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與太陽》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浮生我半醒


首先我們先了解下這個寓言故事。


一天,太陽和風在爭論誰比較強壯,風說:"當然是我。你看下面那位穿著外套的老人,我打賭可以比你更快要他把外套脫下來。"說著,風便用力對著老人吹,希望把老人的外套吹下來。但是它愈吹,老人愈把外套裹得更緊。後來,風吹累了,太陽便走出來將陽光暖洋洋地照在老人身上。沒有多久,老人便開始擦汗,並且把外套脫下。太陽於是對風說道:"溫和友善永遠強過激烈狂暴。"

這部分告訴我們的道理其實非常簡單,它告訴人們不要過於爭強好勝覺得自己永遠都比別人強,不要覺得身邊默默無聞的人身上沒有閃光點,其實 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在某一方面或者某一個問題上他們會綻放出自己的光芒,不要過於盛氣凌人,學會溫和友善對待身邊的人。

其實這個故事還有下集:北風爺爺看見這個情形,只好認輸了。可是太陽公公卻對北風爺爺說:“這次是你輸了,可我沒有辦法叫那個人再穿上衣服。要他穿上衣服,還得靠你的本領呢。” 

這部分告訴人們,一個人的能力在某一個地方可能成為優點,但在另一個地方就有可能成為缺點,學會相互合作,取長補短,才會共贏。


阿蘭君


我們只要溫柔以待

有一則伊索寓言名叫《風與太陽》,大意是這樣的:風和太陽為誰的威力大爭論不休,兩人誰也沒說服對方,只好進行實戰,誰能把一個路人的衣服脫下來,誰就是勝利者,風使勁吹,結果,越吹越讓人裹緊衣服;而太陽則把陽光送給人,不停地送,老人越來越熱,就不斷脫下衣服,最後熱的不行,乾脆跳下河洗澡了。

顯然,這次比賽,太陽獲得勝利。這則故事告訴我們那些道理呢?

首先,從做事的方式與結果的關係上看。同一件事,不同方式對事情所要達到的預期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風采用勁吹的方式,太陽則採用“送溫暖”方式。結果也明顯不同。

其次,從接受方來說,路人更容易在太陽的溫暖懷抱裡,脫下層層衣服,以至於跳下河洗澡。由此,告訴我們兩點,一是,如何讓人接受自己這一點上,用溫柔的勸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更容易說服別人,千萬不要採用暴力的方式,那樣做只會適得其反,二是,由勸說引申到家長老師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我們家長老師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多學學太陽的方式,送給孩子溫暖,溫柔的對待孩子,給孩子以關愛,孩子就更容易接受我們、信賴我們;反而,如果像風那樣,暴風驟雨式的批評打壓、甚至施暴,可能當時有點效果,可時間一長,會把孩子逼得心理上的不正常,越來越叛逆,離我們預期的教育軌道越來越遠。

當然,風和太陽各有優點,各有長處,如果他們選擇的比賽內容是如何讓人能夠多加衣服,那可能風就會勝利,所以,我們在生活裡,要多發現別人的優點。不要妄自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