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民警吳湧犧牲在抗疫一線 年僅51歲

武漢連續多天新增確認和疑似病例保持清零,疫情的陰霾正在散去,可是,駐守漢正街的片警吳湧,在連續“戰疫”60天后,突然倒在派出所,再也沒有醒來。

驚悉噩耗,23日,楚天都市報記者來到派出所和吳湧生前戰鬥的社區,民警、社區幹部和居民們含淚回憶:他是個好人哪!凡是有危險,有困難,他總是說“我是黨員民警,我先上”。

事實上,吳湧所做的,比他說的多得多。

他的最後7個日夜,令人動容。


武漢民警吳湧犧牲在抗疫一線 年僅51歲


老吳老吳,你快醒醒呀

吳湧是武漢市公安局礄口區分局利濟派出所共和社區民警。3月22日下午4時許,派出所同事劉曉旭經過寢室時,發現吳湧的寢室門虛掩,吳湧躺在床上,被子一角垂在地上。

“老吳,被子掉了,你冷不冷?”劉曉旭喊了一聲,吳湧沒有答應。劉曉旭上前拾起被子,摸到吳湧的手,冰涼冰涼。

一絲不詳的預湧上心頭,他衝下二樓,喊道:“老吳病了!”


武漢民警吳湧犧牲在抗疫一線 年僅51歲


幾名同事衝了上來,發現吳湧沒有呼吸和心跳,緊張的氣氛突然瀰漫——

“快,快叫救護車!”

“做心肺復甦,人工呼吸!”

按壓胸腔,吹氣,再按,再吹,劉曉旭不停地重複著心臟復甦的動作,急得渾身冒汗。

老吳,老吳,你快醒醒、快醒醒呀!

120醫生很快趕來,仔細地檢查了脈搏,呼吸和瞳孔,嘆了一聲:“他,已經走了。”

吳湧因公犧牲,終年51歲。噩耗如晴天霹靂在警隊傳開。

吳湧1989年警校畢業,從警31年。他兩次榮立個人三等功,7次受到嘉獎,連續6年被評為優秀公務員。


武漢民警吳湧犧牲在抗疫一線 年僅51歲


他的最後7個日夜令人動容

3月23日下午,記者走進漢正街狹窄的里巷,來到漢中街188號軍威大廈。這是一棟上世紀90年代的建築,四周環繞著老舊私房。軍威大廈底層是市場日用品市場,平臺之上是居民樓。吳湧所在的共和社區警務室,是搭蓋在平臺上的一間小屋。

共和社區居委會書記熊恆超是個幹練的80後,比吳湧小14歲,跟吳湧很是合得來。他告訴記者,22日下午,居委會計劃挨家挨戶上門送物資。“下午兩點半了,老吳還沒來,給他打電話也沒接。”熊恆超覺得有點奇怪。

送完物資,突然得知老吳“走了”,熊恆超驚呆了,不知不覺淚溢眼眶。

“遠的不說,就說老吳在社區連續戰鬥最近7個日夜。他累壞了。”


武漢民警吳湧犧牲在抗疫一線 年僅51歲


——3月16日,中年婦女李某(化名)突發精神疾病出現幻覺,自稱數千元工資被偷,精神恍惚地來到樓頂平臺上。吳湧接到報警趕來,靈機一動,去銀行取了2000元現金,寫下一張紙條,讓物業人員扮作會計送到她面前,假稱“工資剛發,沒有被偷”,把李某勸下。接著,吳湧聯繫街道、區衛健委協調,當天把李某送進醫院,不巧醫院當天消殺,次日才能接待住院。吳湧陪她在門診看病、開藥,再送回家,當晚,吳湧來到物業公司值班室湊合了一夜,隨時防備再發意外。

次日早晨,熊恆超見他滿眼血絲,勸他注意休息。“不能歇,不能歇,趕緊送病人去住院。”老吳帶著李某前往醫院辦理入院手續,做核酸檢測,樓上樓下跑得冒汗,返回派出所時已經天黑。飯點已過,吳湧泡了一包方便麵,卻很開心。

——3月18日,吳湧帶著6名安保隊員、4名協管員去社區巡查,檢查有沒有人故意損壞隔離擋板,一旦發現就修補。當天,他們巡遍整個社區,中途上門看望了幾名獨居老人、走訪了吸毒人員。

——3月19日,社區收到300份愛心蔬菜。3月20日,政府發放的愛心魚到了,每條魚足有三四斤重。共和社區在家的居民有641戶,641條魚,每家一條,要挨家挨戶送。平臺上三層至九層是居民住宅樓,沒有電梯,吳湧上了一趟又一趟。常有居民驚訝地說:“哎呀你也不年輕了,讓小夥子們送唄,怎麼還親自爬樓送。”吳湧總是說:“我怎麼就不能送,要帶頭才行呢!”

