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恭亲王奕訢生母孝静成皇后

导语

在清朝有这么一位母亲,她抚育了一位皇帝、一位贤王,她的这两个儿子深远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她虽然有一个华贵无比的姓氏,但是她的出身却很低微,她渴望登上那个封建时代女性最高的位置,但一非丈夫正妻,二非新帝生母,她本以为这个愿望要成为一生的遗憾,却没想到在病重之时得到了养子的尊封,成为了尊贵的太后,她就是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正说恭亲王奕訢生母孝静成皇后|杜绝谣言!哀家的皇儿孝顺着呢

《雍宫式范》静妃博尔济吉特氏

博尔济吉特氏一生经历传奇,她更被许多有心人演绎出诸如:恭亲王矫诏为母亲谋封皇太后;咸丰帝故意降低养母尊封太后之后的待遇,恭亲王得势后又重新尊封生母等。她的真实人生,必得透过层层迷雾,方能看到本质。

不是所有博尔济吉特氏都很牛

博尔济吉特氏,提起这个姓氏,可谓耳熟能详,作为元朝皇族的后代,与清朝皇族保持着悠久的姻亲关系,清初的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顺治帝废后、孝惠章皇后皆出自博尔济吉特氏,作为黄金家族的后代,博尔济吉特氏在清朝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正说恭亲王奕訢生母孝静成皇后|杜绝谣言!哀家的皇儿孝顺着呢

出身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的孝庄文皇后

但可不是所有博尔济吉特氏都很牛。孝静成皇后出身满洲正蓝旗,父亲花良阿只是个从五品的刑部员外郎,是个不入流的小官,而且花良阿虽然姓博尔济吉特氏,但是他并非孝端、孝庄皇后的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一系,在清朝只能算是一个普通家庭。

非一般的宠爱

孝静成皇后14岁入宫被封为静贵人,次年晋封静嫔、诞育皇次子奕纲,隔年,16岁的她又被晋封为静妃,接着在道光九年、十年接连诞育皇三子奕继和皇六女,又在道光十二年诞育了皇六子奕訢,在孝慎成皇后逝世后,被晋封为静贵妃,成为了仅次于全皇贵妃的后宫二号人物,这一年,她不过22岁。

在道光皇帝生前,潜邸和后宫先后有四位地位最高的女人,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早在道光帝登基前就离世了,继福晋佟佳氏后来封后,也就是道光十三年逝世的孝慎成皇后,因为这两位分别是祖父乾隆帝和父亲嘉庆帝为自己选择的正妻,道光帝说不上有多喜爱。

正说恭亲王奕訢生母孝静成皇后|杜绝谣言!哀家的皇儿孝顺着呢

道光皇帝

道光帝最宠爱的两个女人当属道光二年入宫的孝全皇后钮祜禄氏和道光五年入宫的孝静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众所周知,道光帝不知为何特别喜欢给后宫妃嫔降位,道光帝的高位妃嫔几乎无一幸免,尤为典型的是在道光二十四年将当时的后宫二号人物彤贵妃舒穆鲁氏降为贵人,可谓一撸到底。

但孝全皇后和孝静皇后却是例外,二人的地位皆是稳步上升,仅此一点就足可见道光帝对她二人的殊宠。

道光二十年正月,孝全皇后崩逝,道光帝悲痛异常,时年十岁的皇四子奕詝成了没有母亲的孩子,放眼六宫,此时地位最高的就是静贵妃博尔济吉特氏,而且素日很得道光帝宠爱和信任,据推测,孝静皇后和孝全皇后的关系应该也不错的,于是道光帝就把奕詝交给了静贵妃抚养,同年四月,晋封静贵妃为皇贵妃,至此,博尔济吉特氏成为了道光后宫的统领者,此后十年,她辛苦操劳,主持六宫,侍奉太后、皇帝,抚养二子一女,可算是爱新觉罗家的有功之臣。

正说恭亲王奕訢生母孝静成皇后|杜绝谣言!哀家的皇儿孝顺着呢

《喜溢秋庭图》静贵妃和皇六子奕訢

道光帝对孝全皇后一往情深,她离世后,道光帝也不愿再册立皇后,但作为后宫的女人,尤其是执掌六宫的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心中岂会对后位无念,须知,在她之前每一位执掌六宫的皇贵妃后来都成为了皇后,唯有令懿皇贵妃魏氏早逝,但其子永琰即位后也追封她为孝仪纯皇后。可见坐到这个位置的女人是绝对不会满足于皇贵妃这个身份的。

