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流浪地球》的精华所在是什么?

砖家聊电影


纵观流浪地球,我本人觉得这部电影的精华所在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方面:这部电影在原著小说的设定基础上,对原著的还原相当准确到位,整个团队从导演到投资人到演员再到后期制作人员都是在用心用力完成这部电影,真正的上下齐心,所以这部电影真的值得被称之为艺术品。

第二方面:科幻题材电影一直是中国电影的空白,而它起了一个很好的头,既满足了原著粉的要求,又吸引了大量普通观众对科幻文学和电影产生兴趣,这是值得去夸赞的。

第三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一个很伟大的构思,不仅是政治原因,而且的确关乎人类种群和整个地球生态的存亡,而这部电影与宣传这一理念完美契合。

最后,我在说一下我个人的对于演员的看法,吴京当之无愧被称为硬汉,现今不知为何娱乐圈里的个个男生……[捂脸][捂脸],(都不好意思说出来了,反正大家也都知道,是吧)简直影响三观啊!还是希望多一些像吴京,彭于晏这一类的演员吧,小朋友的三观都要被带偏了,唉!





热心网友楠小北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地球本来是围绕太阳转的一颗小行星,可是因为太阳即将毁灭将会吞噬地球,同时地球表面气温已经达到了零下八十几度,宛若整个南极。人类只能住在地表层负一百多层电梯的地球里面,人类决定将整个地球打包走,亡命宇宙。为此人类在全球制造了1万多台很大的推进器和转向机,帮助地球改变转向,用时2500年,到达宇宙里的新家园。

他们在前进的路上碰到了木星,木星有很大的引力,吸引着地球的大气层,而且强大的引力会将地球和木星相撞,并且将地球瓦解掉。人类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法让地球不撞到木星,很快就要到世界末日了。全球政府也发布通知让各国救援先锋的人都回家跟家人相聚等待着地球灭亡时刻的到来。

中国救援队在最绝望的时刻想出了一个办法:因为木星上有很多氢气,点火发射火力到木星上点燃木星氢气,让火力冲爆力推开地球不让地球撞击木星。为此其中几位队友,在执行这个任务中丧命,还有几位身受重伤,历尽千辛万苦,可惜已发射的火力离木星还差五千公里。

就在最后一丝希望破灭的时候,一位中国的宇宙飞行员决定点燃宇宙飞船,然后自己带着飞船上的燃料飞到木星上点燃木星,可是国际政府因为那个飞船里有很多重要的文件和人类的文明种子,让他放弃地球。这位飞行员为了地球上的三十五亿人类还是独自将飞船飞到了木星上,引爆氢气黑洞并且光荣牺牲了,他的牺牲换来了地球的获救。

看完这个电影,我觉得人类真的很团结一心,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大家都挺身而出。这种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叶哥哥视频


不按套路走的

《流浪地球》是一部反传统灾难片,还体现在其剧情安排上,以往的灾难片基本观众看了开头就知道哪些人马上要死了,哪些人下一步要做什么,而《流浪地球》不同,每一步的剧情推动,你都会觉得猜不透。

1.刚子用自己的性命将韩子昂踢进了大楼里,按照一般套路,韩子昂会为了不辜负刚子的牺牲而重新燃起年轻时的热血,最终在某个节点与主角相遇,最后哪怕是死也毫不遗憾。

结果韩子昂也没多活几分钟,找了个沙发直接当场去世。

2.李光洁饰演的救援队队长,将火石送至杭州重启杭州推进器,但是杭州地下城开始了岩浆倒灌,一般的电影套路都是救援队和主角一起历经千难万险,成功救了上千万人,也让主角刘启迈向成熟。

结果还没走几步,杭州地下城全面崩溃,主角甚至都没出现,火石也被救援队员打坏。

3.重启苏拉威西赤道转向口,是电影的一个高潮点,按理说这回总该轮到主角团队上场了吧,结果车还没开到,转向口就已经重启了,因为“饱和式救援”,别的救援队已经先行赶到一步。

4.重启没用之后,发现地球无法脱离木星引力,主角刘启终于想到一个“点燃木星计划”,还没等落实,Moss就已经表示“以色列人早7小时就已经提出来了,连结果都算出来了,成功率为0,你嘚瑟啥”,让观众和刘培强当场傻眼。

