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缅甸政府瓦解了果敢同盟军,为何不敢动佤邦联合军?

心儿


跟果敢一样,佤邦在历史也曾是中国领土,明清时期分属孟定府、孟琏司、孟根府土司疆域,土著居民被官府称为“山民”。直到19世纪末,佤邦被大清国稀里糊涂的割让给了英属缅甸。

从地理上讲,佤邦远离缅甸联邦政府中心,多山地峻岭,易守难攻,缅甸历届政府对这一地区的行政管理权几乎都处于失控的状态。

佤邦的主体民族是佤族,跟咱们中国境内的佤族同族、同源,几乎没啥区别。不过,佤邦汉化的非常充分,汉语汉字是通用语言,缅文则是靠边站的一类。佤邦的标语、字幕,一般只出现汉语,而果敢在近几年都开始被胁迫着双语了,一排汉字,一排缅文的。佤邦特区徽标也是红星一颗,非常有中国味儿。浓浓的中国风

这很大程度源于,从1948年开始,佤邦各族人民被从中国境内溃败的国民党领导了20年,这段时间“国语”取代了瓦语,汉语教育深入人心。直到1969年,缅共利用佤邦地区是联邦政府管理的薄弱地区,又控制了佤邦20年。

此时,如果有人熟练掌握汉语以及佤语,再加上点能力,就能在缅甸人民军组织中脱颖而出。因为在这一时期,在“支援世界革命”的红旗下,不少中国知情怀着切·格瓦拉一般的骄傲,加入了缅共,在中缅边境的热带丛林中搞游击战。他们认为,这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义不容辞的“国际主义义务”。

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受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影响,缅共领导下的缅甸人民军被佤族人自己的民族武装军队——佤邦联合军取代。不过,因为从小受的都是中式教育,联军的领导层都已经汉化,与中国仍然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真心做中国的“小弟迷”,汉语无可争议的稳坐佤邦第一官方用语的地位。

所以,鉴于佤邦背后靠的中国老大,缅军也不敢轻举妄动。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在缅甸大举建设输油管道,直通云南,以避开马六甲困局。加上对缅甸政府及其有利的“一带一路”政策,缅甸政府面对跟中国关系密切,同操一门语言的佤邦必须谨慎行事。

说到这儿,大家肯定会问,那么果敢呢,跟中国不但同操一门语言,还属于同宗同源呢,都是汉族人,为什么还是被打压下去,现在不怎么闹事儿了?

首先,就是实力在说话。

先看图。

很明显,别的不多说,就从控制区域上来讲,佤邦的地盘就被果敢大得多,由南、北两块地区组成,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5.8万人。而果敢人口才25万(跟保定望都县的人口数量差不多)。这两个地方虽然在所谓的“民族和解”中先后建了“特区”,但明显不适一个重量级的。

果敢民主同盟军声势最大的时候也没过万,但佤邦联合军日常就保持着3万余人的武装力量,天天训练,随时拉出来就能打,还具备一定的军工制造能力,可以轻松仿制“八一“式步枪。还拥有缅甸地方武装中少有的专属火炮部队。火炮团据悉使用的是122毫米榴弹炮,属重型设备,如PTL-02 自行式反坦克炮(轮式突击炮),火力很强,甚至搭配有轻型坦克等装甲武器。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了,就区区3万人,缅甸号称50万军队,制服佤邦还是有明显优势啊?

其中缘由,也容易解释。

其实,果敢或者佤邦跟缅军半个多世纪的“较劲”只是缅甸错综复杂民族关系的一角。缅甸长期动乱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在中央大缅族主义的长期政策下,明目张胆的的排斥和打压其他100多个民族,而缅甸的少数民族量又极大,关系复杂缺乏认同,甚至互相仇视。

目前,光缅甸境内受到政府承认的民族有135个之多,极度缺乏民族认同感,性格还都非常刚烈,没一个好惹的,都是“战斗的民族”,被总结成——“缅甸有多少个民族,就有多少反政府武装”。这些武装大型的建特区,中等的称联军,小的叫团伙,每天日常就是在拜佛之余就是打打杀杀或者训练打杀的本领。

自缅甸独立后,想要独立的民族区域此起彼伏,各种武装力量经常出来发动混战。此情此景下,缅军根本没有能力在全力收复佤邦同时,再腾出手来维持其他地区的稳定。

(佤邦针对黄赌毒的公审大会,有木有咱们严打的风格?)

