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我和我驕傲的倔強

阮籍:我和我驕傲的倔強

如果問:李白是誰?小學生都很知道他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如果問:蘇軾是誰?很多人也不陌生他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甚至如果問一生僅留作二首詩的林升,大家也張口就來他的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可如果問阮籍是誰?也許會有人反問:他帥嗎?歌手還是演員?哪裡的十八線小生?


阮籍,不僅是一個人的名字,更是魏晉風度的代名詞。


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在他的名作《滕王閣序》中毫不客氣地諷刺嘲笑: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盛唐田園派詩人孟浩然在《聽鄭五愔彈琴》詩中溢於言表地羨慕:阮籍推名飲,清風坐竹林。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在《放鶴亭》中還算中肯地評價:阮籍之徒,雖荒惑敗亂如酒者,猶不能為害。


南宋陸游放翁在《讀阮籍傳》詩中,則是怒氣中火地狠批他的不守禮法:籍輩可誅無複議,禮非為我為何人?


星星還是那個星星,阮籍還是那個阮籍,可為什麼不同人的評價竟有著雲泥之別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大可不必糾結,因為阮籍生前就雲淡風輕地說過:“禮豈為我輩設也?”


他不僅若無其事地回答著眾口鑠金的時代,更言行合一地把他的放蕩不羈展示的淋漓盡致。


世俗說:男女授受不親;阮籍說:清者自清。


《世說新語》記載:阮籍的嫂子,也是竹林七賢另一位成員阮咸的母親有一次回孃家。她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地興高采烈地走出家門,看到小叔子阮籍來她家特意和她送別。


小叔子送別嫂子,在男女授受不親的封建禮法束縛下,這絕對會被人戳脊梁骨,甚至一人一口唾沫星子就能淹死人的事情。


阮籍:我和我驕傲的倔強


阮籍才不管這些,長亭外,古道邊……他哼著,與嫂子開開心心地話別。


面對這一“出格”的行為,果然有人指著阮籍的鼻子罵道:“你小子怎敢蔑視禮法?”


我之所以說阮籍代表著魏晉風度,是因為他的不拘禮節。


他與嫂子本來就沒什麼見不得人的關係,送個別而已嗎?俗人們就這麼大驚小怪的。


面對指責的阮籍,若無其事地回了一句:“禮豈為我輩設也?”


他說完一定還豪放不羈地吹了一聲長長的口哨,人家可是嗜酒能嘯,善彈琴。擱在今天絕對是全能型流量偶像。


世俗說:喪母者不哭為不孝,裴楷說:阮籍乃方外之人。


如果按“哭喪”這個標準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孝順,那麼我想說:越是不孝順的人越擅長表演,奧斯卡都要為這麼假模假樣哭的死去活來的演員設立哭喪表演獎了。


提到阮籍喪母這件事,我想先說說他不幸的童年。


公元212年,阮籍3歲,他的父親,大名鼎鼎的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去世。阮母在曹操一家的接濟下撫養阮熙、阮籍和幼女。


我之所以說阮籍代表著魏晉風度,是因為他真實率直。


晉書記載阮籍性至孝,但並沒有具體記載諸如冬溫夏清的事情。


既然阮籍是個孝子,為什麼晉書上沒有記載他的具體事情呢?


如果這麼問題讓阮籍回答,那他一定要反問:孝順父母本來就是子女理所當然的本分,難道還需要在人前故作姿勢嗎?


是不是給父親捶背,給母親端水一定要有觀眾,不然就是白孝順了?


阮籍不善於表演,他一生最擅長的就是我行我素、遵從內心的想法。以至於在他母親的喪禮上,他也一如既往地將世俗那套禮法撕得粉碎。


公元254年末,阮籍喪母。


中國有句老話叫:娘在,家在;娘走,家散。


三歲喪父的阮籍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失去母親對他無疑是撕心裂肺的痛,而這種痛就像在他的膏肓之間,連藥物都不能醫治。