5.好不容易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将转向口点燃,在橙色光柱发射的一瞬间,旁边还有两束橙色光束,也就意味着在别的地方还有同样的人在做着同样的事。

6.即使是片中最引人争议的吴京,看上去似乎最个人英雄主义,电影中也交代了,其他舱的宇航员也同样在反抗着Moss,即使没有刘培强,还会有其他人突进到总控室。

这部电影结束了,你会有这样一个想法,主角团队的存在到底有什么意义?没他们不是也行吗?其实这正是电影的精华所在。

拯救人类的永远是人类自己,一个人是永远没有办法推动整个地球的,哪怕牺牲50万、100万人,但是只要35亿人能够活下去,那就是希望。






旭阳文艺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审视一下电影《流浪地球》精华所在是什么。 维龙在不经意间这样说过,要成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才能,只要把你能做的小事做得好就行了。这不禁令我深思。 电影《流浪地球》精华所在是什么,发生了会如何,不发生又会如何。 我们都知道,只要有意义,那么就必须慎重考虑。 在这种困难的抉择下,本人思来想去,寝食难安。 莎士比亚在不经意间这样说过,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一生,就太长了。我希望诸位也能好好地体会这句话。 我们都知道,只要有意义,那么就必须慎重考虑。 我们一般认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其他一切则会迎刃而解。 电影《流浪地球》精华所在是什么,发生了会如何,不发生又会如何。 总结的来说, 对我个人而言,电影《流浪地球》精华所在是什么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事件,还可能会改变我的人生。 布尔沃曾经提到过,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这句话语虽然很短,但令我浮想联翩。 我们一般认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其他一切则会迎刃而解。 电影《流浪地球》精华所在是什么,到底应该如何实现。 在这种困难的抉择下,本人思来想去,寝食难安。 我们一般认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其他一切则会迎刃而解。 非洲说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这句话语虽然很短,但令我浮想联翩。


绣水街


这问题666


谢小吖


其实中国观众对于这类型的硬科幻并不陌生,只是国内一直没有拍摄这种硬科幻大制作的工业基础,也可能是因为中国人没有这样的文化自信,找不到中国独有的文化语境,并不相信中国人可以去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直到今天,终于有导演做了这件事情,而且做的非常棒,给中国的硬科幻竖起了一个很高的行业标杆,在中国人的文化语境里用中国人的方式拯救全人类,也一样可以拍的毫无违和感,一样燃爆!

最后表扬一下片尾的《流浪地球》小说的特效,比漫威的漫画翻页片头还精彩。电影保持了小说的整体框架,有一定改动(严格说其实是扩充),只拍了小说的前两章,最精彩的《叛乱》希望能在续集看到。新加入的点燃木星很有新意,这种有创意的改动我还是能够接受。《流浪地球》的上映让“中国科幻电影”迎来真正的春天。中国科幻迷从此不再流浪,因为我们终于有硬科幻了!


贺子飞翔


这部电影的精华主要是它表达的主旨,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诠释。

地球危机不是损失一域一地一国,而是对人类这个全体一次巨大考验,这就从小处升华至一种崇高的信念。

推力发动机是集合了全世界的力量研发出来能逃脱太阳系的主要科技产品,它的产生是集合整个人类这一族群所产,不是某一个国家某一个社会组织所能做成的事。

虽然人类分成合个国家,合个族群,合个信仰所划分的群体,为各自的利益、信念、原则争夺,但当出现危机整个族群时,会立刻在亡球灭种的时候,会立刻拧成一股绳,统一对外。

这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可以在种族之下划分更加细致的分类,但人类的命运是统一的,是走向存活。