此外,鉴于果敢跟中国同宗同源,太相似、认同度太高,在各种复杂的因素和压力的影响下,中国大陆方面反而不能明确表态或者暗中支持,甚至在2015年底,央行还冻结了中国公民自发向重建的果敢民主同盟军募捐的账户,以表示支持新一届缅甸昂山素季政府维护国家统一的执政目标。

而佤邦就不同了,在咱们中国这边算是比较低调,风头都被实力弱很多的果敢抢了,所以,可以放心的接收来自大陆的武器、粮食、医疗、教育等各方面的援助。当然也不是直接的政府活动,走的是民间渠道,明里暗里都有套路。

此外,还有一点,佤邦的统治层相对果敢较为团结,不搞家族政治,也没有内讧自耗势力,对舆论环境也非常敏感,比如下图。

针对境内的各个民族,佤邦制定了“佤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佤族;佤山各民族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三个离不开”民族政策,在自己的治理区域内充分实现了民族平等。尊重人才,重视教育。

同时还特别讲究“领导干部思想建设”。这里引援佤邦新闻的一段话:“一定要以团结为重,以大局为重,不准拉宗派,立山头,不要犯自由主义,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党员要做团结的模范,要敢于向破坏党的团结和统一、损害党的利益的言行作斗争.....” 如果不说出处,是不是大家都以为这段发言出自某位中国领导干部的讲话?

其实,日常这样坚持搞上纲上线的“思想建设”,就是在构建政治身份认同,即,对党、对特区政府、武装组织的认同。很显然,只有政治认同才能做到真正的团结一致合力对外,而这点正是果敢特区老彭家族比较欠缺的。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坚持不懈创作的人”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果敢同盟军与其说被缅甸政府军搞垮,不如说呗自己搞垮。

本来缅甸政府军对于果敢是有顾虑的。这倒不是说果敢同盟军有多强,主要毕竟这是汉人,背后有强大的中国。

如果中国干涉,缅甸政府军就难以收拾。

相比起来,佤邦联合军则没有什么后台,整个佤族也不过40多万人口,属于弱小民族。

但在这种时候,果敢的杨茂良和彭家声突然内讧,双方的力量都受到了削弱。杨茂良实力不足,就联合佤邦一起攻打彭家声。

佤邦联合军出兵1500人协助,将彭家声打出果敢核心地区。

这里要说一件搞笑的是,副司令杨茂良内讧的借口是,彭家声没有有效禁毒。然而杨茂良打败彭家声,主政果敢以后,这里毒品问题反而越发严重起来。

云南省公安厅禁毒官员说,杨氏兄弟本身就是大毒枭,大毒枭主政果敢,更主要的是他们把毒品出口的主通道,指向了中国境内,一度给中国云南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当时大量海洛因从云南进入中国,一部分在中国境内销售,一部分则经过香港转卖到其他地区。

这段时间,云南毒品问题极为严重,边境很多村子全村贩毒。遭到政府严打后,很多村子变成寡妇村,成年男人很多入狱甚至枪毙了。

云南和全国吸毒人口猛增,造成严重社会问题。

云南一些地方,瘾君子为了筹集毒资,盗窃、敲诈、抢劫,甚至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社会治安迅速恶化。

至于妇女一旦吸毒,最终几乎最终都会卖淫。

而海洛因吸毒最终都会注射,这又导致艾滋病猛增。

由于毒品问题实在太严重,已经到了动摇云南根基的地步。

中国公安部当时把杨氏兄弟列为对中国危害最大的大毒枭。

1994年,杨茂贤在潜入中国临沧地区贩毒时被抓获,同年由临沧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其死 刑。

我们的报道这么写:杨氏兄弟先是宣称要给中国政府出多少多少钱,想赎回杨茂贤的命,中国方面不为所动。杨氏兄弟于是叫嚣要武力报复,杨茂贤的儿子还猖狂地把一尊大炮架到了相邻的中国南伞口岸海关前,以示威胁。

