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两个罗马尼亚集团军遭受了怎样的重创?是否还具有战斗力?

历史长流水


参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罗马尼亚军队分别是第3集团军和第4集团军,在11月19日苏军发起反攻前,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实际还并未组建,构成该集团军基干的罗马尼亚第6、7军归属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部指挥。苏军发起反攻前,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拥有9个师共计15.5万人,而在斯大林格勒南面的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则拥有7.5万人,这样在斯大林格勒地域作战的罗马尼亚军队总计达23万人左右。直到12月8日苏军成功合围德军第6集团军为止,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尚有8.3万人,第4集团军拥有3.9万人,总计12.2万人,还有2万罗马尼亚军队困在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内。也就是说,罗马尼亚军队在11.19-12.8日期间总共损失了9万人,损失了40%的兵力,加上罗马尼亚军队在撤退中丧失了大部分的重型武器,其战斗力可能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



两个罗马尼亚集团军以斯大林格勒北面的第3集团军损失最为严重,该集团军的主力基本被苏军所歼灭,大部分被苏军所包围,在罗马尼亚军队在原地坚守数天后发现救援无望,被迫进行绝望的突围,最终只有1个装甲师和1个骑兵师的残部逃了出去。幸存的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单位大部分都是后勤单位,作战单位寥寥无几,更加严重的是士气问题,整个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已经完全陷入混乱,无法在称作是一个作战整体,德军陆军总参谋部得出这样的结论:“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已经不适合继续担负这样的防御任务。”德军陆军总司令部不得不为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紧急送去一个德军参谋部和新的集团军参谋长以重建部队秩序。


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德方参谋长温克将军亲自乘飞机视察前线,他发现建制完整成规模的罗马尼亚军队已经不存在了,坚守在前线的只有德军第48装甲军的残部、空军临时组织的警戒部队和第6集团军留在包围圈外边的后勤单位,通过组建大大小小的临时战斗群,交由精干的德军军官指挥才勉强守住了奇尔河防线。期间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残存的部队进行了重组,重新投入前线,但是战斗力很弱,尤其缺乏反坦克武器,根本无法阻挡苏军坦克部队的进攻,德军顿河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曾向陆军总司令部建议撤换下这些罗马尼亚军队,但是由于陆军总司令部实在没有多余军队来顶替罗马尼亚军队,只能让其继续在前线战斗。


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的情况相较于第3集团军稍微好点,下属各军虽然遭到重创,但是都基本保留了完整的建制,不像第3集团军下属的各师那样被苏军完全围歼。不久之后,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还和重建的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一起组成霍特战役级群,发起解救德军第6集团军的进攻行动,为进攻中的德军提供侧翼的掩护任务。随着德军救援行动的失败,苏军很快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势,两个罗马尼亚集团军在激烈的防御作战中迅速的耗尽了最后的战斗力,最终全部退出了前线,与之一起的还有意大利第8集团军和匈牙利第2集团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