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戰場上的脫貧攻堅“戰鬥員”

記者 沈孫暉 通訊員 孫志鵬

餘姚市委報道組 謝敏軍

近日,貴州省黔西南州望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李首志、李首山兩兄弟第一次乘坐高鐵,懷揣夢想來到餘姚務工。“我們一定要好好工作,爭取早日脫貧。”對於未來,兄弟倆信心滿滿。

新冠肺炎疫情阻擋不了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鏗鏘步伐!疫情防控期間,像李首志兩兄弟這樣的望謨籍勞動力一批批乘坐專列、專車來到姚城就業。而從中牽線搭橋者,就有餘姚掛職望謨縣政府辦副主任、扶貧辦副主任李明。

李明是餘姚市人大常委會財經工委副主任,前年4月被派遣到望謨縣參加“三年脫貧攻堅”工作。他傾力打造“姚望相助”東西部扶貧協作品牌,去年實施23個社會幫扶項目,引入社會幫扶資金1200餘萬元,受益群眾1.5萬餘人次;促成360多名望謨籍貧困勞動力來姚就業,人均月薪5000元以上,為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戶、帶動一片”打下了堅實基礎。

此次疫情暴發,李明按照上級要求在餘姚待命,但仍防疫、扶貧“兩手抓”。他所在的鳳山街道醬園街社區位於中心城區,常住人口多、人員流動大,社區管理壓力較大。李明主動請纓,於晚上6時至11時半到卡口義務值守,冒著寒風為出入人員做好測量體溫、登記信息等服務工作。白天,他積極與望謨對接,根據疫情防控形勢不斷調整下步工作計劃。

工作中,李明發現餘姚企業因缺少勞動力,一度面臨復工難。而另一方面,望謨籍勞動力外出就業之路也因疫情受阻。“正月十九那天,我先後接到了望謨縣委組織部部長和餘姚‘邦首電器’等企業的電話,雙方都希望我儘快組織望謨勞動力來姚務工。”為此,李明一邊向餘姚有關部門瞭解貴州員工來姚的注意事項,一邊向望謨縣委縣政府建議採取特殊措施。最後,兩地人社部門通力協作,出臺了員工補貼、包車包專列及來姚後住宿、吃飯、培訓上崗等一系列優惠政策。

復工復產和脫貧攻堅“兩戰都要贏”。接到歸隊通知的那天,李明“打飛的”趕到望謨,馬上奔赴新屯、打易等勞務輸出較多的鄉鎮街道,對接來姚務工事宜。“當時,不少望謨群眾因疫情心存顧慮,有的甚至給我吃‘閉門羹’。”李明沒有氣餒,耐心解釋餘姚出臺的相關優惠政策,並通過望謨縣人社局和各鄉鎮街道設法做工作。

辦法總比困難多!李明藉助望謨駐姚勞務協作工作站,摸清全縣有勞動能力貧困戶底數,根據就業意願、掌握技能和工作經歷,“點對點”精準推薦就業崗位,引導貧困勞動力來姚務工。同時,兩地人社部門加強合作,將餘姚復工企業的招工信息發送到望謨開發的就業扶貧微信小程序上。當地群眾可線上選擇中意的企業和崗位,經核酸檢測確認健康後,便可搭乘專車、專列“從家門到廠門”。

2月17日,疫情期間首批61名望謨籍貧困勞動力分乘3輛包車抵姚,直接進入“大葉園林”“錦隆電器”兩家公司就業;3月6日傍晚,第10批125名望謨籍務工人員搭乘專列來到餘姚工作……“疫情發生以來,兩地通過勞務協作,已向餘姚輸送1600多名望謨籍勞動力,是去年的兩倍多,其中80%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了共贏。”李明介紹。

疫情防控期間組織勞務輸出只是“測驗”,決戰脫貧攻堅才是“大考”。“如何進一步發揮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力量,助推國務院扶貧辦掛牌督戰的望謨縣新華村、大灣村等5個貧困村脫貧摘帽,是我們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李明告訴記者,經過深入調研,姚、望兩地已達成一致,將通過黨建扶貧+就業幫扶、消費扶貧、教育扶貧、產業指導幫扶等“1+X”幫扶模式,打好最後總攻,堅決攻克深度貧困村的堡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