这就是流浪地球最大的精华,抛弃了地域之争,而把眼光提高到更高的高度。





震惊俱乐部


希望是什么?我在电影中找到了答案。

电影中,面对着地球、木星相撞这一事实,无数人绝望了,

他们有些低头不语,有些唉声叹气,还有些哀声痛哭……可是,

他们的行动改变不了任何现状;有一小部分人还对脱险抱有希望,

制定出了点燃木星的计划,当联合政府声明对这个计划不抱希望时,

他们依然希望满满;当他们的计划眼见就要失败时,他们不绝望,

仍然耐心坚持,奋斗到底,最终拯救了整个地球。

所以,希望是通往成功的一条坎坷的路,也是一条必经之路。



3366小影视


《流浪地球》的精华是它这个故事编的好。重点都放在了人物上,给后面的科幻片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流浪地球》的特效是非常好的,给祖国电影又上升了一个台阶。细腻无比的动作扑捉的很到位。在破坏地球的场景,还是靠远景,这方面和好莱坞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还有就是演员阵容非常出彩,整体表现的很好。其次是配音很好 以前看电影都不注意配音的。结尾的电音伴随着地球拖着大气翱翔在银幕上,是电影中最精彩的配音。


晨曦影视剪辑


在看片之前,我在朋友圈被轰炸过大概三四轮,电影圈的人都毫不吝惜赞美之词,“中国科幻电影之光”之类的赞美词已经是最谦虚的表达了,像极了《我不是药神》上映前圈内的那种大规模集体感慨。

不得不说,观影前我被吊起了极高的好奇心与期望值,以为我会看到一部国产的《星际穿越》,或者是又一部《我不是药神》。结果看完之后,我大概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都在朋友圈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赞美之词,但是只在豆瓣上打了四颗星。

《流浪地球》的确值得赞美,但没必要过誉。对于一部国产片来说,其特效是目前中国电影的顶峰了,比起一些好莱坞影片也不遑多让——电影圈的人自然知道这有多么的难,从特效制作的难度和精度来看,再加上诞生过程中“吴京零片酬出演”、“制片人卖车做片子”等催泪故事,这个片子值得大家的爆吹。

但是特效之外呢?不得不说在人物塑造、故事推进、节奏与情绪调控、剧本的科学设置等方面,都徘徊于及格线甚至够不上及格的水平,更不要提一些生硬制造的“笑点”、“泪点”带给人的尴尬。

在观影的前一个小时里,我有点打瞌睡。电影的前半段铺陈了不少东西,但却几乎没什么感染人的点。可以看出来导演尝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带一些笑点和泪点,但是不仅故事没讲好,这些点也都有点尴尬。

科学的严密性上我没什么资格说,我不是学霸,也不是科学家,但是总觉得按照电影中科学已经发展到如此程度最后却要靠一两个人灵机一动来拯救全世界拯救地球没有办法说服我,更不要提炸木星这么一个庞大而危险的工程却三言两语的简单推算过程,以及吴京的伏特加炸高等机器人这些bug了。

电影前半段松松垮垮,在后半断又试图放出很多感人的信息点,想要感动人,可是这些信息点却又太过于密集以至于有点感性过度到刻意煽情。

比如说吴京为什么要带着全人类可能仅存的希望去冒0.0001%的险?他最后的演讲明显没办法说服我。

小女主的演讲就纯粹是为煽情而煽情了。这两段演讲本来应该是全片最燃情释放高潮的点,两人演讲却透出一丝丝尴尬,更别提最后突然来了一群人推火箭了,这个时候已经感觉自己看的不是科幻电影了。看到这些片段,总觉得我们的编剧还任重而道远。

一部好的科幻片,一定有理性也有感性,但是感性一定不会带跑偏理性,一定会有足够牛逼的理论去支撑各种行为动机。而一部好的电影,也一定有足够的人物塑造、情感以及前后的逻辑推进。有点遗憾,这些《流浪地球》里都没有。

看完影片之后,我和一位参与该片的友人讨论电影,我说这部电影给了我《星际穿越》的期待,最后发现故事讲得还不如《战狼2》。友人说,这是国产片,能做成这样已经是极大的突破了,拿《流浪地球》和《星际穿越》去比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我奉劝电影人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国产的突破值得赞扬,但不应该是电影的遮羞布。既然是相对开放的市场,那就是要拿出来去和世界上的优秀电影来对比的。去年《红海行动》之所以值得赞扬,是因为战争场面和故事推进丝毫不输现在的好莱坞;《我不是药神》这样的片子,在剧本上也并不比那些顶级的故事片差。中国的科幻电影总算起了个头,但是也仅仅是开始,离优秀的作品还差得很远。

我希望中国的电影观众会因为浩瀚宇宙的无穷感慨流泪,而不是刻意煽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