破碎的空梦,孝顺的养子

道光三十年正月,道光皇帝崩,临终册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三十九岁的静皇贵妃直至此刻才明白,儿子奕訢的皇帝梦碎了,纵使儿子再聪明终究敌不过道光帝对孝全皇后的爱,而同时破碎的还有她的太后梦。

正说恭亲王奕訢生母孝静成皇后|杜绝谣言!哀家的皇儿孝顺着呢

道光帝立储密旨

但所幸,作为养子,奕詝还是很孝顺的,他给了养母超规格的供养。

道光帝逝世七天后,奕詝尊封养母为皇贵太妃,徽号康慈,勿论其他,仅这个徽号就已经体现出奕詝对养母的孝心,徽号中的“慈”字在清朝后妃中有特殊意义,一般只有皇太后可用,如顺治帝生母昭圣慈寿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孝庄文皇后)、康熙帝生母慈和皇太后佟佳氏(孝康章皇后)、道光帝的继母恭慈皇太后钮祜禄氏(孝和睿皇后),还有后来的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奕詝以“康慈”为徽号,就是对所有人宣示,他就是要像对皇太后那样尊敬、供养自己的养母。

道光帝驾崩后,康慈皇贵太妃居住在乾清宫弘德殿,这里是当年恭慈皇太后居丧期间居住的地方,丧期毕,奕詝奉养母至寿康宫长乐敷华殿,凡往圆明园,则奉养母于绮春园,这两处均是当年道光皇帝奉养继母恭慈皇太后的地方。

正说恭亲王奕訢生母孝静成皇后|杜绝谣言!哀家的皇儿孝顺着呢

紫禁城寿康宫

在奕詝登基当日,他在弘德殿给刚刚成为皇贵太妃的养母行礼,这也是清王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次超规格礼遇。

己未。上即皇帝位于太和殿。分遣官祗告天地太庙社稷。是日黎明。大驾卤簿全设。百官齐集于朝。上素服诣梓宫前行礼。祗告受命于大行皇帝更礼服。诣弘德殿皇贵太妃前行礼。

奕詝对养母的孝顺还不止于此。在清朝,皇帝的生日称万寿节,皇后的生日称千秋节,皇太后的生日名圣寿节,奕詝为养母康慈皇贵太妃的生日取名慈寿节,每年的五月十一隆重以待,尤其以咸丰元年康慈皇贵太妃四十岁生日最为隆重。

癸巳。谕内阁:本月十一日。恭逢康慈皇贵太妃四旬慈寿。是日在京之王公文武各官。著穿蟒袍补褂一日。其前三日。后三日。均著常服戴朝珠。俟二十七月后。每年五月自初八至十四等日。在京之王公文武各官。均著穿蟒袍补褂。该部即遵谕行。

正说恭亲王奕訢生母孝静成皇后|杜绝谣言!哀家的皇儿孝顺着呢

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

这段记载中,咸丰帝特谕在京王公文武官员在养母慈寿节当日穿蟒袍补褂,在清朝,皇太后的圣寿节文武官员需穿蟒袍补褂七日,因为此时依旧在道光帝二十七个月的国丧之中,故而只在慈寿节当日穿,而待道光帝国丧期满后,在京王公文武官员要像皇太后圣寿节那样穿七日。

在一段关于喀尔喀扎萨克和硕亲王达尔玛(乾隆朝固伦和静公主和额驸拉旺多尔济的嗣曾孙)府志中记载:

咸丰四年(正月)初二日,寿康宫请安,盘费钱二百文。十六日,寿康宫请安,盘费钱二百文。

此后每月均有此记载。说明王府每个月初二日和十六日都要派人给康慈皇贵太妃请安。清朝规定,各宗室王、贝勒、贝子、公等府邸每月两次派人给皇太后请安。有时还要进贡额食。现在看记载,规定的请安进贡的日子是朔望的第二天,也就是每月的初二与十六。康慈皇贵太妃作为咸丰皇帝养母,也享受这一待遇。除了寻常请安,每逢节庆日,王府也要向皇贵太妃请安送礼。而皇太后与太妃最大的不同就是国礼与家礼的区别,是否涉及外朝的问题。与康慈皇贵太妃同朝晋封的皇祖如皇贵太妃(嘉庆帝如妃)虽然辈分上更高,但一无徽号,二无特殊待遇,还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正说恭亲王奕訢生母孝静成皇后|杜绝谣言!哀家的皇儿孝顺着呢

