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砸内容!BAT在路上

重金砸内容!BAT在路上

重金砸内容!BAT在路上

三年来,腾讯和爱奇艺在内容购买上的成本持续增加。优酷内容成本持续下降,将继续加大在自制内容方面的投入。

最近,阿里巴巴、爱奇艺、腾讯陆续发布了2019年度报告。2019年,优酷、爱奇艺、腾讯这些大公司到底花了多少钱买内容?(更多原文点击《BAT去年花多少钱买内容?腾讯772亿,爱奇艺222亿,阿里大文娱亏损收窄》阅读)

此,「看懂经济」邀请几名看懂经济评论作家对此文进行了深度解读。(评论内容精选自看懂APP的解读)


重金砸内容!BAT在路上

互联网平台砸重金购买内容,行业内大概05、06年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包括中文网、天涯社区以及一些自创类性质的网站。只不过在05年,大家对流量的认知十分有限。

进入到3.0时代,大型的互联网巨头开始砸资源进互联网,在当年乐视体育基础,进行了一系列资本操作,签订大量的天价的合同来垄断各方面的资源。同时,也开始注重IP保护,杜绝之前IP混乱的局面,避免鬼吹灯的情况再次出现。

随着大型的BAT各自布局自己优势的方向,比如百度搜索为核心,腾讯以社交游戏为核心,阿里以电商和支付为核心,但是为了让自己的战略矩阵得以完整,纷纷开始拼流量,而影视行业又是流量大端口,所以大型互联网巨头也开始涉足影视产业纷纷,把自己的资源量融入到影视的行业里,提前布局。

BAT涉足影视行业面临着挑战,比如影视内容是不是符合要求?是会不会拍完后内容躺枪无法开播?另外,国产影视剧备受诟病,粗制滥造,五毛特效,演员的演技差。本应是精耕细作的影视作品,反而变成了营销驱动的一流量驱动的演员。

当然相比过去,现在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和人性化,消费者跟生产者是有个相互互动的过程,平台生产了好的IP和好的内容,作为观众可以给他一个正向的激励,让更多喜闻乐见的优质的内容涌现,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种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过程,去改善当今互联网的一些不良行为。


重金砸内容!BAT在路上

这个行业的商业规则跟别的行业是一样的,想挣钱,扩大营业额、控制运营成本、满足用户需求。数字经济时代,做好这三项工作都需要背后的技术支撑,表面上的利润是背后的技术大比拼。

各大视频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识别用户需求(引进优质版权内容)、实现精准推送、助力生产优质内容。比如,优酷后面有阿里支撑,优酷的鱼脑系统为平台内容成本下降发挥了作用。腾讯的技术力量就不用说了。


重金砸内容!BAT在路上

内容第一,创意为王,这是硬道理。如果说受限薪令影响的话,只能说这样的影响只会越来越大。有一点需要注意,随着自媒体平台的发展,很多创意和表演人才,也有了用武之地,虽然目前还是短视频,但是一旦成熟,作大片也来无可能。

所以这种平民化的创作团队人才是未来的主创力量。希望各大平台能注意到这一点,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帮助。无论如何,需要靠走流量来挣钱,平民道路是王道。


重金砸内容!BAT在路上

文娱市场和平台捆绑在一起,盈利不容易,对于平台而言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作为载体的宽带,作为内容的生产商,作为宣传阵地之一的内容主旨,平台都只能被动选择,甚至是只能接受。

内容制作的成本向来就不是非常透明,这不仅仅只是片酬的问题,还有诸多其他因素。如果平台可以足够强大到自主制作内容,构建一个文娱视频商业帝国,那么可控因素会增多,筹码会增加,排他性会强化,但是这太难了。


重金砸内容!BAT在路上

充足并且优质的内容储备,是一个平台能够长久发展下去的根本。但是只有优质的内容储备,却缺少相应的商业化尝试,那无疑就意味着将投入巨大资本而难以得到收益。优质内容与商业化思维并不相矛盾。这就像我们制作课程,出版图书,即便内容非常优质,也要进行营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