來說,這種可能性更大。

有些家長可能會認為,孩子不願意上學,出現厭學的情緒,是調皮不聽話的表現。但事實並非如此!如果孩子對於上學這件事情,持續的表現出排斥的情緒,很可能是由於先天的氣質因素引起的。

接下來,我從兩種氣質因素出發,對於孩子的厭學行為,做一個分析。

開學在即,從這兩個原因入手,打破孩子厭學的魔咒!


1 厭學來自於兩種先天氣質因素

什麼是氣質呢?美國著名兒童精神科醫生斯坦利·圖雷克,給出了專業的解釋:

氣質指孩子與生俱來的特徵,是孩子天生、自然的行為風格和個性。

通常來說,不愛上學的孩子,大多具有以下兩種先天性的氣質:

一是初始趨避性這個類型的孩子不喜歡新環境或陌生環境,面對剛認識的成人或孩子會表現得害羞、靦腆。如果有人強迫他認識新朋友或面對新環境,孩子通常會通過哭鬧、抓人、發脾氣的方式退縮或抗議。

對於這一類型的孩子,家長應該避免一下子將太多新事物,放到孩子視線內,而是從部分到整體逐步去引導。同時當孩子進入完全陌生環境的時候,允許孩子親近自己的需求。

二是適應力差。這個類型的孩子,看起來墨守成規,並且對細節的變化特別敏感,適應某個習慣後就會一直堅持下去。比如,會堅持每次要一模一樣的衣服或食物。此外,活動或日常習慣過渡期和變化時會不適應,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調整過來。

家長在面對適應力差的孩子時,可以提前給孩子預告將要發生的事情,讓孩子有一個心理準備的時間和緩衝期,同時一定注意,不要用突然的變化來驚嚇孩子。

開學在即,從這兩個原因入手,打破孩子厭學的魔咒!


2 面對孩子的厭學情緒,你需要避免去做的四件事情:

第一,不要像做廣告一樣在孩子面前推銷學校。比如說:“你在學校玩得開心嗎?難道你不喜歡你的老師嗎?”

第二,不要過多詢問孩子學校的問題。如果孩子放學回家,你問:“今天上學怎樣啊?”孩子只是回答:“還行。”那麼不要再問了。不要進一步打探,也不要反覆問他在學校“乖不乖”等等。

第三,不要因為孩子在學校的行為懲罰孩子。因為這樣做毫無益處,通常會讓家長、孩子和老師共同捲入惡性循環。我們要做的是和老師多溝通,共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計劃。

第四,對於孩子暫時的退步行為,不必過於焦慮。即使已經和孩子達成協議,會在上學這件事情上表現良好,孩子也需要鞏固行為的階段。給孩子提供安全的家庭基地,讓孩子感覺到安全感,孩子很快就能變好。

開學在即,從這兩個原因入手,打破孩子厭學的魔咒!


3 家長可以從四個方面,引導孩子的入學行為

有一個學生西西,在幼升小的時候,就出現過嚴重的厭學情緒。西西媽媽為了孩子能提前適應小學的生活,給孩子報了一個暑假班。西西和班裡的小朋友相處得很好,每天積極主動,西西媽媽覺得很輕鬆,她想,孩子入園肯定不會有什麼問題了。

哪知暑假班結束後,在開學前兩週,西西的畫風突然變了,他開始變得黏人,不願意獨自玩耍。出門購物時,不願意進入商店,不願讓理髮師碰他,不願意試鞋子。

開學後的前兩週,剛開始需要百般催促才肯去上學,後來乾脆不願意起床和換衣服,還會在床上喊自己肚子疼。

如果你也遇到這樣的情況,該怎麼做呢?


開學在即,從這兩個原因入手,打破孩子厭學的魔咒!


首先,家長需要表現出和善,但同時以非常堅定的態度告訴孩子,必須按時上學,同時在把孩子送到學校後,迅速地離開。如果家長在學校逗留,情況會變得越來越糟糕。

另外,如果孩子在開學之前有異常的表現,不必強迫他馬上變得獨立,而是想辦法給他安全感。比如,在孩子黏人的時候,給予孩子陪伴,或者通過語言告訴他,自己會支持他,不要評判他的行為。同時,在這段時間,可以讓爸爸多陪陪孩子,會給予孩子更多勇氣。

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化解讓他恐懼的事情。比如把不願意上學的想法,比作動畫片中的妖怪,然後帶著孩子扮演英雄的角色,去驅趕這種恐懼。同時給予孩子安撫,比如:“爸爸媽媽都愛你,我們不會讓它傷害到你。”

最後,家長可以通過和孩子談論學校,幫助孩子做好上學的準備

。這麼做可以讓孩子逐步熟悉學校,但是注意不要過度誇獎學校。也可以帶著孩子參觀學校,在學校四周看看,如果有機會可以的話在教室逗留一下,但是要隨意放鬆地做這一切,如果孩子有抵抗情緒,不需要強迫進行。

開學在即,從這兩個原因入手,打破孩子厭學的魔咒!


親子教育是父母的一場修行,這話一點也不錯。孩子厭學情緒的出現,家長需要做的是,付出更多的耐心,同時用和善而堅定的態度,去引導孩子。當孩子感覺到父母的支持,覺得足夠安全的時候,便會開始接受家長的意見,逐步走向獨立。

我用這篇文章,從孩子自身氣質的角度,解析了厭學情緒的原因和解決方式。但是家長關注的角度,除了這一點以外,還需要關注一些外部的因素,比如孩子不願意上學,是否因為和同學或者老師之間出了什麼問題。我們只有瞭解了根本原因,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希望本文能帶給你一些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