——3月21日,下雨,吳湧又帶著安保隊員們檢查社區的封控硬隔離擋板有沒有漏洞,檢查門店有無違規開門營業,有無火災隱患。轄區裡還有一片拆遷區域,他仔細查看空置房裡有無人員躲藏。

——3月22日天晴,他來到封控口卡值守,碰到幾個想違規外出的居民,他耐心地勸返。期間有一名居民到派出所報案,吳湧接到通知趕回到派出所接待,忙完之後可能覺得不適進了寢室,竟然再也沒有醒來。

他總說“我是黨員民警,有危險,我先上”

居民們告訴記者,封城後,轉移收治“四類人員”經常遇到困難,每當此時,吳湧總說:“我是黨員民警,有危險,我先上!”

6樓的鄭爹爹出現感染症狀。2月9日晚,吳湧和社區幹部穿著防護服來到老人家裡,準備把他送去隔離治療。鄭爹爹十分虛弱,只能勉強下床邁步。吳湧上前抓住老人的手搭在自己肩上,彎著腰給老人當柺杖。下臺階時,他邁一級,老人跟著走一步,終於來到平臺,把老人扶到事先準備好的輪椅上,吳湧又和共和社區居委會黨委書記熊恆超一起,把老人抬到樓下,累得滿頭大汗。


武漢民警吳湧犧牲在抗疫一線 年僅51歲


社區防控是關鍵一役,“四類人員”全部排查隔離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受這點累不算啥。社區幹部回憶,吳湧不止一次這樣說。

2月18日,明太婆有輕微發熱症狀,但她認為自己不需要治療也不願隔離,拒不開門,還把社區書記熊恆超的電話號碼拉進了黑名單。吳湧來到明太婆家門外,講政策,說治療,明太婆就是不開門。吳湧決定迂迴“智取”。明太婆的戶口在蔡甸區村裡,吳湧查到村支書的手機,村支書立即打電話給明太婆,鄉親鄉情說動了明太婆,她主動配合前往隔離點觀察治療。明太婆康復後,專門到社區表達歉意。

73歲的吳爹爹患有腎病,每週要做兩次透析,小區封閉後子女無法前來照顧。吳湧說:“您家的事,我包了。”每到透析日的上午9點,吳湧準時接出老人,送到醫院透析室,下午再送回家。吳爹爹對記者說:“送米、送油、買藥,都是吳警官,他就像親人一樣啊!”


武漢民警吳湧犧牲在抗疫一線 年僅51歲


妻子:他讓人擔心更讓人放心

3月22日下午,派出所同事致電吳湧的妻子劉曉林: “吳湧同志走了!”

“去哪裡?有任務,又出差?”她沒有反應過來,確認噩耗時,淚如雨下。

1993年相識之初,他在礄口區公安分局防暴隊當巡警,她在新華路體育場上班。

“我從小就崇拜警察,從他身上,我更加感受到警察是個神聖的職業。”劉曉林說,作為警嫂,總是為他擔心,“他有時候半夜三更,接到電話就走了;有時候與犯罪分子搏鬥,對方藏有兇器。我總要囉嗦,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啊!”


武漢民警吳湧犧牲在抗疫一線 年僅51歲


劉曉林對吳湧更多的是放心。他責任心極強,幾乎每年拿回獎狀、獎盃,不抽菸、不喝酒、不應酬,喜愛羽毛球、乒乓球、游泳,每天6點半起床跑步,精氣神十足。

劉曉林透露,今年疫情爆發,吳湧的母親感染新冠病毒,確診為重症,住進市四醫院。吳湧心急如焚,卻沒有時間照顧老人,便囑咐在該院當醫生的大弟弟吳濤多費心。母親出院後,他每天打兩個電話問候。

他對待岳父、岳母也是如此,岳父中風5次,全是他背上背下。

吳湧同志,一路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