康慈皇贵太妃居住的绮春园

说起孝顺,古代和现代有一条通用的标准,那就是“常回家看看”,咸丰帝在这一方面做得更是无可挑剔。咸丰帝向康慈皇贵太妃问安每月少则数次,多则十数次,这个频率比起雍正帝问安生母乌雅氏、道光帝问安继母钮祜禄氏要高,比起清朝著名的大孝子乾隆帝问安母亲钮祜禄氏也绝不逊色,甚至更甚。

总的来说,康慈皇贵太妃在咸丰朝享受到了几近皇太后的礼遇和供养,形象地说:她是没有太后封号的太后。无端指责咸丰帝不孝顺养母是不尊重事实的。

帝王养母的身后事

咸丰五年七月,康慈皇贵太妃病重,咸丰帝下旨尊之为皇太后:

谕惠亲王绵愉等:朕维礼缘于义。首重慈闱之尊养。孝本乎诚。宜崇母范之鸿称。钦惟康慈皇贵太妃。侍奉皇考廿余年。徽柔素著。抚育朕躬十五载。恩恤优加。虽懿德撝谦。而孝忱难罄。今谨上尊号为康慈皇太后。福履无疆。长承爱日之暄。寿考有徵。永协亿龄之庆。一切应行典礼。著该部察例具奏。  

正说恭亲王奕訢生母孝静成皇后|杜绝谣言!哀家的皇儿孝顺着呢

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

关于尊封皇太后的事情上,有野史和民间文人笔记编排出了恭亲王矫诏封母亲为皇太后的故事,但笔者查找了诸如《清史稿》《清咸丰朝实录》《清稗类钞》等史料,均无对此事的记载。这一故事出自清末文人王闿运所撰的《祺祥故事》,王闿运虽为博学之士,但在咸丰五年时并未在内廷行走,哪知此事原委,而且《祺祥故事》中对被两宫太后和恭亲王奕訢联手诛杀的肃顺多同情、辩解之语,很难说不是为了抹黑奕訢而编造的看似合情合理的故事。

康慈皇贵太妃想当太后不假,恭亲王奕訢孝顺生母不假,但此时的奕訢根本没有那么大的权力能越过咸丰帝直接下旨,后人很有可能把他在辛酉政变后的大权在握嫁接到了这一时期。

从各方面来看,咸丰帝封养母为皇太后当是出自自己的本意。

七月初九日,康慈皇太后崩逝,咸丰帝悲痛万分,诏谕宫廷内外,康慈皇太后一应丧礼俱按皇太后之礼妥善操办:

庚午。上诣寿康宫,问皇太后安。  

皇太后疾大渐。复诣爱日春长问侍。巳刻,康慈皇太后崩。上哀恸号呼。摘冠缨。易素服。诣灵驾前奠酒。还养心殿。申刻,复诣寿康宫。奉大行皇太后灵驾至慈宁宫。上翦发成服。皇后以下俱成服。亲王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公主福晋以下、侍卫妻以上及包衣佐领等男妇,亦俱成服。各按位次。齐集举哀。上哀恸深至。哭无停声。王大臣等伏地环跪。恳上节哀。酉刻,大行皇太后大殓。奉安梓宫于慈宁宫正中。上奠酒行礼。  

据《清咸丰朝实录》记载,康慈皇太后一应丧仪与乾隆帝之崇庆皇太后、道光帝之恭慈皇太后几无差异,此时的咸丰朝正在与太平天国军队激烈交战,康慈皇太后之丧仪依旧隆重以待,亦可应证咸丰帝之纯孝。

正说恭亲王奕訢生母孝静成皇后|杜绝谣言!哀家的皇儿孝顺着呢

康慈皇太后奉安于慈宁宫

群臣为康慈皇太后上谥号为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不系宣宗谥号,不祔太庙,而属于康慈皇太后的慕东陵只是将慕陵妃园寝中由道光帝下令为当时的静皇贵妃修建的宝顶加以修筑、增设配套设施而建成,比起孝圣宪皇后的泰东陵、孝和睿皇后的昌西陵要简朴很多。

而这又被有心人编排为咸丰帝刻意压缩养母的规格,但咸丰帝又何尝不是有苦难言呢?

