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民族是属于森林型或海洋型的游牧民族吗?有什么特点?

百里恒渊


日耳曼诸民

族的族源尚无确说。据说是使用铁器的北欧人与使用青铜器、操印欧语系的波罗的海南岸居民混合而成,青铜时代晚期,这些人居住在现今瑞典的南部、丹麦半岛以及德国北部介于埃姆河、奥得河与哈次山脉之间的那片地方。

最早使用“日耳曼人”这个词的是希腊历史学家波希多尼。他在约前80年时第一次使用这个词。也许他在与中欧的某一个今天无法考证的小民族接触时听到了这个词并将它用来称呼所有的日耳曼民族,有可能这样一个小民族的名字后来成为了整个民族群的名字。 [2]

公元前51年恺撒在他的《高卢战记》中使用了日耳曼人这个名称。恺撒在东部高卢战役中,将来自于莱茵河东部的已凯尔特化的对手及其他混合人口统称为日耳曼人。而在此为前罗马人将欧洲西部的民族称为凯尔特人,而欧洲东部的民族被称为赛西亚人。到此时为止,罗马人才认识到日耳曼人并非凯尔特人,而是一个独立的民族群。塔西佗说凯尔特人称莱茵河以东的民族为“日耳曼人”,后来这些民族自己也称自己为日耳曼人。根据这个叙述这个词有可能是从凯尔特语过来的。严格地说只有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才能将这些民族称为日耳曼

人。欧洲北部的青铜器时代的人几乎可以肯定是日耳曼人。而所谓的战斧人与日耳曼人之间的关系还有争议。最新的理论通过对河流和地名的研究认为日耳曼人的产生地在今天德国中部山区的北部。但大多数学者对这个理论持怀疑态度。 [2]

塔西陀时代,各个日耳曼民族都意识到彼此之间存在一种亲属关系。一些在罗马军队中服役的日耳曼人有时会自称为日耳曼尼(Germani),而那些生活在莱茵河以东的自由日耳曼人则没有一个专门用来称呼自己的集体名字,直到西元11世纪时,他们才采用了diutisc(现代德语deutsch,意为“属于人们的”)这个形容词来自称,由此这个词才流行开来。至于Germani这个族名及该族所用语言,其确切涵义尚不可考。

青铜时代晚期,日耳曼人居住在现今瑞典的南部、丹麦半岛以及德国北部介于埃姆河、奥得河与哈次山脉之间。随着铁器的应用、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从公元前6世纪左右,日耳曼各部落开始南迁。汪达尔人、格庇德人及哥特人自瑞典南部外迁,占据波罗的海南岸大体上相当于奥得河与维斯杜拉河之间的地区。早期的迁徙行动,也有向南和向西发展的。其结果是把居住现今德

国西部大部地方的凯尔特诸民族挤走了。公元前3世纪,他们沿着易北河南下到达波希米亚北部地区,又沿着萨勒河进入图林根地区。公元前2世纪末,定居在日德兰半岛的日耳曼部落侵入地中海文化区域,直接同罗马人对峙。公元前1世纪中期,大批日耳曼人从腹地出发来到莱茵河边,同罗马帝国不断发生军事冲突。经过漫长的斗争,日耳曼部落的汪达尔人、勃艮第人和哥特人占领了维斯杜拉河流域。公元前1世纪中叶,又将凯尔特人逐出,最终定居于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

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奴隶制共和国被帝国所代替后,遂将其北部直接为邻的日耳曼部落作为征服对象。西元前9年,罗马人自莱茵河拓展其疆域东至易北河,凯撒时代,日耳曼人已在莱茵河以西定居下来,向南则已达到多瑙河一带了。他们与罗马人之间最早的一次大规模战斗发生在西元前2世纪之末,当时辛布里人与条顿人联合入侵高卢南部和意大利北部,但在前102及前101两年中,全部为马略(,157~86?BC)所歼灭。罗马帝国的征服目标是,占领直到易北河的广大日耳曼部落居住区

莱茵河

,将其划入帝国版图,组成罗马行省——大日耳曼尼亚。罗马帝国集中力量把莱茵河区建成军事基地。公元前12年,罗马帝国在莱茵一线集中36个军团,总兵力达30万人,并在这一年开始了对日耳曼部落的征服战争。 [2]

战争初期,罗马军队遇到了日耳曼各部落的顽强抵抗,损失惨重。公元8年,一支深入日耳曼腹地的罗马军队受到了日耳曼诸部落的沉重打击。罗马人“艰难地去征服前进道路上的对手,而每一次胜利,他们都得付出血的代价。”然而日耳曼各部落的抵抗都是各自为战,没有联合行动。这使罗马人可以集中优势兵力依次进攻各部落。经过10余年的战争,日耳曼部落大部分被征服。由于无力派出足够的军队去占领整个日耳曼人居住区,并对其实行有效的统治,罗马帝国只得迫使被征服的日耳曼部落向帝国称臣纳贡,建立强制性的条约依附关系。