按照當時禮法,有客來弔唁,孝子先哭,客人才跟著行禮。


阮籍已經痛到膏肓之間了,還管他什麼禮法不禮法。


河東裴氏出身的名士裴楷(流量相當於唐代河東柳氏的柳宗元)聽說阮籍喪母,第一時間關掉電腦,換上深色的衣服快步跑到阮籍家,一路上手機微信響了好幾聲,他都沒顧得上看。


可當滿頭大汗的裴楷進了阮籍家,omg,先眨三下眼睛,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門。


阮籍:我和我驕傲的倔強


眼前,喝醉的阮籍披散著長髮,伸開兩條腿坐在坐床上,沒有哭。裴楷這名士的頭銜可不是虛的,他立刻長舒了一口氣,一秒鐘鎮靜以後,退下來墊個坐席坐在地上,稀里嘩啦地大哭一頓後起身離開。


各種頭條記者蜂擁而上,圍住裴楷採訪:請問裴大人,按照禮法,前來弔唁的,主人哭,客人才行禮,阮籍不哭,你為什麼哭呢?


裴楷抹著臉上未乾的眼淚說:“我意念式的以為阮籍在哭。”


記者們還不依不饒的圍追堵截髮問。


裴楷鄙視著這幫記者說了句:阮籍是超脫世俗的人,所以不尊崇禮制;我們這種人是世俗中人,所以自己要遵守禮制準則。


裴楷的這句話把雙方都照顧得很恰當,瞬間獲得一百個贊。


阮籍只是借酒消愁,來發洩自己的喪母之痛。


世俗說:既然真性情,又何必違心寫《勸進表》?阮籍說:死有何懼,可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都說亂世造英雄,例如劉邦、劉秀、岳飛這類拯救萬民於水火之間的俊傑。


其實亂世不一定造的都是英雄,還有狗熊,例如董卓、司馬昭、石敬瑭這類殺人不眨眼的惡魔。


提到阮籍人生最大的無奈,我想先說說那個朝代更迭、時局不穩的時代。


公元210年,阮籍出生,這也是奄奄一息的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群雄並起。而當時的社會正如曹操《蒿里行》中寫的一樣: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公元220年,漢獻帝禪位於曹丕,自此拉下了東漢196年的帷幕,開啟了曹魏政權。


皇帝換成了有恩與阮家的曹氏,八歲能詩文的阮籍本想大力加油幹,施展他那濟世之志,救百姓於水火之中。


可一代梟雄曹操的後代也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啊,曹魏的幾位皇帝不僅短命(曹丕在位7年,39歲掛了;曹睿在位14年,36歲掛了),還像菜地裡的韭菜似的,被司馬氏割了一茬又一茬。(曹芳在位16年被廢,曹髦在位7年間接被司馬昭殺害;曹煥在位6年,曹魏政權game over)


公元263年十月,大權獨攬的司馬昭讓傀儡皇帝曹煥封自己為晉公,位相國,加九錫。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不過是他篡權的一步政治旗。


儘管天下人都懂司馬昭的心,可他還是假惺惺地按照世俗禮法表演著過場。


曹魏傀儡皇帝曹奐對司馬昭的要求如實照辦,他知道他的前任皇帝曹髦就是不聽司馬昭的話而間接死在了他的刀下的。


司馬昭微微傾了傾身子,謙虛地說:“皇上,臣才德淺薄,不能勝任相國一職啊。請皇上收回成命。”


司馬昭,你真會開玩笑。皇上要是收回成命,估計他就看不到第二天初升的太陽了,他如何敢收回成命。


皇上配合著司馬昭在朝堂之上經過一番表演後,那些巴結司馬昭的大臣又進行了一番勸進表演,這些大臣諂媚的嘴臉已經爐火純青到都不用提前彩排的。

阮籍:我和我驕傲的倔強

他不是不諳世俗,而是不想同流合汙。


阮籍這一天沒有上班打卡,他不想與司馬昭那一夥同流合汙。而司馬昭放任他,也吊個愛才的名。


阮籍對司馬昭封相國一事早已知曉,他獨自在家喝悶酒。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求賢若渴的曹操不僅地阮籍的父親阮瑀有著知遇之恩,在阮瑀死後,曹操更是隔三差五地派人去阮籍家送茶米油鹽醬醋茶,曹丕更是多次親自登阮家的門慰問。


