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人言“老不看三國,少不讀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讀紅樓。”?

虔葉


三國是一部講智謀的書,教人耍心機。老人經過一輩子,本來就把世事看得很透,很有智謀,俗話說,老而不死為賊,說的意思就是老人像賊一眼狡猾。如果到了老年,再看三國,那不是讓老人更為狡詐了。這不合老人應擁有的心境,老人應當慈祥豁達,很樂意地把這個世界拱手讓給年輕人,而不是變得富有心計,捨不得退到後臺。孔子說,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老年人要戒貪婪。如果到了老年,還沉迷於三國,一天到晚地想著如何用盡心機,把這個世界掌控在手裡,對老人的心性破壞極大,死得更快。

水滸是一部描寫江湖黑社會的書,是一部造反的書。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規則,不講法律,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年輕人正是學知識,形成規則的時期,如果這個時候,不受積極的正面影響,以為世界就是水滸裡寫的那樣,可以隨意殺人;不合心意,就打個痛快,那是把年輕人送上不歸之路。孔子說,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孔子說的壯年,也就是今天的十七八歲的少年,血氣方剛,最容易打架鬥狠,再沉迷於水滸,那不是推波助瀾。

西遊是一部童話書,把人教得簡單,教人不識人間煙火。打怪鬥妖在小孩的世界裡,多點想象倒是可以的,可是到了成人世界裡,你還以為你還要去打怪鬥妖,不就成了二百五。成人的世界比妖怪的世界複雜得多,並不是非好即壞,你得學會區分。再有,人長大了,要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要娶妻生子,種田種地,養家餬口才是你的正事,西遊記寫的不是這個傳統命題,所以,長大了,成了一個男人,就不要再看西遊了,再看西遊,你就幼稚了。

紅樓是一部寫貴族的書,裡面的女人多愁善感,不愁吃穿,不用勞作。而現實中的女人大多數,不可能穿金戴銀,而是疲於生活奔波,哪有那麼多時間去多愁善感,還寫寫詩詞。女不看紅樓的意思是說,不要把女人教得神經兮兮的,多愁善感,而不踏踏實實地生活,女人就得看著鍋底,洗著衣服,奶著孩子的。

老不看三國,少不讀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是來自舊社會的古話,有其部分的合理性,但是主要思想是過時的,特別是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顯然是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思想陳舊。現在的男人看看西遊,決不可能被它教得幼稚,倒可以放鬆身心;現在的女人看看紅樓,絕不會沉湎於幻想,倒可以多幾分雅緻。所以,對待古話,要理性分析。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度度看看


那個年代人們很封建,而保守。以為年青人看後會多打架生事,老年人會變的老奸巨滑,男人會做駕雲夢,女人專得相思病。

我七十年代農村看過一場電影劉三姐,人們興奮的如同看了什麼片,幾天勞作時還在議論。

多說一句,我們知青夏天到海子游泳被村民認為,大男大女不正經,一群一夥要出事,,,,,,


李287275412李澤祥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這句話相傳這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批判文學家金聖嘆評論水滸三國等名著的話語。

“少不讀水滸”

是指書中江湖義氣太重,一言不合拔刀相向,為朋友兩肋插刀,說是好漢,但性質更像是一幫黑社會青少年心理發育不成熟,對事物沒有正確的認知,處於學習期的少年總喜歡模仿,心智不成熟的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不足,容易衝動,可能會做出出格的事情,所以說少不看水滸。

“老不讀三國”

《三國演義》講的是三國亂世時期群雄爭霸的故事,三國時期英傑輩出,能人異士數不勝數,三方鼎立自然都想一統其他兩方,所以整本書謀劃不斷,各種勾心鬥角,戰爭殺戮,權術、爭鬥、計策、殺戮,這些東西很適合年輕人;

  每每看了熱血沸騰,但這些內容都不適合老年人,老人看了之後會為書中的計謀而思考,不利於老人頤養天年,書中難免有看重的角色,鞠躬盡瘁的諸葛亮,赤膽忠心的關羽等等,人物的死亡難免會引起讀者的傷感,顯然這是不利於老人的健康的。

“男不看西遊”

