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与上海人有什么不同点?为什么?

伊帆小妞


国内地域之间因历史,城市功能定位,经济水平,人口流动等确实有差异,更多体现在文化,性格,民风和心理上。上海人认为外地人统统是“乡下人",心理优越。天津人土著民多为乡下人,但洋文化与土文化兼容,来的都是親戚明友,包容义气。没有太多优越感,有自黑自嘲勇气和幽默,但若真敢鄙视小瞧,那他就不尿你!卫嘴子说笑话就把你损啦!外人往往难以接上话茬子!天津人不在乎所谓国际大都市人怎么看法,自得其乐!


用户88024871392


做为一个在天津工作生活一年左右的上海人,说说我的感受,2000年当初因为工作关系,被调去天津分公司工作,虽然职位和薪资待遇都有所提升,但是想到一个人背井离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要呆一年,着实让我有所顾虑,下了火车,整个城市给我感觉一种灰暗的格调,发觉这是当时几个直辖市中建设最落后的一个,正值冬天,零下10几度,可把我冻的够呛,火车站广场全是拉活的出租车司机,叽里哇啦很嘈杂,来接我的同事和我聊天时,说这些司机会宰客,打架,什么都来,这个时候突然就对这座城市和人的印象就没有啥好感,但是在日后的工作中我发觉了天津人不一样的地方,第一,做事情靠谱,虽然嘴上挺油的,但是交代的事情还是能保证完成任务。第二,所有人都很热情,每到周末过节放假,有空的同事都会轮番自发的找我出去一起吃饭,找些节目带我玩,非常会为他人着想。第三,我的领导也是天津人,虽然看上去很严肃话不多,从来没看到他笑过,但是对我这个外乡人,不管生活还有工作都安排照顾的很周全。渐渐的我开始习惯这里的生活,早上来套煎饼果子必须加脆饼,中午吃个炸酱面或者打卤面,有时候下馆子涮老火锅,周末茶馆喝茶看相声,剧场看戏,南开大学打篮球,就这样一年时间很快过去,我要调回上海了,分公司给我开了个欢送会,我看的出这些哥们儿,姐们儿眼中的真挚的友情,依依不舍留恋,这么多年,我依然记得那年的美好时光,在我眼中的天津人,是仗义,热情,大方,高调,淳朴,心思细腻的人,虽然好多年没有在去过天津,通过网络看到这几年天津变化很大,有机会很想回去逛逛,新的一年希望天津和曾经认识的同事朋友越来越好!


旅_行者


一,关于上海人和天津人。刚到上海的时候,完全听不懂上海话。大学里一个寝室四个人,自己寝室和对门寝室8个人里,除了我全部是上海本地人。一次我问时间,同学顺口说了句“色地奈恩分”,我一个数字也没听懂。后来才知道,那是十点二十五分。就是这样,我开始被上海气候影响的长湿疹,到慢慢适应当地饮食生活,再到习惯上海,最后也爱上了上海。现在不管到外地还是出国,每次回到上海,在机场回家的出租车上就会想,阿,总算回来了,还是上海好。您别误会,不只是我这样。也许是因为外国人的性格好,我上海最好的朋友是一个美国人,比我大2岁。他也和我一样,就算从美国回来,也是说,阿,还是上海好。由此可见,外地人甚至是外国人对上海的认同度还是比较高的。并不像老段子里说的,上海人多么多么排外。事实上,上海人是很现实的。只要你有能力,有本事,赚得多,行为举止大方。不管来自哪里,上海人都会尊敬你。相反,对一些比如乱穿马路、暴发户特征明显以及民工人群,上海人也会毫不客气的叫声“外地人”,眼光还流露着不屑。这点上,天津的给我的感觉是,不管对于什么样的人,只要干素质低的事,天津人一般不会用穷富来区分人,就算素质一般点,天津人也不会看不起。天津人的热情劲绝对不是上海人能够比得。拿做菜来说,天津人家里来了客人肯定来顿丰盛的,而上海人就要么不吃饭,要吃也不会特别为你做很多。这和上海人爱计较可能有关。上海人做菜,买鱼是一段一段的买。天津人一炖就是一锅。天津人一家吃饭,小菜都是一碟子一碟子,上海人习惯是一小碗一小碗。有一次我在淮海路的食品店买熟食,排我前面的阿姨要了5块钱考夫,人家称了5块5毛钱,她还很不开心的要人家拿出去5毛钱的。最后剩下的我看别说一家人吃,都不够我一个人吃的。我想,这种事在天津人身上不太会发生。这样的生活状态和上海人的精明,或者说小气有关。大学的时候,我和3个上海同学去苏州玩。玩的时候花钱没刻意分清楚。回来的大巴上算账的时候(同学算账在上海非常普通),我和一个同学都算清楚了,另外一个人觉得不对,结果又算了两个小时,一直算到下车。当时我真的服了。还有我另外一个同学,后来工作后和我合租过房子,也是上海人。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拿到便宜的时候一般是顺理成章的接受,但是你如果想占他们的便宜,对不起,他们的警觉性是相当高的。所以和上海人打交道,在利益问题上要会保护自己。至于工作和生活,上海年轻人工作普遍我觉得比天津年轻人努力认真。我回来因为办事去过几个单位,发现那里刚毕业的大学生都说说笑笑,感觉非常轻松。在上海的话,大家思想都蛮活跃的。我原来工作的办公室,2年之内,9个人走了6个,全部跳去了待遇更好的地方。另外,天津现在年轻人的状态我不清楚。上海年轻人我觉得视野算开阔的。我读大学的时候,身边同学都是读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上海年轻人也懂得玩懂得吃,20多岁的年轻人不会有什么烫个奇怪的头型,穿个奇怪的衣服什么的。。。这点我发现天津不少。上海年轻人也知道追求档次,不论是吃还是穿,就算买不起名牌,也很懂得淘一些看上去有档次的衣服,或者买zara这样仿一线的牌子。我一个朋友,虽然住在老弄塘里,可是出来进去永远是很干净利落,prada的背包和钱包。我还有几个爱玩杀人游戏的朋友,我们每个周末都有party,各种各样的主题party,在家里开,自己调酒,气氛很好。朋友们搬家也总会有house warming party,有的时候外国朋友还会带自己烤得maffin。除此之外,经常开party的shanghai studio也可以看出上海年轻人的夜生活的国际化。除此之外我觉得上海年轻人的想法也蛮多的。比如我身边就有朋友自己开了蛋糕教学店,教别人怎么做糕点,还有人和别人合作在自己家里周末开小西餐厅。当然,我这里说的上海年轻人不是单指上海人,包括所有生活在上海的上海人和新上海人。天津人嘛,我觉得天津人人和人之间很亲密,很热络,同时家庭气氛也非常重。上海人家庭气氛没有这么重。天津人这种亲密让人觉得幸福感会比较高。可是也产生一个问题i,就是很容易小富则安。并且个体独立性不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相对缺乏个性。


