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春魚類寄生蟲多,魚類體質弱,提高機體免疫力才是重中之重!

隨著春季的到來,水溫逐漸回升,魚類開始攝食,預示著一年水產養殖的開始,但是每年此時,

草魚、斑點叉尾鮰、江團、黃顙魚等發病的案例比比皆是,而這些魚之所以發病,多半和飼料的投餵有很大關係。原因有以下兩點:

1、長期停食,體質虛弱:經過3-4個月的長期停食,魚體不僅沒有外界營養物質補充,反而不斷消耗自身大量的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物質來維持機體需求,掉膘嚴重,導致魚體體質變弱,免疫力下降,這就給疾病的爆發埋下禍根。

開春魚類寄生蟲多,魚類體質弱,提高機體免疫力才是重中之重!

開春魚類寄生蟲多,魚類體質弱,提高機體免疫力才是重中之重!

(斑點叉尾鮰大量死亡,解刨有套腸現象)

2、投餵過量:由於長時間的停食,導致魚體腸道壁變薄,有益菌群嚴重減少,腸道中的消化酶無論在數量和活性方面都嚴重不足,而此時魚體亟需外界營養補充,一旦水溫上升就表現出強烈的攝食信號,養殖戶又急於補膘、賣魚,往往會過量投餵,沒有根據水溫、魚腸道內消化酶的特點進行投餵管理,最後導致了腸炎,最後引發疾病死魚。

開春魚類寄生蟲多,魚類體質弱,提高機體免疫力才是重中之重!

開春魚類寄生蟲多,魚類體質弱,提高機體免疫力才是重中之重!

(黃顙魚腸道炎症)

針對這種情況,合理投餵、提高機體免疫力才是重中之重!

1、合理投餵:而隨著水溫升高,魚的吃食會增加,按科學的測算,當魚體腸道內的溫度穩定到20℃左右時,攝食可達正常量的60-70%,此時按正常投餵量的一半投餵,即可滿足魚的攝食,也不會造成飼料的浪費。但是養殖戶看到投餵飼料後,還有大量的魚圍繞在料臺附近等著繼續投餵,於是就增加投餵量,對於鯉鯽這些魚種問題不大,但對於像江團、鱘魚、叉尾鮰就很可能會出問題,這些魚的共同特點就是腸道更短,有胃,一旦採食過多,腸道內沒有足夠的消化酶去消化飼料,就容易引發腸道疾病。所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控制投餵量,緩加料,建議一般草雜食魚類投餵量不超過1%,肉食性魚類不超過0.5%。

2、提高機體免疫力:此時的魚體是非常虛弱的,腸道對飼料的適應也需要一個過程,過量的投餵不僅會造成飼料的浪費、水質的汙染,還會對魚體的腸道造成應激,只要有應激就會產生大量的自由基和皮質醇,如不及時清除,就會減緩魚體的生長,對魚體免疫造成抑制,久而久之就會陷入怪圈,最終會引起疾病的爆發。所以就必需添加一些含有綠原酸、多糖類的添加劑(杜仲葉提取物),一方面綠原酸可以清除過多的自由基等超陰離子,減少對腸道的應激損傷;另一方面多糖類物質能夠顯著提高淋巴細胞(T、B細胞)的轉化率、吞噬細胞活性及特異性免疫球蛋白M(IgM)的水平,從而增強機體的免疫力。

開春魚類寄生蟲多,魚類體質弱,提高機體免疫力才是重中之重!

開春魚類寄生蟲多,魚類體質弱,提高機體免疫力才是重中之重!

(斑點叉尾鮰體色光亮、整潔,肝臟鮮紅、腸道飽滿)

總之,在健康養殖的大方向下,通過合理投餵、添加免疫增強劑,做到防大於治、養大於防,迴歸營養本身,提升機體自身免疫力才是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