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結婚第一年新媳婦為什麼要提前送端午?有什麼講究嗎?

阿兮隨筆


不知道其他地區是不是跟我們這裡一樣的規矩,每年離端午節還有一段時間的時候,那些嫁閨女娶媳婦的人家,就開始挨家挨戶的分粽子了。端午節是在五月初五,而這些分粽子的人家一般是在四月份,早的在三月份就開始分送粽子了。我今年收到的第二份粽子就是頭條大咖,阿兮老師家的粽子。這粽子是阿兮替閨女綠豆分的。那天下午,阿兮微信電話讓我下樓去拿粽子。



由於我們兩家離的也就幾步路,所以幾分鐘我就到了他們家的樓下。去的時候正趕上阿兮要和綠豆爸去給別人送粽子,寒暄幾句之後,他們兩口子就開車送粽子去了。到家以後把粽子放到桌上一看,袋子裡除了粽子以外,竟然還有十幾個雞蛋。


我們這裡從老輩就留下來這個規矩,不管是娶媳婦還是嫁閨女,只要結婚當天去喝過喜酒的賓客,端午節前夕是一定會收到主家的粽子。北方的粽子跟南方的粽子有所區別,南方一般包的都是鹹味粽子,而我們北方不一樣。這些粽子包的花樣很齊全,有糯米的,小米的,還有大黃米的。除了大米小米之外,粽子裡面還要包上花生、大棗和栗子什麼的。總之,這些粽子吃起來軟糯可口,再加上那濃濃的粽葉香,咬一口粽子,滿滿的都是端午節的氣息。

端午節要吃粽子的傳統,大家早就都已經很清楚了,在這裡我就不囉嗦了。只說一下結婚第一年,為什麼新媳婦都要提前送端午呢?其實沒什麼太深的含義,只不過我們這裡的老人們都說,剛結婚的新媳婦兒,一定要提前送端午,千萬不能耽誤了。大家知道不能耽誤什麼嗎?秘密就藏在“端午”和“耽誤”兩個詞裡面。可能是地方方言的原因吧,我們這裡土話稱端午節叫耽誤節。提前送端午節的粽子,意思就是千萬別耽誤了新媳婦早生貴子。


萬一誰家因為一些特殊原因沒有送端午節的粽子,而恰好又趕上新媳婦當年沒有懷孕,人們就會開玩笑的說,都是因為沒有提早送端午節的粽子,所以耽誤了新媳婦懷孕生子。其實我認為,這第一個意思,是喜主家為了答謝親朋好友,新婚當天到場對新人的祝福。第二個意思,不管是嫁閨女還是娶媳婦兒,都是喜事是高興事,喜主家要把這份高興的心情分享給大家。第三個意思,粽子在我們老家這邊的解釋是“掙了”,不管是掙錢還是掙到了幸福,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和祝福。

不知道各位,你們家鄉有沒有在端午節之前,新媳婦分粽子的風俗?你們那裡過端午節都有什麼習俗?希望大家能夠分享一下。


靈子


又快到端午節了,在我們膠東一帶,新結婚的媳婦家裡已經開始忙活了,在我們膠東一帶,有的請專門包粽子的人或有包粽子手藝的人,到家裡來包粽子,也有的提前到包粽子賣的人家去訂粽子;有的提前要訂雞蛋,煮雞蛋,還要染上紅色,雖然現在有不少的人不去染紅色了,嫌麻煩且能粘一手色子,不好洗去,改用往雞蛋上貼喜貼。忙完了這些,還得挨家親戚、朋友送粽子和雞蛋,真是夠累一陣子的;總之一定要在端午節前送完。農村結婚第一年新媳婦為什麼要提前送端午?有什麼講究?山村梅花來分享一下我所知道的。


其實,送端午,就是取了“耽誤”的諧音,意思要送走“耽誤”,別耽誤了一對新人早一天生育小孩,希望家裡能早點有繼承人。因此,人們就會在包的粽子裡面包上兩個大棗,寓意著他們會早早地生下貴子,有的還會往粽子裡面包上兩粒花生,寓意著新婚夫妻能變著樣的生,有兒有女,不會單一,包粽子時,有的還加上一些肉餡,寓意是將來生產的小孩能肉嘟嘟、胖乎乎的。

而且送粽子時一般也會一塊兒送上雞蛋,送去雞蛋,更是盼望著一對新人能早一天生下小孩。雞蛋,是雞用來繁衍後代的象徵,只有下了雞蛋,才能孵化出小雞,因此,新媳婦家裡就會借用雞蛋來寄予姑娘能象“母雞一樣,儘早下蛋,繁衍後代”,送到婆家,由婆家挨家親戚去分,告訴人們俺家媳婦會“下蛋”,也不會耽誤了“下蛋”。分雞蛋也是有講究的,人們都會取一些吉利的數字,如十二個,希望“拾個兒子”,或是八個,意思是把望著早點生小孩。




總之,第一年結婚的新媳婦家裡一定會提前送端午,就是提醒一對新人別耽誤了生育下一代,寓意著他們當年就能早生貴子,並且希望是兒女雙全。只是家裡老人藉著端午的同音,來祈福蚛“耽誤”了呀!可見天下父母心。


山村梅花


我們這裡,新媳婦第一年的端午節是在孃家過,倒沒有給各家送粽子的習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