1995年11月12日,彭家声与其女婿“果敢东部同盟军”司令林明贤,联合缅政府军数营兵力,入驻果敢。杨氏兄弟被迫从此逃离果敢地区。“果敢王”彭家声重新控制了果敢。而缅政府军则趁机控制了老街至清水河42公里几乎所有的军事制高点。

可见,如果没有果敢的华人军阀内讧,缅甸政府军是进不来的。


相反,佤邦联合军在鲍有祥的领导下,内部稳定,没有大规模内讧。同时,佤邦是单一民族佤族,相对也比较团结。

说来说去,其实中国人还是不团结。

果敢历史上的内讧数量非常之多,平均几年就有一次大规模内讧。这是值得检讨的民族性问题。


萨沙


缅共人民军实力强大,全面控制缅北掸邦,面积占全缅总面积的1/4,下辖东北军区、中部军区、815军区,101军区,缅甸政府军屡战屡败,十分忌惮!

1989年3月11日,彭家声在果敢发动了兵变,缅共瓦解,分解为四大割据势力,分别是:

彭家声带东北军区, 成立“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果敢第一特区)

鲍有祥带中部军区,成立“缅甸民族联合军"(佤邦第二特区),拥有正规军三万多人,再加上预备役可以凑齐十万兵力!

丁英带101军区,成立了“克钦新民主军”(克钦邦第三特区)

林明贤带815军区,成立了“缅甸掸邦东部民族民主同盟军”。(东掸邦第四特区)

缅共被分解,各武装势力开始被缅甸政府军吊打,皆果敢彭家声之过,有说此人是美帝马前卒,有这个可能


睁眼看西安


10年前,缅甸政府瓦解了果敢同盟军,为何不敢动佤邦联合军?


这个问题很简单,一句话,柿子捡软的捏!

一、先说说三者的关系

缅甸分为上缅甸和下缅甸,上缅甸和下缅甸其实没有明确分界线,你可以这么理解,下缅甸是缅甸靠南部地区,是缅族为主的地区,这些地方比较安定,上缅甸是缅甸靠北部的地区,民族情况比较复杂,有克钦族、佤族、汉族(在缅甸官方叫果敢族)等等,有些地方在历史上属于中国,很多人懂汉语,写汉字,与中国边民血脉相连,这些地方长期处于战争和动荡中。也就是说,果敢和佤邦都是缅甸的少数民族组成的割据势力。

1941年,英国以切断滇缅公路为要挟,与中国国民政府划界中缅边界,条约对英国有利,大量领土被划给英属缅甸,这写领土其实就是果敢和佤邦的聚集地,也就是上缅甸。

果敢、佤邦、克钦邦,很多靠边境地区历史上属于中国,拿佤邦来说,在历史上与西盟佤族自治县是同一个土司管辖,境内佤族与中国佤族本是一体,官方文字还是简体汉字,佤邦领导人鲍有祥还在中国上过学。果敢就更不用说了,到那里用的钱都是人民币,不会汉语会缅甸语估计你还活不下去了,手机信号都是中国移动提供的,区号0883,边境两边互相通婚,只要缅甸动乱,有的人就到中国走几天亲戚。

不得不说一下缅甸的民族政策,用五个字概括,“大缅族主义”,也就是缅族才是缅甸的合法公民,其他少数民族则不是,缅甸有100多个少数民族呢,他们不可以参军,不可以上大学,没有身份证(有的有临时身份证,与缅族的正规身份证有区别),没有被选举权,也就是永远不可能有少数民族人当公务员。

所以说,缅甸地方民族很不服气,有人有枪就闹独立。从文化上,从血缘联系上,缅北许多人认为自己与缅族(缅甸主体民族)不是一体,加上大缅族主义,使得这些少数民族开始武装反抗。而且缅甸政府军打缅北,政府是默许军队抢劫的,什么值钱可以带走,有时也会虐待百姓,听说有的百姓被抓到,不走司法程序,士兵直接拷问,还有剪百姓耳朵的事情,这就把当地百姓当成“敌方百姓”了,不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国民。缅甸政府是不把这些少数民族当自己的国民,这也是民族地方武装打不灭的原因,地方武装其实充当了当地民众保护神和正义伸张者的角色,有民众基础,老是打不灭,过几天又冒出来跟你打个游击。