经过多年的斗争,日耳曼人逐渐意识到,要战胜装备精良、经验丰富的罗马军队,必须改变各个部落各自为战的涣散状态。于是部落联盟开始出现了。

公元9年秋,日耳曼各部落的战士,在条顿堡森林同3万罗马军队遭遇,日耳曼人取得了重大胜利,罗马3个军团几乎被全歼。这次胜利后许多日耳曼部落重新获得独立。这就决定了罗马帝国的

易北河

势力范围的边界不是在易北河,而是仍然在莱茵河流域一线。

公元11年,罗马帝国再次越过莱茵河,对日耳曼人发动新的征服战争,并取得了局部的胜利。公元17年,罗马军队占领施特拉斯堡、温迪施和美因茨。但罗马人已无力继续深入日耳曼人腹地。在公元1世纪中期的几十年里,罗马帝国逐渐把边界推进到莱茵河东岸,从而加固了罗马莱茵河——多瑙河边界体系。公元1世纪下半期后,罗马人开始在莱茵河东岸地区建立界墙。这意味着罗马帝国最终结束了征服战争。

公元1世纪初,罗马帝国正式把莱茵河与多瑙河上游划入帝国版图,建立了两个行省:上日耳曼行省和下日耳曼行省。前者首府是美因茨,后者是科隆。两省总督由当地罗马驻军的副将担任。

2世纪在日耳曼地区发生了两个重要的变化:首先过去分裂的日耳曼部落联合为大部落,其次日耳曼人越来越多地对罗马边界进行袭击。这些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的原因今天还无法断证,可能的一个原因是随着日耳曼部落经济文化的发展、氏族公社制度的解体,部落上层渴望向外扩张掠夺新的土地和财富,部落下层民众也因人口的增长不得不向外迁徙,寻求新的能够谋生的土地。罗马帝国正日益衰弱,无力抵御外敌的入侵。或者有可能是饥荒造成的。总之从公元4世纪起,散居罗马帝国境外的,以日耳曼人为主的诸部落开始大规模向罗马帝国境内迁徙。

公元376年,日耳曼民族的西哥特人部落受匈人袭击,他们在获得罗马皇帝同意后,渡过多瑙河进入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第二年,西哥特人不堪罗马人的压迫又起义反抗。395年罗马帝国分裂,西哥特人又与

“G”为日耳曼语地区

当地奴隶、隶农一起打击西罗马帝国。418年,在高卢西南部建立西哥特王国。继西哥特人涌入罗马帝国的日耳曼部落还有:勃艮第人、法兰克人、东哥特人、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等。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约持续了2个世纪,他们与当地的奴隶、隶农起义一起,摧垮了罗马帝国,在罗马领土上建立了许多日耳曼人王国,其中,法兰克王国逐渐成为日耳曼诸王国中力量最强的国家。

罗马帝国在莱茵河下游的边疆地区,面临著法兰克人的威胁。美因河流域在260年前后为勃艮地人所占,而位于黑森林地区的阿格里·戴可美特则为阿勒曼尼人所据有。那些勃艮地人显然是从德国东部区域迁来的。法兰克人和阿勒曼尼人也许是两个民族联盟,他们在塔西图斯时代,曾各据一方,尽管有些可能来自东部的移民杂居在他们中间。塔西图斯所谈到的那些生活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各民族在二世纪的后半期内曾向东南方迁移。因之,哥特人在此时期控制了乌克兰和今罗马尼亚的大部分地区;格庇德人占有特兰西瓦尼亚以北的山地;汪达尔人则成为他们西部的邻居了。

到500年之际,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已进入英格兰,法兰克人则拥有高卢的北部。勃艮地人占居隆河流域一带,西哥特人生活在他们的西边。东哥特人定居于意大利,而汪达尔人到达了非洲。507年,法兰克人把西哥特人从其所占高卢地区的大部地方驱逐出去。西哥特人在高卢的领土当时已由庇里牛斯山一带扩展到罗亚尔河流域,他们被法兰克人逐出以后,便进入伊比利亚,直到711年才被入侵的阿拉伯人击败。568年伦巴底人进入意大利,建立独立王国,到774年,这个王国被查理曼(742~814)灭掉。德国东部一些地区自从哥特人和一些别的民族离开之后,便被斯拉夫人占领,斯拉夫人还向西扩张,远达波希米亚和易北河流域。8世纪以后,日耳曼人收复了德国东部地区、下奥地利地区和施蒂里亚、卡林西亚的大部分土地,把斯拉夫人从这些地方统统赶了出去。


河南二手物品交易


雅利安人属于两大草原游牧民族之一,另一支为蒙古人。


赵尚鸣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日耳曼人起源地大体有两种说法。1是北欧2是东欧草原。东欧草原可能是和雅里安人混淆了,连希特勒都认为日耳曼人源于雅里安人。雅里安人是波斯人和印度高种姓人的祖先。部分人也有涌入欧洲的。而日耳曼人大体是公元前几十年才出现在欧洲历史上,和雅里安人不是一会事。罗马时代的3大蛮族是 卡尔特人 日耳曼人 斯拉夫人。斯拉夫人起源东欧草原他们后来也发际于东欧。凯尔特人比日耳曼人很早出现在罗马人统治区域。他们都应该来自北欧。凯尔特人现在只剩下爱尔兰 苏格兰 威尔士了。日耳曼人可是统治者英国德国丹麦荷兰瑞典挪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