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详细笔记。教你如何做课文批注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重点)

2.理解感叹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的作用;品味爱憎分明、充满激情、极富号召力和感染力的语言。(难点)

3.学习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和为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素养)


背景资料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革命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动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

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讲演”。

李公朴,江苏人。青少年时便关心国家大事,“五四”运动时,在上海发起组织爱国团,“五卅”运动时任上海学联工人科科长,1926年到广州参加北伐军。“四一二”政变后,愤然离开军队,“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到延安,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继续坚持战斗,积极从事民主和平运动。1946年1月重庆“校场口血案”中被特务殴打致伤。5月初到昆明,全国内战开始后,与闻一多积极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7月11日晚,于回家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杀害。


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本名家骅,湖北浠水人。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倡导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著有新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等。主要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中。


文体知识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的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


课文及详细批注


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详细笔记。教你如何做课文批注


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详细笔记。教你如何做课文批注


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详细笔记。教你如何做课文批注


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详细笔记。教你如何做课文批注


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详细笔记。教你如何做课文批注


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详细笔记。教你如何做课文批注

重难点分析

  • 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朴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他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对李公仆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仆先生和昆明人民,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斗争精神。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


  • 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现代青年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我们现代青年肩负着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未来,建设四化的历史重任。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警惕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立志成才,献身四化,这样才能无愧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英勇斗争、光荣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


主题概括

本文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先生和昆明青年为争取民主和平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表达对实现民主和平未来的坚定信心,号召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和平民主的目标而斗争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