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硬科技”在抗擊疫情中大顯身手

中國“硬科技”在抗擊疫情中大顯身手

由交叉信息核心技術研究院推出的5個無人防疫車正在路上執行消殺工作。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新華社西安3月24日電(記者石志勇 李華 雷肖霄)整潔有序的生產線上,50多名工人正在快速組裝零部件。從組裝到測試,大約一個小時後,一臺核酸檢測儀即可完工。

這樣的生產場景從2020年中國春節開始,就在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的廠房裡持續上演著。工人們加班加點的生產,為中國抗疫一線源源不斷提供著快速確診病毒的儀器。

“我們公司成立於1997年,經過十多年的技術沉澱,產品先後用於抗擊SARS、禽流感、非洲埃博拉等疫情,這是我們20多年來苦練‘內功’的結果。”天隆科技總經理李明說。

得益於中國一大批科技公司長期以來的技術儲備,不斷湧現的“硬科技”產品在中國此次抗疫中大顯身手。

中国“硬科技”在抗击疫情中大显身手

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線上,工人正在裝配核酸檢測儀器。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硬科技’是對人工智能、生物技術、光電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製造等領域中的高精尖原創技術的統稱,具有自主研發、長期積累、高技術門檻等特點。‘硬科技’雖然投入週期較長,但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深遠作用。”中科創星公司創始合夥人米磊博士說。

米磊和他所在的科技孵化平臺中科創星公司目前致力於孵化出更多的“硬科技”產品,其中一款被稱為“扎針神器”的產品在此次疫情中嶄露頭角。

這款名為“血管成像儀”的設備,可同時識別血管位置和深度,只要將手臂置於血管成像儀下方,打開開關就能清晰照出血管。生產設備的西安中科微光影像技術有限公司是中科創星投資的公司,多年來從事紅外血管成像儀研發生產。

疫情期間,“扎針神器”解決了醫護人員因穿著厚重防護裝備穿刺難、穿刺不準的問題。“目前除了服務中國國內的醫院,我們的產品還出口意大利、法國、巴西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助力全球抗擊疫情。”西安中科微光影像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曹一揮說。

疫情期間,如何快速鑑別發燒人員至關重要,而“人體溫度篩查紅外熱像儀”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對於西安泰豪紅外科技有限公司來說,生產這樣的體溫篩查設備起初並非公司的主業。

“我們的公司一開始主要是利用紅外熱像技術做特殊光學鏡頭、光電吊艙一類的產品,從2013年開始才將業務擴大到醫療領域。”西安泰豪紅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偉介紹。

中国“硬科技”在抗击疫情中大显身手

3月6日,在西安中科微光影像技術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演示投影式紅外血管成像儀。新華社記者李一博攝

疫情發生後,劉偉和他的同事們利用公司深厚的技術儲備,將原有的智能醫學紅外影像設備進行改造,並迅速投放到全國15個省、市。“目前投放了1200臺左右,主要是在人流密集的車站、機場等。”劉偉說。

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這些人體溫度篩查設備又將遠渡重洋,助力全球各地共同抗擊疫情,西安泰豪紅外科技有限公司已經陸續和新加坡、意大利等多個國家對接了相關需求。

在這場人類與疾病的較量中,“硬科技”產品各顯身手,是中國長期以來致力於推動科技創新的結果。“硬科技”正受到中國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推動,以期推動科技與經濟更好地融合。

在中國以科技資源豐富著稱的西安市,當地政府與清華大學共同成立了交叉信息核心技術研究院,這個新型研發機構主要致力於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

在此次疫情中,交叉信息核心技術研究院推出的5G無人防疫車已經被投放在武漢、西安等多個城市,在特定地點進行防疫、非接觸式物資運輸等工作。

“疫情讓人們看到了科技創新的潛力與前景,我們的無人車加裝了一定的設備,就能代替人進行大量防疫工作。未來我們將基於5G和人工智能技術,使我們的無人車應用於城市安防、環境監測等更多領域。”新石器交叉信息核心技術研究院(西安)有限公司副總裁胡青雨說。(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