郑懋君


巧了,我的家庭就是分成天津和上海这两个城市,我和老伴在天津,儿子在上海落户,已建立了三口之家。要说这两个城市的区别就是物价了,上海菜市场价格比天津贵一倍,天津的退休金无法在上海生活,所以去儿子家不敢长住。语言不通也是个问题,经常像个傻子似的看着亲家的亲戚们叽里哇啦一通说,不解其意,好尴尬😅。不过我们遇上了好的儿媳妇和亲家,儿子喜欢和习惯在上海的工作生活,儿子幸福就是最大的心愿啦


春风拂面997420


我天津人老婆上海人,天津生活,90代初去上海时当地那个公共厕所真是不习惯,就在弄堂口马路边,围墙只到肚子位置高,尿急解小便解不出,周围路口男女老少人来人往的看着怎么解决,当时感叹人家上海人就是会过日子,建厕所都这么省砖。

因为我不会做饭都是老婆下厨,这体重是年年增加。说不同的可以举例子,比如炖肉天津人都是按多少斤买的炖一锅,上海人一般都是买半斤炖一碗;我买香蕉都是一大把,人家在上海可以买一个。还有鸡毛菜,一次买了一大盆,做完菜就一碗的量,还有很多此类事情,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其实也没什么不同,都是中国人,😄


仗剑衣袂飘


上海人比我们天津人富有且精细,解放前就是这样子,上海人的收入是天津人的两倍多,解放后曾经一度追上了一些,尤其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可是后来又落后了!其实我们和他们相比而言,上海人比较自私自利尤其在对家庭成员的问题是比较明显的,我们天津人还是很爱父母妻儿的,而上海人就有点冷血了


万岁1148858845


天津的给我的感觉是,不管对于什么样的人,只要干素质低的事,天津人一般不会用穷富来区分人,就算素质一般点,天津人也不会看不起。天津人的热情劲绝对不是上海人能够比得。拿做菜来说,天津人家里来了客人肯定来顿丰盛的,而上海人就要么不吃饭,要吃也不会特别为你做很多。

这和上海人爱计较可能有关。上海人做菜,买鱼是一段一段的买。天津人一炖就是一锅。天津人一家吃饭,小菜都是一碟子一碟子,上海人习惯是一小碗一小碗。有一次我在淮海路的食品店买熟食,排我前面的阿姨要了5块钱考夫,人家称了5块 5毛钱,她还很不开心的要人家拿出去5毛钱的。最后剩下的我看别说一家人吃,都不够我一个人吃的。我想,这种事在天津人身上不太会发生。

这样的生活状态和上海人的精明,或者说小气有关。大学的时候,我和3个上海同学去苏州玩。玩的时候花钱没刻意分清楚。回来的大巴上算账的时候(同学算账在上海非常普通),我和一个同学都算清楚了,另外一个人觉得不对,结果又算了两个小时,一直算到下车。当时我真的服了。还有我另外一个同学,后来工作后和我合租过房子,也是上海人。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拿到便宜的时候一般是顺理成章的接受,但是你如果想占他们的便宜,对不起,他们的警觉性是相当高的。所以和上海人打交道,在利益问题上要会保护自己。


最IN上海资讯


我是上海人,接触的天津人不多,印象中天津人比较豪爽嘴巴溜。人们都说上海人排外,上海人是大量的外地人融合而成的群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人最不排外,否则,排外怎么会有融合呢?上海人有点瞧不起外地人这也是真的,但不是上海人无故自傲,而是有许多外地人确实令人无法尊敬他们。就在前天,我经过两个外地人身边时,其中一个人突然扭头向左啪地吐痰,就这样昂着头喷,连低一下脑袋都不愿,痰避无可避地落在我右手上,把我恶心的!!我说:“随地吐痰本不应该,而你这还是随空吐痰!”怎么办呢?毕竟他也不是故意的,还能怎么样呢?