有苦难言的咸丰帝

在咸丰帝之前,由妃嫔养母养育成人并且即位登基的皇帝只有嘉庆皇帝一人。乾隆帝的十五阿哥永琰为令贵妃魏氏诞育,由庆妃陆氏抚养,陆氏后来晋封为庆贵妃,于乾隆三十九年离世,就在乾隆帝驾崩的次日,嘉庆帝就追封养母庆贵妃为庆恭皇贵妃,并加恩其家。

正说恭亲王奕訢生母孝静成皇后|杜绝谣言!哀家的皇儿孝顺着呢

嘉庆帝养母庆恭皇贵妃陆氏,时为庆嫔

比起庆恭皇贵妃,康慈皇太后要幸运得多,但就是这样,世人对咸丰帝的一些做法仍有质疑。

质疑1: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封养母为皇太后?

康慈皇太后十年间抚育奕詝、奕訢劳苦功高、辛勤倍至,在道光帝的眼皮底下她待奕詝必定是很好的,如此尽职尽责的她,没能一开始就被封为皇太后并非咸丰帝不孝,而是清朝的礼制所限。

从庆恭皇贵妃就能看出,清朝并没有尊封养母为太后或追封为皇后的先例。俗语云:清承明制。便是说,清朝的制度安排很大程度上承继了明朝的范式,但即便是将视野放宽到明朝,亦无先例可循。博尔济吉特氏一非先帝皇后,二非新帝生母,没有尊封太后的理由咸丰帝深知养母心中的想法,但碍于礼法,不能这么做,他只能对养母倍加孝顺,除了那个名号,把所有能给养母的都给了她。

质疑2:关于养母的死后哀荣。

博尔济吉特氏初谥为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有野史笔记传闻,孝静皇后初始谥号中的“抚”字原本是“辅”,是恭亲王奕訢秉政后才改为“抚”字的。

“抚”字为抚育、抚养之意,“辅”字为辅佐、辅助之意,二者虽然皆为表示赞誉、肯定的字,但意涵不同,意义更是不同。

正说恭亲王奕訢生母孝静成皇后|杜绝谣言!哀家的皇儿孝顺着呢

咸丰帝朝服像

但这个看似合情合理的故事在史料中没有相关记载,在可信度最高的《清咸丰朝实录》中记载,博尔济吉特氏的初始谥号中的就是“抚”字,没有后改之说。

关于孝静皇后不系宣宗谥号和不祔太庙二条,这很可能是咸丰帝在两难之中做的折中选择。

前已有言,孝静皇后并不具备封太后的资格,但咸丰帝为了安慰病重的养母依旧打破常规,封养母为皇太后,养母逝世后一应丧仪依旧按照皇太后规制办理,但在群臣心中,咸丰帝此举乃是越规逾矩之行,咸丰帝也不得不对已经去世的父母有个交代,于是他下诏言道:

爰考会典所载,太祖高皇帝三后,惟孝慈高皇后配祔太庙,谥号称高。是别殿奉祀,称号宜殊,非惟前代之旧章,实本我朝之定制。今明禋钜典,朕不敢以感恩之故,稍越常经。景铄鸿名,朕何敢以尽孝之私,致逾定礼。

正说恭亲王奕訢生母孝静成皇后|杜绝谣言!哀家的皇儿孝顺着呢

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

其实不止是努尔哈赤,皇太极的三位正妻中,也只有哲哲被追封为孝端文皇后,连他的元妃钮祜禄氏都没有被追封,咸丰帝引用的这个例子还是很有说服性的,他即使再尊崇、缅怀自己的养母,也不能过分逾越规制,不得不有所区别,故而不系宣宗谥号、不祔太庙,并非是他刻意打压养母的身后尊荣。

质疑3:规制简单的慕东陵。

按清朝规制,皇后(先帝正妻或新帝生母)晚于丈夫崩逝后应另建陵寝,如孝庄文皇后另建昭西陵、孝圣宪皇后另建泰东陵等,但孝静皇后的慕东陵格外特殊,它是由慕陵妃园寝改建而来。

咸丰帝不给养母单独建陵实是不得已而为之。最重要的一点是早在道光二十九年,道光帝就明确下旨:

妃园寝前层中座石券,着照龙泉峪宝顶(即道光帝慕陵)式样,修建宝顶一座,再行踏看,绘图呈览。钦此。

由此可见,道光帝已经决定日后将他的静皇贵妃葬在妃园寝,但是道光帝依旧照顾了静皇贵妃的身份、地位和多年劳苦,着意按照帝陵宝顶标准修建皇贵妃宝顶。而此时的咸丰帝一来不能违背父皇的意愿,二来要对养母多加尊崇,故而他做了如下安排:

将来大行皇太后奉安,即拟以慕陵妃园寝做为山陵,惟宝城城后,必须筑墙一道,……至围墙亦有顺路可通。

正说恭亲王奕訢生母孝静成皇后|杜绝谣言!哀家的皇儿孝顺着呢

孝静成皇后陵址慕东陵

宝城内葬孝静皇后,宝城外至中间葬十六个嫔妃,使整个妃园寝形成了以孝静皇后为中心的大园套小园的形状。这样既不违反道光帝的旨意,又突出了孝静皇后的位置。为进一步表示孝敬,咸丰帝又决定将原妃陵的绿琉璃瓦改为黄琉璃瓦,陵前加建神厨库,妃园寝改为后陵—慕东陵。

除此之外,咸丰朝捉襟见肘的朝政危机也是咸丰帝不得不缩减养母陵寝用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清王朝重要的财赋来源地江南被太平天国军占领,清王朝只得节衣缩食。

质疑四:罢黜弟弟恭亲王奕訢的职务。

孝静皇后的丧仪未完,咸丰帝就以“办理大行皇太后丧仪多有疏漏”为由罢黜了奕訢的职务,命他回上书房读书,很多人认为,这不就是“恭亲王矫诏”事件的延续,但既然前面已经证明“矫诏”一事出自虚妄,那罢黜奕訢的真实动机又是什么?

正说恭亲王奕訢生母孝静成皇后|杜绝谣言!哀家的皇儿孝顺着呢

《道光帝行乐图》中奕詝、奕訢兄弟

根据现有史料记载分析,奕訢被罢黜的真实原因很有可能是出于奕詝对他才能的忌惮。道光帝遗诏中史无前例的在册立奕詝为太子的同时封奕訢为恭亲王,这不能不让奕詝心存阴影,奕訢是曾被父亲属意的继承人,又才华出众,这些年来,出于对养母的孝顺,他对弟弟多加重用。在笔者想来,正是孝静皇后的离世,让奕詝不再忍耐,而是一举出击罢黜了奕訢。

结语

同治元年,奕詝和两宫太后联手扳倒了顾命八大臣,两宫太后为了政局稳定并得到恭亲王的进一步支持,两宫皇太后于同治元年四月初八以同治帝的名义发下诏书,为恭亲王的生母孝静皇后加谥懿昭端惠,系道光帝谥号“成”字,这样谥号即成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弼天抚圣成皇后,同年九月初二,将孝静成皇后神位升祔太庙。

正说恭亲王奕訢生母孝静成皇后|杜绝谣言!哀家的皇儿孝顺着呢

电视剧《大清后宫》中陈炜饰演的静妃

孝静成皇后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有些人眼中,她是一位永不知足的女人,养子对她那么好,她却仍心存私念,一心渴求太后之位。

在另一些人眼中,她是个悲剧性的女人,辛苦养育皇帝十年却没能及时被封为皇太后,离世后的尊荣也被降阶,实堪怜悯。

我们在看历史时,必得客观得还原历史,孝静成皇后不止是历史典籍上冷冰冰的文字,她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过的一个人,她不止是一位被追封为皇后的皇贵妃,她也是一位母亲。

她抚育了一位皇帝,培养了一位贤王,她的这两个儿子深远影响了中国历史,不以历史功过而论,这样的一位母亲难道就没有伟大之处吗?当然,抚育孩子的辛苦和操劳对于一位母亲来说,总是甘之如饴的。

正说恭亲王奕訢生母孝静成皇后|杜绝谣言!哀家的皇儿孝顺着呢

清朝皇后凤冠

孝静成皇后一生谨慎敦静,从道光帝给她的这个封号“静”便可见一斑,她辛勤侍奉夫君25年,在道光二十年到三十年的十年间统御六宫,侍奉婆母、夫君,抚育二子一女,对于这样一位深受封建礼制影响的女性而言,追求皇后的名位又有何错呢?

虽然儿子奕訢没能继承大统,但是养子奕詝没有对不起她,五年来辛勤侍奉,视之为生母,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倘若此情此景现于汉唐宋的太平治世,岂不也是千古美谈。

我们在看历史时,不应有掺杂过多的情绪,应当就事论事,理性看待,不以一俊遮百丑,不以一恶掩百善,如此寻微探秘方能得到最接近历史的真相。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道光朝实录》《清咸丰朝实录》《清稗类钞》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