面對司馬昭的飛揚跋扈,無法扭轉乾坤的阮籍整日與酒為伴。


司馬昭為了拉攏他,想與他結兒女親家。司馬昭託媒人來阮籍家為他的兒子提親,他的這個兒子就是後來西晉的開國皇帝司馬炎。拋開以後不說,就是當下司馬昭的權利,這是多少貪圖名利的小人求之不得的好事。而不與司馬氏合作的阮籍選擇了酗酒避親,這一喝就是足足六十天,喝光了洛陽好幾家酒窖。


司馬昭的勸進表需要當時的大名士書寫增加影響力,而才華無出其右的阮籍是最合適人選。


酗酒避親成功的阮籍,這次故伎重演。等使者來催稿時,阮籍還沒有動筆。


於內心,十萬只羊駝在奔騰;而眼前,是使者手裡明晃晃的刀。


如果不寫,這把刀也許坎下的是他一個人的腦袋,他的好友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的死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曹家女婿的嵇康(曹操的孫女婿,一說是重孫女婿)不與司馬昭合作,被莫名其妙牽扯到呂安一案中成為司馬昭的刀下鬼,這一年嵇康40歲,捨生取義。

阮籍:我和我驕傲的倔強


可這把刀也許坎的是一個家庭,甚至是一個家族。


被司馬昭滿門超斬的刀下鬼們數不勝數,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


阮籍又想起嵇康的一對年幼的兒女,嵇康在臨刑前把兒女拜託給了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


可以託六尺之孤的山濤絕對是君子,他也不負好友嵇康所望把他的嵇紹培育成材,女兒也風光嫁人。


讀過紅樓夢的朋友是否也記得小說裡也有一個和嵇紹兄妹同病相憐的人,對,她就是林黛玉。


紅樓夢中6歲的林黛玉在母親病逝後,住在自己的親外婆家錦衣玉食尚且整天流著寄人籬下的眼淚,我想稽紹與妹妹的眼淚也不比林黛玉的少吧。

這就又讓我聯繫起當下的疫情,著名作家方方的那句話: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阮籍不怕死,可他不能拿家人的命賭,更不能拿整個家族的命賭。寫吧,他在幾分醉意下一氣呵成了勸進表,然後駕著馬車漫無目的地向前直到末路放聲大哭。


阮籍在寫下勸進表的兩個月後,鬱郁而死。他雖然沒有等來下一個春天,但他的魏晉風度卻永世流傳著。

結語


他不拘禮節,聽說如花似玉的少女死去,素不相識的阮籍抱著琴去痛哭。他的哭是哀婉一個鮮活生命的消失。


他超然物外,得知司馬昭派人來提親,一杯一杯又一杯的買醉,什麼錢權名利,他就是不想和司馬昭勾勾手,好朋友。


他青眼白眼,母親的喪禮上,遵守禮法的嵇喜來致哀,他翻個白眼給人家,下一秒看到嵇康帶著酒、夾著琴來,他馬上由白眼轉為青眼。


有的人對阮籍崇拜到高山仰止之情,求偶遇,求籤名,求把臂入林,如東晉風流宰相謝安曾向謝鯤說:“若遇七賢,必自把臂入林”;


有的人對阮籍心嚮往之不能自己,求相思成夢,求傾心夜談,求靈魂附體,如《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給自己的字是夢阮(一說是號),原來曹雪芹也是瘋狂的追星族。


有的人對阮籍達到頂禮膜拜的程度,求模仿,求共鳴,求傳承,如唐代詩骨陳子昂受阮籍《詠懷》組詩的影響寫下了《感懷》組詩。


有的人對阮籍的愛慕之情穿越時空,求對飲,求同遊,求朝夕相處。如寫這篇文章的我,和他如出一轍的不諳世俗、放蕩不羈。


阮籍:不僅是一個人的名字,更是魏晉風度的代名詞。

作者:九弦鑰(本名楊衛傑),河北邯鄲人,自由撰稿人,編劇。靠稿費行走過半個中國的自由靈魂。生命於她,是一段隨遇而安的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