二、果敢为何很软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果敢同盟军与缅甸中央政府签署和平协议,建立了缅甸掸邦第一特区,开始自治历程。在二十年的自治过程中,果敢老大彭家声不断的排除异己,打压异己势力。在他被缅甸政府赶走之前,不仅他自己任特区主席外,连他的六位兄弟和五个儿子,也分别在特区政府和同盟军内身居要职。

如此赤裸裸的家族统治模式,让果敢人民对彭氏家族失望透顶,认为果敢没有自治的必要性了,还不如交由缅甸中央直接管理。当缅甸政府和果敢发动冲突后,果敢军队的第一反应就是“不知道为谁而战”。战斗意志几乎没有,一听炮响就四散而逃,整个抵抗过程只有三天两夜。当时缅甸中央政府军有大约五十万兵力,号称世界第九,而果敢同盟军被瓦解之前,正规军事编制只有三千。双方实力太悬殊了。而果敢人民也是冷眼旁观整个过程,不想掺和缅甸政府军和彭家人的战争。本来缅甸政府军对于果敢是有顾虑的,这倒不是说果敢同盟军强,主要毕竟这是汉人,背后有强大的中国,如果中国干涉,缅甸政府军就难以收拾,但是偏偏果敢老大彭家声太独裁,逼得自己副手杨茂良造反,而且果敢地区贩毒严重,毒品从云南进入国内,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安全,所以中国警方也希望消灭贩毒分子。

三、佤邦为何很硬

佤邦相对来说就强大的多,首先佤邦很团结,他们不搞民族歧视,不管是佤族还是别的民族,在佤邦一律平等,佤邦当局既反对大民族主义,也反对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的民族政策。所以佤邦没有明显的民族矛盾问题。这一点,佤邦不仅做的比果敢好,也比缅甸政府好。而且佤邦当局不搞家族氏统治,只要是佤邦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政治追求,所以佤邦的老百姓更拥护佤邦的自治政府,觉得佤邦自治也挺好的,不想让缅甸政府直接管理佤邦。另外,果敢同盟军只有3000人,佤邦军队高达25000人。虽然这跟缅甸政府军比起来,也不算什么,但是如果加上佤邦比较强的内部凝聚力,缅甸中央政府想要出兵打佤邦,真的要三思才行。而且果敢不排斥毒品,而佤邦积极参与禁毒。果敢的行为不但让自己失去道义支持也失去民心,而佤邦却因为积极参与禁毒活动站到了道德制高点上,同时获得了不少国际支持。纵观果敢和佤邦的心路历程,一句话概括,那就是选择大于努力,是否正义的政策方针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命运。


葛大小姐


佤邦人民英勇善战,佤邦最早是国民党残部占据的。 经历几十年战乱,当地人都英勇彪悍。九几年坤沙集团同缅甸政府军开战,打的政府军丢盔弃甲。最后还是佤邦联合军带领下打败了坤沙集团。

佤邦曾经立过国,不过得不到世界社会的承认。现在是缅甸第二特区,普通话是佤邦第一语言。说是缅甸的领土,不过佤邦高度自治,缅甸管不到他们头上。不是缅甸不想管,因为实在是打不过。

经过二十年的和平发展,佤邦地区禁止种植毒品,现在是一个农业发达,具有一定轻工业基础国中之国。


句号4073


挑柿子捡软的捏而已。佤邦的实力比果敢强太多了,缅甸中央政府不敢动。


十年前,缅甸政府之所以敢打果敢,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当时果敢当局的高层内讧了。果敢同盟军总司令彭家声和副司令白所成不和,给了缅甸政府趁虚而入的机会。