1992152


作为一个天津人,坦白的说,前些年讨厌上海人以及上海这个城市,近些年因为工作接触对上海的印象有了很大的转变,甚至产生了喜爱。

天津人与上海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但与人性无关,因为人性都是一样的,都有高尚与丑陋。

上海、天津两座城市作为近代港口城市,物质、文化、贸易、商业相对繁荣,骨子里有种高傲,瞧不起外地人,现在的老年人也一样。

城市聚落的生活习惯,也形成了两座城市的居民,特别是老一代人的“小市民文化”。从近代到现今,上海总体上形成开放包容的城市特征;天津能够把日子过成段子,物质上小富即安,追求就在眼前,名副其实的“哏都”。

1.当前印象深刻的就是上海的“契约精神”。无论公与私,事先定好游戏规则,合作交往顺畅,大家有各自的底线和共同规则的,遇事不容易扯皮。应了“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北方缺乏这种契约精神,这几年还好,前几年朋友借钱没有利息,开口立个字据都不好意思,这样的事情特别多,以至于很多事前面稀里糊涂,后面乱七八糟,买卖做不不成,交情也没了。实际上,上海的“契约精神”是现代社会的基础。

2.上海人的距离感与界限感分明。人与人之间有着并保持安全距离,能够发现彼此的安全距离并相互尊重,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我的可以借给你,但不是你的;我的事就是我的事,你的事就是你的事,可以帮助、配合、协作,但不“越俎代庖”,这样的距离感让人活着舒服。

3.上海人精打细算,但是城市开放包容,我一直在思考,两座城市近代都是繁华的港口城市,解放后由都是重要的工业城市,而改革开放后,怎么上海一直能够保持这开拓创新、融合包容呢?后来觉得有可能江浙地区自古就是商贾之地,天津以及周边基本上处于传统的农耕经济,人的种子不一样,或者说传承不一样。实际上。天津并不是港口城市,传统的天津人也没人认为自己是滨海城市的人,贴饽饽熬小鱼,那个鱼是河鱼不是海鱼,若不是开发区,塘汉大与市里没有交接,文化也是两种。天津文化的发源地是三叉河口,不是渤海湾;天津的码头文化不是海港,而是漕运码头。

4.天津人语言能力强,简短而概括程度高。天津人打招呼,“呦,怎么好法”、“今儿这么闲在”等,回答的内容接收好多信息。交流中即使话不多,能够说道重点核心。骂人基本用不上脏字,“抬杠比打翻赚得多”、“抢孝帽子去”,即损又幽默,还有爵头,毕竟天津在近代底层人多,又是一个复杂的港口城市,没这两下子不好混。

5.天津生活压力小。欲望没有这么高,生活上天津人把“饿不死也撑不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思想应用的淋漓尽致。事业上有着“自知之明”的智慧,大买卖干不了,小买卖没日干成大买卖,索性也不就不干了,这想法影响了天津“民营”企业的发展。天津人具备自嘲精神,两个人对话就是相声。上面两种思想观念,不能用好与不好评价,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毕竟是少数,一个国家大多城市的定位首要是“宜居”,天津就比较宜居。

我反对网友们随便打过来一个城市就和天津比,天津人谁也不比;也讨厌用经济增速说话,街边小卖部营业增长比大超市快,那说明什么呢,现在也要看城市发展的质量。

不过我挺不喜欢部分天津人“自大吹牛”(一说话七个布行胡,八个不在乎,谁都不如他)、“大爷买卖”、“奸懒馋”、“大大咧咧”的毛病的,能够说出来天津的缺点证明我了解他,我爱他!

这两个城市我都喜欢,因为都是中国,两个城市的居民都是中国人!


二马过三石


我的祖籍是天津卫人,出生在上海,童年成长在广州,工作生活在上海。因父辈在上海亲戚朋友有相对固定的朋友圈,自小耳濡目染,切身感受天津人和上海人的区别。聊聊老一辈天津人与上海人的区别。首先天津人特爱说,卫嘴子的可不是浪得虚名,上海人绝对不是对手。其次天津人脾气比较火爆,和上海邻居吵架天津人喜欢明的上海人则喜欢来阴的,这可能区域的差异。第三天津人比较热心肠仗义,同乡人有困难一般会伸出援手帮助,与上海人的文化不太一样。第四天津人在上海成功人士很少见,富商巨贾,高官达人好像跟天津人没关系。现在天津人的第二代已经完全融入上海人的生活中,没有以前那种天津人圈子,上海人比较排外,但是你说是天津人就会另眼相看,不会排斥你。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