《西遊記》是寫鬼怪神仙故事,孫悟空大鬧天空,沒有紀律約束,男人看了容易在外惹事生非。故有”男不看西遊之說。而就深入西遊分析,《西遊記》主要描寫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悟淨)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神鬼之事在古代也很容易容讓人相信命,很容易讓男人失去奮鬥的信念,在社會久了,就變得便有鬥志,變得更加圓滑,加入了社會的墮落的風氣,這也是為什麼開始孫悟空大鬧天空之時戰鬥力爆表,之後取經路上連無名小妖精都要找人幫忙,不是他打不過,是要在神仙,佛道兩個圈子裡混,就要學會走人情,那走人情就要找關係,利於打妖精,就結識了很多有名的神仙,這樣就進了圈,要混的久,就要學會他們的規律,這就是孫悟空的處事之道,不是打妖怪能力不行,而是沒有盡全力。

“女不讀紅樓”

紅樓夢書寫多是兒女情長之事,多情色描寫,女子看了容易心動。如“賈寶玉初試雲雨情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王熙鳳毒設相思局 賈天祥正照風月鑑 ”等章節,多是描寫男女之情,讓人心動。再者紅樓夢中女子多以悲劇結束,女性多愁善感,心思細密,容易受到裡面人物影響,心懷悲憫,多思愁苦。不利於女子身心健康。


豹瘋影視


老不看三國:老年人的人生已過大半,心有餘而力不足,此時,突然想返老還童,想大有作為,想再燃燒一把,這可算是作死吧,真實的人生不是修真玄幻小說,無法逆天而為,老年人熱血衝動,不單對自己不好,只怕還會拖累兒孫,何必呢?

少不看水滸:但是對於血氣方剛的少年人來說,讀了這類小說,恐怕就會迷途難返,這種情況好比網遊世界,孩子們進去就出不來了,長久下去,只知義氣而不懂仁愛,只從本心性起而不知道德約束,憑著一腔熱血,任意行事,到釀成大錯時,悔之晚矣。

男不看西遊:但是對於揹負家庭重擔的中青年人來說,尤其是男人,突然大徹大悟了,突然覺得生活沒意思了,開始進入冥想狀態,開始不務正業,從此沒了進取的心態,這又算什麼?個人解脫了,家中老少卻從此沒了生活的著落,嗷嗷待哺的孩子將由誰來養這叫不負責任吧。

女不看紅樓:但對於天生敏感的女子來說,紅樓夢卻是過於灰暗了,千紅一哭,萬豔同悲,不管多麼美麗的尤物,不管多麼聰慧的女子,下場都是一樣的悲慘,女孩子讀紅樓,會不自覺受到其中人物影響,心境會因此破壞,從此愁不知所起而終日無緒,這日子活得也太累了吧。


酒源君


老不看三國:《三國演義》中多為計謀策略、打打殺殺。老年當是世態炎涼皆經歷,萬事萬物皆看淡,再沉迷於陰謀詭計、打鬧砍殺之中,於身心健康皆不利。

少不看紅樓:少年時代性情至真至純,而紅樓中情慾物慾皆重,少年懵懂無知,容易誤入歧途。


桑門書生


三國施謀詭計,老人家本來見多識廣,閱歷豐富,詭詐謀多,讀後回想人生得失徒增煩惱,老來學佛了生死才快樂;水滸都是打打殺殺佔山為王,青少年意氣用事不用腦子,還沒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讀了會中效仿做事,容易惹事生非給家庭給社會造成傷害與麻煩;西遊記除妖降魔,表面上是斬妖除魔,實則是無能領導下的團隊集團,能者多勞不多得還受到不公正對待,男人讀到後感覺喪失信心,對工作失去熱情,漫漫的就悲觀;紅樓夢是一股情啊情啊愛啊愛的,女子讀了對於書中的情愛迷惑,齷蹉情節動心,缺少判斷,容易傷春悲秋,需要批判的接受文化,就像是西方的自由浪漫愛情,與中國五千年的文明精華比較,需要浪漫自由但也要有文明底線,這些思想也是封建社會的思維。

這些名著都可以讀,就是加以批判的接受,吸取精華去除糟粕!