第二、果敢内部凝聚力不足,很多果敢人对彭家声大权独揽、任人唯亲的家族治理模式感到不满,不愿意为其效力。

第三、果敢的军事实力太弱。缅甸中央政府军有大约五十万兵力(世界第九名),而果敢同盟军被瓦解之前,正规军事编制只有三千。双方实力太悬殊了。

所以,缅甸当年敢打果敢,真不是因为缅甸政府军有多强,完全就是因为果敢实力太弱了而已。

再说佤邦。其实,佤邦和果敢经济实力其实差不多,都属于粮食不能自给,经济基础很弱的自治邦。但是相比于果敢,佤邦有两方面的优势。

第一、佤邦的政治凝聚力比果敢要强;

第二、佤邦的军事实力比果敢强很多;

▼绿色区域为佤邦控制区



先说政治凝聚力。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果敢同盟军与缅甸中央政府签署和平协议后,建立了缅甸掸邦第一特区,开始自治历程。在二十年的自治过程中,彭家声不断的排除异己,打压异己势力。

在他被缅甸政府赶走之前,不仅他自己任特区主席外,连他的六位兄弟和五个儿子,也分别在特区政府和同盟军内身居要职。如此赤裸裸的家族统治模式,让果敢人民对彭氏家族失望透顶,认为果敢没有自治的必要性了。还不如交由缅甸中央直接管理。

所以,当缅甸政府和果敢发动冲突后,果敢军队的第一反应就是“不知道为谁而战”。战斗意志几乎没有,一听炮响就四散而逃,整个抵抗过程只有三天两夜。而果敢人民也是冷眼旁观整个过程,不想掺和缅甸政府军和彭家人的战争。

▼缅甸北部各自治邦示意图。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佤邦的实力比果敢强很多。

相比于人心涣散的果敢,佤邦的凝聚力就要强太多了。

首先,佤邦不搞民族歧视,不管是佤族还是别的民族,在佤邦一律平等,佤邦当局既反对大民族主义,也反对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的民族政策。所以佤邦没有明显的民族矛盾问题。这一点,佤邦不仅做的比果敢好,也比缅甸政府好。(缅甸政府有民族歧视)

其次,佤邦当局不搞家族氏统治,只要是佤邦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政治追求。

综合以上两点,佤邦的老百姓更拥护佤邦的自治政府,觉得佤邦自治也挺好的,不想让缅甸政府直接管理佤邦。(佤邦也有很多问题,但相比于果敢来说,还是强很多)



再说军事实力。果敢同盟军只有三千人,佤邦军队高达25000人。虽然这跟缅甸政府军比起来,也不算什么,但是如果加上佤邦比较强的内部凝聚力,缅甸中央政府想要出兵打佤邦,真的要三思才行。

因为说实在话,缅甸政府军的战斗力确实是很弱,缅甸的经济也很落后。按照联合国对世界各国发展水平的划分,缅甸现在属于“未开发国家”,连发展中国家都算不上。


2018年,缅甸的GDP只有715亿美元,军费开支为30亿美元左右。30亿美元要养活50万大军,军队的装备水平可想而知。

试想一下,这么弱的经济基础,加上战斗力实在是不怎么样的中央军,缅甸中央政府想动佤邦,真心不简单。咱就不说军队的战斗力如何了,就单说一个军费问题,估计缅甸政府都负担不起。



所以总的来说,缅甸当年敢动果敢,不敢动佤邦,主要是因为佤邦的实力强,以及佤邦内部的凝聚力比较强导致的结果。缅甸当局想搞定佤邦,不出点血是不可能的。但是缅甸政府又没有大出血的底气。所以佤邦也就不动了。

当然了,缅甸中央政府强,缅北的那些自治邦实力弱。只要缅甸经济发展起来了,解决缅北问题,也是迟早的事。


Mer86


佤邦现在主要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矿产资源的开发为辅,社会治安和经济发展受到毒品的严重威胁。佤邦联合军和果敢同盟军都是缅甸的刺头,都是从缅甸共产党这个大家庭里分离出来的山头,但命运不同。一个走了衰运,被政府军清剿,另外一个走了好运。说到最后还是选择政策方针不同。


1989年苏联解体后,缅甸共产党对缅甸掌控力度迅速下滑,这其中果敢同盟军和佤邦联合军迅速脱离了缅甸共产党的控制,发展成为掸邦最大的两支非政府武装。果敢跟我国有着很深的渊源,果敢地区有80万人口,面积2700多平方公里。果敢地区原先是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是世界上闻名的毒品产出地。1989年彭家声率领自己的部队成立了果敢同盟军,开始与政府进行政治和解。随后果敢同盟军内部势力杨茂良和彭家声展开了内讧,双方的力量都受到了大幅度削弱,缅甸政府军趁机杀入了这个区域,并控制了主要地区。因为果敢地区与中国的云南接壤,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缅甸政府始终对这一地区保持警惕状态,他们拒绝承认汉人的合法地位。这就造成了果敢地区和政府之间的对抗局面,这一地区直到现在仍然战乱不断。


然而佤邦联合军不仅没有像果敢同盟军那样走下坡路,反而在跟政府军合作打击毒贩的过程中获得了1.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让自己的地盘扩大了到了三万平方公里。控制区的人口也增加到60多万。相对于果敢同盟军的制毒贩毒,果敢的行为不但让自己失去道义支持也失去民心,而佤邦却因为积极参与禁毒活动站到了道德制高点上,同时获得了不少国际支持。不仅有国际资金注入,还有看不见的国家组织对佤邦的认外。佤邦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就等同于国际组织变相承认了佤邦的合法存在。缅甸政府军对佤邦出手不仅有所忌惮而且师出无名,不能不投鼠忌器,顾虑重重。佤邦现在有点像正义之师的意思,承担国际责任,搞国际交流,不跟政府添乱,不跟政府搞事,不扰民,不害民。这样的军队哪个统治者不待见,谁会冒险去打一个仁义之师,而且还没有绝对把握能打赢,最后弄得一身骚,岂非没事找不自在?

纵观果敢和佤邦的心路历程,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选择大于努力,两家不同的政策方针决定了他们发不同命运。老一代领导人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对于果敢和佤邦这两支军队来说也是如此。


大老二爷


果敢和佤邦都属于缅甸联邦的自治区,北面都与云南接壤。但二者无论是在面积、军事实力还是在内部团结、民族认同上,果敢都无法与佤邦同日而语。

缅甸收编果敢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果敢实力太过弱小,军中派系林立;二是果敢内部无休止的争斗,给了缅甸收编它的绝佳机会。

果敢,历史上曾是中国领土。1894年,中英双方重新划界,签订条约将果敢划为中国领土。三年后,双方在条约附款中将果敢划入英属缅甸。果敢人口约为25万,绝大部分都是果敢族,面积约为2700平方公里。

果敢大约保有3000人左右的武装势力,其实力与缅甸政府军无法相提并论。1989年,彭家声宣布果敢脱离缅共的领导。三年后,果敢同盟军爆发首次内讧,杨茂良兄弟打败彭家声,彭家声率残部投奔林明贤势力。

又三年后,果敢同盟军的一个师发动反杨兵变,彭家声趁机再次入主果敢。杨茂良所占辖区交给缅政府,政府军保证其人身安全。2009年,缅甸政府军以制毒为由将彭家声等人列为通缉犯,彭家声与儿子逃亡。

彭家声逃亡当天,果敢同盟军副司令白所成部哗变,彭家声势力被排除。随后缅甸政府军果敢首府,将白所成任命为果敢地区领导人。在清缴行动中,彭家声向缅甸政府军投降,缅甸政府全面控制果敢自治区。

果敢同盟军内部无休止的争斗,再加上实力太过悬殊,导致其轻松的被缅甸政府瓦解控制。果敢一直未有和平发展的机会,先是杨、彭两家的内战,缅甸政府军先帮杨家赶走彭家,后又以杨家制毒将其赶走。

随后又是白家的崛起,使得果敢地区一片混乱。缅甸政府趁机强硬政变北部各自治区武装,但与果敢情况极为相似的佤邦却公开表示拒绝政府军的整编。缅甸政府军为何不动佤邦同盟军,佤邦又为何如此强硬?