甫蔭


三國陰謀詭計多,老人家人生所剩無幾,讀來無處施展徒增煩惱;水滸打打殺殺不用腦子,年輕人還沒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讀了會中毒;西遊記表面打的熱鬧,實際一團和氣低眉順眼,男人讀到最後沒有血性;紅樓一股病怏怏陰森森的情情愛愛,女子讀了缺少陽光,容易傷春悲秋。


博士祭酒張大帥


這是按照世俗的觀點說的,不一定正確。老不看三國,主要是指三國各利益階層勾心鬥角、權謀詭計比比皆是,如果沉溺其中會干擾了老年人心境的平靜。少不讀水滸,是說水滸中充滿了個人對命運的抗爭,尤其是暴力的,這對正在形成世界觀的少年人來講是有一定影響的。男不看西遊,主要是講西遊降妖除魔,飄忽地方,居無定所,不是一個正常男人追求的理想。女不看紅樓,也有說女不看西廂,主要是說女人不應該感情細膩複雜,一天沉溺於兒女情長,不利於家庭和個人成長。我個人的觀點是,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讀三國,可以欣賞古人的智慧;看水滸,可以欣賞人們對命運和腐朽統治的抗爭;讀西遊,可以感受人對事業和人生的執著;看紅樓,可以培養藝術氣質,也可以練達人情世故,人懂得愛和恨有何不好?總之,每個人對同一事物的看法因其文化、閱歷、知識、性格、性別等有所不同。


康明源


都是某些人的瞎說嘛,何必當真。


lipurnc


我是從事中小學課外培訓的,就這個問題應該算是有發言權的。

“老不看三國,少不讀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讀紅樓。”這是90年代時流行的說法,當時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貧乏,大多數人能夠接觸到的書籍也是少之又少,而四大名著

的傳播途徑最初也是先通過電視劇來傳播的。在這樣的條件下,尤其是80後這一代絕大部分,對四大名著的第一影響都是電視劇給予的。而當時的教育也不想現在這麼多元和人性化,更多的都是經驗教育。所以當時的家長也就順理成章的默許了“老不看三國,少不讀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讀紅樓。”


1.老不看三國

《三國演義》中很多都是王侯將相、建功立業的故事,很多人從無到有,歷經坎坷,終創大業,終得王權富貴。一代男兒的英雄氣概在三國中會被感同身受的激發放大,遲暮之年再看三國,歲月流逝,日益蒼老,英雄豪情不在,青春遠走,一事無成,讓人會唏噓枉活一生,感嘆青春時光沒有好好奮鬥珍惜,後悔年輕時的種種選擇,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人生,懊悔之情會瀰漫內心,受三國書中情節、故事影響就很難讓自己心中平靜,不利於老年健康,如果把權謀用在日子中會添加不穩定困素。同時也與老年生活所需的平靜、豁達、萬事不再放心上不相符不相稱。故才有老不看三國一說。所以就將三國列為了老人“禁書”。

二、少不讀水滸

水滸中其實講的是梁山108將嘯聚綠林的故事,因為少年血氣方剛、易於衝動,而水滸,又專以攻城破獄為能事,以打家劫舍為豪舉,如果年輕人看了水滸,領悟了其中津津樂道的“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那一套,碰了鎮關西就打,遇了潘金蓮就殺,那還不天下大亂?少年性格還未完全形成,不穩定,很容易受影響衝動,容易一失足成千古恨,不利於青少年健康理智思想的形成,所以當時人們用“少不讀水滸”將“水滸傳”列為了少年禁書。


三、男不看西遊

西遊記是古典小說中浪漫主義的代表作,無論人物還是場景,都很宏大、虛無、漫無邊際、盡情馳騁想象。男讀西遊更容易被其中的虛幻情景和情節設計影響,過於虛幻,不切實際,容易在現實中落差太大,造成挫敗感,和現實生活脫節,以至於格格不入。這就有點像現在的網絡遊戲一樣。西遊中有很多關於鬼神、天道輪迴、因果報應的講述,這可能有利於西遊記的傳播,但對於讀者的現實工作和生活,價值觀、世界觀、信仰還是有一定的衝擊,容易讓人相信命運,沉迷虛幻,消極處世,不利於建立良性個人發展觀,因此也將“西遊記”列為了男士“禁書”。

四、女不看紅樓

紅樓夢無疑是一步偉大的作品,它的價值目前我們可能只是窺見一斑,紅樓中講的多是男女之間的情愛糾葛等故事,而且最終女主們大都傾盡所能,用盡所愛,付盡青春,卻一個個不得善終,不是鬱鬱而終就是寡歡而死,女人多看紅樓,容易對愛情絕望,對男人失去希望,不利於社會的和諧,也不利於人類的進化發展。因此也出現了將“紅樓夢”列為了女士“禁書”。

當今社會早已經是信息社會了,多元才能造就更優秀的人才。教育部很早就把四大名著列為了新課標重點讀物,如果細心觀察不難發現從幼兒園就已經開始接觸四大名著了,更不用說小學中學四大名著很早就是試題專業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