佤邦,与果敢类似,在历史上也是中国的领土。唐代属南诏国,宋代属大理国,明代属孟定府和孟琏司。1941年,班老、班洪地区划给缅甸。六年后,佤邦地区成为缅甸的掸邦。之后被退至缅北的国军所控制。

佤邦人口是果敢的两倍,面积是果敢的十倍。佤邦联合军兵力约有10万人,是果敢军力的三十倍。从对比可以看出,果敢与佤邦实质上没有可比性。缅甸政府军之所以不敢轻易动佤邦,自然是其实力不可小觑。

佤邦联合军除了装备有通用的轻武器外,还配备了包括迫击炮、榴弹炮、重型运兵装甲车在内的重型装备,且有一定的武器生产和维修能力。其内部政权非常稳定,军队也是制度化管理,这些都算果敢不具备的。

缅甸政府虽然对外宣称要强行整编缅北武装,但面对实力强大的佤邦时,自然不会采取对付果敢的手法。2009年,佤邦联合军其它八支民族武装成立和平发展阵线,缅甸政府随即推出改编计划,双方矛盾升级。

缅甸政府派代表前往邦康与佤邦联合军谈判,但未形成结论。第二年,佤邦与缅甸政府再次就改组联合军进行谈判,同样是没有结果。缅甸新政府组阁后,双方达成和平初步协议。两年后展开清除毒品的合作。

相较于果敢,佤邦具有先天的一些优势。首先是佤邦实行三位一体的管理制度,其组织体系和法律法规较完备,政治理念和政权基础也比较牢固。其次是佤邦的佤族族群认同感强,佤族占佤邦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再次就是内部非常团结,有着明确的政治追求。最后就是佤邦的军事实力强悍,这也是缅甸政府军所畏惧的一点。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其它的一切因素都将失去实际意义。佤邦对此认识要比果敢深刻的多。

综上,对缅甸联邦的认同感上,果敢与佤邦一样,都是缺乏的。但佤邦各民族有明确的政治信念,在面对缅甸政府军的威胁和恐吓时,有一致对外的团结力量。因此佤邦能够在缅甸政府军的整编下存活下来。


野史也是史


缅甸内战是缅甸国内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战争主要发生在缅甸政府军与缅甸国内各个少数民族武装力量之间,长年的内战不仅对缅甸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同时也对与缅甸接壤的国家也造成了影响,包括中国。

我们先来看看缅甸内战的起因。

1962年,缅甸的军事强人、“缅军之父”尼温(又叫吴奈温)创建了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并担任主席,成为缅甸最高领导人。之后,他开始采用强硬手段进行缅甸同化运动,建立军事独裁,否决少数民族的自治权。这引起了各个少数民族的极大不满,于是纷纷建立自己的武装与政府军对抗,包括掸邦军、克钦民族阵线、克伦民族联盟、新孟邦党、佤邦联合军和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等。

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

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简称果敢同盟军,联合了克钦独立军和德昂民族解放军多支"地民武"(地方民族武装) ,领导者为掸邦第一特区主席,中国四川籍华人彭家声。其前身是缅共在缅甸北部山区的一支割据武装。1989年,时任缅共人民军东北军区副司令员的彭家声发动军事政变,宣布脱离缅共,成立果敢同盟军。彭家声的诉求是追求民族和解以及民族自治。在彭家声的号召下,缅甸国内的其余15支民族武装同意放下武器,同政府军讲和,一时间,彭家声成为缅甸的民族英雄。彭家声也在果敢实行民族自治,果敢进入和平年代至今,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

但是,1992年,果敢同盟军内部发生内讧,彭家声与杨茂良为争夺兵权而兵戎相见,彭家声不敌,撤出果敢。三年后,彭家声重新打回果敢,但在此前杨茂良已经邀请缅甸政府军入住果敢,稳定局势。政府军进驻果敢后,就赖着不走了,而且占领了果敢境内的大部分军事制高点,和民主同盟军互相牵制。

就这样,在这种微妙的平衡中,时间来到了2009年。2009年8月8日,果敢境内的缅甸政府军以彭家声的果敢同盟军私造军火为由,向果敢同盟军进攻。双方对峙19天,17名缅甸警察被杀,引发矛盾升级。缅甸政府很快派出边防军攻打彭家声,果敢同盟军不敌政府军,彭家声本人也远逃他国。

这就是8.8事件。

8.8事件后,虽然彭家声流亡国外,但是果敢同盟军并没有就此瓦解,他的儿子彭德仁接管了果敢同盟军的指挥权,继续同政府军战斗。而彭家声经过多年辗转流亡后,也于2014年找到果敢同盟军,与儿子彭德仁一起同缅军战斗。

佤邦联合军

佤邦联合军是缅甸佤邦各族的武装力量,简称佤联军,总部设在邦康,为缅甸最大的民族地方武装组织。佤联军的前身也是缅共的一支武装力量,也是在1989年发动军事政变,将缅共势力赶出了佤邦,成为佤邦地区唯一的武装力量。

这支部队的使命和缅甸其他少数民族的武装力量一样,反抗缅甸政府的民族同化,武装保卫佤邦人民。虽然佤联军近几年来少有与政府军大规模交火的记录,但是双方小规模摩擦也是不断。2015年,在彭家声的果敢同盟军与政府军冲突时,缅甸军方发言人就称,包括佤联军在内的至少5支民族武装参与了攻击政府军的行动。

回到这个问题,为什么2009年,缅甸政府军敢大规模进攻果敢同盟军,而多年来,却一直对佤联军坐视不管呢。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 果敢同盟军与佤联军的实力不同

果敢位于缅甸掸邦东北部,面积约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1995,彭家声重新返回果敢后,重新组建了果敢同盟军,下辖5个营,4个步兵营,一个炮营,总兵力才六百人。而佤联军辖区比果敢大得多,辖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辖区面积约1.7~1.8万平方公里,人口40余万,南部辖区面积约1.8~1.9万平方公里,人口26万。佤联军是缅甸国内最大的一支民族武装,正规军总数约3万人,实力远远强于果敢军。政府军当然不敢去轻易招惹这么强大的对手。

二果敢同盟军内部不稳定,佤联军内部较为稳定

虽然在1989年,彭家声策划了军事政变,成立了果敢同盟军,但是军队指挥权并不在他手里,副司令员杨茂良掌握了大部分兵权。彭家声主张禁毒,而杨茂良则大肆贩毒,双方发生冲突,随后爆发内乱,极大的削弱了自身实力。而且这次内乱还导致了一个极为糟糕的结果,那就是缅甸政府军进驻果敢,监视同盟军。这也是在2009年,政府军敢对同盟军发动攻击的理由之一。此外,彭家声在果敢并没有建立一套合理的领导方式,而是大量任用自己的兄弟、儿子等亲属,这种家族统治并不牢靠。而佤邦内部虽然有很多少数民族,但是大家都充分达成了共识,铁板一块,一致对外,抗击缅军。

三中国的影响

我们一般都知道,果敢是缅甸境内的唯一一个华人民族,大部分中国人都对果敢怀有同情心。果敢人虽然认同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但有时候也屈服缅甸政府,比如之前的杨茂良。而反观佤邦人,虽然也是少数民族,但是他们认为自己与中国境内的佤族是同根同源,对中国怀有很大的亲切感。早在以前,佤邦人民就主动寻求国中国的帮助,邀请中国电力部门支援他们的电力建设。甚至,2013年,有消息称,在缅甸北部发现了中国M99式12.7毫米狙击步枪,疑似中国向佤联军提供了军事援助,这无疑增强了佤联军的实力!

我是一卷青史,欢迎评论加关注,一起聊历史!

历史风暴


2009年,果敢同盟军因不满缅甸于2008年新宪法制定的改编计划,与缅甸中央军队爆发军事冲突。这就是著名的“八八事件”。在这次军事冲突中,“果敢王”彭家声领导的果敢同盟军败北,被缅甸中央赶出果敢。随后果敢地区被收编为自治区,缅甸中央开始正式接管果敢地区。

缅甸中央之所以能够瓦解果敢同盟军,还是因为双方的军事实力不对等。而佤邦联合军之所以没有落得和果敢同盟军一样的下场,更根本的还是依赖于其比较强大的武装力量。

与果敢同盟军一样,佤邦联合军也是脱胎于缅共。上个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缅共在缅甸北部与东北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运动。1968年,由于作战需要,缅共在缅甸这两个地区组建了四大军区,佤邦地区就属于中部军区所在地。缅共曾先后三次“挥师西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